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預言家—季札,一個處於蠻荒之地的君子。

叔孫豹 子產 晏嬰 史記 孔子 壽夢 秦二世 嗟彼首陽 2019-04-10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這首來自春秋時期的民歌,就已經把季札這位君子的品格體現出來了,這句民歌的來源,《史記》裡有這樣的記載,“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這足以稱的上君子了,他身處吳國這“披髮紋身”之地,卻有君子之德,足夠稱得上奇人了,但不僅如此,他還準確的預言了“三家分晉”,所以我們可以將他稱之為預言家。

先秦的預言家—季札,一個處於蠻荒之地的君子。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三家分晉的預言

前544年季札出使晉國,隨著深入其國境,他先後發出三次感嘆,他的隨從於是問他緣故。季札說:“我剛進入國境時,看到田園荒蕪、雜草叢生,人民卻沒有休息,所以我才知道這個國家的殘暴啊!我進入首都時,看到新蓋的房子品質惡劣,而舊房子反而美好,新築的牆低矮,而舊牆反而高,所以我才知道國民的力量已經用完了啊!等我站在朝廷上,其國君雖懂治國卻不願詢問臣屬,臣屬擅長自我誇耀卻不願勸諫國君,所以我才知道這個國家的混亂啊!”他深刻的瞭解到晉國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並且他在與與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這三人接觸後,更加堅定了他的想法,並且還說了「晉國其萃於三家乎!」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晉國公室日漸消亡,趙魏韓三家逐漸壯大,但是當時還有範氏,中行氏這些大族,為什麼季扎卻認定趙魏韓三家“其萃於三家“,大概是季扎他看出了他們的德行,以及他們對於人才的重視吧。史書並沒有詳細介紹其中原因,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對叔向的對話一探端倪。

“將去,謂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於難”。大夫皆富,這也是原因之一。但是可以僅僅憑藉這些,就可預言出“三家分晉”,也稱的上是預言家了。微子曰:聖人見微而知著。說的大概就是這樣吧。

對魯國大夫叔孫豹身死的預言

先秦的預言家—季札,一個處於蠻荒之地的君子。

叔孫豹

魯國大夫叔孫豹身死之預言,季札與他相處融洽,但是季札卻對叔孫豹說:你喜歡善人,但是卻不會挑選合適的人才,恐怕將不得善終。並且分析了他身處高位,不能慎重選擇人才,禍患必然降臨到身上。果然,七年之後,叔孫豹臥病在床,他的家臣豎牛作亂,將他活活餓死。

欒高之難的預言

先秦的預言家—季札,一個處於蠻荒之地的君子。

晏嬰的故事-二桃殺三士

欒高之難的預言,他在訪問齊國的時候,他拜訪晏嬰,希望他可以“納邑與政”,這樣才可以免於禍患。《史記》是這樣說的:“說晏平仲曰:「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於難。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是以免於欒高之難”。 “欒”同欒。這也有人認為是預言了田氏代齊。因為季扎所言為:“齊國之政將有所歸;未得所歸,難未息也。”本文依太史公言、

子產執政

預言子產執政,他訪問鄭國,與子產一見如故,並且對他說:現在的執政伯有為人蠻橫,遲早大禍臨頭,將來政權一定會落到你的手中。如果你執政,一定依照禮儀,否則國家將會衰敗。在第二年,果然爆發內亂,伯有被殺,子產為政。《史記》記載道:去齊,使於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侈,難將至矣,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

最久的預言—衛國無禍患

先秦的預言家—季札,一個處於蠻荒之地的君子。

還有一個最“神”的預言,甚至預言到了秦朝,就是預言衛國無禍患,《史記》記載:“適衛。說蘧瑗、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曰:「衛多君子,未有患也。」”,說的是季札與蘧瑗、史狗、史、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為友,並且認為衛國多君子,不會有禍患,確實,衛國可以說的上是諸侯國中立國最久的,雖然有弒君之事,但是依然“未有患”,很多人應該不知道,衛國一直到秦始皇時代都依舊存留,直到秦二世才正式滅亡。

”君子“ 季札

季札可以每言必中,足夠稱之為預言家了,他是吳國為數不多的系統學習中原禮樂文化的人,他赴成周學禮樂,像孔子一樣周遊列國,並且放棄了壽夢給的吳國的王位,可以說他是一個君子了。他死之後,還堅持“不封不樹”,舉行葬禮時,“左袒、右還”,即袒露左臂,然後從右邊環繞墓塋,一邊走一邊呼號,三次,說:“骨肉歸於塵土,這就是生命呀!但靈魂什麼地方都可以去,什麼地方都可以去!”之後,季札便踏上歸途。

季札也許真的是一位“神人”吧,就以孔子對他的評價來評價他吧。孔子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這是對君子很高的評價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