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

書法寫到了一定程度後,並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了,也並不是要在字形上做文章,而更重要的是把書法中所蘊含的"趣味"表現出來,這才是書法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書法中的趣味很多,有"意趣"、"情趣"、"深趣"、"媚趣"等等,它們分別代表著書寫者在書寫時所感發出來的內心寫照。"意趣"是指書寫時根據字形、字態、主題思想的要求,讓作品有意思,進而達到意趣橫生的藝術境界。"情趣"主要是書寫者在書寫時的情感所主導出來的,情有喜怒哀樂,作品則有舒展、緊收等意思;"深趣",是書寫者在作品中把自己的人文思想、學識、修養充分展現出來的一種趣味;而"媚趣"是指在作品中用字的形狀、筆墨來表達字的意態,它不求形似,只求生韻。

"

書法寫到了一定程度後,並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了,也並不是要在字形上做文章,而更重要的是把書法中所蘊含的"趣味"表現出來,這才是書法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書法中的趣味很多,有"意趣"、"情趣"、"深趣"、"媚趣"等等,它們分別代表著書寫者在書寫時所感發出來的內心寫照。"意趣"是指書寫時根據字形、字態、主題思想的要求,讓作品有意思,進而達到意趣橫生的藝術境界。"情趣"主要是書寫者在書寫時的情感所主導出來的,情有喜怒哀樂,作品則有舒展、緊收等意思;"深趣",是書寫者在作品中把自己的人文思想、學識、修養充分展現出來的一種趣味;而"媚趣"是指在作品中用字的形狀、筆墨來表達字的意態,它不求形似,只求生韻。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媚趣"的意義

每幅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就好像人的情緒一樣,由於心情的喜怒哀樂,所表現出來的意思都是不盡相同的,"媚趣"的作品也是這些趣味的表現形式之一。明代書畫家徐渭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張,他在《徐長文集》說了這樣一段話:

人論真行,與篆隸辨圓方者微有不同。真、行始於動,中以靜,終以媚。媚者,蓋鋒稍溢出,其名曰姿態。鋒太藏則媚隱,太正則媚藏而不悅,故大蘇(東坡)寬之以側筆取妍之說。

"

書法寫到了一定程度後,並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了,也並不是要在字形上做文章,而更重要的是把書法中所蘊含的"趣味"表現出來,這才是書法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書法中的趣味很多,有"意趣"、"情趣"、"深趣"、"媚趣"等等,它們分別代表著書寫者在書寫時所感發出來的內心寫照。"意趣"是指書寫時根據字形、字態、主題思想的要求,讓作品有意思,進而達到意趣橫生的藝術境界。"情趣"主要是書寫者在書寫時的情感所主導出來的,情有喜怒哀樂,作品則有舒展、緊收等意思;"深趣",是書寫者在作品中把自己的人文思想、學識、修養充分展現出來的一種趣味;而"媚趣"是指在作品中用字的形狀、筆墨來表達字的意態,它不求形似,只求生韻。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媚趣"的意義

每幅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就好像人的情緒一樣,由於心情的喜怒哀樂,所表現出來的意思都是不盡相同的,"媚趣"的作品也是這些趣味的表現形式之一。明代書畫家徐渭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張,他在《徐長文集》說了這樣一段話:

人論真行,與篆隸辨圓方者微有不同。真、行始於動,中以靜,終以媚。媚者,蓋鋒稍溢出,其名曰姿態。鋒太藏則媚隱,太正則媚藏而不悅,故大蘇(東坡)寬之以側筆取妍之說。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他認為楷書、行書與篆隸不同,楷書、行書之所以美,是因為"媚",是從筆鋒中流溢出來的美好姿態。徐渭直接說明了"媚"在書法中的意義,這個美就是書法的姿態,並且指出了書法"媚趣"的生成方法,是由筆鋒所產生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徐渭的"媚趣"是由筆鋒的運筆所產生的,而實際上也是由字形來完成表現的,因此,可以說書法中的"媚趣"的表現來自字形和它的姿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注重字外"媚趣",並且提出了"蕭散簡遠"的尚意書法思想,《東坡題跋》中錄入了他這樣一句話:

