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

通過史料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商朝太丁是第十五代帝王,他有四個兒子,微子、比干、箕子、帝辛,其中,小兒子帝辛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商紂王。

"

通過史料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商朝太丁是第十五代帝王,他有四個兒子,微子、比干、箕子、帝辛,其中,小兒子帝辛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商紂王。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商紂王腐敗眾所周知,王子箕子曾經對他的這個行為進行過不止一次的勸誡。紂王的筷子是象牙做的,箕子便說道:“你用象牙做筷子,那杯子應該也是玉做的吧,用慣了這樣好的東西,想必也會惦記著把其它遠處的好東西,都想將其拿到自己身邊來吧,你的車馬,宮殿,都裝飾的如此豪華,這樣的奢靡之風如果愈演愈烈,那麼國家也將隨之被拖垮,變得一蹶不振。”

其實,箕子說的話很有道理,也都是為了紂王好好治理國家給的良言忠告。但是,由於紂王昏庸,對他的話置之不理,一點也聽不進去。別人勸箕子:“你就別管這事兒了,由著紂王去吧,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離遠點吧!”箕子卻說:“作為臣子,勸誡君王那是應該的事情,如果君王不肯聽從勸告,我就不管了,走了,那麼這是在貶低君王,讓君王的罪惡呈現在百姓面前,而我卻用這個辦法取悅於民了,我不忍心離開。”

於是,箕子只能裝瘋賣傻,做奴隸,每日隱忍自悲。

"

通過史料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商朝太丁是第十五代帝王,他有四個兒子,微子、比干、箕子、帝辛,其中,小兒子帝辛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商紂王。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商紂王腐敗眾所周知,王子箕子曾經對他的這個行為進行過不止一次的勸誡。紂王的筷子是象牙做的,箕子便說道:“你用象牙做筷子,那杯子應該也是玉做的吧,用慣了這樣好的東西,想必也會惦記著把其它遠處的好東西,都想將其拿到自己身邊來吧,你的車馬,宮殿,都裝飾的如此豪華,這樣的奢靡之風如果愈演愈烈,那麼國家也將隨之被拖垮,變得一蹶不振。”

其實,箕子說的話很有道理,也都是為了紂王好好治理國家給的良言忠告。但是,由於紂王昏庸,對他的話置之不理,一點也聽不進去。別人勸箕子:“你就別管這事兒了,由著紂王去吧,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離遠點吧!”箕子卻說:“作為臣子,勸誡君王那是應該的事情,如果君王不肯聽從勸告,我就不管了,走了,那麼這是在貶低君王,讓君王的罪惡呈現在百姓面前,而我卻用這個辦法取悅於民了,我不忍心離開。”

於是,箕子只能裝瘋賣傻,做奴隸,每日隱忍自悲。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武王伐紂獲取成功之後,有一天,武王來拜訪箕子,問他治國的道理。箕子說道:“一個國家要想治理的好,必須實行王道,那麼,什麼是王道呢?那就是一個國家,必須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君王要以黎民百姓的父母自居,體恤民情,這樣才能做好天下人的王者。作為臣子,不要因為自己的地位和職位,而作威作福,不要只想著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否則,就是害了國家,害了百姓。”在箕子看來,治理國家,要做到王道和德行並存,要對天下人負責。

箕子的這些感悟,不僅是他對於治國之道的感悟,也是他這麼多年,從王子到囚犯的經歷,讓他參透了人生真理。這樣的思想誕生在三千多年,箕子的這些理論和感悟可以說是非常深刻,具有警示作用的,可以看出來,箕子是我國遠古時期,以為頗有建樹的思想者。

可以說,箕子提出的這些個理論,對於每位從政者都是非常好的啟迪,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都是不過時的,治理國家,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宣揚正直風氣,摒棄那些以為追求享樂,作威作福的領導架子,只有這樣才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反之,就是在危害國家,危害百姓。

"

通過史料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商朝太丁是第十五代帝王,他有四個兒子,微子、比干、箕子、帝辛,其中,小兒子帝辛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商紂王。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商紂王腐敗眾所周知,王子箕子曾經對他的這個行為進行過不止一次的勸誡。紂王的筷子是象牙做的,箕子便說道:“你用象牙做筷子,那杯子應該也是玉做的吧,用慣了這樣好的東西,想必也會惦記著把其它遠處的好東西,都想將其拿到自己身邊來吧,你的車馬,宮殿,都裝飾的如此豪華,這樣的奢靡之風如果愈演愈烈,那麼國家也將隨之被拖垮,變得一蹶不振。”

