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晚清書法第一人”-何紹基及其書法
煥章的小閣子
1/11 何紹基(1799-1873),清書法家。湖南道州(今道縣)人。字子貞,號東州,晚號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官編修。工經術詞章,尤精說文考訂之學,旁及金石碑版文字。書法自成一家,草書尤為一代之冠。晚年以篆、隸法寫蘭竹石,寥寥數筆,金石書卷之氣盎然。偶作山水,不屑摹仿形似,隨意揮毫,取境荒寒,得石濤晚年神髓。畫必長題,題多佳句,惟不輕作、興至為之,輒自毀去,故流傳者少。
2/11 何紹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何凌漢曾任戶部尚書,是知名的藏書家。何紹基兄弟四人均習何紹基像文善書,人稱“何氏四傑”。嘉慶四年農曆十二月與弟紹業一同出生於東門鄉東門村一耕讀民家。幼年家境貧寒,他和弟弟隨母就食於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8歲隨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澤門生。
3/11 18歲應京兆試,取眷錄。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優貢生。道光十五年(1835)中舉人,次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等職,曾充福建、貴州、廣東鄉試主考官。咸豐二年(1852)任四川學政。為官僅兩年,次年因條陳時務得罪權貴,被斥為“肆意妄言”,受讒言所害,降官調職。遂辭去官職,創立草堂書院,講學授徒,咸豐六年(1856),由四川出發,經陝西等地到達濟南,主講于山東濼物書院。
4/11 講學之餘,盡遊濟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處,留下許多詩句。咸豐十年(1860),受長沙城南書院之邀離開濟南赴長沙。前後在山東和長沙城南書院教書達十餘年。晚年主持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十三經注疏》,主講浙江孝廉堂,往來吳越,教授生徒。一生豪飲健遊,多歷名山勝地,拓碑訪古。光緒四年(1873),病逝於蘇州省寓,葬於長沙南郊。  
5/11 何紹基出入於阮元、程恩澤之門,通經史、律算,尤精小學,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他是近代提倡宋詩的重要人物之一。論詩主張“人與文一”、“先學為人”,而後直抒性情,“說自家的話”(《使黔草自序》、《與汪菊士論詩》)。他作詩“宗李、杜、韓、蘇諸大家”,不名一體,隨境觸發,較為真摯為“宋詩派”重要倡導者之一。他有過譏刺時政的詩作,如《滬上雜書》“愁風悶雨人無寐,海國平分鬼氣多”,對外國侵略者盤踞租界深為憤慨。
6/11 何紹基的書法成就很高。各體書熔鑄古人,自成一家。草書尤為擅長。何紹基的楷書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同時還摻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歐陽詢、歐陽通書法險峻茂密的特點,還有《張黑女墓誌》和《道因碑》的神氣,從而使他的書法不同凡響。何紹基的小楷兼取晉代書法傳統,筆意含蘊,行草書融篆、隸於一爐,駿發雄強,獨具面貌。他的篆書,中鋒用筆,並能摻入隸筆,而帶行草筆勢,自成一格。
7/11 何紹基書法,早年秀潤暢達,徘徊於顏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間,有一種清剛之氣;中年漸趨老成,筆意縱逸超邁,時有顫筆,醇厚有味;晚年何紹基的書法已臻爐火純青。濟南大明湖歷下亭楹聯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即為他所書。歷下亭東壁仍存其《重修歷下亭記》石刻。
8/11 何氏精通金石書畫,以書法著稱於世。譽為清代第一。初習顏,中年博習南北朝書,筆法剛健,此期作品傳世甚少。後致力分隸,漢魏名刻,無不深研熟密閉,臨摹多至百本。偶為小篆,不顧及俗敷形,必以頓挫出之,寧拙毋巧。暮年眼疾,作書以意為之,筆輕墨燥,不若中年之沉著俊爽,每有筆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書反多,故史年作品傳世較多。尤以篆隸法寫蘭蕙竹石,寥寥數筆,金石書卷之氣盎然。何氏博學多才,尤工於詩。
9/11 他是一位十分勤奮的書法家。他自己說:“餘學書四十餘年,溯源篆分。楷法則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緒。”何紹基早年由顏真卿,歐陽通入手,上追秦漢篆隸。他臨寫漢碑極為專精,《張遷碑》,《禮器碑》等竟臨寫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進而“草、篆、分、行熔為一爐,神龍變化,不可測已。”至今存臨本仍然不少。中年潛心北碑,用異於常人的迴腕法寫出了個性極強的字。
10/11 何紹基的楷書從歐陽通《道因碑》入手,後又廣泛地臨寫六朝碑版及顏真卿楷書等,於《張玄墓誌》用功最多。何紹基的這件為鄧石如所書的墓誌,表現顏字端莊、開闊的正面形象。他主張從篆隸入手,自然解決“中怯”最好的途徑。因而在技術上,他選擇了迴腕執筆法。何氏在寫鄧石如墓誌時,已年近古稀,但他能有效地避開由於他技術上奇特而造成的線條顫動,使這件作品更含蓄一些。
11/11 《清稗類鈔》盛讚其“晚更好摹率更,故其書沉雄而峭拔,行體尤於恣肆中見逸氣。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壯士鬥力,筋骨湧現,忽又如銜環勒馬,意態超然。非精究四體、熟諳八法,無以領其妙也。”可見何紹基行書堅實遒厚,點畫圓渾,力重勢沉,篆隸古法,已臻化境,使其“晚歲行書多參篆意,純以神行”。
2017-08-2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