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的敗筆

水滸的瑕疵

  

水滸中的敗筆

《水滸》雖為四大名著之一,但平心而論,也是有一些缺陷的。比如有些人物太過簡略,有的事情交代不細,也不盡合理。

比如像盧俊義被賺上梁山一節,顯得十分生硬和牽強,有好多事情都是巧得讓人難以置信,首先吳用拿算卦的結果來迷惑盧俊義,如果盧俊義不信這一套,又怎麼辦?再者梁山將盧俊義留住住了一段時間後,李固回去就告了盧俊義謀反,雖然吳用特意在李固下山時教唆了一番,說什麼“休想你家主人回去”之類的話。但如果李固和燕青一樣,是個忠心於主人的人,或者跟隨盧俊義來的不是李固而是燕青,那全部計劃不全就泡湯了?

吳用又如何知道李固早就和盧俊義的娘子有私這些事?再倘若盧俊義和官府的交情非同一般,像西門慶一案那樣有憑有據,有酥黑的骨殖作證的案子官方都不允立案,何況盧俊義去梁山“考察”了一番這等捕風捉影的事情?吳用的計策看來十分笨拙,可偏偏就“事事如意”,這就有點不大合情理了。

  

當然,《水滸》中最大的缺憾就是前面比較精彩,可到了後面就遜色了許多。我常懷疑《水滸》一書,並非出自一人所作。打大遼,徵田虎、王慶這幾回是別人所寫,這個大家是公認的。但我覺得水滸中其他章節也未必是一人所寫。從文字風格和藝術來看,我覺得《水滸》前面寫魯智深3-7回,林沖的7-12回,武松的23-32回等最為精彩。而後面寫到宋江也上了梁山後,文字和故事就乏味了許多。竊以為像楊雄石秀的故事,潘巧雲等人物刻畫的遠不如潘金蓮等精彩。這兩個故事有相似性,但總覺得潘巧雲的故事和前面潘金蓮的故事並非一人所寫。文字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像潘巧雲的姦夫裴如海,書中反覆稱他為“海闍黎”(闍黎就是高僧的意思),但前文中寫五臺山和大相國寺時,和尚也寫了不少,但從未用過如此稱謂。另外從文字的感覺上也大有不同。所以覺得《水滸傳》中的文字的確並非出於一人之手、

水滸中的敗筆

  到了七十一回大聚義後,除了黑旋風喬坐衙,燕青打擂、大鬧東京等少數故事比較出採外,其他像三敗高俅、兩贏童貫、破大遼、徵田虎王慶、討方臘等故事情節就比較平淡了,文字上也顯得十分粗糙。金聖嘆將水滸“腰斬”,只留前七十一回,雖然目的為何眾說紛紜,但從藝術角度看,金聖嘆的眼光倒也不錯。

水滸中的敗筆

說起來我國的四大名著,都有這個遺憾。虎頭蛇尾是這些名著的通病。有人曾說:“《三國演義》三分之後是垃圾,《西遊記》鬧完天宮之後是垃圾,《水滸》忠義堂受完石碣後是垃圾,當然《紅樓夢》後面高鄂所續的更是理所當然眾望所歸的垃圾。”這話雖然比較偏激,但確實也有些道理。

像《三國演義》看到曹操、劉備、關張等這些老一輩政治家們嗚呼了以後,剩下廖化之類的小人物耍來耍去,確實沒有什麼意思,《西遊記》中後來妖怪的面目多有重複之處,尤其是最後一回,弄來個什麼寇員外羅裡羅嗦地聒噪。也沒有經歷什麼高潮就到了西天了,讀來感覺不好。還不如人家《封神演義》上,有個什麼萬仙陣這樣的大陣勢,有點轟轟烈烈的熱鬧勁兒。我覺得《西遊記》最後該安排群妖聯手,布個非常牛的陣法,各路妖邪一同對付孫悟空等,打個天花亂墜才好玩呀。

《水滸》當然後面的情節也不大好看,受了招安後,看起來心情不爽,這作者的文字也寫的有氣無力。不過我覺得《水滸》後面的情節如果去掉打大遼,徵田虎、王慶這幾回,直接接討方臘,應該還是比較有意義的。這樣《水滸》一書的悲劇性色彩更為濃郁,思想意義遠比只看到七十一回聚義為止要深刻的多。

  當然,《水滸》一書作為舊時的小說,當然不能全用現在的標準和要求去衡量,《水滸》一書瑕不掩玉,她的光彩和魅力是大家公認的。

水滸中的敗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