其實,箕子說的話很有道理,也都是為了紂王好好治理國家給的良言忠告。但是,由於紂王昏庸,對他的話置之不理,一點也聽不進去。別人勸箕子:“你就別管這事兒了,由著紂王去吧,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離遠點吧!”箕子卻說:“作為臣子,勸誡君王那是應該的事情,如果君王不肯聽從勸告,我就不管了,走了,那麼這是在貶低君王,讓君王的罪惡呈現在百姓面前,而我卻用這個辦法取悅於民了,我不忍心離開。”

於是,箕子只能裝瘋賣傻,做奴隸,每日隱忍自悲。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武王伐紂獲取成功之後,有一天,武王來拜訪箕子,問他治國的道理。箕子說道:“一個國家要想治理的好,必須實行王道,那麼,什麼是王道呢?那就是一個國家,必須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君王要以黎民百姓的父母自居,體恤民情,這樣才能做好天下人的王者。作為臣子,不要因為自己的地位和職位,而作威作福,不要只想著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否則,就是害了國家,害了百姓。”在箕子看來,治理國家,要做到王道和德行並存,要對天下人負責。

箕子的這些感悟,不僅是他對於治國之道的感悟,也是他這麼多年,從王子到囚犯的經歷,讓他參透了人生真理。這樣的思想誕生在三千多年,箕子的這些理論和感悟可以說是非常深刻,具有警示作用的,可以看出來,箕子是我國遠古時期,以為頗有建樹的思想者。

可以說,箕子提出的這些個理論,對於每位從政者都是非常好的啟迪,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都是不過時的,治理國家,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宣揚正直風氣,摒棄那些以為追求享樂,作威作福的領導架子,只有這樣才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反之,就是在危害國家,危害百姓。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武王詢問完箕子之後,便把朝鮮賜給箕子管理。箕子到周朝拜訪的時候,沿途看到宮殿被毀,滿目荒涼,雜草叢生,不由悲傷起來,《麥秀之歌》由此創作出來: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作為紂王的兄弟,周朝的王子,箕子對紂王可以說是有恨的,恨在紂王不聽自己的勸告,過度奢靡,腐敗淫逸,這才葬送了自己的江山,丟了家園和國土;他同時也心懷悲傷,畢竟,自己曾經是商朝的王子,而今卻成為了他國之臣,下人;他的心也異常悲痛,心痛之前的華麗皇宮如今如此落魄,滿目蒼夷,前塵往事,過完今昔,相互對比,不免讓他感嘆人生,感嘆萬物,感嘆未來之路如何前行。

箕子的這首詩,與南唐李煜的那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有著異曲同工之感。都是亡國的詩句,一個是昔日君主,對於國家走向滅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個是昔日的皇子,雖然,不是他讓自己的國土淪喪,但是,面對故國,箕子依舊飽含深情,所以,他的悲傷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甚至,不低於李煜。

"

通過史料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商朝太丁是第十五代帝王,他有四個兒子,微子、比干、箕子、帝辛,其中,小兒子帝辛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商紂王。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商紂王腐敗眾所周知,王子箕子曾經對他的這個行為進行過不止一次的勸誡。紂王的筷子是象牙做的,箕子便說道:“你用象牙做筷子,那杯子應該也是玉做的吧,用慣了這樣好的東西,想必也會惦記著把其它遠處的好東西,都想將其拿到自己身邊來吧,你的車馬,宮殿,都裝飾的如此豪華,這樣的奢靡之風如果愈演愈烈,那麼國家也將隨之被拖垮,變得一蹶不振。”

其實,箕子說的話很有道理,也都是為了紂王好好治理國家給的良言忠告。但是,由於紂王昏庸,對他的話置之不理,一點也聽不進去。別人勸箕子:“你就別管這事兒了,由著紂王去吧,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離遠點吧!”箕子卻說:“作為臣子,勸誡君王那是應該的事情,如果君王不肯聽從勸告,我就不管了,走了,那麼這是在貶低君王,讓君王的罪惡呈現在百姓面前,而我卻用這個辦法取悅於民了,我不忍心離開。”