予嘗論書,以謂鍾(鍾繇)、王(王羲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

"

書法寫到了一定程度後,並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了,也並不是要在字形上做文章,而更重要的是把書法中所蘊含的"趣味"表現出來,這才是書法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書法中的趣味很多,有"意趣"、"情趣"、"深趣"、"媚趣"等等,它們分別代表著書寫者在書寫時所感發出來的內心寫照。"意趣"是指書寫時根據字形、字態、主題思想的要求,讓作品有意思,進而達到意趣橫生的藝術境界。"情趣"主要是書寫者在書寫時的情感所主導出來的,情有喜怒哀樂,作品則有舒展、緊收等意思;"深趣",是書寫者在作品中把自己的人文思想、學識、修養充分展現出來的一種趣味;而"媚趣"是指在作品中用字的形狀、筆墨來表達字的意態,它不求形似,只求生韻。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媚趣"的意義

每幅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就好像人的情緒一樣,由於心情的喜怒哀樂,所表現出來的意思都是不盡相同的,"媚趣"的作品也是這些趣味的表現形式之一。明代書畫家徐渭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張,他在《徐長文集》說了這樣一段話:

人論真行,與篆隸辨圓方者微有不同。真、行始於動,中以靜,終以媚。媚者,蓋鋒稍溢出,其名曰姿態。鋒太藏則媚隱,太正則媚藏而不悅,故大蘇(東坡)寬之以側筆取妍之說。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他認為楷書、行書與篆隸不同,楷書、行書之所以美,是因為"媚",是從筆鋒中流溢出來的美好姿態。徐渭直接說明了"媚"在書法中的意義,這個美就是書法的姿態,並且指出了書法"媚趣"的生成方法,是由筆鋒所產生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徐渭的"媚趣"是由筆鋒的運筆所產生的,而實際上也是由字形來完成表現的,因此,可以說書法中的"媚趣"的表現來自字形和它的姿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注重字外"媚趣",並且提出了"蕭散簡遠"的尚意書法思想,《東坡題跋》中錄入了他這樣一句話:

予嘗論書,以謂鍾(鍾繇)、王(王羲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美學概念,就是說聲音越大越稀疏,越漂渺宏遠,越是大的氣度越能包容萬物。蘇東坡"蕭散簡遠"的書法思想,正與老子的這種思想相吻合,它並不要求人們在寫字時把點畫字形放在第一位,而是要通過點畫、字形來表現某種意境,這就是書法中的"媚趣"意義。

"媚趣"的表現形式與方法

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用一種形式作為載體來實現它自身的價值,書法是以漢字的書寫為載體,實則是通過這種形式來體現它所要表達的意思。

東漢時期的書法家崔瑗是書法理論史上最早關注書法點畫以外的形態美的人,他在《草書勢》中用很多筆墨來描繪草書中的形象之趣,他說:

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抑左揚右,兀若竦崎,獸跋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

"

書法寫到了一定程度後,並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了,也並不是要在字形上做文章,而更重要的是把書法中所蘊含的"趣味"表現出來,這才是書法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書法中的趣味很多,有"意趣"、"情趣"、"深趣"、"媚趣"等等,它們分別代表著書寫者在書寫時所感發出來的內心寫照。"意趣"是指書寫時根據字形、字態、主題思想的要求,讓作品有意思,進而達到意趣橫生的藝術境界。"情趣"主要是書寫者在書寫時的情感所主導出來的,情有喜怒哀樂,作品則有舒展、緊收等意思;"深趣",是書寫者在作品中把自己的人文思想、學識、修養充分展現出來的一種趣味;而"媚趣"是指在作品中用字的形狀、筆墨來表達字的意態,它不求形似,只求生韻。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媚趣"的意義

