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董茂慧

清晨沿著宋慈路漫步,朝陽把金色的光芒灑落在江面上,盪漾著向東淌去。龍潭撐開濃蔭守護著這滿江的青綠,似蜿蜒臥龍入水掀起的沖天巨波,又似頭頂翠笠垂釣的老者端坐千年。江水嘩嘩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搗衣聲陣陣,偶爾還能聽到女人們相互凊脆的招呼和笑談。行至對岸古城牆盡頭,一帶翠嶂擋在前面。“山窮水復疑無路”,繞上長滿綠苔的青磚臺階,曲徑通幽處豁然開朗。與宋慈路隔江相望,烏石山中、宋慈亭裡山歌繚繞、絲竹悠揚,鯉魚歌、荷包小調,歲月的滄桑如泣如訴;烏石山南雲驤閣坐臥青石小巷間,紅樓碧瓦,樹木蔭翳。經龍潭詩廊、大夫第往天后宮,宏偉壯觀的全石雕山門裡供奉著從幾百年前保存至今的媽祖真身。沿汀江順流而下,伴著我們的“老縣令”沽壺客家米酒臨江而歌,醉臥店頭街。

"

文/董茂慧

清晨沿著宋慈路漫步,朝陽把金色的光芒灑落在江面上,盪漾著向東淌去。龍潭撐開濃蔭守護著這滿江的青綠,似蜿蜒臥龍入水掀起的沖天巨波,又似頭頂翠笠垂釣的老者端坐千年。江水嘩嘩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搗衣聲陣陣,偶爾還能聽到女人們相互凊脆的招呼和笑談。行至對岸古城牆盡頭,一帶翠嶂擋在前面。“山窮水復疑無路”,繞上長滿綠苔的青磚臺階,曲徑通幽處豁然開朗。與宋慈路隔江相望,烏石山中、宋慈亭裡山歌繚繞、絲竹悠揚,鯉魚歌、荷包小調,歲月的滄桑如泣如訴;烏石山南雲驤閣坐臥青石小巷間,紅樓碧瓦,樹木蔭翳。經龍潭詩廊、大夫第往天后宮,宏偉壯觀的全石雕山門裡供奉著從幾百年前保存至今的媽祖真身。沿汀江順流而下,伴著我們的“老縣令”沽壺客家米酒臨江而歌,醉臥店頭街。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宋慈,字惠父,這位以《洗冤錄》聞名世間的“法醫鼻祖”,七百多年前汀城人民的父母官,因他“明於聽斷,境內大治”的功績被百姓們感念至今:修亭臺、改路名、編山歌,填詞、寫文,頌讚不停。幾百年來人們就沒有忘記過他的“威愛相濟”。宋慈初到汀州滿目瘡痍,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有稅者未必有田,而有田者未必有稅”,社會動盪不安,不時發生流民和鹽販暴亂事件。長汀縣境內所有食鹽需從海口溯閩江逆流至長汀,路途遙遠,輾轉多折,往往要隔年才能運抵,百姓苦於價格高昂、粒鹽難求。一些遊民或不法商販為此鋌而走險,往來廣東沿海武裝販賣私鹽,“與巡捕吏卒格鬥,至殺傷吏卒”之事頻頻發生。

"

