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

之前一些未盡之處本文儘量補完,鑑於才疏學淺,不保證關於那些歷史疑點的知識全部展開。其實“北溟客”“紅茶魔術貓”“忠武腹心薛直老”“崔竹修”等大佬無論是歷史水平還是引述都比我專業多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一下。

岳飛冒犯皇權?

什麼,十二金牌啊,拜託,前面說了,如果岳飛真有啥實錘的爆炸罪行,至於下獄兩個月還查不出來麼,至於那麼多官民冒著為了給他鳴冤付出政治生命乃至肉體生命的代價麼?

後來岳飛倒是想繼續打,負責傳旨的李若虛甚至甘願自己承擔矯詔大罪為岳飛繼續北伐提供理論依據,然而友軍一個個都奉命撤軍了,自己孤軍深入怕是要做無謂的犧牲,只能感慨著“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也撤軍了。完了,後知後覺的宋高宗得知態勢良好,又下了一道《止班師詔》要岳飛暫停班師,甚至還要岳飛統領劉錡、楊沂中等的軍隊繼續北伐,說好的猜疑岳飛要擁立別人、鬧獨立呢?由於時間差,這道詔書並沒有起到作用,而且宋高宗的北伐之志在那段時間反覆搖擺,最終也作罷了。

別忘了,當初“精忠岳飛”四個字是哪位大書法家所賜的?當初岳飛眼睛不好,只要宋高宗有令就跑前跑後,宋高宗為此親口發出了打敗偽齊不足喜、諸位將帥知道尊奉朝廷才可喜的感慨。

岳飛屢次以眼睛不好等原因請辭,宋高宗各種拒絕、安撫我會說麼?嗯,這一定是岳飛在鬧罷工以退為進逼得宋高宗說好話留他,這種怎麼做都能找出該死的錯處的兩頭堵邏輯小編已經累了不想說了——淮西軍變本來就是宋高宗答應讓岳飛接手完了又變卦所致,完了還怪岳飛有情緒,真是臉大。

岳珂後來寫《金佗稡編》的時候,也是機智地頻繁引用宋高宗那些原話論證岳飛是忠臣,不管後世政壇再怎麼變,雖然後世皇帝不是宋高宗的後代,但宗法上還是認他做祖宗的,誰敢查封先帝御筆?

至於岳珂這本書的可信度,它以宋高宗御札、朝廷命令、札子,以及岳飛表奏、戰報、詩文舊事等彙集編次,總計有《高宗宸翰》三卷、《鄂王行實編年》六卷、《鄂王家集》十卷、《籲天辨誣通敘》一卷、《籲天辨誣》五卷、《天定錄》三卷,為了解岳飛功績及被誣昭雪情形,以及南宋初年和戰兩派之爭,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而且這本書是交給南宋史館的。

"

之前一些未盡之處本文儘量補完,鑑於才疏學淺,不保證關於那些歷史疑點的知識全部展開。其實“北溟客”“紅茶魔術貓”“忠武腹心薛直老”“崔竹修”等大佬無論是歷史水平還是引述都比我專業多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一下。

岳飛冒犯皇權?

什麼,十二金牌啊,拜託,前面說了,如果岳飛真有啥實錘的爆炸罪行,至於下獄兩個月還查不出來麼,至於那麼多官民冒著為了給他鳴冤付出政治生命乃至肉體生命的代價麼?

後來岳飛倒是想繼續打,負責傳旨的李若虛甚至甘願自己承擔矯詔大罪為岳飛繼續北伐提供理論依據,然而友軍一個個都奉命撤軍了,自己孤軍深入怕是要做無謂的犧牲,只能感慨著“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也撤軍了。完了,後知後覺的宋高宗得知態勢良好,又下了一道《止班師詔》要岳飛暫停班師,甚至還要岳飛統領劉錡、楊沂中等的軍隊繼續北伐,說好的猜疑岳飛要擁立別人、鬧獨立呢?由於時間差,這道詔書並沒有起到作用,而且宋高宗的北伐之志在那段時間反覆搖擺,最終也作罷了。

別忘了,當初“精忠岳飛”四個字是哪位大書法家所賜的?當初岳飛眼睛不好,只要宋高宗有令就跑前跑後,宋高宗為此親口發出了打敗偽齊不足喜、諸位將帥知道尊奉朝廷才可喜的感慨。

岳飛屢次以眼睛不好等原因請辭,宋高宗各種拒絕、安撫我會說麼?嗯,這一定是岳飛在鬧罷工以退為進逼得宋高宗說好話留他,這種怎麼做都能找出該死的錯處的兩頭堵邏輯小編已經累了不想說了——淮西軍變本來就是宋高宗答應讓岳飛接手完了又變卦所致,完了還怪岳飛有情緒,真是臉大。

岳珂後來寫《金佗稡編》的時候,也是機智地頻繁引用宋高宗那些原話論證岳飛是忠臣,不管後世政壇再怎麼變,雖然後世皇帝不是宋高宗的後代,但宗法上還是認他做祖宗的,誰敢查封先帝御筆?

