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書法 藝術 文學 國學 儒家 孔孟文化 2019-02-10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我只是一顆培育幼苗的露珠”

——劉培露印象

文 劉利民(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協會副會長,濟寧日報教科文編輯部主編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高高的,瘦瘦的,一付眼鏡,一襲唐裝,加上說話時,那種誠摯率真的語氣,以及間或蹦出的文詞兒,讓人一下就看得出,劉培露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化人。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更何況,他這一標誌性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各種文化活動、特別是書畫活動中。學校、社區、廠礦、機關……他開辦公益課,他擔任公益老師,他用書法之一技之長,惠及著更多的書法愛好者,也為文化濟寧盡著一份心力。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作為孔孟書畫院長副院長、副書記,他從事的當然是文化工作,他對文化工作同樣熱愛有加。興趣與愛好的“牽手”,其實是命運對一個人的垂青,在他身上產生的文化能量,自然而然地會更大、更強、更久、更遠。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文化的確會讓人變得精神強大,但也會讓人因有敬畏而更謙遜,作為一個書法“公益教師”,他身邊其實有大量的粉絲,當他的學生對老師的書法,真心褒獎、誠意讚美之時,他的表情常會很不自然甚至有些惶惑,他更願意將自己定位於一個文化工作者、書法推廣者。他經常謙虛地說,他在文化百花園中,只是一顆培育幼苗的露珠。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這顆“露珠”,晶瑩剔透,璀璨多彩。劉培露1993年畢業於濟寧藝校美術專業,在校期間就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著學生會主席,並光榮地加入共產黨,成為該校歷史上第一位學生黨員。也許正是這樣閃光的履歷,讓他畢業後即幸運地分配到濟寧人民劇院,後來又被借調到市文化局從事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擔任過市文化市場稽查隊副書記,主持過市文化局市場科工作,並於2000年晉升為稽查隊隊長;2001年底,他調到孔孟書畫院任副書記,2009年兼任副院長至今。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文化不但可以讓人變得優秀,而且還會讓人變得堅定、堅韌、堅持。劉培露小學時就喜寫寫畫畫。初中時,“偶遇”楷書四大家中以“骨力之美”著稱的柳公權,遂一見鍾情,且經年不負;在藝校期間,他在學習繪畫專業之餘,又迷上內斂峭勁的歐陽詢,兼及真草隸篆諸體;工作以後,公務再是繁忙,但對書畫的嚮往、對文化的崇尚,決無絲毫或減;到了孔孟書畫院工作後,更是“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而困”,苦心探尋適於自己的字體,痴迷追求合乎本人的風格,在唐楷、魏碑、隸書等諸體的反覆嘗試中,魏晉小楷便若一泓天外之泉,漸漸流溢於他的筆端,並以生動而美好的形質,受到界內方家的好評,在山東省第四屆書法大展中,更是得到了省級專家肯定。自此,洋溢著寬博古雅之氣的小楷,帶著魏晉鍾繇《宣示表》的醇厚與幽香,逐漸成為他筆下的藝術表現載體。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文化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他那顆尚美的心,一直在求索著文化的真諦。“濟寧漢碑”的方整雄渾,草書《書譜》的飄酒俊逸、《十七帖》的瀟散爽勁,讓他不能釋懷;篆書的遙遠、神祕、高古,讓他夜不能寐;閃耀著先人智慧的《牆盤》,透露著遠古氣息的《散氏盤》,讓他深深敬重與景仰,又快樂地悠遊其中,不停地跋涉著,也不斷地收穫著。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2010年,他負芨北上來到北京,到中書協培訓中心求教,直到今天仍在堅持,學而時習之,不輟亦不已。這種廣採博取與苦學精思,其實足以支撐起劉培露書法藝術的一爿晴空,儘管他自謙為一顆“露珠”。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只是,我要說的是,這一顆文化與藝術的“露珠”,卻以其特有的甘甜與清冽,成就了一道生動美麗、搖曳多姿的風景,讓我們喜愛,讓我們讚美,也讓我們尊重。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劉利民

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協會副會長,濟寧日報教科文編輯部主編。

本文轉載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濟寧文化名人》劉培露印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