文/董茂慧

清晨沿著宋慈路漫步,朝陽把金色的光芒灑落在江面上,盪漾著向東淌去。龍潭撐開濃蔭守護著這滿江的青綠,似蜿蜒臥龍入水掀起的沖天巨波,又似頭頂翠笠垂釣的老者端坐千年。江水嘩嘩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搗衣聲陣陣,偶爾還能聽到女人們相互凊脆的招呼和笑談。行至對岸古城牆盡頭,一帶翠嶂擋在前面。“山窮水復疑無路”,繞上長滿綠苔的青磚臺階,曲徑通幽處豁然開朗。與宋慈路隔江相望,烏石山中、宋慈亭裡山歌繚繞、絲竹悠揚,鯉魚歌、荷包小調,歲月的滄桑如泣如訴;烏石山南雲驤閣坐臥青石小巷間,紅樓碧瓦,樹木蔭翳。經龍潭詩廊、大夫第往天后宮,宏偉壯觀的全石雕山門裡供奉著從幾百年前保存至今的媽祖真身。沿汀江順流而下,伴著我們的“老縣令”沽壺客家米酒臨江而歌,醉臥店頭街。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宋慈,字惠父,這位以《洗冤錄》聞名世間的“法醫鼻祖”,七百多年前汀城人民的父母官,因他“明於聽斷,境內大治”的功績被百姓們感念至今:修亭臺、改路名、編山歌,填詞、寫文,頌讚不停。幾百年來人們就沒有忘記過他的“威愛相濟”。宋慈初到汀州滿目瘡痍,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有稅者未必有田,而有田者未必有稅”,社會動盪不安,不時發生流民和鹽販暴亂事件。長汀縣境內所有食鹽需從海口溯閩江逆流至長汀,路途遙遠,輾轉多折,往往要隔年才能運抵,百姓苦於價格高昂、粒鹽難求。一些遊民或不法商販為此鋌而走險,往來廣東沿海武裝販賣私鹽,“與巡捕吏卒格鬥,至殺傷吏卒”之事頻頻發生。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時任福建路刑獄公事的辛棄疾上書《論經界鹽鈔札子》打動了宋光宗,恩准辛棄疾在汀州推行“經界”和改行鈔鹽法:由鹽商繳若干稅款,官府發給運銷許可證、販運包銷若干數量的食鹽。有辛棄疾的改行鈔鹽法在前,又得到大理學家朱熹的全力支持,宋慈著手改道運鹽,改為從潮州沿韓江、汀江抵達長汀,往返行程縮短為三個月,大大節省了運費。他嚴令官府將鹽廉價出售,再組織人力、物力治理汀江航道,興建碼頭,設立鹽稅關卡。在宋慈“不敢萌一毫慢易心”的操勞下,汀州很快趨於穩定,流民回遷,國家稅收倍增,汀州從蕭條中恢復起來,出現了生機。

"