至於岳珂這本書的可信度,它以宋高宗御札、朝廷命令、札子,以及岳飛表奏、戰報、詩文舊事等彙集編次,總計有《高宗宸翰》三卷、《鄂王行實編年》六卷、《鄂王家集》十卷、《籲天辨誣通敘》一卷、《籲天辨誣》五卷、《天定錄》三卷,為了解岳飛功績及被誣昭雪情形,以及南宋初年和戰兩派之爭,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而且這本書是交給南宋史館的。

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秦檜沒冒犯皇權?

再看那個所謂懂政治、體察君心的政壇勝利者秦檜專權以後做了什麼:

太后迴鑾,次翁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初,太后貸金於金使以犒從者,至境,金使責償乃入。次翁以未得檜命,且懼檜疑其私相結納,欲攘其位,堅不肯償,相持境上凡三日,中外憂慮,副使王<日奐>裒金與之。太后歸,泣訴於帝曰:“王次翁大臣,不顧國家利害,萬一有變,則我子母不相見矣。”帝震怒,欲暴其罪誅之。次翁先白檜謂所以然者,以未嘗稟命,故不敢專。檜大喜,力為營救,奏為報謝使以避帝怒。

使還,帝立中宮,奏為冊寶副使,帝終惡之。檜諭次翁辭位,遂以資政殿學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檜憐之,饋問不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贈宣奉大夫,諸子婿親戚族人添差浙東者又數人,皆檜為開陳也。檜擅國十九年,凡居政府者,莫不以微忤出去,終始不二者,惟次翁爾。

人家王次翁為了讓秦檜對自己放心,寧可讓皇帝親媽太后在金人手裡多留三天都不做可能得罪秦檜的事,果然討到了秦檜的歡心,完了宋高宗這個立好了牌坊的大孝子根本沒那個權限把人往死裡整!

"

之前一些未盡之處本文儘量補完,鑑於才疏學淺,不保證關於那些歷史疑點的知識全部展開。其實“北溟客”“紅茶魔術貓”“忠武腹心薛直老”“崔竹修”等大佬無論是歷史水平還是引述都比我專業多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一下。

岳飛冒犯皇權?

什麼,十二金牌啊,拜託,前面說了,如果岳飛真有啥實錘的爆炸罪行,至於下獄兩個月還查不出來麼,至於那麼多官民冒著為了給他鳴冤付出政治生命乃至肉體生命的代價麼?

後來岳飛倒是想繼續打,負責傳旨的李若虛甚至甘願自己承擔矯詔大罪為岳飛繼續北伐提供理論依據,然而友軍一個個都奉命撤軍了,自己孤軍深入怕是要做無謂的犧牲,只能感慨著“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也撤軍了。完了,後知後覺的宋高宗得知態勢良好,又下了一道《止班師詔》要岳飛暫停班師,甚至還要岳飛統領劉錡、楊沂中等的軍隊繼續北伐,說好的猜疑岳飛要擁立別人、鬧獨立呢?由於時間差,這道詔書並沒有起到作用,而且宋高宗的北伐之志在那段時間反覆搖擺,最終也作罷了。

別忘了,當初“精忠岳飛”四個字是哪位大書法家所賜的?當初岳飛眼睛不好,只要宋高宗有令就跑前跑後,宋高宗為此親口發出了打敗偽齊不足喜、諸位將帥知道尊奉朝廷才可喜的感慨。

岳飛屢次以眼睛不好等原因請辭,宋高宗各種拒絕、安撫我會說麼?嗯,這一定是岳飛在鬧罷工以退為進逼得宋高宗說好話留他,這種怎麼做都能找出該死的錯處的兩頭堵邏輯小編已經累了不想說了——淮西軍變本來就是宋高宗答應讓岳飛接手完了又變卦所致,完了還怪岳飛有情緒,真是臉大。

岳珂後來寫《金佗稡編》的時候,也是機智地頻繁引用宋高宗那些原話論證岳飛是忠臣,不管後世政壇再怎麼變,雖然後世皇帝不是宋高宗的後代,但宗法上還是認他做祖宗的,誰敢查封先帝御筆?

