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AS) 的咖啡館裡,在許俊(音譯)毫無防備時,有人問他,與自己的數學恩師在學術上分道揚鑣,是怎樣一種體驗?

許俊沉默良久,給出了答案:

“愧疚”。

許俊,1983 年出生,一名大器晚成的韓國數學家。他本科學的不是數學,卻硬申美國的數學博士,最終只勉強被一所學校錄取。

但就是這樣一位半路出家的數學研究者,卻在讀博生涯的早期就證明了一個困擾了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現在,許俊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師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落成起,就是學者開展純學術研究的天堂,愛因斯坦、馮諾伊曼、哥德爾、楊振寧等我們津津樂道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們,都曾在此取得劃時代的學術成就。

雖然這家研究院的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但它並不隸屬於普林斯頓大學,只是同樣位於普林斯頓這座小城,並且有一些學術合作。

說句題外話,有家美國課後輔導學校叫 Princeton Review ,他們和普林斯頓大學毫無關係,只是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而已。

一個溫暖的早春清晨,拿著剛買好的早飯麵包,許俊正在尋找麥克唐奈禮堂——他將要講課的地方。作為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其實沒有教學義務,但他還是在本科生院開了門叫《交換代數》的課。

“你為什麼要分心去做教學呢?”

“如果你講一天課,你至少教書育人了,你至少為世界做了貢獻。但如果你做一天數學研究,你通常做不出任何貢獻。”許俊如是說。

在這節交換代數課上,許俊帶著學生們證明了希爾伯特的一條數學定理。

學生們的領會能力很強,畢竟,能被普林斯頓錄取,又願意一大早跑來上一門艱深的數學課,這些學生本來是一個自我篩選的群體。

這群學生中最有數學天賦的是宋卓群。

2.

總愛坐在第一排的宋卓群,在高中時曾連續五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IMO) 中獲得金牌——歷史第一人。


"

1.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AS) 的咖啡館裡,在許俊(音譯)毫無防備時,有人問他,與自己的數學恩師在學術上分道揚鑣,是怎樣一種體驗?

許俊沉默良久,給出了答案:

“愧疚”。

許俊,1983 年出生,一名大器晚成的韓國數學家。他本科學的不是數學,卻硬申美國的數學博士,最終只勉強被一所學校錄取。

但就是這樣一位半路出家的數學研究者,卻在讀博生涯的早期就證明了一個困擾了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現在,許俊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師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落成起,就是學者開展純學術研究的天堂,愛因斯坦、馮諾伊曼、哥德爾、楊振寧等我們津津樂道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們,都曾在此取得劃時代的學術成就。

雖然這家研究院的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但它並不隸屬於普林斯頓大學,只是同樣位於普林斯頓這座小城,並且有一些學術合作。

說句題外話,有家美國課後輔導學校叫 Princeton Review ,他們和普林斯頓大學毫無關係,只是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而已。

一個溫暖的早春清晨,拿著剛買好的早飯麵包,許俊正在尋找麥克唐奈禮堂——他將要講課的地方。作為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其實沒有教學義務,但他還是在本科生院開了門叫《交換代數》的課。

“你為什麼要分心去做教學呢?”

“如果你講一天課,你至少教書育人了,你至少為世界做了貢獻。但如果你做一天數學研究,你通常做不出任何貢獻。”許俊如是說。

在這節交換代數課上,許俊帶著學生們證明了希爾伯特的一條數學定理。

學生們的領會能力很強,畢竟,能被普林斯頓錄取,又願意一大早跑來上一門艱深的數學課,這些學生本來是一個自我篩選的群體。

這群學生中最有數學天賦的是宋卓群。

2.

總愛坐在第一排的宋卓群,在高中時曾連續五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IMO) 中獲得金牌——歷史第一人。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宋卓群


宋卓群高中畢業於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這是一所精英寄宿高中,位於波士頓郊外的埃克塞特鎮。


"

1.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AS) 的咖啡館裡,在許俊(音譯)毫無防備時,有人問他,與自己的數學恩師在學術上分道揚鑣,是怎樣一種體驗?

許俊沉默良久,給出了答案:

“愧疚”。

許俊,1983 年出生,一名大器晚成的韓國數學家。他本科學的不是數學,卻硬申美國的數學博士,最終只勉強被一所學校錄取。

但就是這樣一位半路出家的數學研究者,卻在讀博生涯的早期就證明了一個困擾了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現在,許俊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師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落成起,就是學者開展純學術研究的天堂,愛因斯坦、馮諾伊曼、哥德爾、楊振寧等我們津津樂道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們,都曾在此取得劃時代的學術成就。

雖然這家研究院的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但它並不隸屬於普林斯頓大學,只是同樣位於普林斯頓這座小城,並且有一些學術合作。

說句題外話,有家美國課後輔導學校叫 Princeton Review ,他們和普林斯頓大學毫無關係,只是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而已。

一個溫暖的早春清晨,拿著剛買好的早飯麵包,許俊正在尋找麥克唐奈禮堂——他將要講課的地方。作為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其實沒有教學義務,但他還是在本科生院開了門叫《交換代數》的課。

“你為什麼要分心去做教學呢?”

“如果你講一天課,你至少教書育人了,你至少為世界做了貢獻。但如果你做一天數學研究,你通常做不出任何貢獻。”許俊如是說。

在這節交換代數課上,許俊帶著學生們證明了希爾伯特的一條數學定理。

學生們的領會能力很強,畢竟,能被普林斯頓錄取,又願意一大早跑來上一門艱深的數學課,這些學生本來是一個自我篩選的群體。

這群學生中最有數學天賦的是宋卓群。

2.

總愛坐在第一排的宋卓群,在高中時曾連續五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IMO) 中獲得金牌——歷史第一人。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宋卓群


宋卓群高中畢業於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這是一所精英寄宿高中,位於波士頓郊外的埃克塞特鎮。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馮祖鳴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盛產數學競賽冠軍,這成就多虧了兩個人,一個是北大少年班畢業的馮祖鳴,他從 0 到 1 建立了美國奧數培訓體系,燃起了美國教育者對數學競賽的興趣,就好像當年球王貝利讓足球文化 (soccer) 在美國生根發芽。


"

1.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AS) 的咖啡館裡,在許俊(音譯)毫無防備時,有人問他,與自己的數學恩師在學術上分道揚鑣,是怎樣一種體驗?

