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並走上相位的狀元

宋朝 王曾 丁謂 范仲淹 北宋 那些年 2018-11-30


王曾: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並走上相位的狀元

文丨《那些年》樑晨


狀元是中國科舉金字塔的頂尖人物,考中狀元就意味著“一舉成名天下知”。而在考取功名的過程中,如果能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蟬聯第一,“連中三元”,那更是讀書人的至高榮譽。我們今天要為您介紹的這位就是宋朝開國以來第一個集解元、會元、狀元於一身的“三元”,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並走上相位的狀元,他就是北宋名臣—— 王曾

狀元中的“戰鬥機”

王曾眉目如畫,敦厚持重。從小就才思敏捷,勤奮好學,寫得一手好文章。8歲時王曾成了孤兒,叔父王宗元將他撫養長大。在當年的科舉考試中,王曾總是榜單上惹人豔羨的名字。在鄉試中王曾名列第一,即所謂“解元”。此後,被推薦進京,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再居榜首,稱之為“會元”。


王曾: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並走上相位的狀元


接下來,還有一場由宋真宗親自出題的殿試,題為《有教無類賦》。王曾交卷後,其中有“神龍異稟,猶嗜慾之可求;織草何知,尚薰蕕而相假”等警句,甚得皇帝激賞,擢為第一名。

這樣,剛剛二十四歲的王曾便成為宋朝開國以來第一個集解元、會元、狀元於一身的“三元”,攀登到了科考金字塔的塔尖上。

王曾有才,但不傲嬌。金殿傳臚後,他被授予將作監丞,通判濟州。在向叔父王宗元報喜的信中,他寫道:“我今天在殿前獲得的榮譽是先世積下的德,您不必過於欣喜。

如此才華橫溢又沉穩大氣的王曾深得真宗倚重。王曾升任翰林學士後,一天晚上,真宗坐在承明殿,召他商討事情。王曾回去後,真宗派內侍告訴他說:“朕十分想見你,因此來不及穿朝服,請不要覺得朕就是在慢待你。

王曾讀書好、學歷高,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沒有讀成一個書呆子。因為職場當中很多時候書生意氣只能壞事不能成事。

(1)智對專權太后

公元1022年,真宗病重,劉皇后執掌朝政。太子趙禎(即宋仁宗)雖然在資善堂聽事,但一切都由劉後決斷,朝廷內外為此深感擔憂。王曾悄悄對外戚錢惟演說:“太子年幼,非宮中不能立。加恩太子,他便得以安定;太子安定了,劉氏自然就能安定。”錢惟演認為王曾說得有理,便將此事告訴劉後。真宗駕崩後,王曾奉命入殿起草遺詔稱:“由明肅皇后輔立皇太子,權(代理之意)聽斷軍國大事。”宰相丁謂很知道迎合太后的心意,讓王曾去掉“權”字。他不答應,堅持主張劉太后只能代理國政。

真宗駕崩前後,王曾用他的方式在盡力保護著仁宗。

不過,王曾最終還是把不肯放權的劉太后得罪了。太后受冊封時,王曾堅決反對她御駕大安殿。長寧節給太后祝壽時,王曾只在便殿恭敬地進行慶典。太后的左右姻親請求王曾通報求見太后時,他也往往加以壓制,太后更加不悅。公元1029年,玉清昭應宮失火,太后藉機將王曾貶知青州。

(2)智逐不忠罪臣

丁謂被稱為五鬼之一,奸邪險惡。他勾結內侍雷允恭,把持朝政,所有上傳下達的奏疏都需要經他過目。而扳倒丁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他也是一個智商超高的大臣,宰相寇凖就是遭他陷害而被貶雷州。


王曾: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並走上相位的狀元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一天,王曾對包括丁謂在內的各位宰相說:“我沒兒子,想過繼弟弟的兒子,明天退朝後,我要留下來跟太后說這件事。”單獨面談時,他向太后報告說丁謂包藏禍心,指使大宦官雷允恭把先帝的山陵擅自轉移到“絕地”。太后大驚失色。

丁謂罪行敗露後,官員任中正說:“丁謂受到先帝的關照和託護,雖然有罪,按刑律定罪時也請考慮他的功績。”王曾則態度很堅決:“丁謂因不忠誠獲罪,還有什麼可商議的呢?

(3)智救妒忌同僚

大臣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級比他高,仁宗下詔讓曹利用位列王曾之上,輿論對此議論紛紛。之後,王曾再次升職,舉行謝恩儀典時,曹利用仍想排在他之上,閣門左右為難,不敢裁決。王曾看著他大聲說:“你就報告說宰臣王曾等告謝就可以了。”次序定下後,曹利用憤憤不平。

曹利用後來因事犯罪,太后大怒。然而,王曾這時候卻站出來替他說話了。太后不解,問道:“你曾經說曹利用強行蠻橫,如今又為什麼替他辯解呢?”王曾答:“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我因此曾以理駁斥他。現在他被加以大惡之名,我並不知道這些罪名。”太后於是息怒,對曹利用從輕發落。

(4)智退民間謠言

王曾為官,不信邪。民間曾謠傳有妖怪像飛帽一樣飄來飄去,到了晚上就抓人,老百姓人心惶惶。王曾卻非常淡定,下令晚上打開里門,有膽敢說妖者馬上逮捕。最終,關於妖怪的傳言煙消雲散。

1026年夏,天降大雨。眾人紛紛傳言汴河決口,將要發生水災,京師百姓都十分害怕,打算向東逃竄。仁宗詢問王曾的意見,他說:“目前並沒有傳來黃河決口的奏報,這些只是民間流傳的蠱惑人心的話罷了,不值得憂慮。”後來事實果如王曾所料。


王曾: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並走上相位的狀元

(5)智答失職質疑

王曾就像一個完人一樣矗立在朝堂之上,大臣范仲淹對王曾說:“公開地任用賢人名士是宰相的職責,您德高望重,唯獨在這方面沒什麼作為。”王曾回答說:“作為執政大臣,把恩賞全攬到自己身上,那怨恨歸誰呢 ?”范仲淹聽後非常佩服。

王曾嚴謹穩重,每次入朝覲見仁宗,陳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詳細切中事理,被時人稱為賢相。公元1038年,他因病在任上逝世,享年61歲。宋仁宗為他輟朝二日,贈諡號“文正”;幾年後,還親自為他撰寫碑首——“旌賢之碑”,大臣獲賜碑篆就是從王曾開始的;仁宗後來還將他所葬之地臨濟鄉改為“旌賢鄉”。


王曾: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並走上相位的狀元

從考場“戰鬥機”到職場頂樑柱,王曾憑智慧應對形形色色的難題,靠雙商遊走於風雲變幻的政壇。誰不想成為如此優秀的職場人?又有哪個職場會拒絕這樣的達人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