至於岳珂這本書的可信度,它以宋高宗御札、朝廷命令、札子,以及岳飛表奏、戰報、詩文舊事等彙集編次,總計有《高宗宸翰》三卷、《鄂王行實編年》六卷、《鄂王家集》十卷、《籲天辨誣通敘》一卷、《籲天辨誣》五卷、《天定錄》三卷,為了解岳飛功績及被誣昭雪情形,以及南宋初年和戰兩派之爭,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而且這本書是交給南宋史館的。

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秦檜沒冒犯皇權?

再看那個所謂懂政治、體察君心的政壇勝利者秦檜專權以後做了什麼:

太后迴鑾,次翁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初,太后貸金於金使以犒從者,至境,金使責償乃入。次翁以未得檜命,且懼檜疑其私相結納,欲攘其位,堅不肯償,相持境上凡三日,中外憂慮,副使王<日奐>裒金與之。太后歸,泣訴於帝曰:“王次翁大臣,不顧國家利害,萬一有變,則我子母不相見矣。”帝震怒,欲暴其罪誅之。次翁先白檜謂所以然者,以未嘗稟命,故不敢專。檜大喜,力為營救,奏為報謝使以避帝怒。

使還,帝立中宮,奏為冊寶副使,帝終惡之。檜諭次翁辭位,遂以資政殿學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檜憐之,饋問不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贈宣奉大夫,諸子婿親戚族人添差浙東者又數人,皆檜為開陳也。檜擅國十九年,凡居政府者,莫不以微忤出去,終始不二者,惟次翁爾。

人家王次翁為了讓秦檜對自己放心,寧可讓皇帝親媽太后在金人手裡多留三天都不做可能得罪秦檜的事,果然討到了秦檜的歡心,完了宋高宗這個立好了牌坊的大孝子根本沒那個權限把人往死裡整!

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再看上面引文的最後一句,秦檜的人際關係和處世哲學可見一斑。不僅是政見不一的趙鼎,連當初推薦過他的翟汝文,都被他氣得顧不上文人風度當堂對罵。當然翟汝文也因此被秦檜黨羽攻擊,丟了飯碗。

如果岳飛被整倒了就是不察君心不懂政治,那麼小編劇透一下,趙鼎之流的主和派甚至万俟卨之流的投降派狗腿子後來也一言不合就被秦檜排擠,是不是也都不察君心,整天鬧著要北伐、迎回二聖、收復失地了?那麼大概你宋官場除了秦檜和王次翁以外全是政治白痴了,這一點都不好笑啊。

秦檜排斥異己的時候才不管你宋什麼以不殺士大夫為榮呢:

洪皓歸自金國,名節獨著,以致金酋室捻語,直翰苑不一月逐去。室捻者,閣,粘罕之左右也。初,粘罕行軍至淮上,檜嘗為之草檄,為室捻所見,故因皓歸寄聲。檜意士大夫莫有知者,聞皓語,深以為憾,遂令李文會論之。胡舜陟以非笑朝政下獄死,張九成以鼓唱浮言貶,累及僧宗杲,編配,皆以語忤檜也。張邵亦坐與檜言金人有歸欽宗及諸王后妃意,斥為外祠。十四年,貶黃龜年,以前嘗論檜也。閩、浙大水,右武大夫白鍔有“燮理乖謬”語,刺配萬安軍。太學生張伯麟嘗題壁曰“夫差,爾忘越王殺而父乎”,杖脊刺配吉陽軍。故將解潛罷官閒居,辛永宗總戎外郡,亦坐不附和議,潛竄南安死,永宗編置肇慶死。趙鼎、李光皆再竄過海。皓之罪由白鍔延譽,光以在藤州唱和有諷刺及檜者,為守臣所告也。

我為什麼標粗這段文字,還望各位看官自行體會。

"

之前一些未盡之處本文儘量補完,鑑於才疏學淺,不保證關於那些歷史疑點的知識全部展開。其實“北溟客”“紅茶魔術貓”“忠武腹心薛直老”“崔竹修”等大佬無論是歷史水平還是引述都比我專業多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一下。

岳飛冒犯皇權?

