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絲綢之路


二,進入羌族地區的跳板

羌族和漢族是同宗同源的兩大民族,歷史上的羌族包括很多支系,包括後來的党項族、藏族等。在農耕發明之前,古羌族生活在甘青一帶,後來有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明了農業,成為了華夏族,後來演變為了漢族。漢朝時期,羌族還停留在遊牧階段,並且常常侵擾關中一帶。漢朝得到了河西地區之後,對羌族地區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前111年,漢朝軍隊進入河湟地區討伐羌族,並在此設立了護羌校尉,西平亭(今西寧),這標誌著漢朝開始經營河湟流域。漢宣帝時期,趙充國討伐羌族,並設“金城屬國”和臨羌(湟源縣)、安夷(平安)、破羌(樂都)、允吾(民和)、允街(蘭州紅古)、河關(貴德縣)7縣。魏晉繼承了兩漢對河湟地區的控制,並在西寧一帶建立了西平郡。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絲綢之路


二,進入羌族地區的跳板

羌族和漢族是同宗同源的兩大民族,歷史上的羌族包括很多支系,包括後來的党項族、藏族等。在農耕發明之前,古羌族生活在甘青一帶,後來有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明了農業,成為了華夏族,後來演變為了漢族。漢朝時期,羌族還停留在遊牧階段,並且常常侵擾關中一帶。漢朝得到了河西地區之後,對羌族地區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前111年,漢朝軍隊進入河湟地區討伐羌族,並在此設立了護羌校尉,西平亭(今西寧),這標誌著漢朝開始經營河湟流域。漢宣帝時期,趙充國討伐羌族,並設“金城屬國”和臨羌(湟源縣)、安夷(平安)、破羌(樂都)、允吾(民和)、允街(蘭州紅古)、河關(貴德縣)7縣。魏晉繼承了兩漢對河湟地區的控制,並在西寧一帶建立了西平郡。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湟谷地示意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進入了涼州一帶,先後建立了五個涼國,史稱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其中鮮卑族的慕容氏直接進入了河湟地區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中原地區對西域和羌族地區的控制就削弱了。在隋唐時期,重新恢復了河西走廊的控制,絲綢之路又得以重新開通,西域重新納入了王朝版圖。然而,羌族的勢力不斷崛起,導致了河西已經難以控制了。唐朝前期,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成為了唐朝最大的威脅。它不斷入侵關中、河西等,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吐蕃所控制,763年,吐蕃軍隊攻入了長安。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絲綢之路


二,進入羌族地區的跳板

羌族和漢族是同宗同源的兩大民族,歷史上的羌族包括很多支系,包括後來的党項族、藏族等。在農耕發明之前,古羌族生活在甘青一帶,後來有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明了農業,成為了華夏族,後來演變為了漢族。漢朝時期,羌族還停留在遊牧階段,並且常常侵擾關中一帶。漢朝得到了河西地區之後,對羌族地區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前111年,漢朝軍隊進入河湟地區討伐羌族,並在此設立了護羌校尉,西平亭(今西寧),這標誌著漢朝開始經營河湟流域。漢宣帝時期,趙充國討伐羌族,並設“金城屬國”和臨羌(湟源縣)、安夷(平安)、破羌(樂都)、允吾(民和)、允街(蘭州紅古)、河關(貴德縣)7縣。魏晉繼承了兩漢對河湟地區的控制,並在西寧一帶建立了西平郡。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湟谷地示意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進入了涼州一帶,先後建立了五個涼國,史稱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其中鮮卑族的慕容氏直接進入了河湟地區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中原地區對西域和羌族地區的控制就削弱了。在隋唐時期,重新恢復了河西走廊的控制,絲綢之路又得以重新開通,西域重新納入了王朝版圖。然而,羌族的勢力不斷崛起,導致了河西已經難以控制了。唐朝前期,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成為了唐朝最大的威脅。它不斷入侵關中、河西等,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吐蕃所控制,763年,吐蕃軍隊攻入了長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唐朝後期局勢

吐蕃瓦解後,羌族中的党項族又崛起了,在北宋時期建立了西夏國,也是北宋的勁敵。西夏佔據著整個河西地區,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被控制,北宋只能向海上發展。同時讓北宋失去了天然的產馬基地,難以建立強大的騎兵。從唐中期之後,中原王朝在和羌族的鬥爭之中總是處於下風,直到蒙古族的崛起改變了這個局面。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絲綢之路


