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書法信件——手札

書法 藝術 李柏 王羲之 晒書法 晒書法 2017-08-31

  如不能陪伴在家人身邊,是否會給家人發一則慰問的短信?古時候的人們可沒有手機、電腦、電報機等通訊設備,唯有一紙書信來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如此杜甫才會寫出“家書抵萬金”的詩句。古時候的書信又有怎樣的講究呢?下面小編就讓大家來了解一下,古時候的信——手札。

古時書法信件——手札

魏晉·李柏《李柏文書》▲

手札是古時候信的別稱

  在古代,手札稱信札、尺牘、書札,即如今人們所說的書信、信件、信函。被稱為尺牘的手札是私人書信,與表、疏、上書、啟、教、狀、奏、議等官樣文章的“公牘”有本質區別。牘是古代書寫用的木簡,通常長一尺左右,故手札又稱尺牘。其中對唐代以前的名人書信,後人稱其為帖,是重視其書法之意。最早的手札依靠馬匹傳送,工業革命以後,汽車、火車、飛機甚至導彈成為傳遞的載體。如今,電話、互聯網普及後,手札被削弱了實用的功能,也漸漸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古時書法信件——手札

宋·蔡襄《腳氣帖》▲

手札書寫講格式

  為表達對收信人的尊敬,傳統手札形成了固有的禮儀程式,即“平闕式”。《唐六典·卷四》對公文的平闕式有明確規定,所謂“平”,即是在行文中遇到代表對方身份的稱謂時要另起一行,與前一行第一字相平。“闕”,即是遇到上述情況時,不另起行,但要上空一至兩格。在稱呼皇帝、太后時,則不僅要另起一行,而且要高出其它行的第一字,這種格式稱“抬頭”。平闕、抬頭等格式,不僅用於公文,私人手札也要遵守。手札結尾及問候、祝願等常用詞語,也要因授受雙方不同關係予以區別,如長輩、領導對晚輩、下屬用“不具”;晚輩、下屬對長輩、領導用“不備”;朋友、同事、同學之間用“不宣”。

古時書法信件——手札

魏晉·李柏《李柏文書》▲

書法上品看手札

  文人士大夫重視手札,歷月經年,約定俗成,令手札形成了一套禮儀規範。手札書寫不糾纏技法,在快速運筆中實現,多突破常規,神來之筆躍然紙上;手札要符合形式的要求,講求文辭的雅緻,繼以典雅、瀟灑的行草書,體現文化素質、藝術趣味。手札作為人際交往的手段之一,顯示了上流社會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優越感。因此,手札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成為中國文化和藝術的符號。中國書法的優秀代表作品多是手札。如陸機《平復帖》、王羲之《十七帖》、顏真卿《爭座位帖》等,一直被視為習書範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