什麼,十二金牌啊,拜託,前面說了,如果岳飛真有啥實錘的爆炸罪行,至於下獄兩個月還查不出來麼,至於那麼多官民冒著為了給他鳴冤付出政治生命乃至肉體生命的代價麼?

後來岳飛倒是想繼續打,負責傳旨的李若虛甚至甘願自己承擔矯詔大罪為岳飛繼續北伐提供理論依據,然而友軍一個個都奉命撤軍了,自己孤軍深入怕是要做無謂的犧牲,只能感慨著“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也撤軍了。完了,後知後覺的宋高宗得知態勢良好,又下了一道《止班師詔》要岳飛暫停班師,甚至還要岳飛統領劉錡、楊沂中等的軍隊繼續北伐,說好的猜疑岳飛要擁立別人、鬧獨立呢?由於時間差,這道詔書並沒有起到作用,而且宋高宗的北伐之志在那段時間反覆搖擺,最終也作罷了。

別忘了,當初“精忠岳飛”四個字是哪位大書法家所賜的?當初岳飛眼睛不好,只要宋高宗有令就跑前跑後,宋高宗為此親口發出了打敗偽齊不足喜、諸位將帥知道尊奉朝廷才可喜的感慨。

岳飛屢次以眼睛不好等原因請辭,宋高宗各種拒絕、安撫我會說麼?嗯,這一定是岳飛在鬧罷工以退為進逼得宋高宗說好話留他,這種怎麼做都能找出該死的錯處的兩頭堵邏輯小編已經累了不想說了——淮西軍變本來就是宋高宗答應讓岳飛接手完了又變卦所致,完了還怪岳飛有情緒,真是臉大。

岳珂後來寫《金佗稡編》的時候,也是機智地頻繁引用宋高宗那些原話論證岳飛是忠臣,不管後世政壇再怎麼變,雖然後世皇帝不是宋高宗的後代,但宗法上還是認他做祖宗的,誰敢查封先帝御筆?

至於岳珂這本書的可信度,它以宋高宗御札、朝廷命令、札子,以及岳飛表奏、戰報、詩文舊事等彙集編次,總計有《高宗宸翰》三卷、《鄂王行實編年》六卷、《鄂王家集》十卷、《籲天辨誣通敘》一卷、《籲天辨誣》五卷、《天定錄》三卷,為了解岳飛功績及被誣昭雪情形,以及南宋初年和戰兩派之爭,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而且這本書是交給南宋史館的。

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秦檜沒冒犯皇權?

再看那個所謂懂政治、體察君心的政壇勝利者秦檜專權以後做了什麼:

太后迴鑾,次翁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初,太后貸金於金使以犒從者,至境,金使責償乃入。次翁以未得檜命,且懼檜疑其私相結納,欲攘其位,堅不肯償,相持境上凡三日,中外憂慮,副使王<日奐>裒金與之。太后歸,泣訴於帝曰:“王次翁大臣,不顧國家利害,萬一有變,則我子母不相見矣。”帝震怒,欲暴其罪誅之。次翁先白檜謂所以然者,以未嘗稟命,故不敢專。檜大喜,力為營救,奏為報謝使以避帝怒。

使還,帝立中宮,奏為冊寶副使,帝終惡之。檜諭次翁辭位,遂以資政殿學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檜憐之,饋問不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贈宣奉大夫,諸子婿親戚族人添差浙東者又數人,皆檜為開陳也。檜擅國十九年,凡居政府者,莫不以微忤出去,終始不二者,惟次翁爾。

人家王次翁為了讓秦檜對自己放心,寧可讓皇帝親媽太后在金人手裡多留三天都不做可能得罪秦檜的事,果然討到了秦檜的歡心,完了宋高宗這個立好了牌坊的大孝子根本沒那個權限把人往死裡整!

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再看上面引文的最後一句,秦檜的人際關係和處世哲學可見一斑。不僅是政見不一的趙鼎,連當初推薦過他的翟汝文,都被他氣得顧不上文人風度當堂對罵。當然翟汝文也因此被秦檜黨羽攻擊,丟了飯碗。

如果岳飛被整倒了就是不察君心不懂政治,那麼小編劇透一下,趙鼎之流的主和派甚至万俟卨之流的投降派狗腿子後來也一言不合就被秦檜排擠,是不是也都不察君心,整天鬧著要北伐、迎回二聖、收復失地了?那麼大概你宋官場除了秦檜和王次翁以外全是政治白痴了,這一點都不好笑啊。

