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當代人在書法中的用墨與古人差別很大,這些知識應當補上

書法和繪畫一樣,都講究筆墨紙硯,這四種東西被稱作"文房四寶",書畫家手裡有了上述"四寶"之後,就會得心應手,缺一不可。但是,這其中的墨是最能反映書寫效果的,而在這方面,當代書家與古代書家的認識卻是截然不同的,主要反映在墨色的變化上。

古人對墨的看法

人們在書法和繪畫中都要使用墨來表現出藝術效果,但是,在古代,人們只是更多地注重繪畫中的墨色,"墨分五色"就是通過清水的調節,將五種色彩的變化來表現繪畫中的層次感,即:濃、淡、幹、溼、黑。而書法中很少將墨進行分色,古人更多地則是談到書法的用筆問題。到了明末清初,以王鐸為核心的書法家,在書寫中採用了漲墨的效果,才使得書法在藝術效果上更為強烈。

專家:當代人在書法中的用墨與古人差別很大,這些知識應當補上

清包世臣把用筆與用墨之間的關係聯繫起來,談論到墨的重要性:

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凡墨色奕然出紙上,瑩然作碧色者,皆不足與言者,必黝然以黑……而幽光若水波,徐漾于波發之間,乃為得之。

在包世臣看來,墨色所產生的效果與用筆有直接的必然聯繫,他提倡寫字用筆時應當以實為上,這樣做的效果就是"墨沉",使字看起來有立體感,否則,用筆輕飄,墨色則飄浮。墨色的最佳效果就像人們站在湖邊看水面上的幽光一樣,在"波發"之間盪漾著。

北宋書法家蘇東坡對墨有自己的看法,他在《書懷民所遺墨》中說到:

世人論墨,多貴其黑,而不取其光。光而不黑,固為棄物;黑而無光,亦復無明。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兒目睛,乃為佳也。

專家:當代人在書法中的用墨與古人差別很大,這些知識應當補上

王鐸書法

蘇東坡的論述,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理解,一個是墨色的"黑",另一個是墨色所泛出的"光",對於"墨"來說,這種"黑"是漆黑,黑中有黑,而對於"光"來說,這個觀點與包世臣所說的"波"是基本一致的。因此來說,古人所提倡的黑,不僅僅是一種墨,並且還要有光,他們認為這種墨色效果才是最佳之色。

從書論遺留下來的相關內容來看,古人,至少是較早的古人,對於墨的看法是並不多見的,而更多的是在書法中論及筆法、結字、象勢等,因為在古人看來,墨是繪畫中所要涉及到的變化需要,唐代畫家張彥遠對墨提出了五色之分:"運墨而五色具",王維也說"夫畫道之中,水墨最先",這就說明墨色是中國畫層次感的需要。

專家:當代人在書法中的用墨與古人差別很大,這些知識應當補上

墨色在書法中的運用方法

"書畫同源",書法和繪畫本來就是出自一個"源",都是用毛筆所作,也離不開墨色,但是,書法和繪畫中的墨色畢竟在應用上也有不同之處。但就書法而言,對墨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的方法,否則是達不到相應的效果的。

古人在論述墨的使用方法時,有時候也有針對性,即各種書體的書寫方法是不同的,包世臣就對墨與紙的關係作出過自己的看法:

每以熟紙作書,則其墨皆由兩邊漸燥,至中一線,細如絲髮,墨光晶瑩異常,紙背狀如針畫。

他認為在熟宣紙上寫字,墨是由點畫的兩邊逐漸乾燥起來,直到線的中間時就變成一根細線,這根細線非常晶瑩,從紙的背面看,就像用針作畫一般。可以對於當代用成墨來寫字的人來說,這個原理是不容易理解的,古人所說的這個道理,實際上是他們用的研墨會出現這樣的效果,有凸起的立體感,好像是刻出來的。

專家:當代人在書法中的用墨與古人差別很大,這些知識應當補上

米芾書法

北宋初期的書法家徐鉉針對小篆書寫時的用墨有自己的見解:

鉉善小篆,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曲折處,亦不中,無有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倒,故鋒常在畫中。

徐鉉的看法是針對小篆的,寫好字在映日之下看,筆畫中間有"一縷濃墨,哪怕是轉折的地方,這縷濃墨一直在筆畫的中間部位,這個"線"實際上就是筆鋒。由此可以得出,小篆書法必須要做到中鋒用筆,只有這樣,墨色才會"依附"於點畫之中,使字的效果更加顯現。

對於楷書來說,人們還講究由墨色帶來的潤燥關係,宋姜燮在《續書譜》中說到:

凡作楷書,濃欲其活,淡欲其華……不善用墨者,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數年已淹淹無生氣矣。

專家:當代人在書法中的用墨與古人差別很大,這些知識應當補上

于右任書法

他指出,寫楷書要注意其中潤燥的變化,濃墨就會讓字"活"起來,淡墨會浮華,不會用墨的人,即使用濃墨書寫,也會把字寫出乾枯,淡墨則會感質薄,過不了幾年就會失去生機。在書寫時,應當蘸墨要足,儘量使毛筆整個頭部都讓墨浸透,不可有"幹毫",這樣在書寫起來時,萬毫有墨,從而更不容易出現枯燥之感,字也就潤了。

當然,對於姜燮的論述,我們不能在書法效果上一概而論,比如使用濃墨時,蘸過多的墨,會形成墨豬之病,需要"飛白"時,這個方法是不適合的。

蘸墨過多在紙上表現的效果並不是都會是好的,清代書法家朱和羹就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墨不旁出為書家上乘,有餘墨旁出,字之累也。"由此可見,用墨問題並非是以多為上,而是全適才對。

專家:當代人在書法中的用墨與古人差別很大,這些知識應當補上

顏真卿書法

當代書法用墨現象

這裡只說兩個問題,一是當代書家的擇墨,二是用墨的作品效果。

古人在寫字時,所用的墨主要都是自己研墨書寫,這個效果就顯現出字的"漆黑"和"泛光"效果,正如前面蘇東坡等人的論述一樣,筆畫的中間部位會有一道"針線",在映日下觀看,好像是水波發光,這都是研墨所致。而今天,更多的書畫家都是用現成的制墨是很難表現出"黑"和"光"的效果。

自王鐸、張裕釗等人在書法中使用漲墨效果以來,當代人借鑑繪畫用墨的原理,使得書法中也用"五色"來表現書法藝術的境界精神,這個已經遠遠超出了古人在用墨上的單一表現方法。正如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陳洪武所說:"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書法復興以來,對傳統技法如此大規模的傳承祕開掘尚屬首次,成為時代審美的一種新潮流。"這個意思就是說,書法審美不僅僅是立足於技法的繼承與開發,而是一個全方位的、大規模的變化,包括由墨法帶來的表現力上。

專家:當代人在書法中的用墨與古人差別很大,這些知識應當補上

大篆石鼓文

總而言之,關於書法中的用墨不是單純的用墨,仍然是像書寫的技法一樣,是需要認真思考和實踐的問題,這就需要對古人所創造的方法進行細揣精研,只有掌握了這些最為根本的方法之後,才會在時代背景的要求下,創作出墨色更高的書法作品來。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