二,進入羌族地區的跳板

羌族和漢族是同宗同源的兩大民族,歷史上的羌族包括很多支系,包括後來的党項族、藏族等。在農耕發明之前,古羌族生活在甘青一帶,後來有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明了農業,成為了華夏族,後來演變為了漢族。漢朝時期,羌族還停留在遊牧階段,並且常常侵擾關中一帶。漢朝得到了河西地區之後,對羌族地區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前111年,漢朝軍隊進入河湟地區討伐羌族,並在此設立了護羌校尉,西平亭(今西寧),這標誌著漢朝開始經營河湟流域。漢宣帝時期,趙充國討伐羌族,並設“金城屬國”和臨羌(湟源縣)、安夷(平安)、破羌(樂都)、允吾(民和)、允街(蘭州紅古)、河關(貴德縣)7縣。魏晉繼承了兩漢對河湟地區的控制,並在西寧一帶建立了西平郡。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湟谷地示意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進入了涼州一帶,先後建立了五個涼國,史稱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其中鮮卑族的慕容氏直接進入了河湟地區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中原地區對西域和羌族地區的控制就削弱了。在隋唐時期,重新恢復了河西走廊的控制,絲綢之路又得以重新開通,西域重新納入了王朝版圖。然而,羌族的勢力不斷崛起,導致了河西已經難以控制了。唐朝前期,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成為了唐朝最大的威脅。它不斷入侵關中、河西等,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吐蕃所控制,763年,吐蕃軍隊攻入了長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唐朝後期局勢

吐蕃瓦解後,羌族中的党項族又崛起了,在北宋時期建立了西夏國,也是北宋的勁敵。西夏佔據著整個河西地區,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被控制,北宋只能向海上發展。同時讓北宋失去了天然的產馬基地,難以建立強大的騎兵。從唐中期之後,中原王朝在和羌族的鬥爭之中總是處於下風,直到蒙古族的崛起改變了這個局面。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西夏版圖

1227年,蒙古國滅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蒙古也順勢進入了河湟一帶。1239年,窩端率領蒙古軍進入了青藏高原,吐蕃勢力紛紛投降。1247年,蒙古和吐蕃進行了涼州會盟,吐蕃宗教首領薩迦·班智簽訂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此後,元朝繼承了蒙古國,西藏青海也就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元朝在西夏地區設置了甘肅行省。明朝實行繼承了甘肅省的設置,並且在甘肅臨夏建立了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作為羈縻吐蕃的機構。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絲綢之路


二,進入羌族地區的跳板

羌族和漢族是同宗同源的兩大民族,歷史上的羌族包括很多支系,包括後來的党項族、藏族等。在農耕發明之前,古羌族生活在甘青一帶,後來有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明了農業,成為了華夏族,後來演變為了漢族。漢朝時期,羌族還停留在遊牧階段,並且常常侵擾關中一帶。漢朝得到了河西地區之後,對羌族地區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前111年,漢朝軍隊進入河湟地區討伐羌族,並在此設立了護羌校尉,西平亭(今西寧),這標誌著漢朝開始經營河湟流域。漢宣帝時期,趙充國討伐羌族,並設“金城屬國”和臨羌(湟源縣)、安夷(平安)、破羌(樂都)、允吾(民和)、允街(蘭州紅古)、河關(貴德縣)7縣。魏晉繼承了兩漢對河湟地區的控制,並在西寧一帶建立了西平郡。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湟谷地示意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進入了涼州一帶,先後建立了五個涼國,史稱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其中鮮卑族的慕容氏直接進入了河湟地區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中原地區對西域和羌族地區的控制就削弱了。在隋唐時期,重新恢復了河西走廊的控制,絲綢之路又得以重新開通,西域重新納入了王朝版圖。然而,羌族的勢力不斷崛起,導致了河西已經難以控制了。唐朝前期,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成為了唐朝最大的威脅。它不斷入侵關中、河西等,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吐蕃所控制,763年,吐蕃軍隊攻入了長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唐朝後期局勢