秦檜排斥異己的時候才不管你宋什麼以不殺士大夫為榮呢:

洪皓歸自金國,名節獨著,以致金酋室捻語,直翰苑不一月逐去。室捻者,閣,粘罕之左右也。初,粘罕行軍至淮上,檜嘗為之草檄,為室捻所見,故因皓歸寄聲。檜意士大夫莫有知者,聞皓語,深以為憾,遂令李文會論之。胡舜陟以非笑朝政下獄死,張九成以鼓唱浮言貶,累及僧宗杲,編配,皆以語忤檜也。張邵亦坐與檜言金人有歸欽宗及諸王后妃意,斥為外祠。十四年,貶黃龜年,以前嘗論檜也。閩、浙大水,右武大夫白鍔有“燮理乖謬”語,刺配萬安軍。太學生張伯麟嘗題壁曰“夫差,爾忘越王殺而父乎”,杖脊刺配吉陽軍。故將解潛罷官閒居,辛永宗總戎外郡,亦坐不附和議,潛竄南安死,永宗編置肇慶死。趙鼎、李光皆再竄過海。皓之罪由白鍔延譽,光以在藤州唱和有諷刺及檜者,為守臣所告也。

我為什麼標粗這段文字,還望各位看官自行體會。

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秦檜限制言論限制得宋高宗都看不下去了:

帝嘗諭檜曰:“近輪對者,多謁告避免。百官輪對,正欲聞所未聞,可令檢舉約束。”檜擅政以來,屏塞人言,蔽上耳目,凡一時獻言者,非誦檜功德,則訐人語言以中傷善類。欲有言者恐觸忌諱,畏言國事,僅論銷金鋪翠、乞禁鹿胎冠子之類,以塞責而已。故帝及之,蓋亦防檜之壅蔽也。

調動禁軍這種小事需要問皇帝嗎?晉安郡王,就是以前的建國公、未來的宋孝宗,向高宗說了這件事,秦檜知道了,就以晉安郡王生父死了需要守喪為由剋扣其俸祿,堂堂儲君的生活費要靠皇帝另外想辦法補貼。

衢州嘗有盜起,檜遣殿前司將官辛立將千人捕之,不以聞。晉安郡王因入侍言之,帝大驚,問檜,檜曰:“不足上煩聖慮,故不敢聞,盜平即奏矣。”退而求其故,知晉安言之,遂奏晉安居秀王喪不當給俸,月損二百緡,帝為出內帑給之。

秦檜的下屬都以為秦檜可以篡位了,什麼“秦城王氣”、加九錫都來了。

二十五年二月,以沈長卿舊與李光啟譏和議,又與芮燁共賦《牡丹詩》,有“寧令漢社稷,變作莽乾坤”之句,為鄰人所告,長卿編置化州,燁武岡軍。靜江有驛名秦城,知府呂願中率賓僚共賦《秦城王氣詩》以媚檜,不賦者劉芮、李燮、羅博文三人而已。願中由此得召。又張扶請檜乘金根車,又有乞置益國官屬及議九錫者,檜聞之安然。

岳飛在日,“燕京以南號令不行”,金兀朮招不到兵,金朝窘迫到派降將領兵和吃人肉了,甚至覺得岳飛繼續活著自己就有亡國之虞;岳飛死了,秦檜故意安排貪庸的將領守邊,邊防被破壞得一塌糊塗,完顏亮提兵百萬、立馬吳山更是讓和議成為笑話了,你宋殺岳飛殺得好啊,人貶了還能復出,死了就不能復活了,若非虞允文橫空出世,實在不知將作何收場。

但那又怎麼樣呢,秦檜才不會引咎辭職呢,因為紹興和議規定南宋“不得以無罪去輔弼”,秦檜已成終身宰相。畢竟連南宋皇帝宋高宗都是以“臣構”身份接受金人冊封的。饒是宋高宗善於和大臣勾心鬥角,結果還是“舉朝無非秦之人”,還差點被秦檜的嗣子秦熺折騰出世襲宰相的奇觀來。

高宗初見秦能擔當得和議,遂悉以國柄付之;被他入手了,高宗更收不上。高宗所惡之人,秦引而用之,高宗亦無如之何。高宗所欲用之人,秦皆擯去之。舉朝無非秦之人,高宗更動不得。

"

之前一些未盡之處本文儘量補完,鑑於才疏學淺,不保證關於那些歷史疑點的知識全部展開。其實“北溟客”“紅茶魔術貓”“忠武腹心薛直老”“崔竹修”等大佬無論是歷史水平還是引述都比我專業多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一下。

岳飛冒犯皇權?

