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數學 嫌疑人X的獻身 張魯一 東野圭吾 夢見烏鴉的電影世界 2017-04-07

簡單說兩句這部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平心而論,電影可以看,如果你沒有看過原版的話。

所謂樹大招風,作為一部翻拍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成功的做到了“未映先紅”,就是因為東野圭吾的原著太過於知名了,豆瓣評分9.0。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電影來自於東野圭吾《神探伽利略》系列,曾經被改編自10集刑偵劇,日本的刑偵劇可是非常有名的,從早期的《祕密部隊》到《神探伽利略》,再到這部劇場版《嫌疑人X的獻身》,就算你沒有看過,之前也一定聽說過。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首先要誇一誇原版,東野圭吾這套作品的精妙之處,就是一直在強調“大腦不要被表面的精彩或好奇心所遮蔽,否則,你就無法走近真相。”

表面上,我們的思維重心還是更加關注於高智商探案類影片的邏輯知識,以及作品中的數學物理命題和原理所矇蔽,或者沉迷於所謂科學怪人的神祕性、大量作案和破案的技術性細節、常識性現象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具體案情或人物具體糾葛。但是東野圭吾的作品,一直在強調人性與規則的矛盾性。法律表面上的公正性和正義性的背後的故事,案情和偵破過程之外的糾葛。

就像“槍不殺人,人殺人”的道理一樣,所以東野圭吾是典型的社會派推理小說家,有別於傳統的本格推理。只要瞭解這一點,就能get到故事的精髓。再複雜的案件,物理原理和數學邏輯而演變的匪夷所思案件的背後,人性的描繪與剖析,以及各種值得思考的社會問題,才是重點。

《嫌疑人X的獻身》如今已經有了三個版本,中日韓三國各拍一版。由於沒有看過韓版,所以這裡pass掉。而且作為翻拍作品,還是翻拍這麼知名的作品,就必須要對比著看了。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其實翻拍電影,不能說費力不討好。關鍵還是要找出翻拍的目的性,不能說人家的東西好,就拿過來再用一遍。比如去年有一部《捉迷藏》,完完全全按照原版翻拍,連原版的BUG都復刻了一遍,這樣有個毛意義?

又比如《無間風雲》,翻拍自《無間道》,但如果看過這兩部電影的就會表示,除了故事上的相似,其餘主題和內涵完完全全不同,將原有的故事體系放置在西方思維之下,有的新的感受。好不好、中國觀眾能否適應美版的變化另當別論,但起碼為老馬丁帶來一座奧斯卡,就是因為這個故事直擊美國社會的黑暗面。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到了這部中國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有了原版故事的優秀底子,所以這部電影真的不難看,完成度很高。但要論翻拍的成功指數,這就另當別論了。

有消息說,東野圭吾跟蘇有朋定下的“翻拍之約”:你不能按照我的原版拍,這個故事必須要改變,否則就別想改編。所以,與《我是證人》《捉迷藏》不同的是,蘇有朋《嫌疑人X的獻身》改了不少的地方,這部電影並不是“原著黨”。

但是,我特別喜歡用“但是”這種先揚後抑的說法,所謂“改動”對於故事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卵用,因為故事完全沒有變化,之所以改動大概只是為了當初的“翻拍之約”,所以有改動的地方,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而且還有一處直接拖了後腿。

第一個的改動之處,刪了個角色,或者說合並了角色

原版中柴崎幸飾演的內海薰和北村一輝飾演的草雉俊平:

★一位作為維繫福山雅治的湯川與警署之間關係的紐帶,作為熱血衝動的新人,還是一位女性,就是為了與文雅的湯川形成對比(內海薰);

★另一位作為案件的執行者,承擔了湯川對案件的推動力量,由一位幹練的警探完成,是推動故事前進的角色(草稚)。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到了中國版,這兩個角色合併成了葉祖新飾演的警察羅淼,很有頭腦且執行力強的警察。可以說這個角色承擔了原本兩個角色的對比作用與推動作用,擔子很重,既要照顧到作為新人與主角的對比功效,也要完成案件的執行力。放在同一個角色之上,這就讓該角色要比平時更加吃重。

這一點改動無可厚非,簡化了原版的人物關係,讓故事更加通順,但總覺得少了一些什麼,就是原本內海薰的對比效果,讓王凱顯得勢單力孤。所以可以說本片是將內海薰的痕跡完全抹去了,因為葉祖新雖然年輕,但顯得很老練,完全是草稚的風格。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其次,就是改動了相應的敘述模式,主題也跟著變化了

