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名家李雙陽教你如何創作國展作品

書法 草書 藝術 詩歌 古詩 書法叢談 2018-12-02

1.對於內容的選擇,我認為平常在寫二王一路手札時候,最好不要抄寫唐詩,唐詩的用詞太過精煉,每個字的獨立性比較強,像古人經常書寫的那種口語化的字不是太多,建議大家抄寫書論和畫論,這是比較常規的做法,還有抄寫清代的詩話,比如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袁枚的《隨園詩話》,還有《容齋筆記》等,還有就是可以寫一些自己的學書體會或者創作感言,這樣一來,如果是文字通暢的話,評委很難去挑你的毛病。

另外現代的短消息文化業可以加以運用,比如朋友之間交流的短信也可以作為書寫的內容,當然不能公開的短信就不要寫,以免出現什麼短信門事件,影響不好。寫一寫常規的短信就好。

至於手扎式也是我們在書寫當中,常規的表現手法,對內容的選擇,選擇的餘地和空間還是比較大的,最大的弊病就是從眾心理,我認為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短消息文化還是比較發達的。

寫大字的條幅,一般寫古典詩詞的比較多,如果你自己擅長創作詩詞的話,也可以寫自己的東西,還有抄古代詩歌的時候,避免抄唐詩。你可以抄寫一些宋人的詩歌,明清的,評委從來也沒有看到過,也來不及給你看看你裡面有沒有錯別字什麼的,都沒有問題,最怕的就是那些被人選爛了的詩歌。

2.對於尺寸,還是要按照規矩來確定,小字條幅,它的形式還是比較好的。行草的落款用小楷,作為題跋或者釋文等,可以讓人家看出你的傳統功力,這樣很容易得到評委的一票,我認為對作品形式尺寸的運用上,還是小一點為好,比如不足一米八的,你可以給它加個頭,用篆書或者用漢碑去寫也可以,作品可以更加精緻,也可以讓老師幫你寫一下,都不算是抄襲或者代筆,還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還有對聯內容的選擇,對聯在國展中,入選率不是很高,但是真正寫得好的,也是能夠入選的。對於六尺對開的宣紙,現在最多寫七言的。你也可以寫得寬鬆的,比如六尺對開寫五言的,寫得精彩的話,也能夠打動評委。或者你寫經典的四言楹聯也是可以的。大字對聯要增加作品的感染力,不要用熟宣去寫,用磨的墨,過夜的宿墨,增加墨色的豐富性,增加視覺衝擊力,效果會更好。

常規的形式方面,你具有一定書寫能力的時候,對這個形式的把握,還是要懂腦筋的,如果你能夠設計出一種和大家不一樣的書寫形式,而且更加具有可觀性的話,在展覽也許能跳出來,這也是一個問題。現在很多形式大家都在按部就班,在作品集中尋找別人用過的形式,這是一種從眾心理。你能否設計出一種很高雅,又和別人不一樣的形式,大家要思考。首先這種形式的設計和紙張的選擇有很大的關係,現在很多人寫字,首先是到紙行去選擇紙,我覺得這也是備戰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三軍打仗,糧草先行”,先把該準備的要準備好,對作品形式的設計,我認為和色彩是分不開的。色彩的運用我建議大家不要太雜,把大紅和大綠的放在一起,這種效果是不好的,非常俗,怎樣感受他的過渡式,這是我們對傳統審美的一種形式在起作用,比如我們平時用深咖啡和淺咖啡之間的過渡,都是非常雅的。很多時候,我們的作品寫好了,就是一個半成品,大家對於色彩的追求上,做舊也是一種方法,有時候做不好,就把作品給做懷了,所以我們對這個顏料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你做之前一定要拿同類型的紙張色彩進行比對,做完等它幹了之後,是你自己要追求的那種效果,你就可以這樣去做,不然你一幅作品已經寫得很滿意了,最後因為色彩沒有做好,把作品弄壞了,就很可惜了。這種情況在我們身上也經常發生過。所以對色彩進行比對,試驗,就像打預防針一樣,先試皮看看皮膚是否過敏一樣,對於色彩的一種追求,大家可以大膽地去做。我曾經做過一項就像古書那種很深沉的紫羅蘭顏色,我覺得這種非常好,也做過,就是做的不太均勻,但是,它要分幾次來做,在把握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對於這個度的把握一定要把握好,因為它的顏色是很特別的。

對於常規的形式,你在書寫的時候,手頭功夫非常好,水平對於入展應該沒有問題,你就可以寫個條幅,你可以體現你筆墨本體技法放在第一位。於自己的書法風格追求,我認為也是可以的,在大家都用色彩的時候,你用一張白紙,反而顯得更加純潔,還有人在書寫的時候,寫對聯,中間落款的對聯,這種形式很多評委都不太認可的,你還是把款寫在左邊下面比較好。或者你上聯落右款,下聯落左款,這樣也可以。如果落款在中間,是不符合對聯的傳統形式傳承的,避免評委的不認可,在形式上不被認可,大家要避免一下。