吐蕃瓦解後,羌族中的党項族又崛起了,在北宋時期建立了西夏國,也是北宋的勁敵。西夏佔據著整個河西地區,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被控制,北宋只能向海上發展。同時讓北宋失去了天然的產馬基地,難以建立強大的騎兵。從唐中期之後,中原王朝在和羌族的鬥爭之中總是處於下風,直到蒙古族的崛起改變了這個局面。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西夏版圖

1227年,蒙古國滅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蒙古也順勢進入了河湟一帶。1239年,窩端率領蒙古軍進入了青藏高原,吐蕃勢力紛紛投降。1247年,蒙古和吐蕃進行了涼州會盟,吐蕃宗教首領薩迦·班智簽訂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此後,元朝繼承了蒙古國,西藏青海也就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元朝在西夏地區設置了甘肅行省。明朝實行繼承了甘肅省的設置,並且在甘肅臨夏建立了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作為羈縻吐蕃的機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涼州會盟


三,東西方文化的彙集之地

河西地區從漢朝之後就成為了絲綢之路的咽喉。中原的鐵器、絲綢、茶葉、瓷器、造紙術等從經過河西走廊到達了西域、中亞和西亞和歐洲,而西方的蔬菜瓜果等物產也通過河西走廊到達了中原地區。東西方的商人來往於這裡,南北方的民族到達這裡,因而這裡成為了民族大融合的火爐。月氏、烏孫、匈奴、氐、羌、鮮卑、吐谷渾、吐蕃、回鶻、党項、蒙古曾經出現在這裡,目前還有漢、回、藏、蒙古、裕固、哈薩克、土、維吾爾等族世居於此。多民族的雜居共處、碰撞交匯為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絲綢之路


二,進入羌族地區的跳板

羌族和漢族是同宗同源的兩大民族,歷史上的羌族包括很多支系,包括後來的党項族、藏族等。在農耕發明之前,古羌族生活在甘青一帶,後來有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明了農業,成為了華夏族,後來演變為了漢族。漢朝時期,羌族還停留在遊牧階段,並且常常侵擾關中一帶。漢朝得到了河西地區之後,對羌族地區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前111年,漢朝軍隊進入河湟地區討伐羌族,並在此設立了護羌校尉,西平亭(今西寧),這標誌著漢朝開始經營河湟流域。漢宣帝時期,趙充國討伐羌族,並設“金城屬國”和臨羌(湟源縣)、安夷(平安)、破羌(樂都)、允吾(民和)、允街(蘭州紅古)、河關(貴德縣)7縣。魏晉繼承了兩漢對河湟地區的控制,並在西寧一帶建立了西平郡。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湟谷地示意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進入了涼州一帶,先後建立了五個涼國,史稱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其中鮮卑族的慕容氏直接進入了河湟地區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中原地區對西域和羌族地區的控制就削弱了。在隋唐時期,重新恢復了河西走廊的控制,絲綢之路又得以重新開通,西域重新納入了王朝版圖。然而,羌族的勢力不斷崛起,導致了河西已經難以控制了。唐朝前期,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成為了唐朝最大的威脅。它不斷入侵關中、河西等,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吐蕃所控制,763年,吐蕃軍隊攻入了長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唐朝後期局勢

吐蕃瓦解後,羌族中的党項族又崛起了,在北宋時期建立了西夏國,也是北宋的勁敵。西夏佔據著整個河西地區,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被控制,北宋只能向海上發展。同時讓北宋失去了天然的產馬基地,難以建立強大的騎兵。從唐中期之後,中原王朝在和羌族的鬥爭之中總是處於下風,直到蒙古族的崛起改變了這個局面。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西夏版圖

1227年,蒙古國滅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蒙古也順勢進入了河湟一帶。1239年,窩端率領蒙古軍進入了青藏高原,吐蕃勢力紛紛投降。1247年,蒙古和吐蕃進行了涼州會盟,吐蕃宗教首領薩迦·班智簽訂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此後,元朝繼承了蒙古國,西藏青海也就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元朝在西夏地區設置了甘肅行省。明朝實行繼承了甘肅省的設置,並且在甘肅臨夏建立了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作為羈縻吐蕃的機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涼州會盟