文/董茂慧

清晨沿著宋慈路漫步,朝陽把金色的光芒灑落在江面上,盪漾著向東淌去。龍潭撐開濃蔭守護著這滿江的青綠,似蜿蜒臥龍入水掀起的沖天巨波,又似頭頂翠笠垂釣的老者端坐千年。江水嘩嘩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搗衣聲陣陣,偶爾還能聽到女人們相互凊脆的招呼和笑談。行至對岸古城牆盡頭,一帶翠嶂擋在前面。“山窮水復疑無路”,繞上長滿綠苔的青磚臺階,曲徑通幽處豁然開朗。與宋慈路隔江相望,烏石山中、宋慈亭裡山歌繚繞、絲竹悠揚,鯉魚歌、荷包小調,歲月的滄桑如泣如訴;烏石山南雲驤閣坐臥青石小巷間,紅樓碧瓦,樹木蔭翳。經龍潭詩廊、大夫第往天后宮,宏偉壯觀的全石雕山門裡供奉著從幾百年前保存至今的媽祖真身。沿汀江順流而下,伴著我們的“老縣令”沽壺客家米酒臨江而歌,醉臥店頭街。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宋慈,字惠父,這位以《洗冤錄》聞名世間的“法醫鼻祖”,七百多年前汀城人民的父母官,因他“明於聽斷,境內大治”的功績被百姓們感念至今:修亭臺、改路名、編山歌,填詞、寫文,頌讚不停。幾百年來人們就沒有忘記過他的“威愛相濟”。宋慈初到汀州滿目瘡痍,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有稅者未必有田,而有田者未必有稅”,社會動盪不安,不時發生流民和鹽販暴亂事件。長汀縣境內所有食鹽需從海口溯閩江逆流至長汀,路途遙遠,輾轉多折,往往要隔年才能運抵,百姓苦於價格高昂、粒鹽難求。一些遊民或不法商販為此鋌而走險,往來廣東沿海武裝販賣私鹽,“與巡捕吏卒格鬥,至殺傷吏卒”之事頻頻發生。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時任福建路刑獄公事的辛棄疾上書《論經界鹽鈔札子》打動了宋光宗,恩准辛棄疾在汀州推行“經界”和改行鈔鹽法:由鹽商繳若干稅款,官府發給運銷許可證、販運包銷若干數量的食鹽。有辛棄疾的改行鈔鹽法在前,又得到大理學家朱熹的全力支持,宋慈著手改道運鹽,改為從潮州沿韓江、汀江抵達長汀,往返行程縮短為三個月,大大節省了運費。他嚴令官府將鹽廉價出售,再組織人力、物力治理汀江航道,興建碼頭,設立鹽稅關卡。在宋慈“不敢萌一毫慢易心”的操勞下,汀州很快趨於穩定,流民回遷,國家稅收倍增,汀州從蕭條中恢復起來,出現了生機。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更運潮鹽”所開闢的汀江航運,使汀城盛產的土紙、藥材、木材和農產品得以源源不斷地外運。可是汀江河道狹窄迂迴,灘多水急,船隻擁擠,“盈盈江水向南流,鐵鑄峭公紙作舟;三百灘頭風浪惡,鶴鴿聲裡下潮州”,觸礁翻船事故時有發生,船工每次與親人離別都飽嘗擔憂與痛楚,惜別和牽掛的眼淚滴灑在綿綿汀江中。汀城人民開始迫切尋求能佑護平安的思想依靠,當他們在潮州瞭解到媽祖能保護海上及江河航運的安全,渴望安全回家的船工們接受了媽祖信仰,並於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0)依照潮州媽祖廟的樣式創建了“三聖妃宮”,康熙年間(1662-1722)正式更名為“汀川天后宮”。有了媽祖的佑護和船工技術經驗的日益成熟,航運通暢,物品往來日益密集,汀州逐漸成為閩粵贛客家“金三角”地區的物資集散中心,“十萬人家溪兩岸,楊柳煙鎖濟州橋”的繁華成就了始於北宋的店頭市,發展為店頭街。到明代汀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貨船“上三千,下八百”,媽祖娘娘華貴端坐天后宮,與龍潭宋慈亭遙相呼應,共同守護著汀水邊生生不息的子民們,轉眼幾百年的風和月。

宋慈在汀城任期內“獄無冤囚,野無流民”,一改“因以饑饉流亡,幾致減半”的荒涼局面。他白晝奔走碼頭航道,卷著褲腳踏浪船頭,親身試航謀福祉;夜間秉燭苦讀醫書,威儀刑獄民命為重,實事求是求公證。“當是任者,切以究之。”事必躬親的他在書中寫道,事事至公之心粲然可觀。如果說長汀縣令是他牛刀小試的開始,那麼《洗冤錄》就是他雪冤禁暴的總結。非常遺憾,《洗冤錄》注重提煉法醫學的屍檢法和各種死亡情況下的檢查方法,沒有詳細記錄案件發生的地點和過程,除了在墓誌銘中籠統提及治理贛閩“鹽子”剽掠以及廣東內決大辟罪兩百多件以外,我們只能靜坐在汀江邊想象哪些奇案是發生在長汀,而文而勇武、兼有謀略的“縣太爺”又是如何骨鯁正直地斷案了。

"

