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2.結構美

對結構的欣賞,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結構是否整齊,是否符合於平衡對稱的要求,實不盡然。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是否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藝術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草書的結構美正是通過筆畫的基本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寬、窄、欹、正)配置得當而取得的藝術效果。這種搭配的技巧,就是尋求結構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構成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2.結構美

對結構的欣賞,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結構是否整齊,是否符合於平衡對稱的要求,實不盡然。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是否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藝術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草書的結構美正是通過筆畫的基本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寬、窄、欹、正)配置得當而取得的藝術效果。這種搭配的技巧,就是尋求結構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構成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有意識地運用錯落有致章法的大家當首推懷素。這位狂放不羈、不守佛規、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敘帖》中不僅線條結構有所創新,突出“雨夾雪”手法的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

《自敘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充份表現了懷素書時快意、自得、激奮的心態。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2.結構美

對結構的欣賞,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結構是否整齊,是否符合於平衡對稱的要求,實不盡然。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是否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藝術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草書的結構美正是通過筆畫的基本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寬、窄、欹、正)配置得當而取得的藝術效果。這種搭配的技巧,就是尋求結構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構成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有意識地運用錯落有致章法的大家當首推懷素。這位狂放不羈、不守佛規、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敘帖》中不僅線條結構有所創新,突出“雨夾雪”手法的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

《自敘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充份表現了懷素書時快意、自得、激奮的心態。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我們欣賞品評《自敘帖》的章法運用時,宜注重以下三點:(1)參差變化。每行字數不一,字間疏密錯落,一行多則有八個字,少則只有兩個字(即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線條粗細濃淡多變,中間飛白頻現,帶有強烈的飛動感和彈性感。(2)牽絲映帶。這幅狂草常見或兩三字、或五六字、甚至整行連串為一組。字的單體結構被打破了,幾個字或整行聯屬組成一個新的整體。(3)欹側救正。帖中常見數行字向一個方向漸漸偏離中線,而在不知不覺中又開始拉回來,得以救正,欣賞者並不感覺突兀。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2.結構美

對結構的欣賞,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結構是否整齊,是否符合於平衡對稱的要求,實不盡然。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是否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藝術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草書的結構美正是通過筆畫的基本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寬、窄、欹、正)配置得當而取得的藝術效果。這種搭配的技巧,就是尋求結構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構成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有意識地運用錯落有致章法的大家當首推懷素。這位狂放不羈、不守佛規、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敘帖》中不僅線條結構有所創新,突出“雨夾雪”手法的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

《自敘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充份表現了懷素書時快意、自得、激奮的心態。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我們欣賞品評《自敘帖》的章法運用時,宜注重以下三點:(1)參差變化。每行字數不一,字間疏密錯落,一行多則有八個字,少則只有兩個字(即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線條粗細濃淡多變,中間飛白頻現,帶有強烈的飛動感和彈性感。(2)牽絲映帶。這幅狂草常見或兩三字、或五六字、甚至整行連串為一組。字的單體結構被打破了,幾個字或整行聯屬組成一個新的整體。(3)欹側救正。帖中常見數行字向一個方向漸漸偏離中線,而在不知不覺中又開始拉回來,得以救正,欣賞者並不感覺突兀。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4.墨韻美

草書藝術主要以水墨線條表現其美。一幅作品有無神采,要看運墨是否靈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等不宜完全一樣。

墨色應隨用筆的變化而變化,墨色多變給觀者以視覺上的調節,使人感到筆墨似被賦予了生命,充滿歡樂,生機盎然,欣賞者從而感到心胸暢快,情緒陶然。反之,一幅作品如若由毫無生氣的一團“死墨”組成,則生命不復存在,欣賞者也只能感到鬱悶、沉寂、靜止。所謂“墨活”,是憑藉用筆的變化,墨以筆為寄託,筆以墨來顯現。筆中必須有墨,無墨則無神采;墨中必須有筆,無筆則無筋骨。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2.結構美

對結構的欣賞,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結構是否整齊,是否符合於平衡對稱的要求,實不盡然。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是否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藝術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草書的結構美正是通過筆畫的基本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寬、窄、欹、正)配置得當而取得的藝術效果。這種搭配的技巧,就是尋求結構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構成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有意識地運用錯落有致章法的大家當首推懷素。這位狂放不羈、不守佛規、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敘帖》中不僅線條結構有所創新,突出“雨夾雪”手法的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