三,東西方文化的彙集之地

河西地區從漢朝之後就成為了絲綢之路的咽喉。中原的鐵器、絲綢、茶葉、瓷器、造紙術等從經過河西走廊到達了西域、中亞和西亞和歐洲,而西方的蔬菜瓜果等物產也通過河西走廊到達了中原地區。東西方的商人來往於這裡,南北方的民族到達這裡,因而這裡成為了民族大融合的火爐。月氏、烏孫、匈奴、氐、羌、鮮卑、吐谷渾、吐蕃、回鶻、党項、蒙古曾經出現在這裡,目前還有漢、回、藏、蒙古、裕固、哈薩克、土、維吾爾等族世居於此。多民族的雜居共處、碰撞交匯為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不僅僅是經濟交流的通道,還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漢時期,印度的佛教就開始通過西域、河西走廊傳入中原,法顯、玄奘等都是通過河西走廊前往印度。中原的儒家文化也通過此地進入了西域,在河西走廊出土的居延漢簡,被認為是20世紀四大考古發現之一。而敦煌和麥積山的石窟則是佛教文明西來的見證。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絲綢之路


二,進入羌族地區的跳板

羌族和漢族是同宗同源的兩大民族,歷史上的羌族包括很多支系,包括後來的党項族、藏族等。在農耕發明之前,古羌族生活在甘青一帶,後來有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明了農業,成為了華夏族,後來演變為了漢族。漢朝時期,羌族還停留在遊牧階段,並且常常侵擾關中一帶。漢朝得到了河西地區之後,對羌族地區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前111年,漢朝軍隊進入河湟地區討伐羌族,並在此設立了護羌校尉,西平亭(今西寧),這標誌著漢朝開始經營河湟流域。漢宣帝時期,趙充國討伐羌族,並設“金城屬國”和臨羌(湟源縣)、安夷(平安)、破羌(樂都)、允吾(民和)、允街(蘭州紅古)、河關(貴德縣)7縣。魏晉繼承了兩漢對河湟地區的控制,並在西寧一帶建立了西平郡。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湟谷地示意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進入了涼州一帶,先後建立了五個涼國,史稱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其中鮮卑族的慕容氏直接進入了河湟地區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中原地區對西域和羌族地區的控制就削弱了。在隋唐時期,重新恢復了河西走廊的控制,絲綢之路又得以重新開通,西域重新納入了王朝版圖。然而,羌族的勢力不斷崛起,導致了河西已經難以控制了。唐朝前期,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成為了唐朝最大的威脅。它不斷入侵關中、河西等,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吐蕃所控制,763年,吐蕃軍隊攻入了長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唐朝後期局勢

吐蕃瓦解後,羌族中的党項族又崛起了,在北宋時期建立了西夏國,也是北宋的勁敵。西夏佔據著整個河西地區,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被控制,北宋只能向海上發展。同時讓北宋失去了天然的產馬基地,難以建立強大的騎兵。從唐中期之後,中原王朝在和羌族的鬥爭之中總是處於下風,直到蒙古族的崛起改變了這個局面。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西夏版圖

1227年,蒙古國滅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蒙古也順勢進入了河湟一帶。1239年,窩端率領蒙古軍進入了青藏高原,吐蕃勢力紛紛投降。1247年,蒙古和吐蕃進行了涼州會盟,吐蕃宗教首領薩迦·班智簽訂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此後,元朝繼承了蒙古國,西藏青海也就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元朝在西夏地區設置了甘肅行省。明朝實行繼承了甘肅省的設置,並且在甘肅臨夏建立了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作為羈縻吐蕃的機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涼州會盟


三,東西方文化的彙集之地

河西地區從漢朝之後就成為了絲綢之路的咽喉。中原的鐵器、絲綢、茶葉、瓷器、造紙術等從經過河西走廊到達了西域、中亞和西亞和歐洲,而西方的蔬菜瓜果等物產也通過河西走廊到達了中原地區。東西方的商人來往於這裡,南北方的民族到達這裡,因而這裡成為了民族大融合的火爐。月氏、烏孫、匈奴、氐、羌、鮮卑、吐谷渾、吐蕃、回鶻、党項、蒙古曾經出現在這裡,目前還有漢、回、藏、蒙古、裕固、哈薩克、土、維吾爾等族世居於此。多民族的雜居共處、碰撞交匯為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不僅僅是經濟交流的通道,還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漢時期,印度的佛教就開始通過西域、河西走廊傳入中原,法顯、玄奘等都是通過河西走廊前往印度。中原的儒家文化也通過此地進入了西域,在河西走廊出土的居延漢簡,被認為是20世紀四大考古發現之一。而敦煌和麥積山的石窟則是佛教文明西來的見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敦煌石窟


