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怎樣寫行草

書法 草書 文徵明 藝術 信息時報 2017-04-07
文徵明怎樣寫行草

王世國(著名書法家、書法評論家,自號八公山人)

明代中期,在市民文藝的浪漫思潮推動下,那些具有濃厚的平民意識的在野文人書法家,都被行草書體牢牢地吸引。因為它恰好反映出他們風流瀟灑、淡泊雅潔的處世態度。所以,上從沈周、祝允明,中有文徵明、唐寅,下至徐渭,都無不擅長行草。而其中文徵明的行草書筆姿迅疾,體態俊俏,清秀典雅,如果借用一句廣告詞來說,簡直是“漂亮得不行不行!”他究竟怎樣寫的呢?

露鋒進出,瀟灑流暢。文徵明以極為快捷的行草來書寫詩文橫幅長卷,但不像宋代書家那樣率意而書,而是筆筆精工,一絲不苟。這當然需要書法家高度熟練的用筆技巧和對結體造型爛熟於心。這種快速流走遞進的筆勢,表現出了倜儻風流的才子風度。在技術處理上,為了達到這種速度,當然不能用藏鋒逆起,否則筆鋒的往復運動不僅會減緩速度,而且還會阻斷行進中的筆勢。文徵明的行草書大都採用順起露鋒的進出方式。如《西苑詩冊》(附圖),幾乎每個字的起筆都是順進順出。過去書法家通常只是在比較隨便的信札中用這種筆法,而在正式的書作中是逆鋒與順鋒並用的。

橫平豎直,強勁剛利。從唐代李邕的行書開啟豎畫外拓的筆姿以來,許多書家寫豎畫都是喜歡斜側宕開,以加強筆畫線條的靈活逸氣。而文徵明的行草書寫豎畫卻是不偏不側,中鋒垂直而下,強勁剛利。另外,以往的許多書家常把橫畫寫得一波三折,虯曲不平,如黃庭堅、米芾等最為突出。元代趙孟頫雖不如此,但他行草書中的橫畫時常稍帶彎弧。與此不同的是,文徵明行草書中的橫畫大多十分端嚴平直,即使是寫“寶蓋頭”( 宀 ) 中的橫畫也絕不帶彎弧。在行草書快速運筆之中要保持橫畫的水平是很困難的。這得力於他楷書的深厚功力,也反映出他受歐楷的深刻影響。文徵明行草書這種剛直細勁的線條,總令人覺得其中潛伏著一股強勁的毫不鬆懈的意味。

使轉渾圓,精確熟練。觀賞文徵明的行草作品,我們看到在那強硬剛直的線條筆畫間,時常出現許多渾圓的使轉筆畫。如《西苑詩冊》中的“園”“自”“圍”“青”“鳥”等字。這些線條都是中鋒圓筆,如錐畫沙。於行草書中多用使轉筆法,最早的當推王獻之,而王羲之多用橫折筆法。以後智永也承用獻之筆法,但他使轉常常筆鋒斜側,這樣書寫出來的線條不免兩頭纖細而中部寬博,如《真草千字文》。此後的許多行草書家多不善此法,即使是中鋒用得最好的顏真卿,其寫行草也常常在轉折處轉鋒直下。元代趙孟頫用筆圓潤遒媚,不過他常常特別將使轉用於楷行書中,而在行草書中並不常用。文徵明則在行草書中,相當熟練而精確地運用使轉,圓潤如珠。這些渾圓的使轉筆畫線條,夾雜在強硬剛直的橫豎線條之間,一剛一柔,相映成趣,使整個作品顯得剛健含婀娜,大有剛柔相濟的藝術美感。

不拘一格,形式多樣。明代,隨著市民崇尚文藝的洶湧浪潮,屏條、中堂、楹聯、扇面的風雅也突趨興盛。這使得書法藝術走出了金石碑帖的狹小範圍,不再是帝王將相、公子王孫所擁有的特殊享受,而依憑廣泛的大眾傳播媒介,開始進入尋常百姓的廳堂之中。文徵明一生中就書寫了許多扇面和像《西苑詩冊》這樣的橫幅、屏條,使代代因襲的案頭尺牘行草,一躍而成為可以隨身攜帶、隨時玩賞的扇面或者是可以懸掛於廳堂中的巨幅大字。這對於抵制“臺閣體”的頹廢書風,進一步擺脫書法的功利性,使書法成為真正純粹的藝術品,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