文/董茂慧

清晨沿著宋慈路漫步,朝陽把金色的光芒灑落在江面上,盪漾著向東淌去。龍潭撐開濃蔭守護著這滿江的青綠,似蜿蜒臥龍入水掀起的沖天巨波,又似頭頂翠笠垂釣的老者端坐千年。江水嘩嘩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搗衣聲陣陣,偶爾還能聽到女人們相互凊脆的招呼和笑談。行至對岸古城牆盡頭,一帶翠嶂擋在前面。“山窮水復疑無路”,繞上長滿綠苔的青磚臺階,曲徑通幽處豁然開朗。與宋慈路隔江相望,烏石山中、宋慈亭裡山歌繚繞、絲竹悠揚,鯉魚歌、荷包小調,歲月的滄桑如泣如訴;烏石山南雲驤閣坐臥青石小巷間,紅樓碧瓦,樹木蔭翳。經龍潭詩廊、大夫第往天后宮,宏偉壯觀的全石雕山門裡供奉著從幾百年前保存至今的媽祖真身。沿汀江順流而下,伴著我們的“老縣令”沽壺客家米酒臨江而歌,醉臥店頭街。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宋慈,字惠父,這位以《洗冤錄》聞名世間的“法醫鼻祖”,七百多年前汀城人民的父母官,因他“明於聽斷,境內大治”的功績被百姓們感念至今:修亭臺、改路名、編山歌,填詞、寫文,頌讚不停。幾百年來人們就沒有忘記過他的“威愛相濟”。宋慈初到汀州滿目瘡痍,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有稅者未必有田,而有田者未必有稅”,社會動盪不安,不時發生流民和鹽販暴亂事件。長汀縣境內所有食鹽需從海口溯閩江逆流至長汀,路途遙遠,輾轉多折,往往要隔年才能運抵,百姓苦於價格高昂、粒鹽難求。一些遊民或不法商販為此鋌而走險,往來廣東沿海武裝販賣私鹽,“與巡捕吏卒格鬥,至殺傷吏卒”之事頻頻發生。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時任福建路刑獄公事的辛棄疾上書《論經界鹽鈔札子》打動了宋光宗,恩准辛棄疾在汀州推行“經界”和改行鈔鹽法:由鹽商繳若干稅款,官府發給運銷許可證、販運包銷若干數量的食鹽。有辛棄疾的改行鈔鹽法在前,又得到大理學家朱熹的全力支持,宋慈著手改道運鹽,改為從潮州沿韓江、汀江抵達長汀,往返行程縮短為三個月,大大節省了運費。他嚴令官府將鹽廉價出售,再組織人力、物力治理汀江航道,興建碼頭,設立鹽稅關卡。在宋慈“不敢萌一毫慢易心”的操勞下,汀州很快趨於穩定,流民回遷,國家稅收倍增,汀州從蕭條中恢復起來,出現了生機。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更運潮鹽”所開闢的汀江航運,使汀城盛產的土紙、藥材、木材和農產品得以源源不斷地外運。可是汀江河道狹窄迂迴,灘多水急,船隻擁擠,“盈盈江水向南流,鐵鑄峭公紙作舟;三百灘頭風浪惡,鶴鴿聲裡下潮州”,觸礁翻船事故時有發生,船工每次與親人離別都飽嘗擔憂與痛楚,惜別和牽掛的眼淚滴灑在綿綿汀江中。汀城人民開始迫切尋求能佑護平安的思想依靠,當他們在潮州瞭解到媽祖能保護海上及江河航運的安全,渴望安全回家的船工們接受了媽祖信仰,並於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0)依照潮州媽祖廟的樣式創建了“三聖妃宮”,康熙年間(1662-1722)正式更名為“汀川天后宮”。有了媽祖的佑護和船工技術經驗的日益成熟,航運通暢,物品往來日益密集,汀州逐漸成為閩粵贛客家“金三角”地區的物資集散中心,“十萬人家溪兩岸,楊柳煙鎖濟州橋”的繁華成就了始於北宋的店頭市,發展為店頭街。到明代汀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貨船“上三千,下八百”,媽祖娘娘華貴端坐天后宮,與龍潭宋慈亭遙相呼應,共同守護著汀水邊生生不息的子民們,轉眼幾百年的風和月。

