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金屬管形火器,在武威!

宋朝 沈括 文物 考古 武威百事幫 2017-05-13

在武威市西夏博物館館藏有一件火炮,其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屬管形火器——銅火炮,它是研究我國古代火炮起源的珍貴實物資料。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金屬管形火器,在武威!

西夏博物館收藏的西夏時期的銅火炮

在武威市,西夏博物館是愛好歷史之人必去之地,在那裡陳列的各色藏品,足可以讓一個喜歡歷史的人流連終日。西夏博物館,它位於武威文廟門前,坐東向西,為“回”字形仿古建築,佔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展廳面積1400平方米。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金屬管形火器,在武威!

武威西夏博物館

為什麼武威會出土如此眾多的西夏時期的珍貴文物?有介紹說:李元昊在興慶府(今銀川)建立西夏政權後,隨即將西涼府定為“輔郡”,長期是其陪都,是為“大復開國,奄有西土,涼為輔郡,亦已百載”。

在眾多“寶貝”中,這尊銅炮無疑是這些西夏文物的精品。它長100釐米,重108.5公斤,由前膛、藥室和尾銎組成。前膛長17.5釐米,炮口內徑10釐米,外沿鑄固箍,藥室外突呈橢圓形,腹尾85釐米,上有小孔,可置引火線,尾銎中空,口大底小,如喇叭形,兩側各有1—1.5釐米的對稱方孔,用來安裝鐵栓,連接支架,並起耳軸的作用。整個銅炮造型簡單,製作粗糙,炮內還遺存著火藥和鐵彈丸。別看它貌不驚人,據專家們考證,它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屬管形火器——銅火炮,它是研究我國古代火炮起源的珍貴實物資料。

1987年9月,武威市在署東巷修建家屬大樓開挖地基時,在距地表3米多深處發現了一批西夏窖藏遺物,出土金碗2件,金缽1件,飾、珍珠、銀錠22件和其它西夏文物。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這尊威風凜凜的銅炮。

有關資料記載,我國火炮的發明時間不遲於元代。國內外發現的金屬管形火器中,鑄造年代最早而有明確紀年的是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元代至順三年(1332)的銅火銃,它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明確紀年的火炮,但這並不是火炮的創始年代。1970年在黑龍江省阿城縣和1974年在陝西省西安市各出土了一件銅手銃,從出土情況和形制特點分析,它們可約為13世紀末或14世紀初的製品。而武威發現的這尊銅炮為西夏窖藏遺物,說明它至遲不晚於西夏滅亡的時間——1227年。自然專家判斷它就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尊銅火炮了。

堅硬、荒涼的線條,它的炮口沿左上45度展示。在報道《渭源王韶堡,熙河開邊的煌煌舊事》中,曾提及當時宋神宗時期的名將王韶的軍隊普遍裝備了一種當時的新式武器——神臂弓,去過武威西夏博物館,人們才瞭解到它的“核心科技”來自西夏。








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金屬管形火器,在武威!

寧夏海原縣西夏古城遺址有西夏銘文的鐵劍

党項民族自古善長騎射,狩獵、征戰自然離不開良弓勁弩。史書記載,西夏有竹牛,重數百斤,角甚長,黃黑相間,用以制弓極佳。竹牛即犛牛。西夏盛產犛牛,而犛牛角是制弓的極好原料。這種弓不僅性能良好,而且美觀耐用,可以看成是一種藝術品。當然一般的弓還是“柳幹皮弦”所制。文獻又記載,西夏都城興州出良弓,被中原購得,每張弓價值數百千。當時宋朝曾有人買到十數張西夏弓,作為禮物送給權臣童貫。西夏弓的名貴可見一斑。党項人還擅長製作機械性質較為複雜、威力很大的“神臂弓”。這種質地精良的神臂弓,中原久已失傳,而由投歸宋朝的党項人引入中原,後成為宋朝兵器中很重要的一種。被宋人譽為“最為利器”的神臂弓,在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六《器用》中有記載,約於神宗熙寧年間傳入宋朝。向宋獻神臂弓者說法不一。沈括認為是李定所獻,而朱弁則認為獻者為李宏。該弓的具體制作情形,據朱弁《曲洧舊聞》卷九的記載,是“以厭為身,檀為(弓+肖),鐵為槍鏜,銅為機,麻索系扎絲為弦。”因為其射程既遠且深,可以射二百四十步至三百步,在《宋史·夏國傳上》記載,拓跋思忠曾一箭射中鐵鶴,“射之沒羽”,可見西夏神臂弓的鋒利;在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六《器用》中記載其“能洞重扎”,神宗下令依樣製造。據洪邁《容齋三筆》卷十六《神臂弓》記載,南宋高宗年間,抗金名將韓世忠所製造的“克敵弓”,就是仿照西夏神臂弓製造的。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金屬管形火器,在武威!