每幅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就好像人的情緒一樣,由於心情的喜怒哀樂,所表現出來的意思都是不盡相同的,"媚趣"的作品也是這些趣味的表現形式之一。明代書畫家徐渭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張,他在《徐長文集》說了這樣一段話:

人論真行,與篆隸辨圓方者微有不同。真、行始於動,中以靜,終以媚。媚者,蓋鋒稍溢出,其名曰姿態。鋒太藏則媚隱,太正則媚藏而不悅,故大蘇(東坡)寬之以側筆取妍之說。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他認為楷書、行書與篆隸不同,楷書、行書之所以美,是因為"媚",是從筆鋒中流溢出來的美好姿態。徐渭直接說明了"媚"在書法中的意義,這個美就是書法的姿態,並且指出了書法"媚趣"的生成方法,是由筆鋒所產生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徐渭的"媚趣"是由筆鋒的運筆所產生的,而實際上也是由字形來完成表現的,因此,可以說書法中的"媚趣"的表現來自字形和它的姿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注重字外"媚趣",並且提出了"蕭散簡遠"的尚意書法思想,《東坡題跋》中錄入了他這樣一句話:

予嘗論書,以謂鍾(鍾繇)、王(王羲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美學概念,就是說聲音越大越稀疏,越漂渺宏遠,越是大的氣度越能包容萬物。蘇東坡"蕭散簡遠"的書法思想,正與老子的這種思想相吻合,它並不要求人們在寫字時把點畫字形放在第一位,而是要通過點畫、字形來表現某種意境,這就是書法中的"媚趣"意義。

"媚趣"的表現形式與方法

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用一種形式作為載體來實現它自身的價值,書法是以漢字的書寫為載體,實則是通過這種形式來體現它所要表達的意思。

東漢時期的書法家崔瑗是書法理論史上最早關注書法點畫以外的形態美的人,他在《草書勢》中用很多筆墨來描繪草書中的形象之趣,他說:

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抑左揚右,兀若竦崎,獸跋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崔瑗用這些物來表現草書中的一些姿態,這些自然物象有的似猛獸、似受驚嚇的野兔將要奔馳,有的像飛鳥,即將飛奔,由此可以讓人們想象到草書的姿態,但他並沒有說明點畫的具體寫法,可見,在更早時期,人們就已經關注書法中的點畫以外的"媚趣",並且由這些"媚趣"帶給人的審美意識聯想。

北宋時期的書法家黃庭堅也是一位"尚韻"書法的倡導者,他的"韻"也是基於字形以外,追求點畫以外的"媚趣"表現,他在《山谷集》中用顏真卿、楊凝式的書法與他們學習王羲之而不像王羲之的觀點,證明了"媚趣"、"神氣"的可靠性。他說:

餘嘗論右軍父子翰墨中逸氣,破壞於歐、虞、褚、薛,及徐浩、沈傳師,幾於掃地。惟顏尚書、楊少師尚有彷彿。比來蘇子瞻獨近顏、楊氣骨,如《牡丹帖》甚似《白家寺壁》百餘年後,此論乃行爾。

"

書法寫到了一定程度後,並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了,也並不是要在字形上做文章,而更重要的是把書法中所蘊含的"趣味"表現出來,這才是書法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書法中的趣味很多,有"意趣"、"情趣"、"深趣"、"媚趣"等等,它們分別代表著書寫者在書寫時所感發出來的內心寫照。"意趣"是指書寫時根據字形、字態、主題思想的要求,讓作品有意思,進而達到意趣橫生的藝術境界。"情趣"主要是書寫者在書寫時的情感所主導出來的,情有喜怒哀樂,作品則有舒展、緊收等意思;"深趣",是書寫者在作品中把自己的人文思想、學識、修養充分展現出來的一種趣味;而"媚趣"是指在作品中用字的形狀、筆墨來表達字的意態,它不求形似,只求生韻。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媚趣"的意義

每幅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就好像人的情緒一樣,由於心情的喜怒哀樂,所表現出來的意思都是不盡相同的,"媚趣"的作品也是這些趣味的表現形式之一。明代書畫家徐渭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張,他在《徐長文集》說了這樣一段話:

