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有這三種情況的寶寶,寶媽們要特別注意,可能是生病了!

睡眠 佝僂病 扁桃體炎 蟯蟲 蛔蟲 福林媽咪 2019-04-05

文丨福林媽咪

寶寶睡覺,有幾個會是老老實實的,不是身體扭來扭去,就是踢被磨牙打呼……真是什麼動作都有!

睡覺時有這三種情況的寶寶,寶媽們要特別注意,可能是生病了!

當然,可別小看寶寶睡覺時的這些小動作,很多情況表明,寶寶的睡覺動作都是與寶寶的身體健康密切關聯著的。

寶寶睡覺打呼嚕

很多寶媽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寶寶打呼嚕,就是睡得香,可情況並不是寶媽們認為的那樣,疾病和不恰當的睡姿都會引起寶寶打呼嚕。

◆疾病

人體呼吸自然是通過呼吸道來完成的,而人體的腺樣體以及扁桃體正好處於呼吸道各部位,而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正是腺樣體肥大和扁桃體炎的易發人群,一旦寶寶因為溫差而感冒,就很容易讓身體感染到細菌並引發炎症,導致寶寶腺樣體肥大和扁桃體炎,給寶寶的呼吸帶來不適。

還有一種病症,那就是肥胖,它也會讓寶寶出現睡覺打呼嚕的現象。

這是因為,肥胖讓寶寶咽喉部位的脂肪變厚,在重力的作用下,無形中讓呼吸道空間變窄,而引起打呼嚕。

睡覺時有這三種情況的寶寶,寶媽們要特別注意,可能是生病了!

像這些疾病原因而引起寶寶打呼嚕,寶媽們就要在平時對寶寶悉心照顧,合理膳食結構,讓寶寶有固定的用餐量,控制好體重範圍。同時,也要避免因為溫差等原因而引發寶寶生病。

◆睡覺姿勢

如果寶寶是因為睡姿原因出現的打呼嚕,寶媽們就要及時對寶寶的睡姿進行調整。

寶寶最佳的睡眠姿勢是側臥,因為側臥不至於讓寶寶的舌根後墜,那樣寶寶的咽腔也就不會變得狹窄,就不會影響寶寶的正常呼吸。

寶寶睡覺易出汗

出汗,是寶寶睡覺時最常見的情況。

可是,很多寶媽們會認為寶寶出汗就是身體虛弱的表現,其實,寶寶出汗也是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區別的。

判斷寶寶是怎樣的出汗,就要看寶寶出汗的位置是在身體的哪個部位。

◆寶寶生理性出汗

睡覺時有這三種情況的寶寶,寶媽們要特別注意,可能是生病了!

如果寶寶是生理性出汗,通常多會是頭部和頸部的位置。

對於寶寶這種生理性的出汗,寶媽們並不用擔心是因為孩子身體的原因,而引起這樣出汗的狀況。出現這樣的情況,則多是寶媽們給寶寶蓋的被子過厚,或者是把室內的溫度調的過高。

其實,寶寶的與我們成年人的身體機能是不可相提並論。

寶寶處於身體生長髮育的時刻,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自然也是非常旺盛的,再被寶媽厚厚的被子蓋著保暖,就會更加刺激寶寶身體內熱量的產生,寶寶只能通過出汗的方式,把多餘的熱量排出。來讓身體恢復正常體溫。

◆寶寶病理性出汗

睡覺時有這三種情況的寶寶,寶媽們要特別注意,可能是生病了!

寶寶除了因為生病而出現病理性出汗的情況外,還有就是寶寶在安靜狀態下出現的病理性出汗,比如佝僂病,這種出汗的具體表現就是會在入睡後的前半夜,以頭部出汗最為明顯。

寶寶早期佝僂病早期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出現“枕禿”,這就是因為寶寶因為出汗刺激,使得頭部經常與頭下床褥摩擦而造成的。

如果寶寶有佝僂病,寶媽們就要及時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以及鈣質,平時也要讓寶寶多晒太陽,那樣寶寶的佝僂病就會得到控制,夜間出汗的現象也會減少。

寶寶睡覺磨牙

引起寶寶磨牙的原因也是很多的。

◆不良飲食習慣

很多寶寶在玩一天後,因為感覺十分飢餓,就會在晚上吃很東西。

而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寶寶的腸胃功能受損,也會讓寶寶正常的身體消化功能紊亂。

寶寶腸胃在晚間“加班工作”,會引起寶寶面部咀嚼肌下自發的收縮,導致口腔牙齒來回磨合。

◆情緒亢奮緊張或過度疲勞

睡覺時有這三種情況的寶寶,寶媽們要特別注意,可能是生病了!

生活、學習環境對寶寶影響也是特別大的,如果寶寶在生活或者學習中受到斥責、打罵的,情緒就會變得緊張不安、焦躁壓抑,這也會間接的導致寶寶出現磨牙的情況。

有時候,寶寶在入睡前因為玩得太嗨,精神情緒也會變得很亢奮,身體因為玩得累而過度疲憊,這也會間接引起寶寶在夜間磨牙。

所以,在寶寶睡之前,爸媽們要給寶寶營造一種舒適輕鬆的睡眠環境。

◆腸道寄生蟲

蛔蟲和蟯蟲是影響寶寶健康的最常見的寄生蟲,他們會侵佔寶寶成長需要的營養物質,還會引起寶寶消化不良,這就會讓寶寶在睡眠時精神處於亢奮狀態,從而引起夜間磨牙。

所以,對嬰幼兒的驅蟲治療,寶們一定要尤其重視。

寶寶生活中常見的睡覺狀態,都是對寶寶身體是否健康的一種側面反映,如果寶寶出現病理性出汗、疾病性打呼,或者是頻繁磨牙的情況,寶媽們就要對寶寶進行身體檢查,做到有病及時治療。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