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稼軒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了。

這是辛棄疾最特殊的一首詞,說起辛棄疾,我們總會想起那個豪邁卻又悲憤的英雄:

說豪邁,有“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說悲憤,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偶爾,辛棄疾也有小清新的時候,“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你看,辛棄疾從來是直截了當的,他想到什麼、看到什麼,筆下就呈現什麼,但這首《菩薩蠻》不一樣,他把自己的滿腔悲痛,都寫在了山水之間,這首詞是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按照以往的習慣,他應該是直接吼出來,但是這次,他娓娓道來,淡淡敘來,反倒更讓人為之心疼。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彼時,宋高宗南遷,偏安一隅,金兵大舉南侵,南朝毫無反擊之力,宋高宗趙構被打得逃到海上划船,“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彼時,滿腔抱負的辛棄疾,卻只能被授予一個提點刑獄的官職,欲為國殺敵戰死沙場而不得,他在江西造口,俯瞰江水,不由得心緒也隨著江水蕩起波瀾,遂得詞一闋。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上片

鬱孤臺下清江水:每次讀到這一句,就不由得感嘆漢字的奧妙。你看,這地名叫鬱孤臺,而辛棄疾此時的心情,不正是沉鬱、孤獨嗎?

鬱孤臺並不是辛棄疾所在的地方,他在造口,離鬱孤臺尚有百里之遙,這句詞從遠到近,最終收於詞人所在的造口,你看那清江水,浩浩湯湯。

鬱孤臺三字起筆,就好比是辛棄疾心中那一座沉鬱孤獨的高臺,若非鬱孤臺,則不能顯出其滿腔悲憤!若非清江水浩蕩,則不能顯出其滿腔激憤!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中間多少行人淚:這滿江之水,其中有多深行人眼淚啊!為什麼會說到眼淚?因為當年隆佑太后被金兵追殺至造口,可謂是奇恥大辱。國恥未雪,所以辛棄疾流下了悲傷之淚,填下了悲傷之句。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這裡的長安,是指北宋都城汴京,化用北宋劉攽《九日》詩:“可憐西北望,白日遠長安”。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辛棄疾孤立於造口,北望汴京,那是心念故土,心繫故都,諸葛亮說要“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時此刻的辛棄疾,又何嘗不想還於舊都呢?只可惜啊,中間隔著重重青山,連望也望不見,更別說回去了。

讀到這裡,整顆心就覺堵得慌,好像那數重山也堵到我心裡一樣。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下片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句緊承上片,青山雖然遮住了辛棄疾的視線和迴歸的道路,但是遮不住這一江水啊,看似寫景,實際上不正是辛棄疾心中的寄託嗎?畢竟!畢竟他心中還於舊都的願望,不論是金兵,還是朝中的投降派,任你們勢力再大,也阻止不了的啊!

好嘛,剛剛我心中還被數重山堵得慌,這一瞬間,就被江水衝開了缺口!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實際上,造口當地的贛江水,是向北流的,而辛棄疾要說東流去,“東”在古詩詞中,往往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意象,所以詞人為何要說東流去?雖然局勢惡劣,但畢竟!辛棄疾心中還是充滿希望的!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可是一到這裡,詞境又一個急轉彎。鷓鴣,在古詩詞中,通常是具有荒涼、破敗、惆悵、落寞的意象。

哎!天色已晚,江上籠罩了一層暗暗的暮色,深山中,傳來聲聲鷓鴣的啼叫,這正是呼應了起句“鬱孤臺”,是詞人心中沉鬱孤獨的寫照啊!

結尾一愁,再也沒有江水來衝開缺口,我隨著辛棄疾一起愁,而他,卻因朝廷的軟弱,愁了一生。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能被譽為“詞中瑰寶”的,也只有辛棄疾這首《菩薩蠻》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