人論真行,與篆隸辨圓方者微有不同。真、行始於動,中以靜,終以媚。媚者,蓋鋒稍溢出,其名曰姿態。鋒太藏則媚隱,太正則媚藏而不悅,故大蘇(東坡)寬之以側筆取妍之說。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他認為楷書、行書與篆隸不同,楷書、行書之所以美,是因為"媚",是從筆鋒中流溢出來的美好姿態。徐渭直接說明了"媚"在書法中的意義,這個美就是書法的姿態,並且指出了書法"媚趣"的生成方法,是由筆鋒所產生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徐渭的"媚趣"是由筆鋒的運筆所產生的,而實際上也是由字形來完成表現的,因此,可以說書法中的"媚趣"的表現來自字形和它的姿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注重字外"媚趣",並且提出了"蕭散簡遠"的尚意書法思想,《東坡題跋》中錄入了他這樣一句話:

予嘗論書,以謂鍾(鍾繇)、王(王羲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美學概念,就是說聲音越大越稀疏,越漂渺宏遠,越是大的氣度越能包容萬物。蘇東坡"蕭散簡遠"的書法思想,正與老子的這種思想相吻合,它並不要求人們在寫字時把點畫字形放在第一位,而是要通過點畫、字形來表現某種意境,這就是書法中的"媚趣"意義。

"媚趣"的表現形式與方法

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用一種形式作為載體來實現它自身的價值,書法是以漢字的書寫為載體,實則是通過這種形式來體現它所要表達的意思。

東漢時期的書法家崔瑗是書法理論史上最早關注書法點畫以外的形態美的人,他在《草書勢》中用很多筆墨來描繪草書中的形象之趣,他說:

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抑左揚右,兀若竦崎,獸跋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崔瑗用這些物來表現草書中的一些姿態,這些自然物象有的似猛獸、似受驚嚇的野兔將要奔馳,有的像飛鳥,即將飛奔,由此可以讓人們想象到草書的姿態,但他並沒有說明點畫的具體寫法,可見,在更早時期,人們就已經關注書法中的點畫以外的"媚趣",並且由這些"媚趣"帶給人的審美意識聯想。

北宋時期的書法家黃庭堅也是一位"尚韻"書法的倡導者,他的"韻"也是基於字形以外,追求點畫以外的"媚趣"表現,他在《山谷集》中用顏真卿、楊凝式的書法與他們學習王羲之而不像王羲之的觀點,證明了"媚趣"、"神氣"的可靠性。他說:

餘嘗論右軍父子翰墨中逸氣,破壞於歐、虞、褚、薛,及徐浩、沈傳師,幾於掃地。惟顏尚書、楊少師尚有彷彿。比來蘇子瞻獨近顏、楊氣骨,如《牡丹帖》甚似《白家寺壁》百餘年後,此論乃行爾。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黃氏認為,從筆法、字形來看,癲狂應該距離王羲之最遠,而唐朝學王羲之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破壞了王羲之書風,黃庭堅書法的宗旨就是遺貌取神,形外取媚,而顏真卿、楊凝式得到的是王羲之的書法精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黃庭堅認為這二位才是真正的創新,是表現書法之趣的繼承人。

書法之"媚趣"與用筆有很大關係,因為字中的點畫都是由用筆而來的,用筆又與書法風格相關聯,對"媚趣"也會產生影響。明代文學家、書法家解縉在《春雨雜述學書法》中談到了書法用筆與風格的關係問題時指出:

收而縱之,蟄而伸之,淋之浸淫之使之茂;卷之蹙之,雕而琢之使之密;覆之削之使之瑩,鼓之舞之使之奇。

"