《自敘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充份表現了懷素書時快意、自得、激奮的心態。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我們欣賞品評《自敘帖》的章法運用時,宜注重以下三點:(1)參差變化。每行字數不一,字間疏密錯落,一行多則有八個字,少則只有兩個字(即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線條粗細濃淡多變,中間飛白頻現,帶有強烈的飛動感和彈性感。(2)牽絲映帶。這幅狂草常見或兩三字、或五六字、甚至整行連串為一組。字的單體結構被打破了,幾個字或整行聯屬組成一個新的整體。(3)欹側救正。帖中常見數行字向一個方向漸漸偏離中線,而在不知不覺中又開始拉回來,得以救正,欣賞者並不感覺突兀。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4.墨韻美

草書藝術主要以水墨線條表現其美。一幅作品有無神采,要看運墨是否靈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等不宜完全一樣。

墨色應隨用筆的變化而變化,墨色多變給觀者以視覺上的調節,使人感到筆墨似被賦予了生命,充滿歡樂,生機盎然,欣賞者從而感到心胸暢快,情緒陶然。反之,一幅作品如若由毫無生氣的一團“死墨”組成,則生命不復存在,欣賞者也只能感到鬱悶、沉寂、靜止。所謂“墨活”,是憑藉用筆的變化,墨以筆為寄託,筆以墨來顯現。筆中必須有墨,無墨則無神采;墨中必須有筆,無筆則無筋骨。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當代草聖林散之作草書常用長鋒飽蘸濃墨後,復蘸少許清水:筆畫之間,墨色沉著,淋漓氤氳之氣如春雨撲面;白處虛靈,又似燥裂秋風,韻味無窮!墨色的起伏變化是一種節奏的藝術,一幅用墨的佳作常常會“墨分五色”,粲然盈楮,使人如臨畫境;會輕重交替,起伏跌宕,使人如聞清音。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2.結構美

對結構的欣賞,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結構是否整齊,是否符合於平衡對稱的要求,實不盡然。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是否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藝術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草書的結構美正是通過筆畫的基本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寬、窄、欹、正)配置得當而取得的藝術效果。這種搭配的技巧,就是尋求結構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構成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有意識地運用錯落有致章法的大家當首推懷素。這位狂放不羈、不守佛規、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敘帖》中不僅線條結構有所創新,突出“雨夾雪”手法的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

《自敘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充份表現了懷素書時快意、自得、激奮的心態。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我們欣賞品評《自敘帖》的章法運用時,宜注重以下三點:(1)參差變化。每行字數不一,字間疏密錯落,一行多則有八個字,少則只有兩個字(即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線條粗細濃淡多變,中間飛白頻現,帶有強烈的飛動感和彈性感。(2)牽絲映帶。這幅狂草常見或兩三字、或五六字、甚至整行連串為一組。字的單體結構被打破了,幾個字或整行聯屬組成一個新的整體。(3)欹側救正。帖中常見數行字向一個方向漸漸偏離中線,而在不知不覺中又開始拉回來,得以救正,欣賞者並不感覺突兀。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4.墨韻美

草書藝術主要以水墨線條表現其美。一幅作品有無神采,要看運墨是否靈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等不宜完全一樣。

墨色應隨用筆的變化而變化,墨色多變給觀者以視覺上的調節,使人感到筆墨似被賦予了生命,充滿歡樂,生機盎然,欣賞者從而感到心胸暢快,情緒陶然。反之,一幅作品如若由毫無生氣的一團“死墨”組成,則生命不復存在,欣賞者也只能感到鬱悶、沉寂、靜止。所謂“墨活”,是憑藉用筆的變化,墨以筆為寄託,筆以墨來顯現。筆中必須有墨,無墨則無神采;墨中必須有筆,無筆則無筋骨。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當代草聖林散之作草書常用長鋒飽蘸濃墨後,復蘸少許清水:筆畫之間,墨色沉著,淋漓氤氳之氣如春雨撲面;白處虛靈,又似燥裂秋風,韻味無窮!墨色的起伏變化是一種節奏的藝術,一幅用墨的佳作常常會“墨分五色”,粲然盈楮,使人如臨畫境;會輕重交替,起伏跌宕,使人如聞清音。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5.意境美