什麼,十二金牌啊,拜託,前面說了,如果岳飛真有啥實錘的爆炸罪行,至於下獄兩個月還查不出來麼,至於那麼多官民冒著為了給他鳴冤付出政治生命乃至肉體生命的代價麼?

後來岳飛倒是想繼續打,負責傳旨的李若虛甚至甘願自己承擔矯詔大罪為岳飛繼續北伐提供理論依據,然而友軍一個個都奉命撤軍了,自己孤軍深入怕是要做無謂的犧牲,只能感慨著“乾坤世界,無由再復!”也撤軍了。完了,後知後覺的宋高宗得知態勢良好,又下了一道《止班師詔》要岳飛暫停班師,甚至還要岳飛統領劉錡、楊沂中等的軍隊繼續北伐,說好的猜疑岳飛要擁立別人、鬧獨立呢?由於時間差,這道詔書並沒有起到作用,而且宋高宗的北伐之志在那段時間反覆搖擺,最終也作罷了。

別忘了,當初“精忠岳飛”四個字是哪位大書法家所賜的?當初岳飛眼睛不好,只要宋高宗有令就跑前跑後,宋高宗為此親口發出了打敗偽齊不足喜、諸位將帥知道尊奉朝廷才可喜的感慨。

岳飛屢次以眼睛不好等原因請辭,宋高宗各種拒絕、安撫我會說麼?嗯,這一定是岳飛在鬧罷工以退為進逼得宋高宗說好話留他,這種怎麼做都能找出該死的錯處的兩頭堵邏輯小編已經累了不想說了——淮西軍變本來就是宋高宗答應讓岳飛接手完了又變卦所致,完了還怪岳飛有情緒,真是臉大。

岳珂後來寫《金佗稡編》的時候,也是機智地頻繁引用宋高宗那些原話論證岳飛是忠臣,不管後世政壇再怎麼變,雖然後世皇帝不是宋高宗的後代,但宗法上還是認他做祖宗的,誰敢查封先帝御筆?

至於岳珂這本書的可信度,它以宋高宗御札、朝廷命令、札子,以及岳飛表奏、戰報、詩文舊事等彙集編次,總計有《高宗宸翰》三卷、《鄂王行實編年》六卷、《鄂王家集》十卷、《籲天辨誣通敘》一卷、《籲天辨誣》五卷、《天定錄》三卷,為了解岳飛功績及被誣昭雪情形,以及南宋初年和戰兩派之爭,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而且這本書是交給南宋史館的。

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秦檜沒冒犯皇權?

再看那個所謂懂政治、體察君心的政壇勝利者秦檜專權以後做了什麼:

太后迴鑾,次翁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初,太后貸金於金使以犒從者,至境,金使責償乃入。次翁以未得檜命,且懼檜疑其私相結納,欲攘其位,堅不肯償,相持境上凡三日,中外憂慮,副使王<日奐>裒金與之。太后歸,泣訴於帝曰:“王次翁大臣,不顧國家利害,萬一有變,則我子母不相見矣。”帝震怒,欲暴其罪誅之。次翁先白檜謂所以然者,以未嘗稟命,故不敢專。檜大喜,力為營救,奏為報謝使以避帝怒。

使還,帝立中宮,奏為冊寶副使,帝終惡之。檜諭次翁辭位,遂以資政殿學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檜憐之,饋問不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贈宣奉大夫,諸子婿親戚族人添差浙東者又數人,皆檜為開陳也。檜擅國十九年,凡居政府者,莫不以微忤出去,終始不二者,惟次翁爾。

人家王次翁為了讓秦檜對自己放心,寧可讓皇帝親媽太后在金人手裡多留三天都不做可能得罪秦檜的事,果然討到了秦檜的歡心,完了宋高宗這個立好了牌坊的大孝子根本沒那個權限把人往死裡整!

