'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

文章作者:琢磨君

道教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取自然;人、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規律是相通的。因此,人們應該多從自然界中去領悟生活,發現人生的真諦!

比如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些都是人們從梅花哪裡得到的啟示,即人要通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芳香。

其實,荷花和梅花一樣,都能給人啟示,幫人悟透許多人生道理。比如說,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以下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境界高的人,都能讀懂荷花的三種寓意,而不止是“出汙泥而不染”!

"

文章作者:琢磨君

道教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取自然;人、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規律是相通的。因此,人們應該多從自然界中去領悟生活,發現人生的真諦!

比如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些都是人們從梅花哪裡得到的啟示,即人要通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芳香。

其實,荷花和梅花一樣,都能給人啟示,幫人悟透許多人生道理。比如說,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以下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境界高的人,都能讀懂荷花的三種寓意,而不止是“出汙泥而不染”!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一重境界——潔身自好;

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能夠潔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節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汙,始終堅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人也應該學蓮花一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君子坦蕩蕩,秉持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

"

文章作者:琢磨君

道教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取自然;人、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規律是相通的。因此,人們應該多從自然界中去領悟生活,發現人生的真諦!

比如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些都是人們從梅花哪裡得到的啟示,即人要通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芳香。

其實,荷花和梅花一樣,都能給人啟示,幫人悟透許多人生道理。比如說,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以下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境界高的人,都能讀懂荷花的三種寓意,而不止是“出汙泥而不染”!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一重境界——潔身自好;

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能夠潔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節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汙,始終堅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人也應該學蓮花一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君子坦蕩蕩,秉持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二重境界——包容吸收;

明代處世奇書《菜根譚》裡面說:“潔常自汙出,明每從暗生也”,清潔的東西常常從汙穢中產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現。這句話也是蓮花的生動寫照: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不排斥淤泥,還能藏汙納垢,包容吸收,最終成就自我,這一點就非常難能可貴。

骯髒汙穢的地方生長著更多的植物;清澈見底的水中常常不會有魚蝦。大海懂得容納吸收百川,最後才能有容乃大;蓮花被汙泥滋潤,才能越長越好。同理,人應該懂得包容萬事萬物,從挫折和磨難這些“肥土”中吸取營養,強筋壯骨,增長心智和能力。

做人,要學蓮花藏汙納垢,包容吸收;可千萬不可秉持喜好高潔而自命清高,搞得“人至察則無徒”,處處都受到障礙。水低為海,人低為王,謙卑做人,包羅萬象,陰陽平和,吸收好的與壞的,才能越來越強大。

"

文章作者:琢磨君

道教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取自然;人、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規律是相通的。因此,人們應該多從自然界中去領悟生活,發現人生的真諦!

比如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些都是人們從梅花哪裡得到的啟示,即人要通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芳香。

其實,荷花和梅花一樣,都能給人啟示,幫人悟透許多人生道理。比如說,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以下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境界高的人,都能讀懂荷花的三種寓意,而不止是“出汙泥而不染”!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一重境界——潔身自好;

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能夠潔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節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汙,始終堅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人也應該學蓮花一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君子坦蕩蕩,秉持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二重境界——包容吸收;

明代處世奇書《菜根譚》裡面說:“潔常自汙出,明每從暗生也”,清潔的東西常常從汙穢中產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現。這句話也是蓮花的生動寫照: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不排斥淤泥,還能藏汙納垢,包容吸收,最終成就自我,這一點就非常難能可貴。

骯髒汙穢的地方生長著更多的植物;清澈見底的水中常常不會有魚蝦。大海懂得容納吸收百川,最後才能有容乃大;蓮花被汙泥滋潤,才能越長越好。同理,人應該懂得包容萬事萬物,從挫折和磨難這些“肥土”中吸取營養,強筋壯骨,增長心智和能力。

做人,要學蓮花藏汙納垢,包容吸收;可千萬不可秉持喜好高潔而自命清高,搞得“人至察則無徒”,處處都受到障礙。水低為海,人低為王,謙卑做人,包羅萬象,陰陽平和,吸收好的與壞的,才能越來越強大。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三重境界——求缺惜福;

宋代蔡襄《十三日吉祥探花》:“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憐”,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花沒有全開,月亮沒有圓滿的時候,此時尋花待月的意境最美好。一旦知道了花和月都是無情之物,花要凋謝,月亮越虧缺,多情的人們就會感覺更加可憐和憂愁了。

正如晚唐詩人李商隱在《贈荷花》中所說:“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即:荷花與荷葉長久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真是讓人愁苦至極。

"

文章作者:琢磨君

道教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取自然;人、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規律是相通的。因此,人們應該多從自然界中去領悟生活,發現人生的真諦!