在欣賞了筆墨結構章法之後,仍須進一步去把握整幅作品所特有的意境美。草書的意境美,指的是作品所表現出作者在精神、審美、風格,及對欣賞者產生的感染力的藝術境界。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2.結構美

對結構的欣賞,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結構是否整齊,是否符合於平衡對稱的要求,實不盡然。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是否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藝術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草書的結構美正是通過筆畫的基本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寬、窄、欹、正)配置得當而取得的藝術效果。這種搭配的技巧,就是尋求結構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構成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有意識地運用錯落有致章法的大家當首推懷素。這位狂放不羈、不守佛規、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敘帖》中不僅線條結構有所創新,突出“雨夾雪”手法的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

《自敘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充份表現了懷素書時快意、自得、激奮的心態。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我們欣賞品評《自敘帖》的章法運用時,宜注重以下三點:(1)參差變化。每行字數不一,字間疏密錯落,一行多則有八個字,少則只有兩個字(即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線條粗細濃淡多變,中間飛白頻現,帶有強烈的飛動感和彈性感。(2)牽絲映帶。這幅狂草常見或兩三字、或五六字、甚至整行連串為一組。字的單體結構被打破了,幾個字或整行聯屬組成一個新的整體。(3)欹側救正。帖中常見數行字向一個方向漸漸偏離中線,而在不知不覺中又開始拉回來,得以救正,欣賞者並不感覺突兀。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4.墨韻美

草書藝術主要以水墨線條表現其美。一幅作品有無神采,要看運墨是否靈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等不宜完全一樣。

墨色應隨用筆的變化而變化,墨色多變給觀者以視覺上的調節,使人感到筆墨似被賦予了生命,充滿歡樂,生機盎然,欣賞者從而感到心胸暢快,情緒陶然。反之,一幅作品如若由毫無生氣的一團“死墨”組成,則生命不復存在,欣賞者也只能感到鬱悶、沉寂、靜止。所謂“墨活”,是憑藉用筆的變化,墨以筆為寄託,筆以墨來顯現。筆中必須有墨,無墨則無神采;墨中必須有筆,無筆則無筋骨。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當代草聖林散之作草書常用長鋒飽蘸濃墨後,復蘸少許清水:筆畫之間,墨色沉著,淋漓氤氳之氣如春雨撲面;白處虛靈,又似燥裂秋風,韻味無窮!墨色的起伏變化是一種節奏的藝術,一幅用墨的佳作常常會“墨分五色”,粲然盈楮,使人如臨畫境;會輕重交替,起伏跌宕,使人如聞清音。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5.意境美

在欣賞了筆墨結構章法之後,仍須進一步去把握整幅作品所特有的意境美。草書的意境美,指的是作品所表現出作者在精神、審美、風格,及對欣賞者產生的感染力的藝術境界。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一般地說,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種鮮明的美的意境,是書法家在藝術上達到高度成熟的標誌。試舉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為例,全帖自首至尾,書家隨著感情的起伏波動,書寫的氣勢愈來愈盛,字亦越來越大。書作由平穩漸趨躍宕,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2.結構美

對結構的欣賞,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結構是否整齊,是否符合於平衡對稱的要求,實不盡然。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是否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藝術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草書的結構美正是通過筆畫的基本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寬、窄、欹、正)配置得當而取得的藝術效果。這種搭配的技巧,就是尋求結構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構成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有意識地運用錯落有致章法的大家當首推懷素。這位狂放不羈、不守佛規、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敘帖》中不僅線條結構有所創新,突出“雨夾雪”手法的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

《自敘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充份表現了懷素書時快意、自得、激奮的心態。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我們欣賞品評《自敘帖》的章法運用時,宜注重以下三點:(1)參差變化。每行字數不一,字間疏密錯落,一行多則有八個字,少則只有兩個字(即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線條粗細濃淡多變,中間飛白頻現,帶有強烈的飛動感和彈性感。(2)牽絲映帶。這幅狂草常見或兩三字、或五六字、甚至整行連串為一組。字的單體結構被打破了,幾個字或整行聯屬組成一個新的整體。(3)欹側救正。帖中常見數行字向一個方向漸漸偏離中線,而在不知不覺中又開始拉回來,得以救正,欣賞者並不感覺突兀。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4.墨韻美

