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

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每個人都是要從臨摹古人的法帖開始,從中獲得用筆、點畫、字形、章法、用墨等基本方法,這件事情應當是永遠要去做的,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是"半日臨帖,半日創作",何況書法愛好者呢?但是,有的人在臨摹中儘管做到了惟妙惟肖,而在創作時與字帖中的字形、神態基本一致,並且認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很高了,這種想法是對是錯?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

"

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每個人都是要從臨摹古人的法帖開始,從中獲得用筆、點畫、字形、章法、用墨等基本方法,這件事情應當是永遠要去做的,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是"半日臨帖,半日創作",何況書法愛好者呢?但是,有的人在臨摹中儘管做到了惟妙惟肖,而在創作時與字帖中的字形、神態基本一致,並且認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很高了,這種想法是對是錯?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書法需要建立個性風格

對於書法個性的論述,古人多有說法,他們大都提倡人們要在學書過程中學入傳統,並要脫離傳統,最終拋棄"奴書",而形成自己個性風格的書法作品。

清代學者劉熙載在《遊藝約言》中說到了書法個性本色的問題:

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

這個意思是很明顯的,他認為學習書法貴在神采,而神采有自己的風格,也有古人的,如果神采跟古人的接近,那自己的作品就會入古,而自己個性鮮明的,古人的神采就會少了。當然,這種說法都是建立在對古人深厚法度基礎之上的看法,如果不臨摹古人法帖,何談入古、入我呢?

"

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每個人都是要從臨摹古人的法帖開始,從中獲得用筆、點畫、字形、章法、用墨等基本方法,這件事情應當是永遠要去做的,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是"半日臨帖,半日創作",何況書法愛好者呢?但是,有的人在臨摹中儘管做到了惟妙惟肖,而在創作時與字帖中的字形、神態基本一致,並且認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很高了,這種想法是對是錯?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書法需要建立個性風格

對於書法個性的論述,古人多有說法,他們大都提倡人們要在學書過程中學入傳統,並要脫離傳統,最終拋棄"奴書",而形成自己個性風格的書法作品。

清代學者劉熙載在《遊藝約言》中說到了書法個性本色的問題:

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

這個意思是很明顯的,他認為學習書法貴在神采,而神采有自己的風格,也有古人的,如果神采跟古人的接近,那自己的作品就會入古,而自己個性鮮明的,古人的神采就會少了。當然,這種說法都是建立在對古人深厚法度基礎之上的看法,如果不臨摹古人法帖,何談入古、入我呢?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北宋書法家米芾強調書法要自成一家,寫出自己的個性,他在《自敘貼》中說到:

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

米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古人的書法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包括字形和風格,如果都相同的話,那就是"奴書"。米芾最提倡人們學古人書,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又不露痕跡,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和創作,在他所著的《海岳名言》中說到:

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家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

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每個人都是要從臨摹古人的法帖開始,從中獲得用筆、點畫、字形、章法、用墨等基本方法,這件事情應當是永遠要去做的,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是"半日臨帖,半日創作",何況書法愛好者呢?但是,有的人在臨摹中儘管做到了惟妙惟肖,而在創作時與字帖中的字形、神態基本一致,並且認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很高了,這種想法是對是錯?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書法需要建立個性風格

對於書法個性的論述,古人多有說法,他們大都提倡人們要在學書過程中學入傳統,並要脫離傳統,最終拋棄"奴書",而形成自己個性風格的書法作品。

清代學者劉熙載在《遊藝約言》中說到了書法個性本色的問題:

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

這個意思是很明顯的,他認為學習書法貴在神采,而神采有自己的風格,也有古人的,如果神采跟古人的接近,那自己的作品就會入古,而自己個性鮮明的,古人的神采就會少了。當然,這種說法都是建立在對古人深厚法度基礎之上的看法,如果不臨摹古人法帖,何談入古、入我呢?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北宋書法家米芾強調書法要自成一家,寫出自己的個性,他在《自敘貼》中說到:

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

米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古人的書法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包括字形和風格,如果都相同的話,那就是"奴書"。米芾最提倡人們學古人書,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又不露痕跡,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和創作,在他所著的《海岳名言》中說到:

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家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這是他對自己書法經驗、方法的總結,也表明了他追求自成一家的學書目標,雖然他人認為他是"集古字",實則是取眾家之長,"總而成之",因此,別人就看不出他到底是學哪家的書法,這才是學書的高明之處。

書法風格的形成

每個人都希望在書寫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是建立在古人法度的基礎之上,而非脫離法帖自我創新。古代歷史上大凡有成就的書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那麼,個人書風的建立、形成有沒有方法路徑可走?這方面古人都有自己所積累的經驗可供借鑑。

南宋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姜夔在《續書譜》中說到:

大抵下筆之際,盡仿古人,則少神氣;專務遒勁,則俗除。所貴熟悉精通,心手相應,斯為美矣。

"

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每個人都是要從臨摹古人的法帖開始,從中獲得用筆、點畫、字形、章法、用墨等基本方法,這件事情應當是永遠要去做的,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是"半日臨帖,半日創作",何況書法愛好者呢?但是,有的人在臨摹中儘管做到了惟妙惟肖,而在創作時與字帖中的字形、神態基本一致,並且認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很高了,這種想法是對是錯?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書法需要建立個性風格

對於書法個性的論述,古人多有說法,他們大都提倡人們要在學書過程中學入傳統,並要脫離傳統,最終拋棄"奴書",而形成自己個性風格的書法作品。

清代學者劉熙載在《遊藝約言》中說到了書法個性本色的問題:

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

這個意思是很明顯的,他認為學習書法貴在神采,而神采有自己的風格,也有古人的,如果神采跟古人的接近,那自己的作品就會入古,而自己個性鮮明的,古人的神采就會少了。當然,這種說法都是建立在對古人深厚法度基礎之上的看法,如果不臨摹古人法帖,何談入古、入我呢?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北宋書法家米芾強調書法要自成一家,寫出自己的個性,他在《自敘貼》中說到:

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

米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古人的書法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包括字形和風格,如果都相同的話,那就是"奴書"。米芾最提倡人們學古人書,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又不露痕跡,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和創作,在他所著的《海岳名言》中說到:

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家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這是他對自己書法經驗、方法的總結,也表明了他追求自成一家的學書目標,雖然他人認為他是"集古字",實則是取眾家之長,"總而成之",因此,別人就看不出他到底是學哪家的書法,這才是學書的高明之處。

書法風格的形成

每個人都希望在書寫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是建立在古人法度的基礎之上,而非脫離法帖自我創新。古代歷史上大凡有成就的書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那麼,個人書風的建立、形成有沒有方法路徑可走?這方面古人都有自己所積累的經驗可供借鑑。

南宋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姜夔在《續書譜》中說到:

大抵下筆之際,盡仿古人,則少神氣;專務遒勁,則俗除。所貴熟悉精通,心手相應,斯為美矣。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他告誡學書者,在寫字時,筆底下都是古人的字形風格,就會缺少自己的風格,書法貴在嫻熟古法的基礎上,在一個自由的度中運用,達到"心手相應",這不僅有利於自己風格的形成,也是能儘可能地表現出書法的美。

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所著的《書議》中對書法風格,尤其是"風神"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雖功用多而有聲,終天性少而無象。同乎糟粕,其味可知。不由靈合,必乏神氣。

"

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每個人都是要從臨摹古人的法帖開始,從中獲得用筆、點畫、字形、章法、用墨等基本方法,這件事情應當是永遠要去做的,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是"半日臨帖,半日創作",何況書法愛好者呢?但是,有的人在臨摹中儘管做到了惟妙惟肖,而在創作時與字帖中的字形、神態基本一致,並且認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很高了,這種想法是對是錯?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書法需要建立個性風格