寧夏海原縣西夏古城遺址有西夏銘文的弩機

西夏王朝能和宋朝、遼國鼎足而立,國之利器自然不止這一兩樣東西,據史書所載,西夏自制的鎧甲,“皆冷鍛而成堅滑光瑩,非勁弩可入”,可見其質量之高。西夏製作的刀劍極為出色。宋太平老人撰寫的《袖中錦》稱“夏國劍”與“契丹鞍”、“高麗祕色(高麗青瓷)”等“皆天下第一,他處雖效之,終不及”。

蘇東坡見到流譽當時的“夏國劍”後,並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為其作歌雲:“紅妝擁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風,螺旋鋩鍔波起脊,白蛟雙挾三蛟龍,試人一縷立褫魄,戲客三招森動容。”

擁有一把“夏國劍”,在悠遊的士大夫們看來,那絕對是平添丈夫意氣,足以笑傲同輩的榮耀之事,連後來的宋欽宗也不能免俗,隨身佩帶“夏國劍”出入宮掖。

一個在史料中被描述為“不知稼穡,土無五穀”的党項族,為何製造出的兵器,就連宋欽宗本人也佩帶?而且還成為賞賜大臣的獎品,它又是如何盛名的呢?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金屬管形火器,在武威!

這是因為西夏建國後,金屬礦藏的開採、冶煉和加工受到統治者的重視。他們深知,由於農耕的發展,鐵製農具需要量很大,更由於頻繁的戰爭,刀、劍、槍、甲的需求更為迫切。武器質量的好壞對於作戰有重要影響。

從西夏人編寫的百科性的全書《聖立義海》、《文海》的有關記載來看,西夏人已認識到金、銀、銅、鐵等各種礦藏的存在,並掌握了開採、冶煉的加工技術。在敦煌莫高窟65窟的西夏文題記有一條重要記載:“甲丑年五月一日,墨勒原籍涼州,為找料石,來到沙州地界。”料石即礦石。雖然沒有記載他們在找什麼礦石,但這條信息告訴我們,西夏人為了發展冶金業而到處找礦。

在西夏由於銅礦比較少,而鐵礦比較多,這就促使西夏著手研究鐵器的鍛造技術。當宋朝還在大量使用青銅器時,西夏就很快研製出了鐵合金的器具。它的兵器製作工藝自然水漲船高。

塞上江南銀川,賀蘭縣賀蘭山有拜寺口,那是一個西夏時期的寺院遺址。其是曾盛極一時的西夏皇家寺院,規模宏大的塔群,不過究竟遭遇了怎樣的災難,竟連遺蹟都所剩寥寥?除了兩座歷盡劫波的佛塔依然屹立外,拜寺口幾乎就會淪為被世人遺忘的地方。

這災難有人將根源追溯到西夏軍隊裝備的另一件神祕武器——瓷蒺藜。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金屬管形火器,在武威!

西夏軍隊讓對手膽寒的瓷蒺藜

西夏時,瓷蒺藜開始裝備部隊。瓷蒺藜由陶瓷燒製而成,比人的拳頭略大,圓球形,表面全是釘刺,內裝火藥,點燃引線後,投擲到敵軍中,爆炸殺傷敵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彈。在冷兵器時代,可以想見那種震撼力。

據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領鐵騎最後一次進攻西夏時,西夏將士拋擲的瓷蒺藜在成吉思汗戰馬附近爆炸,成吉思汗被掀下馬,由此身罹重病,在撤軍途中病逝。臨終前,他懷著對西夏的恨,下了三道滅絕西夏的詔令:滅絕西夏王、西夏族人、西夏文化。公元1227年,西夏終為蒙古所滅。

真所謂成也瓷蒺藜,敗也瓷蒺藜!

文章資料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您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