草書藝術主要以水墨線條表現其美。一幅作品有無神采,要看運墨是否靈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等不宜完全一樣。

墨色應隨用筆的變化而變化,墨色多變給觀者以視覺上的調節,使人感到筆墨似被賦予了生命,充滿歡樂,生機盎然,欣賞者從而感到心胸暢快,情緒陶然。反之,一幅作品如若由毫無生氣的一團“死墨”組成,則生命不復存在,欣賞者也只能感到鬱悶、沉寂、靜止。所謂“墨活”,是憑藉用筆的變化,墨以筆為寄託,筆以墨來顯現。筆中必須有墨,無墨則無神采;墨中必須有筆,無筆則無筋骨。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當代草聖林散之作草書常用長鋒飽蘸濃墨後,復蘸少許清水:筆畫之間,墨色沉著,淋漓氤氳之氣如春雨撲面;白處虛靈,又似燥裂秋風,韻味無窮!墨色的起伏變化是一種節奏的藝術,一幅用墨的佳作常常會“墨分五色”,粲然盈楮,使人如臨畫境;會輕重交替,起伏跌宕,使人如聞清音。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5.意境美

在欣賞了筆墨結構章法之後,仍須進一步去把握整幅作品所特有的意境美。草書的意境美,指的是作品所表現出作者在精神、審美、風格,及對欣賞者產生的感染力的藝術境界。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一般地說,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種鮮明的美的意境,是書法家在藝術上達到高度成熟的標誌。試舉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為例,全帖自首至尾,書家隨著感情的起伏波動,書寫的氣勢愈來愈盛,字亦越來越大。書作由平穩漸趨躍宕,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在疏密對比上書者也新意萌生:一般常規是筆畫少則字宜粗壯,給人以緊密感;筆畫多則字宜纖細,給人以疏鬆感。蘇東坡別出心意,反之而行。寫到“哭途窮,死灰吹不起”最後八字時,書家感情到了一任自然,無法控制的程度:字寫得既重且大,形成內斂外張、動盪不安的氣勢。書者這時把鬱積於心中的苦悶、憤懣之情一併宣洩出來,盡付於筆墨之中。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2.結構美

對結構的欣賞,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結構是否整齊,是否符合於平衡對稱的要求,實不盡然。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是否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藝術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草書的結構美正是通過筆畫的基本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寬、窄、欹、正)配置得當而取得的藝術效果。這種搭配的技巧,就是尋求結構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構成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有意識地運用錯落有致章法的大家當首推懷素。這位狂放不羈、不守佛規、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敘帖》中不僅線條結構有所創新,突出“雨夾雪”手法的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

《自敘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充份表現了懷素書時快意、自得、激奮的心態。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我們欣賞品評《自敘帖》的章法運用時,宜注重以下三點:(1)參差變化。每行字數不一,字間疏密錯落,一行多則有八個字,少則只有兩個字(即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線條粗細濃淡多變,中間飛白頻現,帶有強烈的飛動感和彈性感。(2)牽絲映帶。這幅狂草常見或兩三字、或五六字、甚至整行連串為一組。字的單體結構被打破了,幾個字或整行聯屬組成一個新的整體。(3)欹側救正。帖中常見數行字向一個方向漸漸偏離中線,而在不知不覺中又開始拉回來,得以救正,欣賞者並不感覺突兀。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4.墨韻美

草書藝術主要以水墨線條表現其美。一幅作品有無神采,要看運墨是否靈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等不宜完全一樣。

墨色應隨用筆的變化而變化,墨色多變給觀者以視覺上的調節,使人感到筆墨似被賦予了生命,充滿歡樂,生機盎然,欣賞者從而感到心胸暢快,情緒陶然。反之,一幅作品如若由毫無生氣的一團“死墨”組成,則生命不復存在,欣賞者也只能感到鬱悶、沉寂、靜止。所謂“墨活”,是憑藉用筆的變化,墨以筆為寄託,筆以墨來顯現。筆中必須有墨,無墨則無神采;墨中必須有筆,無筆則無筋骨。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當代草聖林散之作草書常用長鋒飽蘸濃墨後,復蘸少許清水:筆畫之間,墨色沉著,淋漓氤氳之氣如春雨撲面;白處虛靈,又似燥裂秋風,韻味無窮!墨色的起伏變化是一種節奏的藝術,一幅用墨的佳作常常會“墨分五色”,粲然盈楮,使人如臨畫境;會輕重交替,起伏跌宕,使人如聞清音。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5.意境美