原版直接展示了松雪泰子是如何殺掉前夫,堤真一的數學天才是如何準備幫助對方。幫助後者的動機隱藏,由此到了最後,體現出堤真一為什麼幫助她,愛一個人,可以為她做任何事。

中國版,改變了敘述模式,先表明的張魯一對林心如有些好感,隨後發現屍體,後來再用閃回的方式交待出前因後果。這算是全片最大的改動,別看改變了敘述節奏,但主題卻變了。

★原版的懸念主線,在“愛”上面。因為對方無意中救了自己,才對她產出感激,並且愛慕,才會“獻身”。

這裡的關係是感激→愛慕→獻身。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中國版,首先把“愛”的暗示點破。讓觀眾覺得張魯一所有的事情,都是愛一個人而來的“獻身”,但到了最後,卻發現,為什麼幫助林心如,是因為後者無意中救了自己一命。自己的作為是在報恩。至於“愛”元素?也許只是一個幌子,一次誤導觀眾但主因卻不是愛。

所以中國版的關係,變成了感激→報恩→獻身。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這是好的改動,更加符合中國傳統文化,是要點贊,只不過敘述上,體現的不太明顯而已。

第三、把社會派的暗喻放在明面上說

東野圭吾的社會派風格,就是在匪夷所思的案件中尋找人性的真相,表面上看是案件,實際上是人性和社會的寫照

中國版呢,可能是擔心原版這樣的風格太過於明目張膽,審查不通過。所以用了一個“看上去是幾何問題,實際上是數學問題”這樣的噱頭,用這樣的方式巧立名目,轉移視線,並且加入了少年和成年的對比。可以理解這樣的做法,把原版的社會派,變成了“本格派”,實際上還是在說人性。

最後,個人最不滿意的改動,就是林心如的殺人動機上

兩版的共同點,就是女主角有個人渣前夫,但在動機方面:

★原版前夫回家之後,惡言相向,最終導致女兒出手,松雪泰子在爭鬥之中,殺了對方。造成所有的一切,就是對弱勢群體的剖析,弱勢在壓力之下,率先動手。

★而中國版,前夫除了惡言相向,還強暴林心如,毆打女兒,最終導致女兒暴走,殺掉前夫。造成所有的一切,是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這個改動完全是拖後腿了!原版堤真一為的是要幫助弱勢群體的逃脫法律的,畢竟是人家主動殺人。但中國版張魯一的動力真的不足啊。通過現場痕檢,能夠明顯的判斷整個案件是在防衛的前提上完成,不誇張的說,林心如沒那麼大罪,碰到好的律師,無罪也是可能的。那麼張魯一為什麼還要費勁去完成那麼複雜的計劃去幫助林心如脫罪?

所以,在中國版中,我們的偉大的數學天才,是一個法盲!

這個改動,看似很簡單,卻是最拖後腿的地方!

按照常理,死者涉嫌入室搶劫、強姦未遂,而林心如則是主觀上的防衛:

搬運一則分析:

如果陳婧自首,可以在基準刑之上減輕20%—40%,防衛過當減輕30%— 50%,受害人(前夫)過錯減輕15%—30%,最終宣告刑在有期徒刑5年左右。實際執行刑期過半,即可申請減刑假釋。

可惜的是,石泓的介入使得現場有關被害人過錯、防衛過當的證據全部被毀,石泓後續殺人的行為,使其作為前夫案證言的證明力降低,即便陳婧最終選擇自首,另外兩個減輕情節也很難證明了。

所有,原版很簡單的主動殺人設定,其實有理由了,中國版把這個改了,反而拖了後腿。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所以,中國《嫌疑人X的獻身》沒有成為原著黨,因地制宜的改動有好的地方,但也有讓人很難受之處。如果你看過原版的話,甚至度過東野圭吾的小說,這部電影其實看點不大。原版福山雅治的物理教授,雖然很帥但不修邊幅。本片裡的王凱,帥得一絲不苟。

《嫌疑人X的獻身》我們偉大的數學天才,原來是一個法盲

不過如果你沒有看過原版,用開篇的話來說,還是可以看,比較不差,故事結構也好。張魯一與原版堤真一不是一個風格,原版毫不起眼、表面畏畏縮縮的小角色,本片則是表面更加邋遢、更加冷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