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

(說歷史的女人——第813期)中國古代科舉史上有一段佳話,即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考。宋仁宗被認為是古代第一仁君,他主政時北宋也達到了空前繁榮階段,尤其是文化上到了鼎盛時期,其標誌之一便是那年的進士龍虎榜。那年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同“上樑不正下樑歪”正好相反,當時的皇帝是第一仁君,主考官又是第一文壇領袖,那麼這年的“高考”想不出人才都難。事實上,大宋第一文豪蘇東坡就是在這次科考中爆出的,那年的進士榜被譽為中國千年科舉史上最輝煌的一榜。

"

(說歷史的女人——第813期)中國古代科舉史上有一段佳話,即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考。宋仁宗被認為是古代第一仁君,他主政時北宋也達到了空前繁榮階段,尤其是文化上到了鼎盛時期,其標誌之一便是那年的進士龍虎榜。那年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同“上樑不正下樑歪”正好相反,當時的皇帝是第一仁君,主考官又是第一文壇領袖,那麼這年的“高考”想不出人才都難。事實上,大宋第一文豪蘇東坡就是在這次科考中爆出的,那年的進士榜被譽為中國千年科舉史上最輝煌的一榜。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如今再看那一屆的進士龍虎榜,其群星璀璨程度仍令人炫目:蘇軾、蘇轍、曾鞏、曾布、程顥、張載、呂惠卿、章惇、王韶、林希等。其中唐宋八大家就有三位;還有曾鞏的弟弟曾布,他後來也是官居宰相,成為朝中重臣;程顥是著名的理學家“二程”中的哥哥;張載也是宋朝著名學者、思想家,是“二程”的表叔和導師,他也是那句輝煌的儒家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創造者;呂惠卿和章惇則同曾布一樣,後來位居宰相,成為後來王安石變法的三大支柱;王韶是文武全才,成了北宋名將,也是國之棟樑;林希更是才華卓著,後來也成為朝中重臣。那麼問題來了,上面這幾個人中誰是狀元?

答案是,誰也不是。既然上面幾位那麼牛,都考不上狀元,那麼最終中狀元的是何方神聖?這還要從上面榜單上最後一位林希說起。

林希是福建人,此人才華橫溢,在當年科考中是最接近狀元的一個。其實他在府試和會試中都得了第一,若不出意外,狀元已經是他了。可在最後的殿試中,也就是皇帝親自閱卷時出了問題。此人雖文章寫的漂亮,且很有深度,但開頭第一句寫得令皇帝不爽:“天監不遠,民心可知”,你想當時的仁宗皇帝可是被稱為史上罕見的仁君的,當然比較自負了,你來了個“天監”和“民心”,似乎有點教訓皇帝的意思,皇帝肯定有點面子上掛不住,所以林希被仁宗Pass掉了。

然後皇帝見到一份試卷,開卷第一句:“運啟元聖,天臨兆民”,仁宗皇帝眼睛立馬亮了,狀元就你了!相比林希的文章首句,這個句子談不上高深,但是很會說話,說白了是在誇讚當朝天子之清明,皇帝心裡當然很爽了。於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就高中第一名狀元(看來寫文章有個好開頭是多麼重要)。後來仁宗還專門為新科狀元寫了兩首詩。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章衡。這人名字起得也好,乍聽起來跟漢朝大學者張衡似的。那麼此人究竟水平怎樣?難道僅是文章開頭寫得漂亮嗎?他如此沒有名氣,難道他是個水貨?錯!不僅是歐陽修等考官,不只是皇帝,連才高八斗的蘇東坡都服他。咱們今天就來看看章衡這人有何過人之處。

一、出使遼國,一箭揚國威

章衡(1025—1099),字子平,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後舉家遷至浙江杭州富陽。章衡也是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章是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累官至左光祿大夫。章衡少時求學於浦城縣學,他聰慧且有異才,為著名學者陳襄的弟子。

章衡於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狀元及第之後,任潮州通判,又改任鹽鐵製官,後被授潤州長史,累遷左光祿大夫等職。

熙寧五年(1072年),章衡以起居舍人身份奉命出使遼國,一箭揚國威,被傳位美談。遼朝一直對宋朝虎視眈眈,對宋朝的繁榮向來不服;宋朝向來是重文輕武,但遼朝卻是重武輕文,所以當時氣焰囂張的遼主欺他是文人,欲拿他取笑一番,於是在宴席上說,“聽說章先生是貴國狀元出身的啊,想必文武全才,今天要不請章狀元跟朕的幾個小官比試比試箭法,以助酒興?”