許俊沉默良久,給出了答案:

“愧疚”。

許俊,1983 年出生,一名大器晚成的韓國數學家。他本科學的不是數學,卻硬申美國的數學博士,最終只勉強被一所學校錄取。

但就是這樣一位半路出家的數學研究者,卻在讀博生涯的早期就證明了一個困擾了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現在,許俊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師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落成起,就是學者開展純學術研究的天堂,愛因斯坦、馮諾伊曼、哥德爾、楊振寧等我們津津樂道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們,都曾在此取得劃時代的學術成就。

雖然這家研究院的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但它並不隸屬於普林斯頓大學,只是同樣位於普林斯頓這座小城,並且有一些學術合作。

說句題外話,有家美國課後輔導學校叫 Princeton Review ,他們和普林斯頓大學毫無關係,只是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而已。

一個溫暖的早春清晨,拿著剛買好的早飯麵包,許俊正在尋找麥克唐奈禮堂——他將要講課的地方。作為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其實沒有教學義務,但他還是在本科生院開了門叫《交換代數》的課。

“你為什麼要分心去做教學呢?”

“如果你講一天課,你至少教書育人了,你至少為世界做了貢獻。但如果你做一天數學研究,你通常做不出任何貢獻。”許俊如是說。

在這節交換代數課上,許俊帶著學生們證明了希爾伯特的一條數學定理。

學生們的領會能力很強,畢竟,能被普林斯頓錄取,又願意一大早跑來上一門艱深的數學課,這些學生本來是一個自我篩選的群體。

這群學生中最有數學天賦的是宋卓群。

2.

總愛坐在第一排的宋卓群,在高中時曾連續五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IMO) 中獲得金牌——歷史第一人。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宋卓群


宋卓群高中畢業於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這是一所精英寄宿高中,位於波士頓郊外的埃克塞特鎮。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馮祖鳴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盛產數學競賽冠軍,這成就多虧了兩個人,一個是北大少年班畢業的馮祖鳴,他從 0 到 1 建立了美國奧數培訓體系,燃起了美國教育者對數學競賽的興趣,就好像當年球王貝利讓足球文化 (soccer) 在美國生根發芽。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羅博深


另一個是馮老師的學生,現任美國奧數總教練的羅博深,他接過師傅的奧數火炬,讓美國國家隊的光芒變得更耀眼——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戰績歷史總榜擠進前三就是最好的證明。

馮老師是好老師,沒有他,羅博深可能就要在數學探索之路上多走很多彎路,沒有他的強烈推薦,扎克伯格不一定能進哈佛。


"

1.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AS) 的咖啡館裡,在許俊(音譯)毫無防備時,有人問他,與自己的數學恩師在學術上分道揚鑣,是怎樣一種體驗?

許俊沉默良久,給出了答案:

“愧疚”。

許俊,1983 年出生,一名大器晚成的韓國數學家。他本科學的不是數學,卻硬申美國的數學博士,最終只勉強被一所學校錄取。

但就是這樣一位半路出家的數學研究者,卻在讀博生涯的早期就證明了一個困擾了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現在,許俊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師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落成起,就是學者開展純學術研究的天堂,愛因斯坦、馮諾伊曼、哥德爾、楊振寧等我們津津樂道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們,都曾在此取得劃時代的學術成就。

雖然這家研究院的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但它並不隸屬於普林斯頓大學,只是同樣位於普林斯頓這座小城,並且有一些學術合作。

說句題外話,有家美國課後輔導學校叫 Princeton Review ,他們和普林斯頓大學毫無關係,只是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而已。

一個溫暖的早春清晨,拿著剛買好的早飯麵包,許俊正在尋找麥克唐奈禮堂——他將要講課的地方。作為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其實沒有教學義務,但他還是在本科生院開了門叫《交換代數》的課。

“你為什麼要分心去做教學呢?”

“如果你講一天課,你至少教書育人了,你至少為世界做了貢獻。但如果你做一天數學研究,你通常做不出任何貢獻。”許俊如是說。

在這節交換代數課上,許俊帶著學生們證明了希爾伯特的一條數學定理。

學生們的領會能力很強,畢竟,能被普林斯頓錄取,又願意一大早跑來上一門艱深的數學課,這些學生本來是一個自我篩選的群體。

這群學生中最有數學天賦的是宋卓群。

2.

總愛坐在第一排的宋卓群,在高中時曾連續五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IMO) 中獲得金牌——歷史第一人。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宋卓群


宋卓群高中畢業於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這是一所精英寄宿高中,位於波士頓郊外的埃克塞特鎮。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馮祖鳴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盛產數學競賽冠軍,這成就多虧了兩個人,一個是北大少年班畢業的馮祖鳴,他從 0 到 1 建立了美國奧數培訓體系,燃起了美國教育者對數學競賽的興趣,就好像當年球王貝利讓足球文化 (soccer) 在美國生根發芽。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羅博深


另一個是馮老師的學生,現任美國奧數總教練的羅博深,他接過師傅的奧數火炬,讓美國國家隊的光芒變得更耀眼——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戰績歷史總榜擠進前三就是最好的證明。

馮老師是好老師,沒有他,羅博深可能就要在數學探索之路上多走很多彎路,沒有他的強烈推薦,扎克伯格不一定能進哈佛。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廣中平祐 (Heisuke Hironaka)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許俊也有一位恩師,名叫廣中平祐 (Heisuke Hironaka) 。廣中平祐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數學家,也是 1970 年菲爾茲獎得主。

如果說馮祖鳴對扎克伯格和羅博深的幫助是培優級,那廣中平祐對許俊的幫助絕對是拯救級。

故事得從許俊的小學時光說起。

許俊小學時的數學成績很差,但他很要強,於是他試圖通過寫詩來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

很多家長讀者應該很熟悉這種自我奮鬥的方向。在上世紀 80, 90 年代的中國,許多青年男女都以寫詩為榮。能創作出優美動聽的詩歌,在當時,是智慧和成就的象徵。

不過,隨著鄧公南巡講話的深入人心,經濟發展成為國家的第一要務,許多年輕人的自我奮鬥目標也變得更務實:找個好工作,賺錢養家。

於是,許多人放棄了詩歌事業。

詩人許俊最終也停更了,因為沒有出版社願意接受他的作品,他終於接受了自己是平庸詩歌愛好者的現實。

於是,考進國立首爾大學的他,選擇了天文物理專業,努力成為一名科學記者。什麼是科學記者呢?以中國為例,科學記者就是為諸如《科學畫報》等科普雜誌供稿的記者。

在許俊大四時,廣中平祐應邀到國立首爾大學授課一年。他開了門全年的課叫代數幾何。拿了菲爾茲獎,寫了多本暢銷書的廣中平祐在韓國也是學術名人。

努力成為科學記者的許俊,嗅到了高質量採訪的機會。於是,他帶著為新聞事業獻身的心態選了這門課,因為他並沒有聽懂這門課的必備數學基礎。

這門課開課時共有 100 多個學生,其中有不少都是學術追星者。很快,這門課的到課人數就跌至個位數,許多數學專業的學生也因為覺得課程太難,自己學不到東西,就退課了。

3.