在欣賞了筆墨結構章法之後,仍須進一步去把握整幅作品所特有的意境美。草書的意境美,指的是作品所表現出作者在精神、審美、風格,及對欣賞者產生的感染力的藝術境界。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一般地說,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種鮮明的美的意境,是書法家在藝術上達到高度成熟的標誌。試舉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為例,全帖自首至尾,書家隨著感情的起伏波動,書寫的氣勢愈來愈盛,字亦越來越大。書作由平穩漸趨躍宕,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在疏密對比上書者也新意萌生:一般常規是筆畫少則字宜粗壯,給人以緊密感;筆畫多則字宜纖細,給人以疏鬆感。蘇東坡別出心意,反之而行。寫到“哭途窮,死灰吹不起”最後八字時,書家感情到了一任自然,無法控制的程度:字寫得既重且大,形成內斂外張、動盪不安的氣勢。書者這時把鬱積於心中的苦悶、憤懣之情一併宣洩出來,盡付於筆墨之中。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我們說一幅草書藝術若能動人以美,就要求書家把熾烈真實的感情活動滲透到他創作的藝術形像之中。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所以頗為後人推崇,是因為它真實地映照了那一時代的書風和書家尚意寫情的美的意境。

"

欣賞草書(行書)藝術作品的標準,可以說並無定式。對於同樣一幅草書藝術作品,因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素養,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悟性,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人因早年、中年、晚年的差別,其標準也可以變異。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

1.線條美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不僅有形狀上的區別,方向上的不同,而且還有疾澀、潤燥、扁圓、質感、力度等多方面的差異。草書藝術線條的千奇百怪、變化莫測,最能表現出一個草書家微妙的內心感受。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線條才明快愉人,給人以美感呢?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力感

凡給人以美感的線條都是有力度、並富有立體感的線條。力感在傳統書學中又稱“筆力”。

古今研習草書者反覆強調正確“運筆”,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使書法線條顯示有力,富於彈性(內有勁力的表現)。書法的線條應象“鐘錶中常運的發條”,而不可似“湯鍋裡煮爛的麵條”,這個比喻“力的藝術”;告訴我們書法是線條的力感,是草書藝術的生命。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情感

“書者,抒也”。中國書法的點、劃、線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顯現動人的表情美。所謂表情美,是書家和欣賞者雙方在書法藝術上共同配合的視覺審美經驗。一幅成功的草書作品,是作者凝神結思,蓄情而發,一瀉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書”,是書法成功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節奏感

“一畫之間,變化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草書如若粗細一致而無節奏的線條是不能給人以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滿紙雲煙,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旋律,這恰恰是草書藝術備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歷代書法家特別注意線條的主次對比,並往往將最能表現書者個性的筆畫作為“主筆”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顏真卿飽滿的懸針豎,黃山谷一波三折的長橫和大捺,米芾別緻的豎勾等。此外還有大小、縱橫、向背、偏正、疏密、粗細、濃淡、方圓等多種對比手法。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線條的呼應

“起筆為呼,承筆為應”。呼應之作用,在於將原來個自獨立的線條貫通為有機的統一體。線條有呼應,就象有氣在流動,就象被賦予了生命一樣。傳統的書學稱為“引氣”、“血脈”,提出以“首尾呼應,上下相接為佳”。如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所說:“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的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之淪漪雜見,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一曲音樂”。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2.結構美

對結構的欣賞,一般的理解常常是結構是否整齊,是否符合於平衡對稱的要求,實不盡然。平衡對稱固然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結構美更注重平衡對稱中又有變化,而且其變化是否有所創新,不落俗套。成功的草書藝術結構,既合乎平衡對稱,各部份對比照應;又有長短、大小、闊狹、疏密、橫直……種種富有新意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

草字的不同形態,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草書的結構美正是通過筆畫的基本線條(粗、細、長、短、俯、仰、伸、縮)和偏旁的(上、下、高、低、寬、窄、欹、正)配置得當而取得的藝術效果。這種搭配的技巧,就是尋求結構美的方法。