章衡心說,這不欺負人嘛,我老章又不是武狀元,你跟人比箭法,你咋不比作詩呢?幸虧咱也練過兩手,想小瞧我?沒門,呵呵。於是他豪邁地說,“拿箭來!”

等對方把弓箭拿來,章衡從容接過,他氣定神閒,張弓搭箭,對準遠方的靶心,“啪啪啪”連射數箭,箭箭中的!遼朝皇帝一看,傻了,也不得不叫好:“章狀元果然文武雙全,賜酒!”

章衡因在遼主面前露這一手,揚了大宋國威,使遼人不得不高看了他幾眼,此次他出使遼國,大獲成功,他還特別關注了遼國的軍事佈防情況。章衡回來後受到朝廷讚賞,他還向朝廷提了一些建議,說遼國此時對宋沒有戒備,此時可趁機出兵收復山後八州。在當時他這個建議可謂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但當時的皇帝是宋神宗,他畢竟不是唐太宗,沒有開疆僻壤的霸氣,他以和平為重,外交政策以防守為主,所以就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二、編篡《編年通載》,“冠冕諸史”

章衡能中狀元,學問自然十分淵博的。他尤其對史學潛心研究,且治學嚴謹,造詣頗深。他在朝廷為官時,發現記載歷代帝王的很多資料都不準確,許多學者竟然不懂歷史,於是,他憑個人的努力,編纂出歷代帝系《編年通載》,年代自帝堯時期,到宋代治平丁未,包括三千四百年曆史。清朝《四庫全書》總要中稱此書“歷代興亡分合,開卷瞭如,是誠有裨於史學也”。當時的皇帝宋神宗看到之後,稱讚之“可冠冕諸史”,章衡也因此成為三品官員,任吏部要職。

"

(說歷史的女人——第813期)中國古代科舉史上有一段佳話,即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考。宋仁宗被認為是古代第一仁君,他主政時北宋也達到了空前繁榮階段,尤其是文化上到了鼎盛時期,其標誌之一便是那年的進士龍虎榜。那年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同“上樑不正下樑歪”正好相反,當時的皇帝是第一仁君,主考官又是第一文壇領袖,那麼這年的“高考”想不出人才都難。事實上,大宋第一文豪蘇東坡就是在這次科考中爆出的,那年的進士榜被譽為中國千年科舉史上最輝煌的一榜。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如今再看那一屆的進士龍虎榜,其群星璀璨程度仍令人炫目:蘇軾、蘇轍、曾鞏、曾布、程顥、張載、呂惠卿、章惇、王韶、林希等。其中唐宋八大家就有三位;還有曾鞏的弟弟曾布,他後來也是官居宰相,成為朝中重臣;程顥是著名的理學家“二程”中的哥哥;張載也是宋朝著名學者、思想家,是“二程”的表叔和導師,他也是那句輝煌的儒家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創造者;呂惠卿和章惇則同曾布一樣,後來位居宰相,成為後來王安石變法的三大支柱;王韶是文武全才,成了北宋名將,也是國之棟樑;林希更是才華卓著,後來也成為朝中重臣。那麼問題來了,上面這幾個人中誰是狀元?