唐朝時期,國家的開發程度進一步提高,西方的摩尼教(明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襖教)等也通過河西走廊進入了長安城。唐朝時期的回鶻就信仰摩尼教,並且被定為國教。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崛起,其伊斯蘭教也開始通過河西走廊傳入。到了元朝時期,來自於西亞的波斯、阿拉伯等國商人大量在河西走廊附近定居下來,逐漸和當地的漢族人融合而形成了回族。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絲綢之路


二,進入羌族地區的跳板

羌族和漢族是同宗同源的兩大民族,歷史上的羌族包括很多支系,包括後來的党項族、藏族等。在農耕發明之前,古羌族生活在甘青一帶,後來有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明了農業,成為了華夏族,後來演變為了漢族。漢朝時期,羌族還停留在遊牧階段,並且常常侵擾關中一帶。漢朝得到了河西地區之後,對羌族地區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前111年,漢朝軍隊進入河湟地區討伐羌族,並在此設立了護羌校尉,西平亭(今西寧),這標誌著漢朝開始經營河湟流域。漢宣帝時期,趙充國討伐羌族,並設“金城屬國”和臨羌(湟源縣)、安夷(平安)、破羌(樂都)、允吾(民和)、允街(蘭州紅古)、河關(貴德縣)7縣。魏晉繼承了兩漢對河湟地區的控制,並在西寧一帶建立了西平郡。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湟谷地示意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進入了涼州一帶,先後建立了五個涼國,史稱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其中鮮卑族的慕容氏直接進入了河湟地區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中原地區對西域和羌族地區的控制就削弱了。在隋唐時期,重新恢復了河西走廊的控制,絲綢之路又得以重新開通,西域重新納入了王朝版圖。然而,羌族的勢力不斷崛起,導致了河西已經難以控制了。唐朝前期,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成為了唐朝最大的威脅。它不斷入侵關中、河西等,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吐蕃所控制,763年,吐蕃軍隊攻入了長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唐朝後期局勢

吐蕃瓦解後,羌族中的党項族又崛起了,在北宋時期建立了西夏國,也是北宋的勁敵。西夏佔據著整個河西地區,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被控制,北宋只能向海上發展。同時讓北宋失去了天然的產馬基地,難以建立強大的騎兵。從唐中期之後,中原王朝在和羌族的鬥爭之中總是處於下風,直到蒙古族的崛起改變了這個局面。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西夏版圖

1227年,蒙古國滅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蒙古也順勢進入了河湟一帶。1239年,窩端率領蒙古軍進入了青藏高原,吐蕃勢力紛紛投降。1247年,蒙古和吐蕃進行了涼州會盟,吐蕃宗教首領薩迦·班智簽訂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此後,元朝繼承了蒙古國,西藏青海也就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元朝在西夏地區設置了甘肅行省。明朝實行繼承了甘肅省的設置,並且在甘肅臨夏建立了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作為羈縻吐蕃的機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涼州會盟


三,東西方文化的彙集之地

河西地區從漢朝之後就成為了絲綢之路的咽喉。中原的鐵器、絲綢、茶葉、瓷器、造紙術等從經過河西走廊到達了西域、中亞和西亞和歐洲,而西方的蔬菜瓜果等物產也通過河西走廊到達了中原地區。東西方的商人來往於這裡,南北方的民族到達這裡,因而這裡成為了民族大融合的火爐。月氏、烏孫、匈奴、氐、羌、鮮卑、吐谷渾、吐蕃、回鶻、党項、蒙古曾經出現在這裡,目前還有漢、回、藏、蒙古、裕固、哈薩克、土、維吾爾等族世居於此。多民族的雜居共處、碰撞交匯為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不僅僅是經濟交流的通道,還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漢時期,印度的佛教就開始通過西域、河西走廊傳入中原,法顯、玄奘等都是通過河西走廊前往印度。中原的儒家文化也通過此地進入了西域,在河西走廊出土的居延漢簡,被認為是20世紀四大考古發現之一。而敦煌和麥積山的石窟則是佛教文明西來的見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敦煌石窟


