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宋朝的歷史背景,宋朝的制度創新,使國家從唐末和五代的亂世當中解脫出來,但不妨說,宋對唐的撥亂反正,有點過頭了,甚至為未來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宋代制度的弊病與兩宋的滅亡。

宋朝設計的這些制度實施數十年後,便浮現了一大堆問題。一是軍隊,宋朝的軍制屬於常備軍制,這不同於唐朝前半期的兵役制,不同於中世紀歐洲的僱傭兵制,不同於蒙古的全民皆兵制。

殺害岳飛的真凶是宋高宗趙構,秦檜千古奇冤?

在常備軍體制之下,中央與地方的軍隊加起來超過了一百萬,軍費開支成了財政的一大負擔,宋仁宗時期,因軍餉拖欠和待遇惡化而激起的軍隊暴動,比因饑饉和惡政而激起的農民暴動還要多。與此同時,宋朝的軍隊,尤其是中央的禁軍,戰鬥力極其低下,堪稱史上最弱,“不論是開封還是臨安的禁軍,在少數民族軍團面前,都脆若琉璃,一碰即碎。”

另一個問題,則在官僚體系的臃腫,當時有一個詞,叫“冗官”,冗就是多餘的意思。這背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在於,科舉制規模的擴大,唐朝每屆科舉考試,只取進士三四十人,宋朝動輒取四五百人;另一個原因在於,宋朝對宗室、重臣弟子特別優寵,隨意授予官職,如果你屬於趙姓的皇族,恭喜你,七歲就可以入仕,有人甚至還在襁褓之中,便有官階,並領取俸祿,有一個數據,稱宋仁宗時期,中央內外屬官已經超過一萬七千人,這是什麼概念呢,唐太宗時期,曾將中央政府官員從兩千多減至六百三十四人,而別忘了,宋朝的面積比唐朝小得多。

殺害岳飛的真凶是宋高宗趙構,秦檜千古奇冤?

所以這一比,宋朝官吏隊伍的過分龐大,就非常明顯了,冗官一多,勢必人浮於事,行政效率低下;其次,官員的工資與辦公經費大大增加,這也就是“冗費”,最終導致財政舉步維艱。

基於此,宋神宗時期,不得不啟動變法。變法的總設計師,我們都知道,是王安石。不過王安石變法,並未直接針對官僚體系,他所提出的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募役法、保馬法等,聽聽名字,可知集中於民生。

批判者往往認為這些改革的實質是“與民爭利”,王安石的出發點,絕不是掠奪老百姓的利益,而是政府與民眾的互動,為政府創造財富,為民眾提供方便,其目標在於雙贏。只是一來操之過急,二來落實不力,以致於事與願違。

殺害岳飛的真凶是宋高宗趙構,秦檜千古奇冤?

後世說起王安石變法,多半聚焦於青苗法、保甲法等,而忽略了另一些政策。王安石推行的科舉改革,以前考進士,要考詩賦、帖經、墨義,王安石將這些都廢止,代之以經義、論、策,這在當時,反響激烈。

王安石屬於新法黨,我們一般稱作新黨,與他對立的司馬光、蘇軾、程顥、程頤等人屬於舊法黨,我們一般稱作舊黨。舊黨並不反對王安石的全部變法,譬如對於科舉改革,意見則不一致,司馬光表示贊同,蘇軾表示異議,不知這與東坡居士的詩人身份有沒有關係?

再如,王安石規定,科舉考經義,《論語》和《孟子》為必修,再從五經當中任選一經為必修。這麼一來,《孟子》的地位便被提高了。我們平時說儒家,說孔孟之道,孟子能與孔子並列,正始於王安石執政時期,在此之前,則流行說“周孔之道”,周指的是周公。王安石還寫過一首以孟子為題的詩:“沉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對於王安石鼓吹孟子,作為舊黨中堅的程顥、程頤兄弟非常贊同。

殺害岳飛的真凶是宋高宗趙構,秦檜千古奇冤?