書法寫到了一定程度後,並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了,也並不是要在字形上做文章,而更重要的是把書法中所蘊含的"趣味"表現出來,這才是書法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書法中的趣味很多,有"意趣"、"情趣"、"深趣"、"媚趣"等等,它們分別代表著書寫者在書寫時所感發出來的內心寫照。"意趣"是指書寫時根據字形、字態、主題思想的要求,讓作品有意思,進而達到意趣橫生的藝術境界。"情趣"主要是書寫者在書寫時的情感所主導出來的,情有喜怒哀樂,作品則有舒展、緊收等意思;"深趣",是書寫者在作品中把自己的人文思想、學識、修養充分展現出來的一種趣味;而"媚趣"是指在作品中用字的形狀、筆墨來表達字的意態,它不求形似,只求生韻。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媚趣"的意義

每幅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就好像人的情緒一樣,由於心情的喜怒哀樂,所表現出來的意思都是不盡相同的,"媚趣"的作品也是這些趣味的表現形式之一。明代書畫家徐渭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張,他在《徐長文集》說了這樣一段話:

人論真行,與篆隸辨圓方者微有不同。真、行始於動,中以靜,終以媚。媚者,蓋鋒稍溢出,其名曰姿態。鋒太藏則媚隱,太正則媚藏而不悅,故大蘇(東坡)寬之以側筆取妍之說。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他認為楷書、行書與篆隸不同,楷書、行書之所以美,是因為"媚",是從筆鋒中流溢出來的美好姿態。徐渭直接說明了"媚"在書法中的意義,這個美就是書法的姿態,並且指出了書法"媚趣"的生成方法,是由筆鋒所產生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徐渭的"媚趣"是由筆鋒的運筆所產生的,而實際上也是由字形來完成表現的,因此,可以說書法中的"媚趣"的表現來自字形和它的姿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注重字外"媚趣",並且提出了"蕭散簡遠"的尚意書法思想,《東坡題跋》中錄入了他這樣一句話:

予嘗論書,以謂鍾(鍾繇)、王(王羲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美學概念,就是說聲音越大越稀疏,越漂渺宏遠,越是大的氣度越能包容萬物。蘇東坡"蕭散簡遠"的書法思想,正與老子的這種思想相吻合,它並不要求人們在寫字時把點畫字形放在第一位,而是要通過點畫、字形來表現某種意境,這就是書法中的"媚趣"意義。

"媚趣"的表現形式與方法

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用一種形式作為載體來實現它自身的價值,書法是以漢字的書寫為載體,實則是通過這種形式來體現它所要表達的意思。

東漢時期的書法家崔瑗是書法理論史上最早關注書法點畫以外的形態美的人,他在《草書勢》中用很多筆墨來描繪草書中的形象之趣,他說:

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抑左揚右,兀若竦崎,獸跋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崔瑗用這些物來表現草書中的一些姿態,這些自然物象有的似猛獸、似受驚嚇的野兔將要奔馳,有的像飛鳥,即將飛奔,由此可以讓人們想象到草書的姿態,但他並沒有說明點畫的具體寫法,可見,在更早時期,人們就已經關注書法中的點畫以外的"媚趣",並且由這些"媚趣"帶給人的審美意識聯想。

北宋時期的書法家黃庭堅也是一位"尚韻"書法的倡導者,他的"韻"也是基於字形以外,追求點畫以外的"媚趣"表現,他在《山谷集》中用顏真卿、楊凝式的書法與他們學習王羲之而不像王羲之的觀點,證明了"媚趣"、"神氣"的可靠性。他說:

餘嘗論右軍父子翰墨中逸氣,破壞於歐、虞、褚、薛,及徐浩、沈傳師,幾於掃地。惟顏尚書、楊少師尚有彷彿。比來蘇子瞻獨近顏、楊氣骨,如《牡丹帖》甚似《白家寺壁》百餘年後,此論乃行爾。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黃氏認為,從筆法、字形來看,癲狂應該距離王羲之最遠,而唐朝學王羲之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破壞了王羲之書風,黃庭堅書法的宗旨就是遺貌取神,形外取媚,而顏真卿、楊凝式得到的是王羲之的書法精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黃庭堅認為這二位才是真正的創新,是表現書法之趣的繼承人。

