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近現代二十二位文人的書法,我只服林徽因
書風法雨
1/22 林語堂,文學家。原名和樂,又名玉堂。民國元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民國十二年回國,先後執教於北京大學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民國十五年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兼國學院祕書。民國十六年起專事著述。二十一年起,陸續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半月刊。二十五年移居美國,此後主要用英文寫作。民國五十五年來臺,定居於陽明山。主要著作有《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語堂文存》、《無所不談合集》等。
2/22 梁實秋,文學家,原名樑治華,字實秋。民國四年考入外交部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民國十二年赴美留學先後在科羅拉多大學英語系、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學習。其間與留美學生一起創辦大江社並出版社刊《大江季刊》。民國十五年回國任新月書店首席總編輯、國立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自由評論》週刊主編、國立編譯館翻譯委員會主任、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英文系教授等。
3/22 徐志摩,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4/22 茅盾,作家,政治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筆名有玄珠、方璧、郎損等。浙江桐鄉人。曾任《小說月報》、《民國日報》、《文藝陣地》、《大眾生活》的主編。茅盾的字,是典型文人的字,用筆較細,字的中宮很緊,而筆畫外延很長。顯得文雅、含蓄,有節制。
5/22 馬相伯,教育家。原名志德,字斯臧,又名親善、建常、超良,改名良,字相伯、湘伯、薌伯,別署求在我者,晚號華封老人。世奉天主教,聖名約瑟,亦號若石。十二歲入上海徐匯公學,國學、拉丁文、法文、科學均有所成,後曾任多項政府要職,一八九二年退隱青潽佘山。光緒年間,曾助梁啟超設「譯學館」、助英華於天津創辦《大公報》、于徐家匯創設震旦學院,刊行《拉丁文通》,後與嚴復等另設復旦公學,任校長。
6/22 馬一浮, 名浮,字湛翁,號蠲叟。清光緒9年生,1967年卒,年85歲。少年時蓄美髯,學貫中西,新舊贍博,詩文而外,兼工書法。書宗禇遂良,融合章草,參以漢隸,乃自成一家。篆隸行楷,求者苟能得其一則倍珍之。蓋重其人品格之清高與夫學問之淵博。在蜀在浙,嘗手創復性書院,雍容講學,卓然古學者之風範。著有爾雅臺答問,復性書院講錄。
7/22 馬敘倫,辛亥革命前參加同盟會,民國後任上海《國粹學報》《大共和日報》,編輯、總編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次長。1946年在上海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致力於民主愛國運動。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主席,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
8/22 魯迅,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其實,魯迅在書法上的造詣極高。他早年抄寫過很長時間的古碑,並熱衷於搜尋碑帖拓片,對書法、美術有著很高的鑑賞力。他的書法,古雅厚重,文人氣十足。無論是精心書寫的對聯,還是即興書寫書寫的手稿、書信,都大有可觀。
9/22 胡適, 原名胡洪(馬辛)、嗣糜、字希疆,後改名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文學家、思想家。曾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中央研究院院長。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民國六年發表〈文學改良雛議〉、〈建設的文學革命論〉於《新青年》。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嘗試集》、《中國哲學史大綱》等書。
10/22 狄平子,名狄楚青,又名狄葆賢,其字、號甚多,有楚卿、慈石、狄平、高平子、平等閣主、平清居士、雅、六根清淨人等,而使用最多、廣為人知的是狄平子。1904年6月,狄平子在康有為、梁啟超的大力支持下創辦《時報》,與《申報》、《新聞報》鼎足而立。民國時期,狄平子無論在新聞界、收藏界,還是宗教界都是一位受人尊敬、事業頗有建樹的著名人物。
11/22 梁漱溟,哲學家。原名煥鼎,字壽銘、壽民、漱溟、肖吾,室名勉仁齋。曾任《民國報》編輯兼記者、司法總長祕書、北京大學教授等。民國二十年創辦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任院長,倡導鄉村建設運動。後任中共全國政協委員會、憲法修改委員會主席、中國孔子研究會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等職。 著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教育論文集》等。