由此來說說黨爭。北宋的滅亡,黨爭無疑是一大元素。話說宋朝黨爭之劇烈,不止表現為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鬥爭,在新黨與舊黨內部,鬥爭一樣劇烈。書中提到,舊黨內部,蘇軾、蘇轍兄弟與程頤不和,程頤得勢,便打擊蘇軾;新黨內部,王安石的繼承者呂惠卿,過於精明強幹,以致沒有同志喜歡他,曾布與蔡京不和,蔡京有個弟弟叫蔡卞,乃是王安石的女婿,蔡家這兄弟倆,彼此不服氣,所以蔡京當宰相,連親弟弟都不放過,把他貶到地方做官。說起來這實在是一筆爛賬。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像此前的西晉與東晉,中間還隔了一年,北宋與南宋卻沒有,宋高宗趙構即位之後,立即改元。除了不願承認宋欽宗的靖康年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這涉及他對被金國擄去的宋微宗、宋欽宗這一對皇帝父子的態度,只有否定靖康,他另起爐灶自己當皇帝,才更有合法性。

殺害岳飛的真凶是宋高宗趙構,秦檜千古奇冤?

說到這我們插入一個話題,講講談到這段歷史不能不提的一個人,就是岳飛。經過這數十年的啟蒙,想必很多人已經清楚了,殺害岳飛的真凶,正是宋高宗趙構,秦檜只是從犯和替罪羊。那麼趙構為什麼必須要置岳飛於死地呢?

其中兩點,一是主戰派與主和派之爭,趙構與秦檜都主和,而且已經與金國達成了和議,岳飛主戰,自然不能相容;二則關乎宋朝的國策,我們說過,北宋建國,重文輕武,對武人防範極為嚴格,然而彼一時此一時,到了南宋,已經是亂世,執政者卻不願與時俱進,依然墨守成規,堅持防範武人的政策,把軍權收歸中央,趙構和秦檜模仿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把將軍們召集到都城,以高官厚祿換取他們的軍權,當時的名將,劉光世已死,張俊、韓世忠同意,劉錡、岳飛反對,結果前者被革職,後者被殺害。

殺害岳飛的真凶是宋高宗趙構,秦檜千古奇冤?

事實上,戰和背後,還有皇位之爭。趙構為什麼主和,為什麼不願岳飛打下去?假如岳飛真的直搗黃龍,擊潰金國,誰將是最大受益者呢?顯然不是趙構。岳飛被害於1142年,當時宋徽宗已經去世了,但宋欽宗還健在,一直活到1156年。

一旦岳飛迎回了宋欽宗,趙構的皇位還能安穩麼?對此,明朝人文徵明,就是跟唐伯虎、祝枝山等合稱“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寫過一首詞,名叫《滿江紅·拂拭殘碑》,其中有兩句:“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大意是,如果宋徽宗、宋欽宗回來了,他趙構怎麼辦呢,所以不用探討放棄中原南渡江南的得失對錯了,其實他最怕的就是收復中原。這兩句詞,足以點破趙構的心思。

殺害岳飛的真凶是宋高宗趙構,秦檜千古奇冤?

就這樣,南宋和東晉一樣,作為偏安政權,又在江南地區支撐了一百五十多年,直到被蒙古征服。

最後來說一下南宋的滅亡。這是一個爭議話題。宋亡的時間定於1276年,這一年二月,臨安淪陷,宋恭宗趙㬎向蒙古投降。還有一個更流行的說法,判定宋朝亡於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潰敗,大臣陸秀夫背起七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而死,宋朝的抵抗運動自此徹底熄火。

這兩個說法,都有其道理。如果把宋朝視作一個政權,不妨遵從前者;如果把宋朝視作一種文明,不妨遵從後者。崖山之戰,不僅代表著南宋最後抵抗力量和皇室法統的滅亡,也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迎來了被少數民族全面征服的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