不過,許俊堅持聽課,因為他對課程內容本身的期待值很低,偶爾能聽懂廣中教授講的一個例子,他就覺得賺到了。

下課後,許俊常找廣中教授吃午飯,慢慢地,教授也開始重視這位”好學“的韓國學生。

在吃飯時,許俊常問教授一些他個人生活的問題,畢竟,這些內容才是大眾科普雜誌讀者最感興趣的(和最可能讀懂的)。

但廣中教授說著說著總是會說回他自己的數學研究。雖然幾乎聽不懂任何一句話,但許俊依舊敬業地扮演一個“數學愛好者”。

許俊演得太像了。

多年之後,廣中教授回憶起這段時光,表示自己當時完全沒看出許俊是數學小弱。

裝懂,直到真懂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許俊做到了。

廣中教授對數學研究的熱情感染了許俊。他決定放棄科學記者的職業規劃,留校讀研,這回,他選擇了數學專業,而他的碩士導師正是廣中教授。

在碩士的兩年中,廣中教授幫許俊補了很多數學基礎,他的講法很有效,他首先給許俊講很多的例子,幫許俊建立清晰正確的直覺,然後再講這些例子背後共同的數學概念。


"

1.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AS) 的咖啡館裡,在許俊(音譯)毫無防備時,有人問他,與自己的數學恩師在學術上分道揚鑣,是怎樣一種體驗?

許俊沉默良久,給出了答案:

“愧疚”。

許俊,1983 年出生,一名大器晚成的韓國數學家。他本科學的不是數學,卻硬申美國的數學博士,最終只勉強被一所學校錄取。

但就是這樣一位半路出家的數學研究者,卻在讀博生涯的早期就證明了一個困擾了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現在,許俊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師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落成起,就是學者開展純學術研究的天堂,愛因斯坦、馮諾伊曼、哥德爾、楊振寧等我們津津樂道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們,都曾在此取得劃時代的學術成就。

雖然這家研究院的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但它並不隸屬於普林斯頓大學,只是同樣位於普林斯頓這座小城,並且有一些學術合作。

說句題外話,有家美國課後輔導學校叫 Princeton Review ,他們和普林斯頓大學毫無關係,只是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而已。

一個溫暖的早春清晨,拿著剛買好的早飯麵包,許俊正在尋找麥克唐奈禮堂——他將要講課的地方。作為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其實沒有教學義務,但他還是在本科生院開了門叫《交換代數》的課。

“你為什麼要分心去做教學呢?”

“如果你講一天課,你至少教書育人了,你至少為世界做了貢獻。但如果你做一天數學研究,你通常做不出任何貢獻。”許俊如是說。

在這節交換代數課上,許俊帶著學生們證明了希爾伯特的一條數學定理。

學生們的領會能力很強,畢竟,能被普林斯頓錄取,又願意一大早跑來上一門艱深的數學課,這些學生本來是一個自我篩選的群體。

這群學生中最有數學天賦的是宋卓群。

2.

總愛坐在第一排的宋卓群,在高中時曾連續五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IMO) 中獲得金牌——歷史第一人。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宋卓群


宋卓群高中畢業於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這是一所精英寄宿高中,位於波士頓郊外的埃克塞特鎮。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馮祖鳴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盛產數學競賽冠軍,這成就多虧了兩個人,一個是北大少年班畢業的馮祖鳴,他從 0 到 1 建立了美國奧數培訓體系,燃起了美國教育者對數學競賽的興趣,就好像當年球王貝利讓足球文化 (soccer) 在美國生根發芽。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羅博深


另一個是馮老師的學生,現任美國奧數總教練的羅博深,他接過師傅的奧數火炬,讓美國國家隊的光芒變得更耀眼——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戰績歷史總榜擠進前三就是最好的證明。

馮老師是好老師,沒有他,羅博深可能就要在數學探索之路上多走很多彎路,沒有他的強烈推薦,扎克伯格不一定能進哈佛。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廣中平祐 (Heisuke Hironaka)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許俊也有一位恩師,名叫廣中平祐 (Heisuke Hironaka) 。廣中平祐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數學家,也是 1970 年菲爾茲獎得主。

如果說馮祖鳴對扎克伯格和羅博深的幫助是培優級,那廣中平祐對許俊的幫助絕對是拯救級。

故事得從許俊的小學時光說起。

許俊小學時的數學成績很差,但他很要強,於是他試圖通過寫詩來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

很多家長讀者應該很熟悉這種自我奮鬥的方向。在上世紀 80, 90 年代的中國,許多青年男女都以寫詩為榮。能創作出優美動聽的詩歌,在當時,是智慧和成就的象徵。

不過,隨著鄧公南巡講話的深入人心,經濟發展成為國家的第一要務,許多年輕人的自我奮鬥目標也變得更務實:找個好工作,賺錢養家。

於是,許多人放棄了詩歌事業。

詩人許俊最終也停更了,因為沒有出版社願意接受他的作品,他終於接受了自己是平庸詩歌愛好者的現實。

於是,考進國立首爾大學的他,選擇了天文物理專業,努力成為一名科學記者。什麼是科學記者呢?以中國為例,科學記者就是為諸如《科學畫報》等科普雜誌供稿的記者。

在許俊大四時,廣中平祐應邀到國立首爾大學授課一年。他開了門全年的課叫代數幾何。拿了菲爾茲獎,寫了多本暢銷書的廣中平祐在韓國也是學術名人。

努力成為科學記者的許俊,嗅到了高質量採訪的機會。於是,他帶著為新聞事業獻身的心態選了這門課,因為他並沒有聽懂這門課的必備數學基礎。

這門課開課時共有 100 多個學生,其中有不少都是學術追星者。很快,這門課的到課人數就跌至個位數,許多數學專業的學生也因為覺得課程太難,自己學不到東西,就退課了。

3.

不過,許俊堅持聽課,因為他對課程內容本身的期待值很低,偶爾能聽懂廣中教授講的一個例子,他就覺得賺到了。

下課後,許俊常找廣中教授吃午飯,慢慢地,教授也開始重視這位”好學“的韓國學生。

在吃飯時,許俊常問教授一些他個人生活的問題,畢竟,這些內容才是大眾科普雜誌讀者最感興趣的(和最可能讀懂的)。

但廣中教授說著說著總是會說回他自己的數學研究。雖然幾乎聽不懂任何一句話,但許俊依舊敬業地扮演一個“數學愛好者”。

許俊演得太像了。

多年之後,廣中教授回憶起這段時光,表示自己當時完全沒看出許俊是數學小弱。

裝懂,直到真懂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許俊做到了。

廣中教授對數學研究的熱情感染了許俊。他決定放棄科學記者的職業規劃,留校讀研,這回,他選擇了數學專業,而他的碩士導師正是廣中教授。

在碩士的兩年中,廣中教授幫許俊補了很多數學基礎,他的講法很有效,他首先給許俊講很多的例子,幫許俊建立清晰正確的直覺,然後再講這些例子背後共同的數學概念。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這種“我的數學 1 對 1 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的頂級學習環境中,許俊的數學水平突飛猛進。

兩人的友誼也因此越來越深厚,教授帶許俊認識了自己的妻子,還多次邀請許俊去自己日本的家中參加家庭聚會。

有一天,教授很嚴肅地找到許俊,表示自己已經老了,希望許俊能沿著自己在奇點理論 (singularity theory) 的研究路線,自己往下探索。

等於說,廣中教授希望許俊能成為自己學派的接班人,這是何等的欣賞和信任。

不過,可能廣中教授還是被友誼干擾了判斷。

雖然許俊的數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畢竟他本科時的數學基礎有限,所以,他在研究生時期的數學成績也算不上頂尖。這樣來看,許俊離成為一個數學家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更別提成為廣中平祐的合格接班人了。

但廣中教授就是認為這個學生有別人看不到的數學天賦,他就是對許俊有迷之自信。在 2009 年,在廣中教授的強烈要求下,許俊開始申請美國大學的數學博士項目。

4.