還有一種常規的形式,是把六尺整張裁成四條屏。因為寫四條屏的不多,大家都認為這種紙太窄了,但是你一行寫兩行,三行也都是可以的,中間加一條牙條,比如紫羅蘭色的沿條,也可以的,這樣的四條屏會很跳,我覺得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還有就是幾塊拼起來的,也是常規的,大家可以給它來點變化,也就是尺寸要用足,像邊上可以加一條其他的色紙,一般情況下,可以用鐵篆寫,但是在身邊寫鐵線篆的人比較少,在我的工作室裡面有一個學員,她以前從來沒有寫過篆書,更是沒有寫過鐵線篆,後來我讓她寫李斯的《嶧山刻石》,李陽冰的《三墳記》,他大概就用了三個月去去寫鐵線篆就如國展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方法,而且鐵線篆的練習,可以說是作為一種基本元素的書寫,自能夠讓我風格有所突破。在下半年學習的和時候,我就給她找了一個風格突破,定位在《中山王》,讓她把那些尖刻的東西給它去掉了,還是寫得勻稱,字的線條接近《中山王》,結構也是偏長的。但是線條是用粉鉛寫,那種線條才好控制,而且寫出來的線條有沙沙的感覺,不像有些人寫篆書寫得很實,用鐵線篆寫,線條有點沙沙,蒼勁的感覺,非常好,在空間佈局的時候,比如寫“日”字的時候,我讓她兩邊都空著,所以效果非常好,大家對篆書的的學習,像厚甜老師說的,每一種書體的學習,它都有一個共同性,為什麼要給固定和分開。寫好篆書,特別是寫好鐵線篆,對我們未來來說,在某種程度,特別是些草書的線條幫助非常大。如果你想把懷素的《自敘帖》寫好的話,假如你之前寫過小篆,然後再來寫的時候,會很容易上手,我們對書法的理解,書法的本源還是來源於篆書,準確地說,是來源於小篆。

常規的選手,我覺得還是以本體來選擇,但是對於大家給自己一個判斷的時候,在入選作品800件至1200件的時候,大家要動一下腦筋,我覺得在同等條件下,形式好的肯定佔優勢。比如你寫大草的時候,如果小楷寫得好的話,可以多增加一些款,前面的序言和後面的跋文,多用小楷去表現,這樣讓人覺得你的作品當中用動有靜,大開大合,就像我們看齊白石的寫意,花卉,很精緻放在一起的搭配。所以有的人寫了一面牆的大字,他配成圖片的時候,必須要有參照,比如要站著一個人,才能顯示出作品的大,所以說,需要有襯托。但是假如你小楷寫得不好的時候,就不要畫蛇添足了,一定要在你小楷和大草都寫得非常好的情況下才能借助於這種形式。

還有就是說能不能寫這種大的斗方,或兩張拼起來,也可以,我覺得六尺的話,如果兩張拼起來,效果可能不太好,還不如一張,如果你能夠在方正之間把你所要表達的筆墨情趣,章法的形式,色彩的搭配能夠做好的話,我相信這種斗方在展覽之中也會很少的,也可以作為其中的一種作品形式,可能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還有就是作品當中拍照的問題,如果是要拍照,能不能託好,因為託好的作品和沒有託好的作品,那種效果是不一樣的,這都是大家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認為應該是可以託的,如果不可以託的話,選擇加工好的粉宣紙,可能會佔優勢,還有就是說,大家在不敢託的時候,你的作品應該讓裝裱師上一下牆,水託一下,不在下面一託層紙,然後你用一個管子捲起來寄出去,這樣保護你作品的平整度,來達到最佳的拍攝效果。

3.我來講一個對作品度的把握,從某種角度上,既然是大家投票選出來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作品審美的共性,特別個性的作品,或者寫得非常富有個性的作品,一般都很難得到多票,就是我們在書寫的時候,就是書法和其他藝術門類還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對傳統有著很大的依賴性,而且他依賴於漢字,它的載體還是漢字,所以評委看你的字,第一樣是看你的什麼呢?看有沒有傳統,你一看就是寫二王的,寫書譜的,基本的筆法技法表現都沒有問題,這樣的作品,在保證入展的情況下,你才有可能獲獎。所以對度的把握很難,所以大家在對作品書寫的時候,之前要有一個判斷,我應該強化哪一點。我們平常在寫作品的時候,在表現上放得開,經常書寫的時候,對筆法有一種弱化的現象,不過分地去表現那種鐵畫銀鉤,提按等表現得很到位,自己對抽象書法的追求的時候,更多是對技巧的一種弱化。

對於作品度的把握,我認為,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一種經驗,也就是說你的作品符不符合這樣一種評選機制的,作品對共性的一種把握,我們更多是展覽的共性基礎之上,才會去發揮自己的一點個性的東西,展覽作品,往往對於共性的表現上,要更多一些,更多的是要表現你對傳統書法共性的一種理解,和對技法的一種展現,這種情況下,作品可能更受歡迎,更多的時候,你以某一種帖作為某一種參照,這種形式可能會在投票機制上,得到評委的喜好,相對的成功率比較高。所以經常我看到獲獎作品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獲獎的作品還不如入展的作品,這種情況非常正常,評委投票選出來的作品,往往是比較把握這種審美的普遍性,不代表一種最高端的普遍性。

草書名家李雙陽教你如何創作國展作品

▲ 李雙陽作品

草書名家李雙陽教你如何創作國展作品


草書名家李雙陽教你如何創作國展作品


草書名家李雙陽教你如何創作國展作品

草書名家李雙陽教你如何創作國展作品

草書名家李雙陽教你如何創作國展作品

草書名家李雙陽教你如何創作國展作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