答案是,誰也不是。既然上面幾位那麼牛,都考不上狀元,那麼最終中狀元的是何方神聖?這還要從上面榜單上最後一位林希說起。

林希是福建人,此人才華橫溢,在當年科考中是最接近狀元的一個。其實他在府試和會試中都得了第一,若不出意外,狀元已經是他了。可在最後的殿試中,也就是皇帝親自閱卷時出了問題。此人雖文章寫的漂亮,且很有深度,但開頭第一句寫得令皇帝不爽:“天監不遠,民心可知”,你想當時的仁宗皇帝可是被稱為史上罕見的仁君的,當然比較自負了,你來了個“天監”和“民心”,似乎有點教訓皇帝的意思,皇帝肯定有點面子上掛不住,所以林希被仁宗Pass掉了。

然後皇帝見到一份試卷,開卷第一句:“運啟元聖,天臨兆民”,仁宗皇帝眼睛立馬亮了,狀元就你了!相比林希的文章首句,這個句子談不上高深,但是很會說話,說白了是在誇讚當朝天子之清明,皇帝心裡當然很爽了。於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就高中第一名狀元(看來寫文章有個好開頭是多麼重要)。後來仁宗還專門為新科狀元寫了兩首詩。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章衡。這人名字起得也好,乍聽起來跟漢朝大學者張衡似的。那麼此人究竟水平怎樣?難道僅是文章開頭寫得漂亮嗎?他如此沒有名氣,難道他是個水貨?錯!不僅是歐陽修等考官,不只是皇帝,連才高八斗的蘇東坡都服他。咱們今天就來看看章衡這人有何過人之處。

一、出使遼國,一箭揚國威

章衡(1025—1099),字子平,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後舉家遷至浙江杭州富陽。章衡也是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章是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累官至左光祿大夫。章衡少時求學於浦城縣學,他聰慧且有異才,為著名學者陳襄的弟子。

章衡於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狀元及第之後,任潮州通判,又改任鹽鐵製官,後被授潤州長史,累遷左光祿大夫等職。

熙寧五年(1072年),章衡以起居舍人身份奉命出使遼國,一箭揚國威,被傳位美談。遼朝一直對宋朝虎視眈眈,對宋朝的繁榮向來不服;宋朝向來是重文輕武,但遼朝卻是重武輕文,所以當時氣焰囂張的遼主欺他是文人,欲拿他取笑一番,於是在宴席上說,“聽說章先生是貴國狀元出身的啊,想必文武全才,今天要不請章狀元跟朕的幾個小官比試比試箭法,以助酒興?”

章衡心說,這不欺負人嘛,我老章又不是武狀元,你跟人比箭法,你咋不比作詩呢?幸虧咱也練過兩手,想小瞧我?沒門,呵呵。於是他豪邁地說,“拿箭來!”

等對方把弓箭拿來,章衡從容接過,他氣定神閒,張弓搭箭,對準遠方的靶心,“啪啪啪”連射數箭,箭箭中的!遼朝皇帝一看,傻了,也不得不叫好:“章狀元果然文武雙全,賜酒!”

章衡因在遼主面前露這一手,揚了大宋國威,使遼人不得不高看了他幾眼,此次他出使遼國,大獲成功,他還特別關注了遼國的軍事佈防情況。章衡回來後受到朝廷讚賞,他還向朝廷提了一些建議,說遼國此時對宋沒有戒備,此時可趁機出兵收復山後八州。在當時他這個建議可謂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但當時的皇帝是宋神宗,他畢竟不是唐太宗,沒有開疆僻壤的霸氣,他以和平為重,外交政策以防守為主,所以就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二、編篡《編年通載》,“冠冕諸史”

章衡能中狀元,學問自然十分淵博的。他尤其對史學潛心研究,且治學嚴謹,造詣頗深。他在朝廷為官時,發現記載歷代帝王的很多資料都不準確,許多學者竟然不懂歷史,於是,他憑個人的努力,編纂出歷代帝系《編年通載》,年代自帝堯時期,到宋代治平丁未,包括三千四百年曆史。清朝《四庫全書》總要中稱此書“歷代興亡分合,開卷瞭如,是誠有裨於史學也”。當時的皇帝宋神宗看到之後,稱讚之“可冠冕諸史”,章衡也因此成為三品官員,任吏部要職。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三、章衡的政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章衡一生累官集賢院學士,左朝議大夫,寶文閣待制等,還歷任鄭州、汝州、潁州、澶州、定府、河陽、曹州、杭州、蘇州等各地州官。他不管在朝廷還是在地方,都盡職盡責,頗有政績。