書法之"媚趣"與用筆有很大關係,因為字中的點畫都是由用筆而來的,用筆又與書法風格相關聯,對"媚趣"也會產生影響。明代文學家、書法家解縉在《春雨雜述學書法》中談到了書法用筆與風格的關係問題時指出:

收而縱之,蟄而伸之,淋之浸淫之使之茂;卷之蹙之,雕而琢之使之密;覆之削之使之瑩,鼓之舞之使之奇。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這裡所介紹的幾種用筆方法,其目標是要使書法顯示出"茂"、"密"、"瑩"、"奇"的效果。書法中的這些特點,雖然是字形、章法的效果,但這些效果恰恰能營造出"媚趣"之意。

當然,表現書法"媚趣"除了筆法用筆、字形以外,還有自然、章法等也能生之。明代書法家項穆在《書法雅言》中就章法中的"正奇"問題進行了論述,認為"趣"也表現在作品章法的"正奇"之中。

書法要旨,有正與奇。所謂正者,偃爺頓挫,揭按照應,筋骨威儀,確有節制是也。所謂奇者,參差起復,騰凌射空,風情姿態,巧妙多端是也。奇即連於正之內,正即列於奇之中。正而無奇,雖莊嚴沈實,恆樸厚而少文;奇而弗正,雖雄爽飛妍,多譎厲而乏雅。

"

書法寫到了一定程度後,並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了,也並不是要在字形上做文章,而更重要的是把書法中所蘊含的"趣味"表現出來,這才是書法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書法中的趣味很多,有"意趣"、"情趣"、"深趣"、"媚趣"等等,它們分別代表著書寫者在書寫時所感發出來的內心寫照。"意趣"是指書寫時根據字形、字態、主題思想的要求,讓作品有意思,進而達到意趣橫生的藝術境界。"情趣"主要是書寫者在書寫時的情感所主導出來的,情有喜怒哀樂,作品則有舒展、緊收等意思;"深趣",是書寫者在作品中把自己的人文思想、學識、修養充分展現出來的一種趣味;而"媚趣"是指在作品中用字的形狀、筆墨來表達字的意態,它不求形似,只求生韻。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媚趣"的意義

每幅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趣味,就好像人的情緒一樣,由於心情的喜怒哀樂,所表現出來的意思都是不盡相同的,"媚趣"的作品也是這些趣味的表現形式之一。明代書畫家徐渭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主張,他在《徐長文集》說了這樣一段話:

人論真行,與篆隸辨圓方者微有不同。真、行始於動,中以靜,終以媚。媚者,蓋鋒稍溢出,其名曰姿態。鋒太藏則媚隱,太正則媚藏而不悅,故大蘇(東坡)寬之以側筆取妍之說。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他認為楷書、行書與篆隸不同,楷書、行書之所以美,是因為"媚",是從筆鋒中流溢出來的美好姿態。徐渭直接說明了"媚"在書法中的意義,這個美就是書法的姿態,並且指出了書法"媚趣"的生成方法,是由筆鋒所產生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徐渭的"媚趣"是由筆鋒的運筆所產生的,而實際上也是由字形來完成表現的,因此,可以說書法中的"媚趣"的表現來自字形和它的姿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注重字外"媚趣",並且提出了"蕭散簡遠"的尚意書法思想,《東坡題跋》中錄入了他這樣一句話:

予嘗論書,以謂鍾(鍾繇)、王(王羲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美學概念,就是說聲音越大越稀疏,越漂渺宏遠,越是大的氣度越能包容萬物。蘇東坡"蕭散簡遠"的書法思想,正與老子的這種思想相吻合,它並不要求人們在寫字時把點畫字形放在第一位,而是要通過點畫、字形來表現某種意境,這就是書法中的"媚趣"意義。

"媚趣"的表現形式與方法

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用一種形式作為載體來實現它自身的價值,書法是以漢字的書寫為載體,實則是通過這種形式來體現它所要表達的意思。