宋慈在汀城任期內“獄無冤囚,野無流民”,一改“因以饑饉流亡,幾致減半”的荒涼局面。他白晝奔走碼頭航道,卷著褲腳踏浪船頭,親身試航謀福祉;夜間秉燭苦讀醫書,威儀刑獄民命為重,實事求是求公證。“當是任者,切以究之。”事必躬親的他在書中寫道,事事至公之心粲然可觀。如果說長汀縣令是他牛刀小試的開始,那麼《洗冤錄》就是他雪冤禁暴的總結。非常遺憾,《洗冤錄》注重提煉法醫學的屍檢法和各種死亡情況下的檢查方法,沒有詳細記錄案件發生的地點和過程,除了在墓誌銘中籠統提及治理贛閩“鹽子”剽掠以及廣東內決大辟罪兩百多件以外,我們只能靜坐在汀江邊想象哪些奇案是發生在長汀,而文而勇武、兼有謀略的“縣太爺”又是如何骨鯁正直地斷案了。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為官者以百姓之憂為憂,民眾口口稱頌的敬慕、代代相傳的赤誠勝卻無數木匾石碑,歲月的滄桑無法吞噬。如今汀江濤聲依舊,鹽運航船變成遊客漂流,白鷺點點天邊飛,宋慈路上車來車往,宋慈亭中熙熙攘攘,天后宮香火繚繞鼎盛,大夫第遠眺秀起汀水。“聽訟清明,決事剛果,撫善良甚恩,臨豪猾甚威”的宋提刑再立於汀江龍潭邊,任江風吹得衣襟飄飄,舒展緊皺的眉頭能否會心一笑。

"