唐朝時期,國家的開發程度進一步提高,西方的摩尼教(明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襖教)等也通過河西走廊進入了長安城。唐朝時期的回鶻就信仰摩尼教,並且被定為國教。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崛起,其伊斯蘭教也開始通過河西走廊傳入。到了元朝時期,來自於西亞的波斯、阿拉伯等國商人大量在河西走廊附近定居下來,逐漸和當地的漢族人融合而形成了回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同樣是唐朝,佛教同時從中原和印度傳入了吐蕃地區,逐漸融合而成為了喇嘛教。元朝建立之後,藏傳佛教就遠遠不斷地傳入了蒙古高原,久而久之,蒙古人也開始信仰佛教了。此時就出現了一個十分特殊的現象。河西走廊其東的中原是漢文化(儒家文化),其南的青藏高原和其北的蒙古高原是藏傳佛教文化區,而其西的西域是伊斯蘭文化區。三種文化在河西走廊交流、融合,這是世界所罕見的。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絲綢之路


二,進入羌族地區的跳板

羌族和漢族是同宗同源的兩大民族,歷史上的羌族包括很多支系,包括後來的党項族、藏族等。在農耕發明之前,古羌族生活在甘青一帶,後來有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明了農業,成為了華夏族,後來演變為了漢族。漢朝時期,羌族還停留在遊牧階段,並且常常侵擾關中一帶。漢朝得到了河西地區之後,對羌族地區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前111年,漢朝軍隊進入河湟地區討伐羌族,並在此設立了護羌校尉,西平亭(今西寧),這標誌著漢朝開始經營河湟流域。漢宣帝時期,趙充國討伐羌族,並設“金城屬國”和臨羌(湟源縣)、安夷(平安)、破羌(樂都)、允吾(民和)、允街(蘭州紅古)、河關(貴德縣)7縣。魏晉繼承了兩漢對河湟地區的控制,並在西寧一帶建立了西平郡。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湟谷地示意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進入了涼州一帶,先後建立了五個涼國,史稱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其中鮮卑族的慕容氏直接進入了河湟地區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中原地區對西域和羌族地區的控制就削弱了。在隋唐時期,重新恢復了河西走廊的控制,絲綢之路又得以重新開通,西域重新納入了王朝版圖。然而,羌族的勢力不斷崛起,導致了河西已經難以控制了。唐朝前期,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成為了唐朝最大的威脅。它不斷入侵關中、河西等,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吐蕃所控制,763年,吐蕃軍隊攻入了長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唐朝後期局勢

吐蕃瓦解後,羌族中的党項族又崛起了,在北宋時期建立了西夏國,也是北宋的勁敵。西夏佔據著整個河西地區,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被控制,北宋只能向海上發展。同時讓北宋失去了天然的產馬基地,難以建立強大的騎兵。從唐中期之後,中原王朝在和羌族的鬥爭之中總是處於下風,直到蒙古族的崛起改變了這個局面。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西夏版圖

1227年,蒙古國滅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蒙古也順勢進入了河湟一帶。1239年,窩端率領蒙古軍進入了青藏高原,吐蕃勢力紛紛投降。1247年,蒙古和吐蕃進行了涼州會盟,吐蕃宗教首領薩迦·班智簽訂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此後,元朝繼承了蒙古國,西藏青海也就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元朝在西夏地區設置了甘肅行省。明朝實行繼承了甘肅省的設置,並且在甘肅臨夏建立了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作為羈縻吐蕃的機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涼州會盟