最後,只有伊利諾伊香檳分校 (UIUC) 這一所大學看在廣中的教授的面子上,決定賭一把,接受了許俊。


"

1.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AS) 的咖啡館裡,在許俊(音譯)毫無防備時,有人問他,與自己的數學恩師在學術上分道揚鑣,是怎樣一種體驗?

許俊沉默良久,給出了答案:

“愧疚”。

許俊,1983 年出生,一名大器晚成的韓國數學家。他本科學的不是數學,卻硬申美國的數學博士,最終只勉強被一所學校錄取。

但就是這樣一位半路出家的數學研究者,卻在讀博生涯的早期就證明了一個困擾了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現在,許俊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師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落成起,就是學者開展純學術研究的天堂,愛因斯坦、馮諾伊曼、哥德爾、楊振寧等我們津津樂道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們,都曾在此取得劃時代的學術成就。

雖然這家研究院的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但它並不隸屬於普林斯頓大學,只是同樣位於普林斯頓這座小城,並且有一些學術合作。

說句題外話,有家美國課後輔導學校叫 Princeton Review ,他們和普林斯頓大學毫無關係,只是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而已。

一個溫暖的早春清晨,拿著剛買好的早飯麵包,許俊正在尋找麥克唐奈禮堂——他將要講課的地方。作為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其實沒有教學義務,但他還是在本科生院開了門叫《交換代數》的課。

“你為什麼要分心去做教學呢?”

“如果你講一天課,你至少教書育人了,你至少為世界做了貢獻。但如果你做一天數學研究,你通常做不出任何貢獻。”許俊如是說。

在這節交換代數課上,許俊帶著學生們證明了希爾伯特的一條數學定理。

學生們的領會能力很強,畢竟,能被普林斯頓錄取,又願意一大早跑來上一門艱深的數學課,這些學生本來是一個自我篩選的群體。

這群學生中最有數學天賦的是宋卓群。

2.

總愛坐在第一排的宋卓群,在高中時曾連續五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IMO) 中獲得金牌——歷史第一人。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宋卓群


宋卓群高中畢業於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這是一所精英寄宿高中,位於波士頓郊外的埃克塞特鎮。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馮祖鳴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盛產數學競賽冠軍,這成就多虧了兩個人,一個是北大少年班畢業的馮祖鳴,他從 0 到 1 建立了美國奧數培訓體系,燃起了美國教育者對數學競賽的興趣,就好像當年球王貝利讓足球文化 (soccer) 在美國生根發芽。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羅博深


另一個是馮老師的學生,現任美國奧數總教練的羅博深,他接過師傅的奧數火炬,讓美國國家隊的光芒變得更耀眼——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戰績歷史總榜擠進前三就是最好的證明。

馮老師是好老師,沒有他,羅博深可能就要在數學探索之路上多走很多彎路,沒有他的強烈推薦,扎克伯格不一定能進哈佛。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廣中平祐 (Heisuke Hironaka)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許俊也有一位恩師,名叫廣中平祐 (Heisuke Hironaka) 。廣中平祐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數學家,也是 1970 年菲爾茲獎得主。

如果說馮祖鳴對扎克伯格和羅博深的幫助是培優級,那廣中平祐對許俊的幫助絕對是拯救級。

故事得從許俊的小學時光說起。

許俊小學時的數學成績很差,但他很要強,於是他試圖通過寫詩來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

很多家長讀者應該很熟悉這種自我奮鬥的方向。在上世紀 80, 90 年代的中國,許多青年男女都以寫詩為榮。能創作出優美動聽的詩歌,在當時,是智慧和成就的象徵。

不過,隨著鄧公南巡講話的深入人心,經濟發展成為國家的第一要務,許多年輕人的自我奮鬥目標也變得更務實:找個好工作,賺錢養家。

於是,許多人放棄了詩歌事業。

詩人許俊最終也停更了,因為沒有出版社願意接受他的作品,他終於接受了自己是平庸詩歌愛好者的現實。

於是,考進國立首爾大學的他,選擇了天文物理專業,努力成為一名科學記者。什麼是科學記者呢?以中國為例,科學記者就是為諸如《科學畫報》等科普雜誌供稿的記者。

在許俊大四時,廣中平祐應邀到國立首爾大學授課一年。他開了門全年的課叫代數幾何。拿了菲爾茲獎,寫了多本暢銷書的廣中平祐在韓國也是學術名人。

努力成為科學記者的許俊,嗅到了高質量採訪的機會。於是,他帶著為新聞事業獻身的心態選了這門課,因為他並沒有聽懂這門課的必備數學基礎。

這門課開課時共有 100 多個學生,其中有不少都是學術追星者。很快,這門課的到課人數就跌至個位數,許多數學專業的學生也因為覺得課程太難,自己學不到東西,就退課了。

3.

不過,許俊堅持聽課,因為他對課程內容本身的期待值很低,偶爾能聽懂廣中教授講的一個例子,他就覺得賺到了。

下課後,許俊常找廣中教授吃午飯,慢慢地,教授也開始重視這位”好學“的韓國學生。

在吃飯時,許俊常問教授一些他個人生活的問題,畢竟,這些內容才是大眾科普雜誌讀者最感興趣的(和最可能讀懂的)。

但廣中教授說著說著總是會說回他自己的數學研究。雖然幾乎聽不懂任何一句話,但許俊依舊敬業地扮演一個“數學愛好者”。

許俊演得太像了。

多年之後,廣中教授回憶起這段時光,表示自己當時完全沒看出許俊是數學小弱。

裝懂,直到真懂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許俊做到了。

廣中教授對數學研究的熱情感染了許俊。他決定放棄科學記者的職業規劃,留校讀研,這回,他選擇了數學專業,而他的碩士導師正是廣中教授。

在碩士的兩年中,廣中教授幫許俊補了很多數學基礎,他的講法很有效,他首先給許俊講很多的例子,幫許俊建立清晰正確的直覺,然後再講這些例子背後共同的數學概念。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這種“我的數學 1 對 1 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的頂級學習環境中,許俊的數學水平突飛猛進。