他個性耿直,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進諫,頗有直聲,甚至不惜得罪當朝宰相。他主管吏部時,三班院依仗權勢,曾進行嚴重的侵權補缺行為,他們發現哪裡官員有缺額,便自擬方案,立即把缺額佔用,反而控告吏部所為。但宰相不能秉公處理,卻支持三班院。章衡不服,連續奏疏辯論。有人勸他,要識時務,不要同權勢極大的宰相為敵。可章衡固執己見,據理力爭,堅持要辯明事實,一直把事情申訴到皇帝面前。於是宋神宗命內侍帶章衡到中書省,惹得宰相大怒。章衡說,我是為執行朝廷法規的,於是把申訴狀給他看。宰相看後方才覺醒,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章衡在鄭州為官時,發現原武監侵佔老百姓牧地4200頃,民憤很大。他詳細瞭解情況之後,馬上向朝廷上奏,申請撤銷武監霸佔的牧地。朝廷准奏,章衡立即將4200頃牧地分配給了百姓,百姓拍手稱快。

章衡在澶州(今河南濮陽)為官時,發現那裡規定禁止百姓販鹽,民怨很大。章衡認為,百姓靠販鹽生存,為維持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定這樣的制度,只能把監獄塞滿,對老百姓沒有任何好處。為此他向朝廷上書,湊請朝廷取消了禁止販鹽這一規定,又受到百姓好評,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活躍了當地的商品經濟。

"

(說歷史的女人——第813期)中國古代科舉史上有一段佳話,即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考。宋仁宗被認為是古代第一仁君,他主政時北宋也達到了空前繁榮階段,尤其是文化上到了鼎盛時期,其標誌之一便是那年的進士龍虎榜。那年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同“上樑不正下樑歪”正好相反,當時的皇帝是第一仁君,主考官又是第一文壇領袖,那麼這年的“高考”想不出人才都難。事實上,大宋第一文豪蘇東坡就是在這次科考中爆出的,那年的進士榜被譽為中國千年科舉史上最輝煌的一榜。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如今再看那一屆的進士龍虎榜,其群星璀璨程度仍令人炫目:蘇軾、蘇轍、曾鞏、曾布、程顥、張載、呂惠卿、章惇、王韶、林希等。其中唐宋八大家就有三位;還有曾鞏的弟弟曾布,他後來也是官居宰相,成為朝中重臣;程顥是著名的理學家“二程”中的哥哥;張載也是宋朝著名學者、思想家,是“二程”的表叔和導師,他也是那句輝煌的儒家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創造者;呂惠卿和章惇則同曾布一樣,後來位居宰相,成為後來王安石變法的三大支柱;王韶是文武全才,成了北宋名將,也是國之棟樑;林希更是才華卓著,後來也成為朝中重臣。那麼問題來了,上面這幾個人中誰是狀元?

答案是,誰也不是。既然上面幾位那麼牛,都考不上狀元,那麼最終中狀元的是何方神聖?這還要從上面榜單上最後一位林希說起。

林希是福建人,此人才華橫溢,在當年科考中是最接近狀元的一個。其實他在府試和會試中都得了第一,若不出意外,狀元已經是他了。可在最後的殿試中,也就是皇帝親自閱卷時出了問題。此人雖文章寫的漂亮,且很有深度,但開頭第一句寫得令皇帝不爽:“天監不遠,民心可知”,你想當時的仁宗皇帝可是被稱為史上罕見的仁君的,當然比較自負了,你來了個“天監”和“民心”,似乎有點教訓皇帝的意思,皇帝肯定有點面子上掛不住,所以林希被仁宗Pass掉了。

