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法這麼多年,你知道楷書的書法結體原則嗎?

字體形狀的安排叫間架,字中筆畫的組織稱結構,二者統稱結體、結字。用筆是研究怎樣把筆畫書寫好,結體則是研究怎樣把筆畫安排好。隋代僧智果曾著《心成頌》,開楷書結體理論之先河;唐代歐陽詢曾撰《三十六法》,對字的結體更不乏真知灼見:明代李淳曾寫《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對前人的結構理論作了規律性的總結;清代黃自元所著《楷書結構九十二法》,更是楷書結構集大成者。近人充分吸收了古代書論的成果,從中總結出更加貼近楷書結體實際的結體法。

寫書法這麼多年,你知道楷書的書法結體原則嗎?

楷書結體原則

字的結體有單體、合體、多體等許許多多的形式,似乎很難把握,但只要我們掌握結體的原則就容易多了。這些原則是:把握特點、工整平穩、疏密勻稱、參差錯落與點畫呼應。

把握特點

每個成熟的書法家都有獨特的結體特點,臨摹碑帖時,必須掌握這些特點,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顏真卿的《多寶塔碑》結構端莊,氣勢開闊,字大撐格,外密中疏。柳公權的《玄祕塔碑》結構瘦勁,欹側取勢,中宮緊密,四圍開張。歐陽詢的《九成宮碑》結體勁峭,體勢縱長,主筆突出,穩中寓險。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結體俊朗,清遠蕭散,風流綽約,遒勁溫婉。趙孟頫的《膽巴碑》則結構勻整,精妙入微,遒美俊逸,溫潤嫻雅。

工整平穩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說:“初學分佈,但求平正。”這裡所謂“平”,就是重心平穩;所謂“正”,就是字體工整。也就是說,初學者在結體時,要平平穩穩,工工整整。這裡至少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重心平穩。有的字的重心在有形的筆畫上,有的字的重心卻在無形的空間裡,如“十”字的重心在橫畫與豎畫的交點上,而“口”字的重心卻在四畫的中心點上,因此,必須對古代碑帖中的字多看多練,才能逐步掌握重心,把字寫得平穩。二是比例適當。因為中國字大多是合體字或多體字,各部分應占多少比例,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只有比例適當、各得其所,字形才顯得美觀方正、協調勻稱。

一但比例失調,字形就會變得十分難看。有些人一味強調勻稱,各部分所佔比例一模一樣,寫出的字缺少變化,則狀如算子;有些人一味強調變化,各部分比例嚴重失調,寫出的字怪模怪樣,則流於怪誕這兩種現象都是必須糾正的。

寫書法這麼多年,你知道楷書的書法結體原則嗎?

疏密勻稱

疏密是指點畫與空白的關係,或者叫黑與白的關係,它是通過筆畫的長短、開合、大小肥瘦來調節的。疏密勻稱,至少也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筆畫少的字,布白要疏,筆畫要粗要大;筆畫多的字,布白要密,筆畫要細要小。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空白要勻稱,單體與單體之間的空白要適度總之,該疏則疏,應密則密。“二”、“三”等字,疏可走馬:“謝”、“騰”等字,密不透風,一定要使疏密適宜,修短合度,肥瘦得體,開合有法。其二,字的結構是有向背的。在左右結構中,有些字相向,如“妙”、“知”等字;有些字相背,如“兆”、“孔”等字。在書寫時,要遵循“向不犯礙”、“背不脫離”

的原則。即相向的字做到彼此照應,相應不犯;相背的字做到筆勢連貫,相背不離。做到不即不離,和諧共處。

參差錯落

楷書結體最忌過於整齊,一定要使點畫參差不齊,錯落有致。相同的點畫在一起要有長短、仰俯的變化,不同的單體在一起要有寬窄、大小的不同。如橫畫重並的,應有平有斜,有長有短,有主有賓,有曲有直:豎畫重並的,應有伸有縮,有向有背,有粗有細,有藏有露。上下結構者,或上寬下窄,或上大下小;左右結構者,或左高右低,或左寬右窄。王虛舟在《論書剩語》中說“結字須整齊中有參差,方免字如算子之病,逐字排比,千體一同,便不是書”,這是一點也不錯的。

點畫呼應

點畫呼應,主要為形連與意連。所謂形連,就是用有形的筆畫或牽絲把點畫連接在一起;所謂“意連”,就是用無形的氣脈使點畫之間互相顧盼、互相照應。楷書雖然偶爾也用形連,但那畢竟是個別的、特殊的結構形式,大多用的是意連。楷書的意連有兩種:一種是前一筆收筆時出鋒下引,後一筆起筆時露鋒相接,利用鋒與鋒之間的關係眉目傳情。另一種是前一筆雖收鋒於內,卻意引於下;後一筆雖藏鋒於中,卻暗接於上,筆雖斷而意卻連。如三點水旁,上點收筆時俯下照應中點;中點起筆時承接上點,收筆時筆意照應下點:下點起筆時與中點相呼應,收筆時挑出又與右邊單體相照應。所以,從表面上看,楷書點畫之間的呼應關係雖不像行草書那樣明顯,但決不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

寫書法這麼多年,你知道楷書的書法結體原則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