比如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些都是人們從梅花哪裡得到的啟示,即人要通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芳香。

其實,荷花和梅花一樣,都能給人啟示,幫人悟透許多人生道理。比如說,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以下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境界高的人,都能讀懂荷花的三種寓意,而不止是“出汙泥而不染”!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一重境界——潔身自好;

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能夠潔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節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汙,始終堅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人也應該學蓮花一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君子坦蕩蕩,秉持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二重境界——包容吸收;

明代處世奇書《菜根譚》裡面說:“潔常自汙出,明每從暗生也”,清潔的東西常常從汙穢中產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現。這句話也是蓮花的生動寫照: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不排斥淤泥,還能藏汙納垢,包容吸收,最終成就自我,這一點就非常難能可貴。

骯髒汙穢的地方生長著更多的植物;清澈見底的水中常常不會有魚蝦。大海懂得容納吸收百川,最後才能有容乃大;蓮花被汙泥滋潤,才能越長越好。同理,人應該懂得包容萬事萬物,從挫折和磨難這些“肥土”中吸取營養,強筋壯骨,增長心智和能力。

做人,要學蓮花藏汙納垢,包容吸收;可千萬不可秉持喜好高潔而自命清高,搞得“人至察則無徒”,處處都受到障礙。水低為海,人低為王,謙卑做人,包羅萬象,陰陽平和,吸收好的與壞的,才能越來越強大。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三重境界——求缺惜福;

宋代蔡襄《十三日吉祥探花》:“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憐”,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花沒有全開,月亮沒有圓滿的時候,此時尋花待月的意境最美好。一旦知道了花和月都是無情之物,花要凋謝,月亮越虧缺,多情的人們就會感覺更加可憐和憂愁了。

正如晚唐詩人李商隱在《贈荷花》中所說:“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即:荷花與荷葉長久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真是讓人愁苦至極。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這是大自然中亙古不變的真理。人們就是因為看到盛美的荷花容易凋謝,於是悟透了做人應該追求“花未全開月未圓”以及“求缺惜福”的道理,因為越是“求缺”,最後福氣反而更長久。

曾國藩也是深諳此法,因此積累了許多福報,於是他在家書中說:“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字,以為借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於此”;曾國藩還將自己的書房題名為“求闕廳”,時刻提醒自己要“求缺惜福”,知足常樂,切莫驕盈!

"

文章作者:琢磨君

道教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取自然;人、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規律是相通的。因此,人們應該多從自然界中去領悟生活,發現人生的真諦!

比如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些都是人們從梅花哪裡得到的啟示,即人要通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芳香。

其實,荷花和梅花一樣,都能給人啟示,幫人悟透許多人生道理。比如說,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以下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境界高的人,都能讀懂荷花的三種寓意,而不止是“出汙泥而不染”!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一重境界——潔身自好;

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能夠潔身自好,保持一份清高的節操。做人也是如此,不同流合汙,始終堅守本色,才更值得人尊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人也應該學蓮花一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君子坦蕩蕩,秉持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二重境界——包容吸收;

明代處世奇書《菜根譚》裡面說:“潔常自汙出,明每從暗生也”,清潔的東西常常從汙穢中產生,明亮的事物常常在黑暗中出現。這句話也是蓮花的生動寫照:蓮花生長在淤泥當中,但不排斥淤泥,還能藏汙納垢,包容吸收,最終成就自我,這一點就非常難能可貴。

骯髒汙穢的地方生長著更多的植物;清澈見底的水中常常不會有魚蝦。大海懂得容納吸收百川,最後才能有容乃大;蓮花被汙泥滋潤,才能越長越好。同理,人應該懂得包容萬事萬物,從挫折和磨難這些“肥土”中吸取營養,強筋壯骨,增長心智和能力。

做人,要學蓮花藏汙納垢,包容吸收;可千萬不可秉持喜好高潔而自命清高,搞得“人至察則無徒”,處處都受到障礙。水低為海,人低為王,謙卑做人,包羅萬象,陰陽平和,吸收好的與壞的,才能越來越強大。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第三重境界——求缺惜福;

宋代蔡襄《十三日吉祥探花》:“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憐”,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花沒有全開,月亮沒有圓滿的時候,此時尋花待月的意境最美好。一旦知道了花和月都是無情之物,花要凋謝,月亮越虧缺,多情的人們就會感覺更加可憐和憂愁了。

正如晚唐詩人李商隱在《贈荷花》中所說:“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即:荷花與荷葉長久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真是讓人愁苦至極。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這是大自然中亙古不變的真理。人們就是因為看到盛美的荷花容易凋謝,於是悟透了做人應該追求“花未全開月未圓”以及“求缺惜福”的道理,因為越是“求缺”,最後福氣反而更長久。

曾國藩也是深諳此法,因此積累了許多福報,於是他在家書中說:“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字,以為借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於此”;曾國藩還將自己的書房題名為“求闕廳”,時刻提醒自己要“求缺惜福”,知足常樂,切莫驕盈!

一個人,讀懂了荷花的“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因此,境界越高的人,越能讀懂荷花的第三重境界——“花未全”,求缺惜福。

年輕的時候,我們做人做事過於剛強,像荷花那樣高潔,潔身自好;人到中年後,我們又學會了包容,像荷花那樣“藏汙納垢”,做人外圓而內方;晚年時,我們懂得知足常樂,心安理得,又學習荷花那樣“求缺惜福”。一個人,若讀懂了荷花的以上三重境界,也就讀懂了人生。

境界越高的人,越能讀懂荷花的三種寓意,而不只是“出汙泥而不染”!朋友們,你能讀懂第幾重境界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