兩人的友誼也因此越來越深厚,教授帶許俊認識了自己的妻子,還多次邀請許俊去自己日本的家中參加家庭聚會。

有一天,教授很嚴肅地找到許俊,表示自己已經老了,希望許俊能沿著自己在奇點理論 (singularity theory) 的研究路線,自己往下探索。

等於說,廣中教授希望許俊能成為自己學派的接班人,這是何等的欣賞和信任。

不過,可能廣中教授還是被友誼干擾了判斷。

雖然許俊的數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畢竟他本科時的數學基礎有限,所以,他在研究生時期的數學成績也算不上頂尖。這樣來看,許俊離成為一個數學家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更別提成為廣中平祐的合格接班人了。

但廣中教授就是認為這個學生有別人看不到的數學天賦,他就是對許俊有迷之自信。在 2009 年,在廣中教授的強烈要求下,許俊開始申請美國大學的數學博士項目。

4.

最後,只有伊利諾伊香檳分校 (UIUC) 這一所大學看在廣中的教授的面子上,決定賭一把,接受了許俊。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許俊到了 UIUC 後,只在電影裡發生的情節就發生了。在他的博士一年級時,他就應用廣中教授的奇點理論,證明了一個困擾了很多數學界很多年的難題:裡德猜想 (Read’s Conjecture) 。

裡德猜想屬於一個叫圖論 (Graph Thoery) 的領域,這是一個許俊在讀博前很陌生的領域,所以,他對於這個領域的研究者通常會用什麼方法證明猜想,一無所知。

許俊以前圖論研究者根本沒想過應用奇點理論,一種代數幾何中的工具,因為圖論和代數幾何是兩個不同的領域。

但許俊沒有這種思維定式,而且,他能熟練掌握的數學工具也不多,在他有限的幾種能應用的高級數學工具中,奇點理論是最強大的,也是他最常用的。

當一個人手裡只有一把錘子時,他看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東西都覺得像釘子。因此,許俊才不管什麼什麼圖論學界共識這種陳規,他大膽地用奇點理論,解決了困擾了圖論領域幾十年的裡德猜想。

如果你不知道許俊的這個數學成就有多驚人,我可以給你一個體育界的類比。如果有個 18 歲才開始學習乒乓球的普通外國人,通過兩年的練習,在奧運會上戰勝了所有參賽的中國選手,拿到了金牌,你說這樣的成就可不可怕?

許俊解決裡德猜想的難題,論成就,超越了上面這位假想外國人的成就。

許俊並不孤獨。

在學術界,這種外行戰勝內行的例子雖然不多,但也絕對不少。

"

1.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AS) 的咖啡館裡,在許俊(音譯)毫無防備時,有人問他,與自己的數學恩師在學術上分道揚鑣,是怎樣一種體驗?

許俊沉默良久,給出了答案:

“愧疚”。

許俊,1983 年出生,一名大器晚成的韓國數學家。他本科學的不是數學,卻硬申美國的數學博士,最終只勉強被一所學校錄取。

但就是這樣一位半路出家的數學研究者,卻在讀博生涯的早期就證明了一個困擾了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現在,許俊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師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落成起,就是學者開展純學術研究的天堂,愛因斯坦、馮諾伊曼、哥德爾、楊振寧等我們津津樂道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們,都曾在此取得劃時代的學術成就。

雖然這家研究院的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但它並不隸屬於普林斯頓大學,只是同樣位於普林斯頓這座小城,並且有一些學術合作。

說句題外話,有家美國課後輔導學校叫 Princeton Review ,他們和普林斯頓大學毫無關係,只是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而已。

一個溫暖的早春清晨,拿著剛買好的早飯麵包,許俊正在尋找麥克唐奈禮堂——他將要講課的地方。作為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其實沒有教學義務,但他還是在本科生院開了門叫《交換代數》的課。

“你為什麼要分心去做教學呢?”

“如果你講一天課,你至少教書育人了,你至少為世界做了貢獻。但如果你做一天數學研究,你通常做不出任何貢獻。”許俊如是說。

在這節交換代數課上,許俊帶著學生們證明了希爾伯特的一條數學定理。

學生們的領會能力很強,畢竟,能被普林斯頓錄取,又願意一大早跑來上一門艱深的數學課,這些學生本來是一個自我篩選的群體。

這群學生中最有數學天賦的是宋卓群。

2.

總愛坐在第一排的宋卓群,在高中時曾連續五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IMO) 中獲得金牌——歷史第一人。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宋卓群


宋卓群高中畢業於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這是一所精英寄宿高中,位於波士頓郊外的埃克塞特鎮。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馮祖鳴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盛產數學競賽冠軍,這成就多虧了兩個人,一個是北大少年班畢業的馮祖鳴,他從 0 到 1 建立了美國奧數培訓體系,燃起了美國教育者對數學競賽的興趣,就好像當年球王貝利讓足球文化 (soccer) 在美國生根發芽。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羅博深


另一個是馮老師的學生,現任美國奧數總教練的羅博深,他接過師傅的奧數火炬,讓美國國家隊的光芒變得更耀眼——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戰績歷史總榜擠進前三就是最好的證明。

馮老師是好老師,沒有他,羅博深可能就要在數學探索之路上多走很多彎路,沒有他的強烈推薦,扎克伯格不一定能進哈佛。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廣中平祐 (Heisuke Hironaka)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許俊也有一位恩師,名叫廣中平祐 (Heisuke Hironaka) 。廣中平祐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數學家,也是 1970 年菲爾茲獎得主。

如果說馮祖鳴對扎克伯格和羅博深的幫助是培優級,那廣中平祐對許俊的幫助絕對是拯救級。

故事得從許俊的小學時光說起。

許俊小學時的數學成績很差,但他很要強,於是他試圖通過寫詩來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

很多家長讀者應該很熟悉這種自我奮鬥的方向。在上世紀 80, 90 年代的中國,許多青年男女都以寫詩為榮。能創作出優美動聽的詩歌,在當時,是智慧和成就的象徵。

不過,隨著鄧公南巡講話的深入人心,經濟發展成為國家的第一要務,許多年輕人的自我奮鬥目標也變得更務實:找個好工作,賺錢養家。

於是,許多人放棄了詩歌事業。

詩人許俊最終也停更了,因為沒有出版社願意接受他的作品,他終於接受了自己是平庸詩歌愛好者的現實。

於是,考進國立首爾大學的他,選擇了天文物理專業,努力成為一名科學記者。什麼是科學記者呢?以中國為例,科學記者就是為諸如《科學畫報》等科普雜誌供稿的記者。

在許俊大四時,廣中平祐應邀到國立首爾大學授課一年。他開了門全年的課叫代數幾何。拿了菲爾茲獎,寫了多本暢銷書的廣中平祐在韓國也是學術名人。

努力成為科學記者的許俊,嗅到了高質量採訪的機會。於是,他帶著為新聞事業獻身的心態選了這門課,因為他並沒有聽懂這門課的必備數學基礎。

這門課開課時共有 100 多個學生,其中有不少都是學術追星者。很快,這門課的到課人數就跌至個位數,許多數學專業的學生也因為覺得課程太難,自己學不到東西,就退課了。

3.