然後皇帝見到一份試卷,開卷第一句:“運啟元聖,天臨兆民”,仁宗皇帝眼睛立馬亮了,狀元就你了!相比林希的文章首句,這個句子談不上高深,但是很會說話,說白了是在誇讚當朝天子之清明,皇帝心裡當然很爽了。於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就高中第一名狀元(看來寫文章有個好開頭是多麼重要)。後來仁宗還專門為新科狀元寫了兩首詩。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章衡。這人名字起得也好,乍聽起來跟漢朝大學者張衡似的。那麼此人究竟水平怎樣?難道僅是文章開頭寫得漂亮嗎?他如此沒有名氣,難道他是個水貨?錯!不僅是歐陽修等考官,不只是皇帝,連才高八斗的蘇東坡都服他。咱們今天就來看看章衡這人有何過人之處。

一、出使遼國,一箭揚國威

章衡(1025—1099),字子平,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後舉家遷至浙江杭州富陽。章衡也是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章是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累官至左光祿大夫。章衡少時求學於浦城縣學,他聰慧且有異才,為著名學者陳襄的弟子。

章衡於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狀元及第之後,任潮州通判,又改任鹽鐵製官,後被授潤州長史,累遷左光祿大夫等職。

熙寧五年(1072年),章衡以起居舍人身份奉命出使遼國,一箭揚國威,被傳位美談。遼朝一直對宋朝虎視眈眈,對宋朝的繁榮向來不服;宋朝向來是重文輕武,但遼朝卻是重武輕文,所以當時氣焰囂張的遼主欺他是文人,欲拿他取笑一番,於是在宴席上說,“聽說章先生是貴國狀元出身的啊,想必文武全才,今天要不請章狀元跟朕的幾個小官比試比試箭法,以助酒興?”

章衡心說,這不欺負人嘛,我老章又不是武狀元,你跟人比箭法,你咋不比作詩呢?幸虧咱也練過兩手,想小瞧我?沒門,呵呵。於是他豪邁地說,“拿箭來!”

等對方把弓箭拿來,章衡從容接過,他氣定神閒,張弓搭箭,對準遠方的靶心,“啪啪啪”連射數箭,箭箭中的!遼朝皇帝一看,傻了,也不得不叫好:“章狀元果然文武雙全,賜酒!”

章衡因在遼主面前露這一手,揚了大宋國威,使遼人不得不高看了他幾眼,此次他出使遼國,大獲成功,他還特別關注了遼國的軍事佈防情況。章衡回來後受到朝廷讚賞,他還向朝廷提了一些建議,說遼國此時對宋沒有戒備,此時可趁機出兵收復山後八州。在當時他這個建議可謂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但當時的皇帝是宋神宗,他畢竟不是唐太宗,沒有開疆僻壤的霸氣,他以和平為重,外交政策以防守為主,所以就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二、編篡《編年通載》,“冠冕諸史”

章衡能中狀元,學問自然十分淵博的。他尤其對史學潛心研究,且治學嚴謹,造詣頗深。他在朝廷為官時,發現記載歷代帝王的很多資料都不準確,許多學者竟然不懂歷史,於是,他憑個人的努力,編纂出歷代帝系《編年通載》,年代自帝堯時期,到宋代治平丁未,包括三千四百年曆史。清朝《四庫全書》總要中稱此書“歷代興亡分合,開卷瞭如,是誠有裨於史學也”。當時的皇帝宋神宗看到之後,稱讚之“可冠冕諸史”,章衡也因此成為三品官員,任吏部要職。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三、章衡的政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章衡一生累官集賢院學士,左朝議大夫,寶文閣待制等,還歷任鄭州、汝州、潁州、澶州、定府、河陽、曹州、杭州、蘇州等各地州官。他不管在朝廷還是在地方,都盡職盡責,頗有政績。