三,東西方文化的彙集之地

河西地區從漢朝之後就成為了絲綢之路的咽喉。中原的鐵器、絲綢、茶葉、瓷器、造紙術等從經過河西走廊到達了西域、中亞和西亞和歐洲,而西方的蔬菜瓜果等物產也通過河西走廊到達了中原地區。東西方的商人來往於這裡,南北方的民族到達這裡,因而這裡成為了民族大融合的火爐。月氏、烏孫、匈奴、氐、羌、鮮卑、吐谷渾、吐蕃、回鶻、党項、蒙古曾經出現在這裡,目前還有漢、回、藏、蒙古、裕固、哈薩克、土、維吾爾等族世居於此。多民族的雜居共處、碰撞交匯為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不僅僅是經濟交流的通道,還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漢時期,印度的佛教就開始通過西域、河西走廊傳入中原,法顯、玄奘等都是通過河西走廊前往印度。中原的儒家文化也通過此地進入了西域,在河西走廊出土的居延漢簡,被認為是20世紀四大考古發現之一。而敦煌和麥積山的石窟則是佛教文明西來的見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敦煌石窟


唐朝時期,國家的開發程度進一步提高,西方的摩尼教(明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襖教)等也通過河西走廊進入了長安城。唐朝時期的回鶻就信仰摩尼教,並且被定為國教。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崛起,其伊斯蘭教也開始通過河西走廊傳入。到了元朝時期,來自於西亞的波斯、阿拉伯等國商人大量在河西走廊附近定居下來,逐漸和當地的漢族人融合而形成了回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同樣是唐朝,佛教同時從中原和印度傳入了吐蕃地區,逐漸融合而成為了喇嘛教。元朝建立之後,藏傳佛教就遠遠不斷地傳入了蒙古高原,久而久之,蒙古人也開始信仰佛教了。此時就出現了一個十分特殊的現象。河西走廊其東的中原是漢文化(儒家文化),其南的青藏高原和其北的蒙古高原是藏傳佛教文化區,而其西的西域是伊斯蘭文化區。三種文化在河西走廊交流、融合,這是世界所罕見的。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

甘肅省,位於中國西北部,位於中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域地區的中間,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甘肅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也是在這種地緣政治之下形成的。長期以來,甘肅不僅是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一個跳板。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一,漢朝河西四郡的戰略價值

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蒙古高原、西域地區、關中地區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黃河、弱水等河流從西向東流過,冰雪融水造就了一馬平川的河西走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只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夠和西域建立緊密的政治、經濟和商業、文化上的聯繫。而河西走廊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為有利於中原王朝在此開發。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甘肅的地理位置

漢朝前期,蒙古高原的匈奴強盛,不斷侵擾關中地區。漢武帝為了聯繫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由於當時河西走廊控制在了匈奴的手中,因而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被匈奴兩度扣押,時間達10年之久。因此,漢朝想要和西域建立聯繫就必須要拿下河西走廊。同時,匈奴和青藏高原的羌族建立了聯繫,而羌族對首都長安的威脅就更大了,唐朝時期的吐蕃就曾從這裡出發攻入長安,因此想要切斷匈奴和羌族的聯繫,也必須要佔領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前121年,霍去病率領軍隊發動了河西之戰,擊敗了匈奴的休屠王,隨後漢武帝在此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個郡,稱為“河西四郡”,後來又設立涼州刺史部。從此河西走廊納入了中國的版圖。漢武帝在河西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屯兵,使得河西走廊逐漸成為了沃野。同時,河西走廊一帶也適合放牧,該地區可以為漢朝的騎兵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加強漢朝的軍事力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納入了漢朝版圖之後,漢朝和西域建立真正的聯繫的機遇就來了。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和此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出使規模龐大,沿路有軍事保護,因此能夠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後,西域各國和漢朝就建立了商業和政治交往,沿途商旅和使者不斷。為了保護其線路暢通無阻,漢武帝曾出兵滅樓蘭等惡意阻斷商路的小國,使得漢朝的軍事力量得以深入西域。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漢朝在西域開始駐紮軍隊,設立機構。前60年,漢朝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軍事控制之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絲綢之路