東漢時期的書法家崔瑗是書法理論史上最早關注書法點畫以外的形態美的人,他在《草書勢》中用很多筆墨來描繪草書中的形象之趣,他說:

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副規。抑左揚右,兀若竦崎,獸跋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崔瑗用這些物來表現草書中的一些姿態,這些自然物象有的似猛獸、似受驚嚇的野兔將要奔馳,有的像飛鳥,即將飛奔,由此可以讓人們想象到草書的姿態,但他並沒有說明點畫的具體寫法,可見,在更早時期,人們就已經關注書法中的點畫以外的"媚趣",並且由這些"媚趣"帶給人的審美意識聯想。

北宋時期的書法家黃庭堅也是一位"尚韻"書法的倡導者,他的"韻"也是基於字形以外,追求點畫以外的"媚趣"表現,他在《山谷集》中用顏真卿、楊凝式的書法與他們學習王羲之而不像王羲之的觀點,證明了"媚趣"、"神氣"的可靠性。他說:

餘嘗論右軍父子翰墨中逸氣,破壞於歐、虞、褚、薛,及徐浩、沈傳師,幾於掃地。惟顏尚書、楊少師尚有彷彿。比來蘇子瞻獨近顏、楊氣骨,如《牡丹帖》甚似《白家寺壁》百餘年後,此論乃行爾。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黃氏認為,從筆法、字形來看,癲狂應該距離王羲之最遠,而唐朝學王羲之的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破壞了王羲之書風,黃庭堅書法的宗旨就是遺貌取神,形外取媚,而顏真卿、楊凝式得到的是王羲之的書法精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黃庭堅認為這二位才是真正的創新,是表現書法之趣的繼承人。

書法之"媚趣"與用筆有很大關係,因為字中的點畫都是由用筆而來的,用筆又與書法風格相關聯,對"媚趣"也會產生影響。明代文學家、書法家解縉在《春雨雜述學書法》中談到了書法用筆與風格的關係問題時指出:

收而縱之,蟄而伸之,淋之浸淫之使之茂;卷之蹙之,雕而琢之使之密;覆之削之使之瑩,鼓之舞之使之奇。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這裡所介紹的幾種用筆方法,其目標是要使書法顯示出"茂"、"密"、"瑩"、"奇"的效果。書法中的這些特點,雖然是字形、章法的效果,但這些效果恰恰能營造出"媚趣"之意。

當然,表現書法"媚趣"除了筆法用筆、字形以外,還有自然、章法等也能生之。明代書法家項穆在《書法雅言》中就章法中的"正奇"問題進行了論述,認為"趣"也表現在作品章法的"正奇"之中。

書法要旨,有正與奇。所謂正者,偃爺頓挫,揭按照應,筋骨威儀,確有節制是也。所謂奇者,參差起復,騰凌射空,風情姿態,巧妙多端是也。奇即連於正之內,正即列於奇之中。正而無奇,雖莊嚴沈實,恆樸厚而少文;奇而弗正,雖雄爽飛妍,多譎厲而乏雅。

書法以'媚趣'取勝。古人為什麼總要講究書法中的這些姿態?

他所說的"正奇",是指章法的安排,是書寫中的不斷變化而自然而然,"正"中有"奇","奇"中有"正",兩者之間達到辯證的均衡。這對於我們學習認識書法的章法安排很有幫助,但由於"正奇"相互交錯,最終會產生某種"趣味"。

結語

儘管書法以漢字為載體,但在這種書寫藝術的背景下,它仍然最重要的審美思想卻是來自於漢字背後的意義,在除了點畫、字形、章法、用筆等最根本的技法水準外,還要把字的"趣味"作為審美的最高標準來看待,這才是書法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取向。

書法中的"媚趣"是漢字的姿態所表現出來的意趣,是提供人們欣賞學習玩味的一種書寫形式和表現手法,這是自古以來人們所追求的,也是得到千百年來歷史檢驗的真理。"媚趣"的表現方法主要是用筆、點畫、字形及章法等,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來說,這幾個方面正是切入點,也是落腳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