他個性耿直,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進諫,頗有直聲,甚至不惜得罪當朝宰相。他主管吏部時,三班院依仗權勢,曾進行嚴重的侵權補缺行為,他們發現哪裡官員有缺額,便自擬方案,立即把缺額佔用,反而控告吏部所為。但宰相不能秉公處理,卻支持三班院。章衡不服,連續奏疏辯論。有人勸他,要識時務,不要同權勢極大的宰相為敵。可章衡固執己見,據理力爭,堅持要辯明事實,一直把事情申訴到皇帝面前。於是宋神宗命內侍帶章衡到中書省,惹得宰相大怒。章衡說,我是為執行朝廷法規的,於是把申訴狀給他看。宰相看後方才覺醒,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章衡在鄭州為官時,發現原武監侵佔老百姓牧地4200頃,民憤很大。他詳細瞭解情況之後,馬上向朝廷上奏,申請撤銷武監霸佔的牧地。朝廷准奏,章衡立即將4200頃牧地分配給了百姓,百姓拍手稱快。

章衡在澶州(今河南濮陽)為官時,發現那裡規定禁止百姓販鹽,民怨很大。章衡認為,百姓靠販鹽生存,為維持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定這樣的制度,只能把監獄塞滿,對老百姓沒有任何好處。為此他向朝廷上書,湊請朝廷取消了禁止販鹽這一規定,又受到百姓好評,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活躍了當地的商品經濟。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後來,章衡在定府(今河北正定)任職,發現滹沱河每年都要發大水,嚴重影響了當地百姓的生活。章衡便花大力氣治水,他先後主持修築河堤20多丈,從而避免了當地多年的洪水禍害。

對杭州蘇堤的貢獻。蘇堤是蘇軾任杭州知州時所修的,後人為念其功故命其名。但是此項工程的最初倡議者卻不是蘇軾,而是他章衡。

蘇軾到達杭州時,西湖已經是水涸草長,淤積嚴重,整個一片大泥潭。蘇東坡大力整治西湖,挖湖儲水,將堆積如山的淤泥水草築成一條近三公里長的大堤,不僅大大節約了治理成本,還便捷了南北交通,為西湖增添了一條靚麗風景——蘇堤。

在西湖治理的過程中,蘇軾曾得到章衡的大力幫助。蘇軾給章衡寫信求助,章衡給蘇軾支援了不少船隻(大約有400只),並且給他分去不少工程兵,為東坡大力治理西湖出了不少力。

"

(說歷史的女人——第813期)中國古代科舉史上有一段佳話,即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考。宋仁宗被認為是古代第一仁君,他主政時北宋也達到了空前繁榮階段,尤其是文化上到了鼎盛時期,其標誌之一便是那年的進士龍虎榜。那年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同“上樑不正下樑歪”正好相反,當時的皇帝是第一仁君,主考官又是第一文壇領袖,那麼這年的“高考”想不出人才都難。事實上,大宋第一文豪蘇東坡就是在這次科考中爆出的,那年的進士榜被譽為中國千年科舉史上最輝煌的一榜。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如今再看那一屆的進士龍虎榜,其群星璀璨程度仍令人炫目:蘇軾、蘇轍、曾鞏、曾布、程顥、張載、呂惠卿、章惇、王韶、林希等。其中唐宋八大家就有三位;還有曾鞏的弟弟曾布,他後來也是官居宰相,成為朝中重臣;程顥是著名的理學家“二程”中的哥哥;張載也是宋朝著名學者、思想家,是“二程”的表叔和導師,他也是那句輝煌的儒家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創造者;呂惠卿和章惇則同曾布一樣,後來位居宰相,成為後來王安石變法的三大支柱;王韶是文武全才,成了北宋名將,也是國之棟樑;林希更是才華卓著,後來也成為朝中重臣。那麼問題來了,上面這幾個人中誰是狀元?

答案是,誰也不是。既然上面幾位那麼牛,都考不上狀元,那麼最終中狀元的是何方神聖?這還要從上面榜單上最後一位林希說起。

林希是福建人,此人才華橫溢,在當年科考中是最接近狀元的一個。其實他在府試和會試中都得了第一,若不出意外,狀元已經是他了。可在最後的殿試中,也就是皇帝親自閱卷時出了問題。此人雖文章寫的漂亮,且很有深度,但開頭第一句寫得令皇帝不爽:“天監不遠,民心可知”,你想當時的仁宗皇帝可是被稱為史上罕見的仁君的,當然比較自負了,你來了個“天監”和“民心”,似乎有點教訓皇帝的意思,皇帝肯定有點面子上掛不住,所以林希被仁宗Pass掉了。