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再看上面引文的最後一句,秦檜的人際關係和處世哲學可見一斑。不僅是政見不一的趙鼎,連當初推薦過他的翟汝文,都被他氣得顧不上文人風度當堂對罵。當然翟汝文也因此被秦檜黨羽攻擊,丟了飯碗。

如果岳飛被整倒了就是不察君心不懂政治,那麼小編劇透一下,趙鼎之流的主和派甚至万俟卨之流的投降派狗腿子後來也一言不合就被秦檜排擠,是不是也都不察君心,整天鬧著要北伐、迎回二聖、收復失地了?那麼大概你宋官場除了秦檜和王次翁以外全是政治白痴了,這一點都不好笑啊。

秦檜排斥異己的時候才不管你宋什麼以不殺士大夫為榮呢:

洪皓歸自金國,名節獨著,以致金酋室捻語,直翰苑不一月逐去。室捻者,閣,粘罕之左右也。初,粘罕行軍至淮上,檜嘗為之草檄,為室捻所見,故因皓歸寄聲。檜意士大夫莫有知者,聞皓語,深以為憾,遂令李文會論之。胡舜陟以非笑朝政下獄死,張九成以鼓唱浮言貶,累及僧宗杲,編配,皆以語忤檜也。張邵亦坐與檜言金人有歸欽宗及諸王后妃意,斥為外祠。十四年,貶黃龜年,以前嘗論檜也。閩、浙大水,右武大夫白鍔有“燮理乖謬”語,刺配萬安軍。太學生張伯麟嘗題壁曰“夫差,爾忘越王殺而父乎”,杖脊刺配吉陽軍。故將解潛罷官閒居,辛永宗總戎外郡,亦坐不附和議,潛竄南安死,永宗編置肇慶死。趙鼎、李光皆再竄過海。皓之罪由白鍔延譽,光以在藤州唱和有諷刺及檜者,為守臣所告也。

我為什麼標粗這段文字,還望各位看官自行體會。

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秦檜限制言論限制得宋高宗都看不下去了:

帝嘗諭檜曰:“近輪對者,多謁告避免。百官輪對,正欲聞所未聞,可令檢舉約束。”檜擅政以來,屏塞人言,蔽上耳目,凡一時獻言者,非誦檜功德,則訐人語言以中傷善類。欲有言者恐觸忌諱,畏言國事,僅論銷金鋪翠、乞禁鹿胎冠子之類,以塞責而已。故帝及之,蓋亦防檜之壅蔽也。

調動禁軍這種小事需要問皇帝嗎?晉安郡王,就是以前的建國公、未來的宋孝宗,向高宗說了這件事,秦檜知道了,就以晉安郡王生父死了需要守喪為由剋扣其俸祿,堂堂儲君的生活費要靠皇帝另外想辦法補貼。

衢州嘗有盜起,檜遣殿前司將官辛立將千人捕之,不以聞。晉安郡王因入侍言之,帝大驚,問檜,檜曰:“不足上煩聖慮,故不敢聞,盜平即奏矣。”退而求其故,知晉安言之,遂奏晉安居秀王喪不當給俸,月損二百緡,帝為出內帑給之。

秦檜的下屬都以為秦檜可以篡位了,什麼“秦城王氣”、加九錫都來了。

二十五年二月,以沈長卿舊與李光啟譏和議,又與芮燁共賦《牡丹詩》,有“寧令漢社稷,變作莽乾坤”之句,為鄰人所告,長卿編置化州,燁武岡軍。靜江有驛名秦城,知府呂願中率賓僚共賦《秦城王氣詩》以媚檜,不賦者劉芮、李燮、羅博文三人而已。願中由此得召。又張扶請檜乘金根車,又有乞置益國官屬及議九錫者,檜聞之安然。

岳飛在日,“燕京以南號令不行”,金兀朮招不到兵,金朝窘迫到派降將領兵和吃人肉了,甚至覺得岳飛繼續活著自己就有亡國之虞;岳飛死了,秦檜故意安排貪庸的將領守邊,邊防被破壞得一塌糊塗,完顏亮提兵百萬、立馬吳山更是讓和議成為笑話了,你宋殺岳飛殺得好啊,人貶了還能復出,死了就不能復活了,若非虞允文橫空出世,實在不知將作何收場。

但那又怎麼樣呢,秦檜才不會引咎辭職呢,因為紹興和議規定南宋“不得以無罪去輔弼”,秦檜已成終身宰相。畢竟連南宋皇帝宋高宗都是以“臣構”身份接受金人冊封的。饒是宋高宗善於和大臣勾心鬥角,結果還是“舉朝無非秦之人”,還差點被秦檜的嗣子秦熺折騰出世襲宰相的奇觀來。

高宗初見秦能擔當得和議,遂悉以國柄付之;被他入手了,高宗更收不上。高宗所惡之人,秦引而用之,高宗亦無如之何。高宗所欲用之人,秦皆擯去之。舉朝無非秦之人,高宗更動不得。