文/董茂慧

清晨沿著宋慈路漫步,朝陽把金色的光芒灑落在江面上,盪漾著向東淌去。龍潭撐開濃蔭守護著這滿江的青綠,似蜿蜒臥龍入水掀起的沖天巨波,又似頭頂翠笠垂釣的老者端坐千年。江水嘩嘩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搗衣聲陣陣,偶爾還能聽到女人們相互凊脆的招呼和笑談。行至對岸古城牆盡頭,一帶翠嶂擋在前面。“山窮水復疑無路”,繞上長滿綠苔的青磚臺階,曲徑通幽處豁然開朗。與宋慈路隔江相望,烏石山中、宋慈亭裡山歌繚繞、絲竹悠揚,鯉魚歌、荷包小調,歲月的滄桑如泣如訴;烏石山南雲驤閣坐臥青石小巷間,紅樓碧瓦,樹木蔭翳。經龍潭詩廊、大夫第往天后宮,宏偉壯觀的全石雕山門裡供奉著從幾百年前保存至今的媽祖真身。沿汀江順流而下,伴著我們的“老縣令”沽壺客家米酒臨江而歌,醉臥店頭街。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宋慈,字惠父,這位以《洗冤錄》聞名世間的“法醫鼻祖”,七百多年前汀城人民的父母官,因他“明於聽斷,境內大治”的功績被百姓們感念至今:修亭臺、改路名、編山歌,填詞、寫文,頌讚不停。幾百年來人們就沒有忘記過他的“威愛相濟”。宋慈初到汀州滿目瘡痍,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有稅者未必有田,而有田者未必有稅”,社會動盪不安,不時發生流民和鹽販暴亂事件。長汀縣境內所有食鹽需從海口溯閩江逆流至長汀,路途遙遠,輾轉多折,往往要隔年才能運抵,百姓苦於價格高昂、粒鹽難求。一些遊民或不法商販為此鋌而走險,往來廣東沿海武裝販賣私鹽,“與巡捕吏卒格鬥,至殺傷吏卒”之事頻頻發生。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時任福建路刑獄公事的辛棄疾上書《論經界鹽鈔札子》打動了宋光宗,恩准辛棄疾在汀州推行“經界”和改行鈔鹽法:由鹽商繳若干稅款,官府發給運銷許可證、販運包銷若干數量的食鹽。有辛棄疾的改行鈔鹽法在前,又得到大理學家朱熹的全力支持,宋慈著手改道運鹽,改為從潮州沿韓江、汀江抵達長汀,往返行程縮短為三個月,大大節省了運費。他嚴令官府將鹽廉價出售,再組織人力、物力治理汀江航道,興建碼頭,設立鹽稅關卡。在宋慈“不敢萌一毫慢易心”的操勞下,汀州很快趨於穩定,流民回遷,國家稅收倍增,汀州從蕭條中恢復起來,出現了生機。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更運潮鹽”所開闢的汀江航運,使汀城盛產的土紙、藥材、木材和農產品得以源源不斷地外運。可是汀江河道狹窄迂迴,灘多水急,船隻擁擠,“盈盈江水向南流,鐵鑄峭公紙作舟;三百灘頭風浪惡,鶴鴿聲裡下潮州”,觸礁翻船事故時有發生,船工每次與親人離別都飽嘗擔憂與痛楚,惜別和牽掛的眼淚滴灑在綿綿汀江中。汀城人民開始迫切尋求能佑護平安的思想依靠,當他們在潮州瞭解到媽祖能保護海上及江河航運的安全,渴望安全回家的船工們接受了媽祖信仰,並於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0)依照潮州媽祖廟的樣式創建了“三聖妃宮”,康熙年間(1662-1722)正式更名為“汀川天后宮”。有了媽祖的佑護和船工技術經驗的日益成熟,航運通暢,物品往來日益密集,汀州逐漸成為閩粵贛客家“金三角”地區的物資集散中心,“十萬人家溪兩岸,楊柳煙鎖濟州橋”的繁華成就了始於北宋的店頭市,發展為店頭街。到明代汀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貨船“上三千,下八百”,媽祖娘娘華貴端坐天后宮,與龍潭宋慈亭遙相呼應,共同守護著汀水邊生生不息的子民們,轉眼幾百年的風和月。

宋慈在汀城任期內“獄無冤囚,野無流民”,一改“因以饑饉流亡,幾致減半”的荒涼局面。他白晝奔走碼頭航道,卷著褲腳踏浪船頭,親身試航謀福祉;夜間秉燭苦讀醫書,威儀刑獄民命為重,實事求是求公證。“當是任者,切以究之。”事必躬親的他在書中寫道,事事至公之心粲然可觀。如果說長汀縣令是他牛刀小試的開始,那麼《洗冤錄》就是他雪冤禁暴的總結。非常遺憾,《洗冤錄》注重提煉法醫學的屍檢法和各種死亡情況下的檢查方法,沒有詳細記錄案件發生的地點和過程,除了在墓誌銘中籠統提及治理贛閩“鹽子”剽掠以及廣東內決大辟罪兩百多件以外,我們只能靜坐在汀江邊想象哪些奇案是發生在長汀,而文而勇武、兼有謀略的“縣太爺”又是如何骨鯁正直地斷案了。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為官者以百姓之憂為憂,民眾口口稱頌的敬慕、代代相傳的赤誠勝卻無數木匾石碑,歲月的滄桑無法吞噬。如今汀江濤聲依舊,鹽運航船變成遊客漂流,白鷺點點天邊飛,宋慈路上車來車往,宋慈亭中熙熙攘攘,天后宮香火繚繞鼎盛,大夫第遠眺秀起汀水。“聽訟清明,決事剛果,撫善良甚恩,臨豪猾甚威”的宋提刑再立於汀江龍潭邊,任江風吹得衣襟飄飄,舒展緊皺的眉頭能否會心一笑。

長汀東大街:行走宋慈路

(本文轉載自八閩古城古鎮古村叢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