然後皇帝見到一份試卷,開卷第一句:“運啟元聖,天臨兆民”,仁宗皇帝眼睛立馬亮了,狀元就你了!相比林希的文章首句,這個句子談不上高深,但是很會說話,說白了是在誇讚當朝天子之清明,皇帝心裡當然很爽了。於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就高中第一名狀元(看來寫文章有個好開頭是多麼重要)。後來仁宗還專門為新科狀元寫了兩首詩。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章衡。這人名字起得也好,乍聽起來跟漢朝大學者張衡似的。那麼此人究竟水平怎樣?難道僅是文章開頭寫得漂亮嗎?他如此沒有名氣,難道他是個水貨?錯!不僅是歐陽修等考官,不只是皇帝,連才高八斗的蘇東坡都服他。咱們今天就來看看章衡這人有何過人之處。

一、出使遼國,一箭揚國威

章衡(1025—1099),字子平,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後舉家遷至浙江杭州富陽。章衡也是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章是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累官至左光祿大夫。章衡少時求學於浦城縣學,他聰慧且有異才,為著名學者陳襄的弟子。

章衡於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狀元及第之後,任潮州通判,又改任鹽鐵製官,後被授潤州長史,累遷左光祿大夫等職。

熙寧五年(1072年),章衡以起居舍人身份奉命出使遼國,一箭揚國威,被傳位美談。遼朝一直對宋朝虎視眈眈,對宋朝的繁榮向來不服;宋朝向來是重文輕武,但遼朝卻是重武輕文,所以當時氣焰囂張的遼主欺他是文人,欲拿他取笑一番,於是在宴席上說,“聽說章先生是貴國狀元出身的啊,想必文武全才,今天要不請章狀元跟朕的幾個小官比試比試箭法,以助酒興?”

章衡心說,這不欺負人嘛,我老章又不是武狀元,你跟人比箭法,你咋不比作詩呢?幸虧咱也練過兩手,想小瞧我?沒門,呵呵。於是他豪邁地說,“拿箭來!”

等對方把弓箭拿來,章衡從容接過,他氣定神閒,張弓搭箭,對準遠方的靶心,“啪啪啪”連射數箭,箭箭中的!遼朝皇帝一看,傻了,也不得不叫好:“章狀元果然文武雙全,賜酒!”

章衡因在遼主面前露這一手,揚了大宋國威,使遼人不得不高看了他幾眼,此次他出使遼國,大獲成功,他還特別關注了遼國的軍事佈防情況。章衡回來後受到朝廷讚賞,他還向朝廷提了一些建議,說遼國此時對宋沒有戒備,此時可趁機出兵收復山後八州。在當時他這個建議可謂是很有戰略眼光的,但當時的皇帝是宋神宗,他畢竟不是唐太宗,沒有開疆僻壤的霸氣,他以和平為重,外交政策以防守為主,所以就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二、編篡《編年通載》,“冠冕諸史”

章衡能中狀元,學問自然十分淵博的。他尤其對史學潛心研究,且治學嚴謹,造詣頗深。他在朝廷為官時,發現記載歷代帝王的很多資料都不準確,許多學者竟然不懂歷史,於是,他憑個人的努力,編纂出歷代帝系《編年通載》,年代自帝堯時期,到宋代治平丁未,包括三千四百年曆史。清朝《四庫全書》總要中稱此書“歷代興亡分合,開卷瞭如,是誠有裨於史學也”。當時的皇帝宋神宗看到之後,稱讚之“可冠冕諸史”,章衡也因此成為三品官員,任吏部要職。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三、章衡的政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章衡一生累官集賢院學士,左朝議大夫,寶文閣待制等,還歷任鄭州、汝州、潁州、澶州、定府、河陽、曹州、杭州、蘇州等各地州官。他不管在朝廷還是在地方,都盡職盡責,頗有政績。