二,進入羌族地區的跳板

羌族和漢族是同宗同源的兩大民族,歷史上的羌族包括很多支系,包括後來的党項族、藏族等。在農耕發明之前,古羌族生活在甘青一帶,後來有一支進入了渭河流域,發明了農業,成為了華夏族,後來演變為了漢族。漢朝時期,羌族還停留在遊牧階段,並且常常侵擾關中一帶。漢朝得到了河西地區之後,對羌族地區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前111年,漢朝軍隊進入河湟地區討伐羌族,並在此設立了護羌校尉,西平亭(今西寧),這標誌著漢朝開始經營河湟流域。漢宣帝時期,趙充國討伐羌族,並設“金城屬國”和臨羌(湟源縣)、安夷(平安)、破羌(樂都)、允吾(民和)、允街(蘭州紅古)、河關(貴德縣)7縣。魏晉繼承了兩漢對河湟地區的控制,並在西寧一帶建立了西平郡。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湟谷地示意圖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進入了涼州一帶,先後建立了五個涼國,史稱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其中鮮卑族的慕容氏直接進入了河湟地區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中原地區對西域和羌族地區的控制就削弱了。在隋唐時期,重新恢復了河西走廊的控制,絲綢之路又得以重新開通,西域重新納入了王朝版圖。然而,羌族的勢力不斷崛起,導致了河西已經難以控制了。唐朝前期,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成為了唐朝最大的威脅。它不斷入侵關中、河西等,安史之亂後,河西走廊被吐蕃所控制,763年,吐蕃軍隊攻入了長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唐朝後期局勢

吐蕃瓦解後,羌族中的党項族又崛起了,在北宋時期建立了西夏國,也是北宋的勁敵。西夏佔據著整個河西地區,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被控制,北宋只能向海上發展。同時讓北宋失去了天然的產馬基地,難以建立強大的騎兵。從唐中期之後,中原王朝在和羌族的鬥爭之中總是處於下風,直到蒙古族的崛起改變了這個局面。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西夏版圖

1227年,蒙古國滅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蒙古也順勢進入了河湟一帶。1239年,窩端率領蒙古軍進入了青藏高原,吐蕃勢力紛紛投降。1247年,蒙古和吐蕃進行了涼州會盟,吐蕃宗教首領薩迦·班智簽訂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此後,元朝繼承了蒙古國,西藏青海也就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元朝在西夏地區設置了甘肅行省。明朝實行繼承了甘肅省的設置,並且在甘肅臨夏建立了西安行都指揮使司,作為羈縻吐蕃的機構。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涼州會盟


三,東西方文化的彙集之地

河西地區從漢朝之後就成為了絲綢之路的咽喉。中原的鐵器、絲綢、茶葉、瓷器、造紙術等從經過河西走廊到達了西域、中亞和西亞和歐洲,而西方的蔬菜瓜果等物產也通過河西走廊到達了中原地區。東西方的商人來往於這裡,南北方的民族到達這裡,因而這裡成為了民族大融合的火爐。月氏、烏孫、匈奴、氐、羌、鮮卑、吐谷渾、吐蕃、回鶻、党項、蒙古曾經出現在這裡,目前還有漢、回、藏、蒙古、裕固、哈薩克、土、維吾爾等族世居於此。多民族的雜居共處、碰撞交匯為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不僅僅是經濟交流的通道,還是東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漢時期,印度的佛教就開始通過西域、河西走廊傳入中原,法顯、玄奘等都是通過河西走廊前往印度。中原的儒家文化也通過此地進入了西域,在河西走廊出土的居延漢簡,被認為是20世紀四大考古發現之一。而敦煌和麥積山的石窟則是佛教文明西來的見證。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敦煌石窟


唐朝時期,國家的開發程度進一步提高,西方的摩尼教(明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襖教)等也通過河西走廊進入了長安城。唐朝時期的回鶻就信仰摩尼教,並且被定為國教。西亞的阿拉伯帝國崛起,其伊斯蘭教也開始通過河西走廊傳入。到了元朝時期,來自於西亞的波斯、阿拉伯等國商人大量在河西走廊附近定居下來,逐漸和當地的漢族人融合而形成了回族。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同樣是唐朝,佛教同時從中原和印度傳入了吐蕃地區,逐漸融合而成為了喇嘛教。元朝建立之後,藏傳佛教就遠遠不斷地傳入了蒙古高原,久而久之,蒙古人也開始信仰佛教了。此時就出現了一個十分特殊的現象。河西走廊其東的中原是漢文化(儒家文化),其南的青藏高原和其北的蒙古高原是藏傳佛教文化區,而其西的西域是伊斯蘭文化區。三種文化在河西走廊交流、融合,這是世界所罕見的。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河西走廊在不僅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麼簡單,還是控制西域的橋頭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