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寫碑的女子——蕭嫻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人物簡介

蕭嫻(1902—1997),中國當代最為著名的女書法家,字稚秋,號蛻閣,署枕琴室主,貴州省貴陽市人,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里;1964年被吸收為江蘇文史館館員,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1984年調入江蘇美術館,專門從事創作;1997年因病離世,享年95歲;貴陽市翠微閣觀有為蕭嫻作品陳列館。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從藝經歷

1902年11月,蕭嫻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蕭鐵珊是西南名士,精於文學和書法,清未 當過廣東三水縣縣令,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入民國後,參加南社,曾任孫科祕書。交遊多為當時名流。

她當時還多次聽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國學講座,曾把自己臨《散氏盤》的冊頁給章太炎評價,章太炎也十分欣賞,題詩勉勵,形容其書法線條雲:“真如萬歲枯藤 程,因反對袁世凱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而組織留學生進行抗議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又轉德國繼續留學,在德國完成學業後回國與蕭嫻結婚,不久夫婦回國,定居南京。蕭嫻在國民黨中央黨部任助理員,不久辭職,隨江達赴東北滿州里工作。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1931年“九一八”事變 後夫婦南返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又同回南京。在不安定的生活中,蕭嫻仍然不斷進行書法藝術實踐,她創作的《臨竭石頌》被選入1932年編印的《當代名人書林》。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南京被日寇攻陷,蕭嫻全家輾轉逃難九江、武漢、重慶、成都、廣元、蘭州等地。在重慶時遇著名書畫家王東培,欣然尊為老師學畫梅花。於1940年與王東培在成都同辦書畫展,很有影響。避難蘭州時曾致函父親舊友章士釗,時章在陝西,作詞柏贈,有“大字雄奇小字腴”句,竭力誇獎蕭嫻的書法成就。又云“傷心老滯秦關客,卻答文姬隴上書”,把蕭嫻比為漢朝的才女蔡文姬。

抗戰勝利後蕭嫻全家返回南京,其時父親蕭鐵珊病逝於上海,蕭擱非常悲痛,決心繼承父親遺志,在藝術上幹一番事業。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書法藝術

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取法乎古,以大字行楷為勝,受康有為書法影響極深。其書法作品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受康有為影響,蕭嫻學書從篆隸入手,與現在一般入從楷書開始不一樣。她認為,“楷書是從篆隸而來。

傳蕭老平日習字,有一特點即善於對由風雨年月浸蝕的斑剝字跡予以還原。這一面體現了她認真求實的書法態度和對既往書跡完整性的理解能力,一面或許是在有意矯正康氏的積習。蕭嫻篆書,取資於石鼓文為多,特以“筋”勝,“氣”則輔之。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蕭嫻——一個寫碑的女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