他個性耿直,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進諫,頗有直聲,甚至不惜得罪當朝宰相。他主管吏部時,三班院依仗權勢,曾進行嚴重的侵權補缺行為,他們發現哪裡官員有缺額,便自擬方案,立即把缺額佔用,反而控告吏部所為。但宰相不能秉公處理,卻支持三班院。章衡不服,連續奏疏辯論。有人勸他,要識時務,不要同權勢極大的宰相為敵。可章衡固執己見,據理力爭,堅持要辯明事實,一直把事情申訴到皇帝面前。於是宋神宗命內侍帶章衡到中書省,惹得宰相大怒。章衡說,我是為執行朝廷法規的,於是把申訴狀給他看。宰相看後方才覺醒,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章衡在鄭州為官時,發現原武監侵佔老百姓牧地4200頃,民憤很大。他詳細瞭解情況之後,馬上向朝廷上奏,申請撤銷武監霸佔的牧地。朝廷准奏,章衡立即將4200頃牧地分配給了百姓,百姓拍手稱快。

章衡在澶州(今河南濮陽)為官時,發現那裡規定禁止百姓販鹽,民怨很大。章衡認為,百姓靠販鹽生存,為維持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定這樣的制度,只能把監獄塞滿,對老百姓沒有任何好處。為此他向朝廷上書,湊請朝廷取消了禁止販鹽這一規定,又受到百姓好評,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活躍了當地的商品經濟。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後來,章衡在定府(今河北正定)任職,發現滹沱河每年都要發大水,嚴重影響了當地百姓的生活。章衡便花大力氣治水,他先後主持修築河堤20多丈,從而避免了當地多年的洪水禍害。

對杭州蘇堤的貢獻。蘇堤是蘇軾任杭州知州時所修的,後人為念其功故命其名。但是此項工程的最初倡議者卻不是蘇軾,而是他章衡。

蘇軾到達杭州時,西湖已經是水涸草長,淤積嚴重,整個一片大泥潭。蘇東坡大力整治西湖,挖湖儲水,將堆積如山的淤泥水草築成一條近三公里長的大堤,不僅大大節約了治理成本,還便捷了南北交通,為西湖增添了一條靚麗風景——蘇堤。

在西湖治理的過程中,蘇軾曾得到章衡的大力幫助。蘇軾給章衡寫信求助,章衡給蘇軾支援了不少船隻(大約有400只),並且給他分去不少工程兵,為東坡大力治理西湖出了不少力。

當年擊敗蘇軾蘇轍曾鞏曾布中狀元的人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四、章衡的才華被蘇東坡激賞

章衡是於元豐四年(1081年),因同事犯事牽連降職,曾到杭州任職;後來他到秀州任知州,蘇軾又到杭州任知州,二人志同道合,感情甚篤,多有書信往來。章衡詩文俱佳,有七言律詩《題資福寺》等傳世。當時他中狀元時,宋仁宗看重其才,曾為之做《賜狀元章衡》詩二首。其中一首這樣寫到:“十載留心向學堂,果然今曰顯文章。靈鰲振處千山動,丹桂開時萬里香。三汲浪中龍現角,九霄雲外鳳呈祥。狀元帖子金書字,直入朝廷作棟樑。

後來的宋徽宗也對章衡有很高的評價:內德溫純,外容莊重,翰苑詞宗,國家樑棟,幼學壯行,明體達用。

蘇東坡對章衡之才,也是頗為讚賞,他在《送章子平詩序》中這樣評價章衡,“子平以文章之美,經術之富,政事之敏,守之以正,行之以謙,此功名富貴之所迫逐而不赦者也。”甚至有不少人認為蘇東坡曾這樣評價章衡:“子平之才,百年無人望其項背。”不過後面這一句極度誇讚之語究竟處於何處,恕筆者才疏學淺,沒有查到,或許在野史上?不管怎樣,蘇東坡對章衡的欣賞和佩服都是肯定的。可見章衡這個狀元也並非浪得虛名,他能在科考中擊敗蘇軾蘇轍兄弟和曾鞏曾布兄弟,也不是偶然的。(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宋史·章衡傳》《蘇軾文集》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