岳飛死於冒犯皇權?且看下秦檜如何示範

要不是秦檜及時病得要死了,他老婆王氏覺得做人最好還是留一線於是沒讓秦檜做成下面這個大案,不知道還要死多少人。雖然主觀動機是自私的,卻一不小心達成了客觀正義。

至是,使(趙鼎子趙)汾自誣與浚及李光、胡寅謀大逆,凡一時賢士五十三人皆與焉。獄成,而檜病不能書。 是月乙未,帝幸檜第問疾,檜無一語,惟流涕而已。熺奏請代居相位者,帝曰:“此事卿不當與。”帝遂命權直學士院沈虛中草檜父子致仕制。熺猶遣其子壎與林一飛、鄭柟夜見臺諫徐喜、張扶謀奏請己為相。丙申,詔檜加封建康郡王,熺進少師,皆致仕,壎、堪並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是夜,檜卒,年六十六。後贈申王,諡忠獻。

秦檜死後,宋高宗終於長出一口氣,說終於不用在膝褲裡藏匕首了:

秦太師死,高宗告楊郡王雲:‘朕今日始免得這膝褲中帶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為逆。——《朱子語類》卷131

可見在老封建衛道士朱熹眼裡,岳飛是什麼形象,秦檜又是什麼形象。

我們現在以旁觀者的姿態,看下這兩個人哪個更目無君上,哪個更威脅到皇權,哪個更應該被皇帝處死?

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其頑鈍無恥者,率為檜用,爭以誣陷善類為功。其矯誣也,無罪可狀,不過曰謗訕,曰指斥,曰怨望,曰立黨沽名,甚則曰有無君心。凡論人章疏,皆檜自操以授言者,識之者曰:"此老秦筆也。"察事之卒,佈滿京城,小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又陰結內侍及醫師王繼先,伺上動靜。郡國事惟申省,無一至上前者。檜死,帝方與人言之。

檜立久任之說,士淹滯失職,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與擢用。自其獨相,至死之日,易執政二十八人,皆世無一譽。柔佞易制者,如孫近、韓肖胄、樓炤、王次翁、範同、万俟禼、程克俊、李文會、楊願、李若谷、何若、段拂、汪勃、詹大方、餘堯弼、巫伋、章夏、宋樸、史才、魏師遜、施鉅、鄭仲熊之徒,率拔之冗散,遽躋政地。既共政,則拱默而已。又多自言官聽檜彈擊,輒以政府報之,由中丞、諫議而升者凡十有二人,然甫入即出,或一閱月,或半年即罷去。惟王次翁閱四年,以金人敗盟之初持不易相之論,檜德之深也。開門受賂,富敵於國,外國珍寶,死猶及門。人謂熺自檜秉政無日不鍛酒具,治書畫,特其細爾。

檜陰險如崖阱,深阻竟叵測。同列論事上前,未嘗力辨,但以一二語傾擠之。李光嘗與檜爭論,言頗侵檜,檜不答。及光言畢,檜徐曰:"李光無人臣禮。"帝始怒之。凡陷忠良,率用此術。晚年殘忍尤甚,數興大獄,而又喜諛佞,不避形跡。

然檜死熺廢,其黨祖述餘說,力持和議,以竊據相位者尚數人,至孝宗始盪滌無餘。開禧二年四月,追奪王爵,改諡謬醜。嘉定元年,史彌遠奏復王爵、贈諡。

其實史彌遠也支持李全抗金,而韓侂冑也不是什麼完人,他在北伐不利後差點殺了蘇師旦送頭給金的做派不比史彌遠送他的頭敞亮到哪裡去,而蘇師旦的人品操守也不比韓侂冑好到哪裡去……不展開了,離題了,也不獻醜了。

結尾

一個巴掌拍不響?蒼蠅不叮無縫蛋?岳飛死了說明岳飛錯了,秦檜高官厚祿壽終正寢說明秦檜行得正坐得端?

金人曾感慨,岳飛再活下去,女真要亡國了,哪來什麼完顏亮下江南?饒是岳飛之死讓金人喜聞樂見,其所暴露出的南宋君臣的下限卻連護送韋太后南歸的金朝官員劉祹都看不下去直接吐槽了:

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劉邦)所謂‘項籍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范增乎?!

連岳飛這樣私德、能力俱全的人都能整死的,連秦檜這樣沒節操的人都能捧得很高乃至一手遮天的,又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世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