不過,許俊堅持聽課,因為他對課程內容本身的期待值很低,偶爾能聽懂廣中教授講的一個例子,他就覺得賺到了。

下課後,許俊常找廣中教授吃午飯,慢慢地,教授也開始重視這位”好學“的韓國學生。

在吃飯時,許俊常問教授一些他個人生活的問題,畢竟,這些內容才是大眾科普雜誌讀者最感興趣的(和最可能讀懂的)。

但廣中教授說著說著總是會說回他自己的數學研究。雖然幾乎聽不懂任何一句話,但許俊依舊敬業地扮演一個“數學愛好者”。

許俊演得太像了。

多年之後,廣中教授回憶起這段時光,表示自己當時完全沒看出許俊是數學小弱。

裝懂,直到真懂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許俊做到了。

廣中教授對數學研究的熱情感染了許俊。他決定放棄科學記者的職業規劃,留校讀研,這回,他選擇了數學專業,而他的碩士導師正是廣中教授。

在碩士的兩年中,廣中教授幫許俊補了很多數學基礎,他的講法很有效,他首先給許俊講很多的例子,幫許俊建立清晰正確的直覺,然後再講這些例子背後共同的數學概念。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這種“我的數學 1 對 1 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的頂級學習環境中,許俊的數學水平突飛猛進。

兩人的友誼也因此越來越深厚,教授帶許俊認識了自己的妻子,還多次邀請許俊去自己日本的家中參加家庭聚會。

有一天,教授很嚴肅地找到許俊,表示自己已經老了,希望許俊能沿著自己在奇點理論 (singularity theory) 的研究路線,自己往下探索。

等於說,廣中教授希望許俊能成為自己學派的接班人,這是何等的欣賞和信任。

不過,可能廣中教授還是被友誼干擾了判斷。

雖然許俊的數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畢竟他本科時的數學基礎有限,所以,他在研究生時期的數學成績也算不上頂尖。這樣來看,許俊離成為一個數學家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更別提成為廣中平祐的合格接班人了。

但廣中教授就是認為這個學生有別人看不到的數學天賦,他就是對許俊有迷之自信。在 2009 年,在廣中教授的強烈要求下,許俊開始申請美國大學的數學博士項目。

4.

最後,只有伊利諾伊香檳分校 (UIUC) 這一所大學看在廣中的教授的面子上,決定賭一把,接受了許俊。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許俊到了 UIUC 後,只在電影裡發生的情節就發生了。在他的博士一年級時,他就應用廣中教授的奇點理論,證明了一個困擾了很多數學界很多年的難題:裡德猜想 (Read’s Conjecture) 。

裡德猜想屬於一個叫圖論 (Graph Thoery) 的領域,這是一個許俊在讀博前很陌生的領域,所以,他對於這個領域的研究者通常會用什麼方法證明猜想,一無所知。

許俊以前圖論研究者根本沒想過應用奇點理論,一種代數幾何中的工具,因為圖論和代數幾何是兩個不同的領域。

但許俊沒有這種思維定式,而且,他能熟練掌握的數學工具也不多,在他有限的幾種能應用的高級數學工具中,奇點理論是最強大的,也是他最常用的。

當一個人手裡只有一把錘子時,他看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東西都覺得像釘子。因此,許俊才不管什麼什麼圖論學界共識這種陳規,他大膽地用奇點理論,解決了困擾了圖論領域幾十年的裡德猜想。

如果你不知道許俊的這個數學成就有多驚人,我可以給你一個體育界的類比。如果有個 18 歲才開始學習乒乓球的普通外國人,通過兩年的練習,在奧運會上戰勝了所有參賽的中國選手,拿到了金牌,你說這樣的成就可不可怕?

許俊解決裡德猜想的難題,論成就,超越了上面這位假想外國人的成就。

許俊並不孤獨。

在學術界,這種外行戰勝內行的例子雖然不多,但也絕對不少。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田中耕一

比如,在日本,有一位叫田中耕一的小公司職員,就用外行的方法攻克了一個化學領域的難題,並憑藉這個研究成果,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

在田中耕一 28 歲時,他的老闆派給了他一個任務:公司為了製造儀器,需要在一個化學實驗中測定某生物大分子的質量。

田中接到這個任務後嚇傻了,因為他的化學只有高中程度。如果搞砸了這次實驗,自己可能會丟失去這份工作。

但膽小的他不知如何違抗老闆的命令,於是他決定用自己有限的化學知識去完成這個任務。

當時化學界有一個常識:如果用鐳射光電離的方法測量分子量,最多隻能測定分子量在 1,000 左右的化合物。

但是田中是個門外漢,他完全不知道有這個”常識“,因此,他依然用鐳射衝擊著大分子。他手裡只有這個工具了,他別無選擇。

另外,在試驗中他由於過於緊張,不小心把甘油滴進了鈷試劑中。

就在這時,他作出了一個讓內行震驚的決定:他覺得這試劑還挺貴的,扔了太可惜,乾脆再拿它繼續實驗吧。於是他把試劑放進試驗裝置。

剩下的就是歷史了:他分離出了分子量超過 10,000 的化合物。一個化學家們夢寐以求的學術成果。

田中耕一把實驗過程和結果寫成了一篇學術論文並發表。最終,諾獎委員會發現了這篇神奇的論文,並決定把 2002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他,嘉獎他在質譜分析法研究中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和田中耕一一樣,許俊也是把自己對裡德猜想的研究成果。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敏銳發現了這篇論文的價值,他們邀請許俊來辦講座,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5.

在許俊講座的那天,臺下坐滿了來自密大和多所其他大學的數學教授和研究者。有趣的是,當年拒絕過許俊博士申請的大學,基本都到齊了。

始於一個奇點理論激發的靈感,許俊抓住了圖論研究的重大機會,不斷深度思考和推演,並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嚴謹的論文。

其實許多人都有過靈感迸發的瞬間,但他們往往在瞬間的激動後,就重新回到了之前的生活狀態,彷彿靈感從沒來過。

在密歇根安娜堡,許俊的成果分享會震撼了在場的學者,密歇根大學當即決定邀請許俊轉學,許俊當即同意了。


"

1.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AS) 的咖啡館裡,在許俊(音譯)毫無防備時,有人問他,與自己的數學恩師在學術上分道揚鑣,是怎樣一種體驗?