12/22 馮友蘭,哲學家。民國七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民國十三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民國十二年起歷任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哲學系教授,廣東大學哲學系教授,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清華大學祕書長、哲學系教授兼教務長、文學院院長。民國三十七年後,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代主席、校務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中國哲學史》、《新理學》、《新事論》等。
13/22 陶行知,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伊尼諾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攻讀碩士學位。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創辦曉莊師範、“山海工學團”、“晨更公學團”、“勞工幼兒團”、育才學校、社會大學等。陶先生著作宏富,論述精當,與當前的社會教育息息相通,為中國現代教育做出不朽貢獻,堪稱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14/22 夏丏尊,文學家。原名鑄,字勉旃。留學日本,曾任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通譯助教兼舍監和國文教員,提倡新文化運動。後因支持五四運動被迫離校。民國九年起先後在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後任開明書店編輯所所長,曾創辦《中學生》雜誌。曾任中國文藝家協會主席,從事文化運動和民主運動。抗戰勝利後,任中華全國文藝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
15/22 方地山,名爾謙,以字行;又字無隅,別署大方,江蘇江都人。世人多以大方先生相稱。與弟爾成(澤山)少時在鄉里並負文名。據說方地山十歲中秀才,是個神童才子。後來他在北洋武備學堂教書,常在天津《大公報》上發表文章,文名漸著,被天津直隸總督袁世凱看中,重金聘他為家館西席(家庭教師),教授袁氏幾個兒子詩文,和其二子袁克文成為莫逆。
16/22 鄭振鐸,筆名西諦,郭源新,落雪。中國現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翻譯家、藝術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訓詁家。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並開始發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出版。1949年任全國文聯福利部部長,全國文協研究部長,人民政協文教組長,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長,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
17/22 陳融,字協之,號顒庵,別署鬆齋、顒園、秋山。早年肄業於菊坡精舍,攻詞章之學。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速成科。翌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黃花崗之役。著有《讀嶺南詩人絕句》、《黃梅花屋詩稿》、《顒園詩話》、《竹長春館詩》等。
18/22 秋瑾,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巾幗英雄,號“競雄”,別號“鑑湖女俠”。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出生於官宦世家,後成為歷史上繼李清照後的第二位傑出女詩人。
19/22 章士釗,字行嚴,號孤桐老人,筆名黃中黃、青桐、秋桐。光緒秀才,曾留學日本和英國,畢業於倫敦大學法律系。清末民初文采斐然之革命志士。曾任上海《蘇報》主筆。民國六年任北大教授,圖書館主任。民國十一年後,任北京農業學校校長,南北議和南方代表。抗戰時期任國民參政員。一九四九年後,任政務院法制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
20/22 趙元任,語言學家、音樂家。字宣重,別署妧妊。先入康乃爾大學讀數理,又入該校哲學院。後赴哈佛大學學習語言學,任哈佛大學哲學系講師和中文系教授。一生通曉二十三種語言,為馳名國際的結構派語言學家,被公認為中國現代語言的奠基者。著有《現代英語的研究》、《鍾祥方言記》、《中國語語法之研究》、《湖北方言調查》等中、英著作。
21/22 郁達夫,小說家。原名鬱文,字達夫。曾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等籌辦“創造社”。同年並以處女作《沉淪》震驚當時文壇。先後主編有《創造季刊》、《創造週報》、《洪水》等刊物。與魯迅合編過《奔流》。民國三十四年被日本憲兵祕密殺害。作品有《沉淪》、《出奔》、《郁達夫選集》、《郁達夫文集》、《郁達夫小說集》等。
22/22 林徽因,建築學家、文學家。民國三十五參與創建清華大學建築系、歷任一級教授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委員會委員等。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和基座的紋飾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主要設計人之一。在從事學術研究和教育事業的同時兼從事文學創作活動。 著譯有《天寧寺建築年代之鑑別問題》、《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雲崗石窟所表現的北魏建築》等。
2017-08-2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