於是,箕子只能裝瘋賣傻,做奴隸,每日隱忍自悲。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武王伐紂獲取成功之後,有一天,武王來拜訪箕子,問他治國的道理。箕子說道:“一個國家要想治理的好,必須實行王道,那麼,什麼是王道呢?那就是一個國家,必須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君王要以黎民百姓的父母自居,體恤民情,這樣才能做好天下人的王者。作為臣子,不要因為自己的地位和職位,而作威作福,不要只想著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否則,就是害了國家,害了百姓。”在箕子看來,治理國家,要做到王道和德行並存,要對天下人負責。

箕子的這些感悟,不僅是他對於治國之道的感悟,也是他這麼多年,從王子到囚犯的經歷,讓他參透了人生真理。這樣的思想誕生在三千多年,箕子的這些理論和感悟可以說是非常深刻,具有警示作用的,可以看出來,箕子是我國遠古時期,以為頗有建樹的思想者。

可以說,箕子提出的這些個理論,對於每位從政者都是非常好的啟迪,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都是不過時的,治理國家,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宣揚正直風氣,摒棄那些以為追求享樂,作威作福的領導架子,只有這樣才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反之,就是在危害國家,危害百姓。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武王詢問完箕子之後,便把朝鮮賜給箕子管理。箕子到周朝拜訪的時候,沿途看到宮殿被毀,滿目荒涼,雜草叢生,不由悲傷起來,《麥秀之歌》由此創作出來: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作為紂王的兄弟,周朝的王子,箕子對紂王可以說是有恨的,恨在紂王不聽自己的勸告,過度奢靡,腐敗淫逸,這才葬送了自己的江山,丟了家園和國土;他同時也心懷悲傷,畢竟,自己曾經是商朝的王子,而今卻成為了他國之臣,下人;他的心也異常悲痛,心痛之前的華麗皇宮如今如此落魄,滿目蒼夷,前塵往事,過完今昔,相互對比,不免讓他感嘆人生,感嘆萬物,感嘆未來之路如何前行。

箕子的這首詩,與南唐李煜的那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有著異曲同工之感。都是亡國的詩句,一個是昔日君主,對於國家走向滅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個是昔日的皇子,雖然,不是他讓自己的國土淪喪,但是,面對故國,箕子依舊飽含深情,所以,他的悲傷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甚至,不低於李煜。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箕子與箕子朝鮮在中國商周古史、中國東北史上佔據重要位置。箕子以一個哲學家、政治家、殷商思想文化的代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代表出現在中國歷史、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其學問、其人品、其影響長時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評說。

唐朝時,在朝歌南關建箕子廟,文學家柳宗元為共寫了碑文,今存。明正德年間,在南門內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遺址尚存。箕子陵是古代高麗國為紀念箕子而建的陵墓,原址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壤牡丹峰腳下,至今已無存(朝鮮炸燬箕子陵興建檀君陵)。

如果當初,紂王能夠聽取箕子的勸解,不沉迷於美色,不貪戀奢靡,不滋生腐敗,不枉為人君,那麼,是否商朝可以更加強盛,人民更加富足,可以在外地入侵的時候,能夠更有實力去抵抗,能夠更有士氣去戰鬥,能將強敵打敗,能守住疆土呢?

"

通過史料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商朝太丁是第十五代帝王,他有四個兒子,微子、比干、箕子、帝辛,其中,小兒子帝辛繼承了皇位,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商紂王。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商紂王腐敗眾所周知,王子箕子曾經對他的這個行為進行過不止一次的勸誡。紂王的筷子是象牙做的,箕子便說道:“你用象牙做筷子,那杯子應該也是玉做的吧,用慣了這樣好的東西,想必也會惦記著把其它遠處的好東西,都想將其拿到自己身邊來吧,你的車馬,宮殿,都裝飾的如此豪華,這樣的奢靡之風如果愈演愈烈,那麼國家也將隨之被拖垮,變得一蹶不振。”