許俊沉默良久,給出了答案:

“愧疚”。

許俊,1983 年出生,一名大器晚成的韓國數學家。他本科學的不是數學,卻硬申美國的數學博士,最終只勉強被一所學校錄取。

但就是這樣一位半路出家的數學研究者,卻在讀博生涯的早期就證明了一個困擾了數學界數十年的難題。

現在,許俊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講師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從落成起,就是學者開展純學術研究的天堂,愛因斯坦、馮諾伊曼、哥德爾、楊振寧等我們津津樂道的科學家和數學家們,都曾在此取得劃時代的學術成就。

雖然這家研究院的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但它並不隸屬於普林斯頓大學,只是同樣位於普林斯頓這座小城,並且有一些學術合作。

說句題外話,有家美國課後輔導學校叫 Princeton Review ,他們和普林斯頓大學毫無關係,只是名字裡有普林斯頓這四個字而已。

一個溫暖的早春清晨,拿著剛買好的早飯麵包,許俊正在尋找麥克唐奈禮堂——他將要講課的地方。作為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其實沒有教學義務,但他還是在本科生院開了門叫《交換代數》的課。

“你為什麼要分心去做教學呢?”

“如果你講一天課,你至少教書育人了,你至少為世界做了貢獻。但如果你做一天數學研究,你通常做不出任何貢獻。”許俊如是說。

在這節交換代數課上,許俊帶著學生們證明了希爾伯特的一條數學定理。

學生們的領會能力很強,畢竟,能被普林斯頓錄取,又願意一大早跑來上一門艱深的數學課,這些學生本來是一個自我篩選的群體。

這群學生中最有數學天賦的是宋卓群。

2.

總愛坐在第一排的宋卓群,在高中時曾連續五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IMO) 中獲得金牌——歷史第一人。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宋卓群


宋卓群高中畢業於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這是一所精英寄宿高中,位於波士頓郊外的埃克塞特鎮。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馮祖鳴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盛產數學競賽冠軍,這成就多虧了兩個人,一個是北大少年班畢業的馮祖鳴,他從 0 到 1 建立了美國奧數培訓體系,燃起了美國教育者對數學競賽的興趣,就好像當年球王貝利讓足球文化 (soccer) 在美國生根發芽。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羅博深


另一個是馮老師的學生,現任美國奧數總教練的羅博深,他接過師傅的奧數火炬,讓美國國家隊的光芒變得更耀眼——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戰績歷史總榜擠進前三就是最好的證明。

馮老師是好老師,沒有他,羅博深可能就要在數學探索之路上多走很多彎路,沒有他的強烈推薦,扎克伯格不一定能進哈佛。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廣中平祐 (Heisuke Hironaka)


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許俊也有一位恩師,名叫廣中平祐 (Heisuke Hironaka) 。廣中平祐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數學家,也是 1970 年菲爾茲獎得主。

如果說馮祖鳴對扎克伯格和羅博深的幫助是培優級,那廣中平祐對許俊的幫助絕對是拯救級。

故事得從許俊的小學時光說起。

許俊小學時的數學成績很差,但他很要強,於是他試圖通過寫詩來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

很多家長讀者應該很熟悉這種自我奮鬥的方向。在上世紀 80, 90 年代的中國,許多青年男女都以寫詩為榮。能創作出優美動聽的詩歌,在當時,是智慧和成就的象徵。

不過,隨著鄧公南巡講話的深入人心,經濟發展成為國家的第一要務,許多年輕人的自我奮鬥目標也變得更務實:找個好工作,賺錢養家。

於是,許多人放棄了詩歌事業。

詩人許俊最終也停更了,因為沒有出版社願意接受他的作品,他終於接受了自己是平庸詩歌愛好者的現實。

於是,考進國立首爾大學的他,選擇了天文物理專業,努力成為一名科學記者。什麼是科學記者呢?以中國為例,科學記者就是為諸如《科學畫報》等科普雜誌供稿的記者。

在許俊大四時,廣中平祐應邀到國立首爾大學授課一年。他開了門全年的課叫代數幾何。拿了菲爾茲獎,寫了多本暢銷書的廣中平祐在韓國也是學術名人。

努力成為科學記者的許俊,嗅到了高質量採訪的機會。於是,他帶著為新聞事業獻身的心態選了這門課,因為他並沒有聽懂這門課的必備數學基礎。

這門課開課時共有 100 多個學生,其中有不少都是學術追星者。很快,這門課的到課人數就跌至個位數,許多數學專業的學生也因為覺得課程太難,自己學不到東西,就退課了。

3.

不過,許俊堅持聽課,因為他對課程內容本身的期待值很低,偶爾能聽懂廣中教授講的一個例子,他就覺得賺到了。

下課後,許俊常找廣中教授吃午飯,慢慢地,教授也開始重視這位”好學“的韓國學生。

在吃飯時,許俊常問教授一些他個人生活的問題,畢竟,這些內容才是大眾科普雜誌讀者最感興趣的(和最可能讀懂的)。

但廣中教授說著說著總是會說回他自己的數學研究。雖然幾乎聽不懂任何一句話,但許俊依舊敬業地扮演一個“數學愛好者”。

許俊演得太像了。

多年之後,廣中教授回憶起這段時光,表示自己當時完全沒看出許俊是數學小弱。

裝懂,直到真懂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許俊做到了。

廣中教授對數學研究的熱情感染了許俊。他決定放棄科學記者的職業規劃,留校讀研,這回,他選擇了數學專業,而他的碩士導師正是廣中教授。

在碩士的兩年中,廣中教授幫許俊補了很多數學基礎,他的講法很有效,他首先給許俊講很多的例子,幫許俊建立清晰正確的直覺,然後再講這些例子背後共同的數學概念。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這種“我的數學 1 對 1 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的頂級學習環境中,許俊的數學水平突飛猛進。

兩人的友誼也因此越來越深厚,教授帶許俊認識了自己的妻子,還多次邀請許俊去自己日本的家中參加家庭聚會。

有一天,教授很嚴肅地找到許俊,表示自己已經老了,希望許俊能沿著自己在奇點理論 (singularity theory) 的研究路線,自己往下探索。

等於說,廣中教授希望許俊能成為自己學派的接班人,這是何等的欣賞和信任。

不過,可能廣中教授還是被友誼干擾了判斷。

雖然許俊的數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畢竟他本科時的數學基礎有限,所以,他在研究生時期的數學成績也算不上頂尖。這樣來看,許俊離成為一個數學家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更別提成為廣中平祐的合格接班人了。

但廣中教授就是認為這個學生有別人看不到的數學天賦,他就是對許俊有迷之自信。在 2009 年,在廣中教授的強烈要求下,許俊開始申請美國大學的數學博士項目。

4.