對於書法個性的論述,古人多有說法,他們大都提倡人們要在學書過程中學入傳統,並要脫離傳統,最終拋棄"奴書",而形成自己個性風格的書法作品。

清代學者劉熙載在《遊藝約言》中說到了書法個性本色的問題:

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

這個意思是很明顯的,他認為學習書法貴在神采,而神采有自己的風格,也有古人的,如果神采跟古人的接近,那自己的作品就會入古,而自己個性鮮明的,古人的神采就會少了。當然,這種說法都是建立在對古人深厚法度基礎之上的看法,如果不臨摹古人法帖,何談入古、入我呢?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北宋書法家米芾強調書法要自成一家,寫出自己的個性,他在《自敘貼》中說到:

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

米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古人的書法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包括字形和風格,如果都相同的話,那就是"奴書"。米芾最提倡人們學古人書,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又不露痕跡,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和創作,在他所著的《海岳名言》中說到:

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家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這是他對自己書法經驗、方法的總結,也表明了他追求自成一家的學書目標,雖然他人認為他是"集古字",實則是取眾家之長,"總而成之",因此,別人就看不出他到底是學哪家的書法,這才是學書的高明之處。

書法風格的形成

每個人都希望在書寫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是建立在古人法度的基礎之上,而非脫離法帖自我創新。古代歷史上大凡有成就的書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那麼,個人書風的建立、形成有沒有方法路徑可走?這方面古人都有自己所積累的經驗可供借鑑。

南宋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姜夔在《續書譜》中說到:

大抵下筆之際,盡仿古人,則少神氣;專務遒勁,則俗除。所貴熟悉精通,心手相應,斯為美矣。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他告誡學書者,在寫字時,筆底下都是古人的字形風格,就會缺少自己的風格,書法貴在嫻熟古法的基礎上,在一個自由的度中運用,達到"心手相應",這不僅有利於自己風格的形成,也是能儘可能地表現出書法的美。

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所著的《書議》中對書法風格,尤其是"風神"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雖功用多而有聲,終天性少而無象。同乎糟粕,其味可知。不由靈合,必乏神氣。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他在這裡說書作雖然很實用、有聲譽,但缺少了性情個性的時候就如同糟粕,沒有什麼味道和意味可言,書法的創作要從人的心靈深處而發現,否則會神氣。所謂"神氣",是以唐代為代表的,主要強調書法精神層面的審美意志,是書寫者的精神面貌在作品中的反映和呈現,也是書法個性氣質的張顯。

書法個性風格並不是完全是獨立於用筆、字形之間,還有更重要的是在於書法的內涵上,如果一個人拋棄了書法的內涵只談字形外表,這是很容易辦到的,但這與書法本質是相悖而馳的。

"

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每個人都是要從臨摹古人的法帖開始,從中獲得用筆、點畫、字形、章法、用墨等基本方法,這件事情應當是永遠要去做的,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是"半日臨帖,半日創作",何況書法愛好者呢?但是,有的人在臨摹中儘管做到了惟妙惟肖,而在創作時與字帖中的字形、神態基本一致,並且認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很高了,這種想法是對是錯?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書法需要建立個性風格

對於書法個性的論述,古人多有說法,他們大都提倡人們要在學書過程中學入傳統,並要脫離傳統,最終拋棄"奴書",而形成自己個性風格的書法作品。

清代學者劉熙載在《遊藝約言》中說到了書法個性本色的問題:

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

這個意思是很明顯的,他認為學習書法貴在神采,而神采有自己的風格,也有古人的,如果神采跟古人的接近,那自己的作品就會入古,而自己個性鮮明的,古人的神采就會少了。當然,這種說法都是建立在對古人深厚法度基礎之上的看法,如果不臨摹古人法帖,何談入古、入我呢?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北宋書法家米芾強調書法要自成一家,寫出自己的個性,他在《自敘貼》中說到:

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

米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古人的書法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包括字形和風格,如果都相同的話,那就是"奴書"。米芾最提倡人們學古人書,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又不露痕跡,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和創作,在他所著的《海岳名言》中說到:

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家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這是他對自己書法經驗、方法的總結,也表明了他追求自成一家的學書目標,雖然他人認為他是"集古字",實則是取眾家之長,"總而成之",因此,別人就看不出他到底是學哪家的書法,這才是學書的高明之處。

書法風格的形成

每個人都希望在書寫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是建立在古人法度的基礎之上,而非脫離法帖自我創新。古代歷史上大凡有成就的書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那麼,個人書風的建立、形成有沒有方法路徑可走?這方面古人都有自己所積累的經驗可供借鑑。

南宋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姜夔在《續書譜》中說到:

大抵下筆之際,盡仿古人,則少神氣;專務遒勁,則俗除。所貴熟悉精通,心手相應,斯為美矣。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他告誡學書者,在寫字時,筆底下都是古人的字形風格,就會缺少自己的風格,書法貴在嫻熟古法的基礎上,在一個自由的度中運用,達到"心手相應",這不僅有利於自己風格的形成,也是能儘可能地表現出書法的美。

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所著的《書議》中對書法風格,尤其是"風神"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雖功用多而有聲,終天性少而無象。同乎糟粕,其味可知。不由靈合,必乏神氣。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他在這裡說書作雖然很實用、有聲譽,但缺少了性情個性的時候就如同糟粕,沒有什麼味道和意味可言,書法的創作要從人的心靈深處而發現,否則會神氣。所謂"神氣",是以唐代為代表的,主要強調書法精神層面的審美意志,是書寫者的精神面貌在作品中的反映和呈現,也是書法個性氣質的張顯。

書法個性風格並不是完全是獨立於用筆、字形之間,還有更重要的是在於書法的內涵上,如果一個人拋棄了書法的內涵只談字形外表,這是很容易辦到的,但這與書法本質是相悖而馳的。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明末時期的徐渭是一位很有個性的書畫家,他對書法個性的觀點是直接的,也是一位真實實踐者,他在《徐文長集》中說到了書法的"真面目",並且反對為別人做替身。

非特字也,世間諸事,凡臨摹直寄興耳,銖而較,寸而合,豈真我面目哉?臨摹《蘭亭》本者多矣,然時時露己筆意者始稱高手。予閱茲本,雖不能必知其為何人,然窺其露己筆意,必高手也。優孟之似孫叔敖,豈並其鬚眉軀幹而似之耶?亦取諸其意氣而已矣。

徐渭所說的"真我面目"就是書法個性,他認為,學書者不能一味地摹仿前人的作品,即使在摹仿中也應當有自己的個性在裡面,他說臨摹《蘭亭序》的人很多,但是,所臨有自己筆意的人卻很少,恰恰這些人才是高手,學書既要得範本精神,更重要地是要表現自己的真性情,否則就是給別人做替身。

"

對於學習書法來說,每個人都是要從臨摹古人的法帖開始,從中獲得用筆、點畫、字形、章法、用墨等基本方法,這件事情應當是永遠要去做的,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是"半日臨帖,半日創作",何況書法愛好者呢?但是,有的人在臨摹中儘管做到了惟妙惟肖,而在創作時與字帖中的字形、神態基本一致,並且認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很高了,這種想法是對是錯?看看古人是怎麼說的。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書法需要建立個性風格

對於書法個性的論述,古人多有說法,他們大都提倡人們要在學書過程中學入傳統,並要脫離傳統,最終拋棄"奴書",而形成自己個性風格的書法作品。

清代學者劉熙載在《遊藝約言》中說到了書法個性本色的問題:

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

這個意思是很明顯的,他認為學習書法貴在神采,而神采有自己的風格,也有古人的,如果神采跟古人的接近,那自己的作品就會入古,而自己個性鮮明的,古人的神采就會少了。當然,這種說法都是建立在對古人深厚法度基礎之上的看法,如果不臨摹古人法帖,何談入古、入我呢?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北宋書法家米芾強調書法要自成一家,寫出自己的個性,他在《自敘貼》中說到:

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

米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古人的書法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包括字形和風格,如果都相同的話,那就是"奴書"。米芾最提倡人們學古人書,但在自己的作品中又不露痕跡,他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和創作,在他所著的《海岳名言》中說到:

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家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這是他對自己書法經驗、方法的總結,也表明了他追求自成一家的學書目標,雖然他人認為他是"集古字",實則是取眾家之長,"總而成之",因此,別人就看不出他到底是學哪家的書法,這才是學書的高明之處。

書法風格的形成

每個人都希望在書寫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是建立在古人法度的基礎之上,而非脫離法帖自我創新。古代歷史上大凡有成就的書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那麼,個人書風的建立、形成有沒有方法路徑可走?這方面古人都有自己所積累的經驗可供借鑑。

南宋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姜夔在《續書譜》中說到:

大抵下筆之際,盡仿古人,則少神氣;專務遒勁,則俗除。所貴熟悉精通,心手相應,斯為美矣。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他告誡學書者,在寫字時,筆底下都是古人的字形風格,就會缺少自己的風格,書法貴在嫻熟古法的基礎上,在一個自由的度中運用,達到"心手相應",這不僅有利於自己風格的形成,也是能儘可能地表現出書法的美。

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他所著的《書議》中對書法風格,尤其是"風神"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雖功用多而有聲,終天性少而無象。同乎糟粕,其味可知。不由靈合,必乏神氣。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他在這裡說書作雖然很實用、有聲譽,但缺少了性情個性的時候就如同糟粕,沒有什麼味道和意味可言,書法的創作要從人的心靈深處而發現,否則會神氣。所謂"神氣",是以唐代為代表的,主要強調書法精神層面的審美意志,是書寫者的精神面貌在作品中的反映和呈現,也是書法個性氣質的張顯。

書法個性風格並不是完全是獨立於用筆、字形之間,還有更重要的是在於書法的內涵上,如果一個人拋棄了書法的內涵只談字形外表,這是很容易辦到的,但這與書法本質是相悖而馳的。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明末時期的徐渭是一位很有個性的書畫家,他對書法個性的觀點是直接的,也是一位真實實踐者,他在《徐文長集》中說到了書法的"真面目",並且反對為別人做替身。

非特字也,世間諸事,凡臨摹直寄興耳,銖而較,寸而合,豈真我面目哉?臨摹《蘭亭》本者多矣,然時時露己筆意者始稱高手。予閱茲本,雖不能必知其為何人,然窺其露己筆意,必高手也。優孟之似孫叔敖,豈並其鬚眉軀幹而似之耶?亦取諸其意氣而已矣。

徐渭所說的"真我面目"就是書法個性,他認為,學書者不能一味地摹仿前人的作品,即使在摹仿中也應當有自己的個性在裡面,他說臨摹《蘭亭序》的人很多,但是,所臨有自己筆意的人卻很少,恰恰這些人才是高手,學書既要得範本精神,更重要地是要表現自己的真性情,否則就是給別人做替身。

書法必須要有個性風格,古人所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路

結語

上述我們用古人的種種看法,從書法風格的特點、個性形成的主要方法和路徑,說明了書法個性風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且尤其以書法字形之外的"神氣"、"面目"進行了比較,可以看出,學書者要在臨摹中獲取古人法度,但最終還是要朝著自己個性的目標邁進。然而,我們也可以看出,在當今一些所謂的"書法大家",為了形成獨具一格的書風,打著"創新"的旗號,拋棄前人的法度,自我創新,這些都是無根之基,也就是說,前人所談的個性,是在具有深厚基礎之上的創新,並非是獨立的觀點,這是需要學書者認真把握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