3.章法美

章法就是一幅作品字與字、行與行之間是否疏密得當,大小相宜。一幅章法講究的草書作品,則能表現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全章貫氣的藝術效果。

知書者“觀章見陣”。章即章法,是欣賞書法藝術的總體表現;陣是布白,即書寫以外的空白之處。就章法而言,一點乃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通篇結構,引領管帶,首尾相應,一氣呵成。布白則是翰墨塵點的反襯,構成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份。巧妙的布白能使通篇產生游龍出水,雲煙飄動的效果。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有意識地運用錯落有致章法的大家當首推懷素。這位狂放不羈、不守佛規、吃酒吃肉的唐代和尚在《自敘帖》中不僅線條結構有所創新,突出“雨夾雪”手法的精巧章法布白更具匠心。

《自敘帖》共一百二十六行,七百零二字。全篇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勢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充份表現了懷素書時快意、自得、激奮的心態。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我們欣賞品評《自敘帖》的章法運用時,宜注重以下三點:(1)參差變化。每行字數不一,字間疏密錯落,一行多則有八個字,少則只有兩個字(即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線條粗細濃淡多變,中間飛白頻現,帶有強烈的飛動感和彈性感。(2)牽絲映帶。這幅狂草常見或兩三字、或五六字、甚至整行連串為一組。字的單體結構被打破了,幾個字或整行聯屬組成一個新的整體。(3)欹側救正。帖中常見數行字向一個方向漸漸偏離中線,而在不知不覺中又開始拉回來,得以救正,欣賞者並不感覺突兀。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4.墨韻美

草書藝術主要以水墨線條表現其美。一幅作品有無神采,要看運墨是否靈活:即整行、全篇墨色之濃淡、輕重、枯潤、明暗、薄厚、清濁等不宜完全一樣。

墨色應隨用筆的變化而變化,墨色多變給觀者以視覺上的調節,使人感到筆墨似被賦予了生命,充滿歡樂,生機盎然,欣賞者從而感到心胸暢快,情緒陶然。反之,一幅作品如若由毫無生氣的一團“死墨”組成,則生命不復存在,欣賞者也只能感到鬱悶、沉寂、靜止。所謂“墨活”,是憑藉用筆的變化,墨以筆為寄託,筆以墨來顯現。筆中必須有墨,無墨則無神采;墨中必須有筆,無筆則無筋骨。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當代草聖林散之作草書常用長鋒飽蘸濃墨後,復蘸少許清水:筆畫之間,墨色沉著,淋漓氤氳之氣如春雨撲面;白處虛靈,又似燥裂秋風,韻味無窮!墨色的起伏變化是一種節奏的藝術,一幅用墨的佳作常常會“墨分五色”,粲然盈楮,使人如臨畫境;會輕重交替,起伏跌宕,使人如聞清音。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5.意境美

在欣賞了筆墨結構章法之後,仍須進一步去把握整幅作品所特有的意境美。草書的意境美,指的是作品所表現出作者在精神、審美、風格,及對欣賞者產生的感染力的藝術境界。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一般地說,能使整幅作品形成一種鮮明的美的意境,是書法家在藝術上達到高度成熟的標誌。試舉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為例,全帖自首至尾,書家隨著感情的起伏波動,書寫的氣勢愈來愈盛,字亦越來越大。書作由平穩漸趨躍宕,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在疏密對比上書者也新意萌生:一般常規是筆畫少則字宜粗壯,給人以緊密感;筆畫多則字宜纖細,給人以疏鬆感。蘇東坡別出心意,反之而行。寫到“哭途窮,死灰吹不起”最後八字時,書家感情到了一任自然,無法控制的程度:字寫得既重且大,形成內斂外張、動盪不安的氣勢。書者這時把鬱積於心中的苦悶、憤懣之情一併宣洩出來,盡付於筆墨之中。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我們說一幅草書藝術若能動人以美,就要求書家把熾烈真實的感情活動滲透到他創作的藝術形像之中。蘇東坡的《黃州寒食詩帖》所以頗為後人推崇,是因為它真實地映照了那一時代的書風和書家尚意寫情的美的意境。

草書書法很難讀懂,但只要你掌握了以下幾個要點,也能看的差不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