最後,只有伊利諾伊香檳分校 (UIUC) 這一所大學看在廣中的教授的面子上,決定賭一把,接受了許俊。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在許俊到了 UIUC 後,只在電影裡發生的情節就發生了。在他的博士一年級時,他就應用廣中教授的奇點理論,證明了一個困擾了很多數學界很多年的難題:裡德猜想 (Read’s Conjecture) 。

裡德猜想屬於一個叫圖論 (Graph Thoery) 的領域,這是一個許俊在讀博前很陌生的領域,所以,他對於這個領域的研究者通常會用什麼方法證明猜想,一無所知。

許俊以前圖論研究者根本沒想過應用奇點理論,一種代數幾何中的工具,因為圖論和代數幾何是兩個不同的領域。

但許俊沒有這種思維定式,而且,他能熟練掌握的數學工具也不多,在他有限的幾種能應用的高級數學工具中,奇點理論是最強大的,也是他最常用的。

當一個人手裡只有一把錘子時,他看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東西都覺得像釘子。因此,許俊才不管什麼什麼圖論學界共識這種陳規,他大膽地用奇點理論,解決了困擾了圖論領域幾十年的裡德猜想。

如果你不知道許俊的這個數學成就有多驚人,我可以給你一個體育界的類比。如果有個 18 歲才開始學習乒乓球的普通外國人,通過兩年的練習,在奧運會上戰勝了所有參賽的中國選手,拿到了金牌,你說這樣的成就可不可怕?

許俊解決裡德猜想的難題,論成就,超越了上面這位假想外國人的成就。

許俊並不孤獨。

在學術界,這種外行戰勝內行的例子雖然不多,但也絕對不少。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田中耕一

比如,在日本,有一位叫田中耕一的小公司職員,就用外行的方法攻克了一個化學領域的難題,並憑藉這個研究成果,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

在田中耕一 28 歲時,他的老闆派給了他一個任務:公司為了製造儀器,需要在一個化學實驗中測定某生物大分子的質量。

田中接到這個任務後嚇傻了,因為他的化學只有高中程度。如果搞砸了這次實驗,自己可能會丟失去這份工作。

但膽小的他不知如何違抗老闆的命令,於是他決定用自己有限的化學知識去完成這個任務。

當時化學界有一個常識:如果用鐳射光電離的方法測量分子量,最多隻能測定分子量在 1,000 左右的化合物。

但是田中是個門外漢,他完全不知道有這個”常識“,因此,他依然用鐳射衝擊著大分子。他手裡只有這個工具了,他別無選擇。

另外,在試驗中他由於過於緊張,不小心把甘油滴進了鈷試劑中。

就在這時,他作出了一個讓內行震驚的決定:他覺得這試劑還挺貴的,扔了太可惜,乾脆再拿它繼續實驗吧。於是他把試劑放進試驗裝置。

剩下的就是歷史了:他分離出了分子量超過 10,000 的化合物。一個化學家們夢寐以求的學術成果。

田中耕一把實驗過程和結果寫成了一篇學術論文並發表。最終,諾獎委員會發現了這篇神奇的論文,並決定把 2002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他,嘉獎他在質譜分析法研究中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和田中耕一一樣,許俊也是把自己對裡德猜想的研究成果。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敏銳發現了這篇論文的價值,他們邀請許俊來辦講座,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5.

在許俊講座的那天,臺下坐滿了來自密大和多所其他大學的數學教授和研究者。有趣的是,當年拒絕過許俊博士申請的大學,基本都到齊了。

始於一個奇點理論激發的靈感,許俊抓住了圖論研究的重大機會,不斷深度思考和推演,並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嚴謹的論文。

其實許多人都有過靈感迸發的瞬間,但他們往往在瞬間的激動後,就重新回到了之前的生活狀態,彷彿靈感從沒來過。

在密歇根安娜堡,許俊的成果分享會震撼了在場的學者,密歇根大學當即決定邀請許俊轉學,許俊當即同意了。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 當你的輔導老師是菲爾茲獎得主時


轉學到密歇根讀博期間,許俊在圖論所屬的組合數學 (Combinatorics) 領域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最終,在 2015 年,他證明了比裡德猜想更難的羅塔猜想 (Rota Conjecture) 。

這個成就不僅為他贏得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職位,也讓他成為菲爾茲獎的熱門候選人,一個他的恩師廣中平祐曾拿到過的數學界最高榮譽。

現在看來,廣中平祐慧眼獨具,他對許俊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讓世界沒有埋沒一個頂尖的數學人才。

可是,許俊功成名就時,也是他與恩師分道揚鑣的時刻。

6.

早在 2012 年,剛剛證明了裡德猜想的許俊回到自己的母校國立首爾大學,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臺下的聽眾中就有他的恩師廣中平祐。

雖然廣中教授很為自己徒弟的成就而自豪,但他也隱約感覺到,許俊可能已經失去了純研究奇點理論(代數幾何領域)的興趣,只會把這個理論當成一個工具來用,不打算接自己研究的班。

分享會後,師徒寒暄中,廣中平祐略帶焦慮地問許俊,你打算放棄奇點理論的研究了嗎?

“不,不,沒有放棄,我還會繼續研究。” 許俊對恩師說,但難掩言語中的勉強。

2015 年,許俊證明了羅塔猜想後,就徹底告別了奇點理論(屬於代數幾何領域)的研究,他把全部的研究精力都投入到了組合數學領域中。

2012 年首爾一別,師徒兩人便天各一方,廣中平祐再也沒有見到過許俊。

今天,88 歲的廣中教授已經退休,但依然在孤獨地堅持自己的奇點理論研究。2017 年,廣中教授發表了一篇論文,稱自己已經證明了困擾奇點理論領域的一個世紀難題。

許俊和其他數學家看完了論文後,既沒認同,也沒否認廣中教授的結論。

廣中教授的身體狀況意味著他已不再適合長途旅行,但他還是期望能再次見到自己的愛徒。

“我只在網上讀到他的新聞,但已經很久沒見到他了。” 廣中教授表達了自己的思念。

但許俊已經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開闢了屬於自己的新天地,他在物理上和精神上與恩師的距離,已經越來越大,大到無法彌合。

“我很內疚,但我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學術空間才能自由地思考。”許俊也道出了自己的難處。

又是普林斯頓美麗和靜謐的一個早晨,許俊快步走進麥克唐奈禮堂,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春去秋來冬又至,學術界每年都在見證類似的離別。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資料來源:

1)What leads to success at math contests?

2)June Huh's Home Page

3)A Path Less Taken to the Peak of the Math World | Quanta Magazine

4)日本平庸小職員如葉大雄!搞砸實驗獲諾貝爾獎 - 搜奇

5)專訪美國奧數隊主教練馮祖鳴 :中國學生數學優勢止於中學_教師觀察_教育雜誌_千人智庫

6)馮祖鳴:給孩子“自由戀愛”的機會 - 科普天地 - 伊學數學

7)Alex Song ’15 Breaks IMO Record with Five Golds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