其實,箕子說的話很有道理,也都是為了紂王好好治理國家給的良言忠告。但是,由於紂王昏庸,對他的話置之不理,一點也聽不進去。別人勸箕子:“你就別管這事兒了,由著紂王去吧,愛怎麼樣就怎麼樣,你離遠點吧!”箕子卻說:“作為臣子,勸誡君王那是應該的事情,如果君王不肯聽從勸告,我就不管了,走了,那麼這是在貶低君王,讓君王的罪惡呈現在百姓面前,而我卻用這個辦法取悅於民了,我不忍心離開。”

於是,箕子只能裝瘋賣傻,做奴隸,每日隱忍自悲。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武王伐紂獲取成功之後,有一天,武王來拜訪箕子,問他治國的道理。箕子說道:“一個國家要想治理的好,必須實行王道,那麼,什麼是王道呢?那就是一個國家,必須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君王要以黎民百姓的父母自居,體恤民情,這樣才能做好天下人的王者。作為臣子,不要因為自己的地位和職位,而作威作福,不要只想著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否則,就是害了國家,害了百姓。”在箕子看來,治理國家,要做到王道和德行並存,要對天下人負責。

箕子的這些感悟,不僅是他對於治國之道的感悟,也是他這麼多年,從王子到囚犯的經歷,讓他參透了人生真理。這樣的思想誕生在三千多年,箕子的這些理論和感悟可以說是非常深刻,具有警示作用的,可以看出來,箕子是我國遠古時期,以為頗有建樹的思想者。

可以說,箕子提出的這些個理論,對於每位從政者都是非常好的啟迪,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思想都是不過時的,治理國家,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宣揚正直風氣,摒棄那些以為追求享樂,作威作福的領導架子,只有這樣才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反之,就是在危害國家,危害百姓。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武王詢問完箕子之後,便把朝鮮賜給箕子管理。箕子到周朝拜訪的時候,沿途看到宮殿被毀,滿目荒涼,雜草叢生,不由悲傷起來,《麥秀之歌》由此創作出來: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作為紂王的兄弟,周朝的王子,箕子對紂王可以說是有恨的,恨在紂王不聽自己的勸告,過度奢靡,腐敗淫逸,這才葬送了自己的江山,丟了家園和國土;他同時也心懷悲傷,畢竟,自己曾經是商朝的王子,而今卻成為了他國之臣,下人;他的心也異常悲痛,心痛之前的華麗皇宮如今如此落魄,滿目蒼夷,前塵往事,過完今昔,相互對比,不免讓他感嘆人生,感嘆萬物,感嘆未來之路如何前行。

箕子的這首詩,與南唐李煜的那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有著異曲同工之感。都是亡國的詩句,一個是昔日君主,對於國家走向滅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一個是昔日的皇子,雖然,不是他讓自己的國土淪喪,但是,面對故國,箕子依舊飽含深情,所以,他的悲傷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甚至,不低於李煜。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箕子與箕子朝鮮在中國商周古史、中國東北史上佔據重要位置。箕子以一個哲學家、政治家、殷商思想文化的代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代表出現在中國歷史、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其學問、其人品、其影響長時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評說。

唐朝時,在朝歌南關建箕子廟,文學家柳宗元為共寫了碑文,今存。明正德年間,在南門內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遺址尚存。箕子陵是古代高麗國為紀念箕子而建的陵墓,原址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壤牡丹峰腳下,至今已無存(朝鮮炸燬箕子陵興建檀君陵)。

如果當初,紂王能夠聽取箕子的勸解,不沉迷於美色,不貪戀奢靡,不滋生腐敗,不枉為人君,那麼,是否商朝可以更加強盛,人民更加富足,可以在外地入侵的時候,能夠更有實力去抵抗,能夠更有士氣去戰鬥,能將強敵打敗,能守住疆土呢?

這個人一直被低估,生前就曾預言國家將亡,都不相信結果句句應驗

如果有如果,或許,現在也不會是現在了。但這一切都是假設,悲傷也只是悲傷,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任何人的眼淚而停止前行,歷史更迭的故事不斷上演。亡國之情,悲鄉之心,也只能隨風而去,就算是把故國的亡君鞭屍三百,也不可能讓昔日的國家恢復從前的光輝和榮耀。

現今,能留給後人,起到警示作用的,想必也只有這首詩作了。

參考資料:

【《史記·朝鮮列傳》、《尚書》、《麥秀之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