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書法 歐陽中石 啟功 劉炳森 藝術 硯田文化 2018-11-28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論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

——五書法名家字體的優劣與收藏

  石志河

 

當代書法熱、畫藝熱、玉石熱、古董熱、收藏熱、拍賣熱,我們有時生活在一個熱時代。有需求就有供給,當然,不排除擂鼓助威吹風炒作的。真應驗了那句話:盛世收藏,亂世黃金呵!

何以點論五書法名家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先生呢,三緣由如下:一則這五先生裡有我敬仰的前輩,二則前兩天我有一個師友姓劉,60多歲,畫國畫的,相當有成就,他說起,當今中國書法界幾個頂尖領軍人物是此五人,三則我也愛好書法,經常塗塗抹抹、寫寫畫畫、悟悟看看,見的多了,寫的多了,不免有些想法看法,做為一管之見,見教各方。

言歸正傳點論書法五名家。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啟功,學者、書法家。其實,放在歷史長卷裡,鄙以為,啟功先生研究歷史學、紅學等諸方面的做為學者的歷史貢獻,要比其書法成績大許多許多。做為學者的啟功先生(雖已做古),我是敬仰的。做為書法家列名的啟功,其字其法,成就並不大。在瘦金體基礎上的法變,啟功的字呆板、變化不多,研究書法的人都知道,書法的高境界多是在行草、狂草。如果書法講三美,字體美、章法美、韻律美,啟功的字只佔一美,字體美。李苦禪老先生亦說過,畫到極處是字,字到極處是畫,書畫同源。啟功的字能當畫慢慢品味欣賞嗎,雖然你也能慢慢欣賞,但要品出大味道來,還達不到。有人說,啟功的字夠不上大上乘,何以名氣大,這因素很多,比如,啟功研究歷史、文學、文物鑑定,八十年代時,舒同任第一屆書協主席,舒同是文將加行伍(舒同的字本人很喜愛),字是獨樹一幟,但某些方面學養就需要與一些名學者(這些學者恰好應是對書畫有愛好或略有研究)交流中滋補了,這也給全國寫書法的人做個榜樣,寫字,不光論技巧,還要有學養、有氣、有閱歷、有悟讀。啟功在那時應該也從舒同等人身上學到了自己不少不夠的東西。後來的後來,啟功就當了書協主席,有了這塊主席牌子,字隨之有大名氣也似乎理所當然。我是不反對啟功當書協主席的,因為他學養厚,他懂,但懂就不一定字寫得怎麼著。字好是當然的,上好不一定。就象宗白華先生,研究美學、書畫,宗白華的字也不是怎麼著,但章法還是有。同樣伍蠡甫先生研究美學、書畫,字也不是太什麼。但他們的字好是有的。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現在又說到啟功的字,啟功先生的字,不過是他的一種閒情逸致、心意抒懷的表現,今人把啟功的字捧得太高了。收藏的價值,鄙人以為,隨著時間老人的洗煉,會越來越低,不會很看好。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歐陽中石,學者、京劇名票、書法家。歐陽先生的字,飄逸、灑脫,但骨力、質感都不夠,好在歐陽先生有行草,傳世的鮮于樞、蘇東坡的字都見飄逸。歐陽先生的字,朔源難尋(鄙人看),咋看,難看出是哪一家、哪一派的一脈相承,記得我一老鄉說過,歐陽先生的字從乙闕帖來,因我老家山東博山,聽不少人說歐陽先生先前在山東博山考院小學上過小學,所以不少博山同鄉與歐陽先生熟識,求藏歐陽先生的字也多。都說寫書法有三境界,第一境界臨帖,把所有從秦篆漢隸直到當今名家字臨多遍,第二境界主攻一家適合自己,也可說自己喜歡某家即像誰的,第三境界,在繼承中發展後,獨創一體,獨樹一派,歐陽先生的字,雖朔源難尋,叫是自成一家,意義不大,字肉多骨頭少。歐陽先生同啟功先生一樣,也是以學術見長,在京劇圈裡又是名票(歐陽先生應該是從京劇裡汲取了不少寫字的養分,記得李苦禪老先生說過,他從京劇裡汲取了不少書畫的養料。),學奚嘯伯形神兼備,酷似,奚派名角張建國也難比擬,原因是張的大閱歷不夠,相信隨著張年齡、閱歷增長,會大好。我也偶聽京劇,在四大鬚生裡,我最愛是奚嘯伯的唱腔,特別是奚的白帝城,如泣如訴,婉轉綿長,聽此曲,像是在喝一壺釀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酒,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歐陽先生的字,能傳世,但名氣不會像如今,會越來越小。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李鐸,軍旅少將、書法家。可能李鐸先生有軍旅歷練浸潤的關係,李鐸的字厚重、質感強,碑帖功夫深(啟功先生碑帖功夫亦深),每筆每畫皆見基本功的紮實,不足之處是放的不開、不夠。有人說,李鐸先生的字是由郭(沫若)體繼承變化而來,又有自己獨創筆法,總體李鐸先生這類字是耐看耐咀嚼。比起郭(郭沫若字本人也很高看,有大氣凜然、古為我用、化裁點被之象,也是還放的不夠,但字裡的氣勢、字裡的學養,還是讓我們大開眼界,雖然,做為歷史人,對郭沫若各種評價都有,但郭的字還是見好的。)體來,李鐸字有學養上差欠,但軍旅生涯浸潤生出的字的氣勢,又是郭體沒有的,李鐸與郭體相比見長的地方很多。郭、李的字魏碑遺風的悍勁,躍然筆端,品來有酣暢淋漓之感。李的字像誰的,又不像誰的,李鐸隨著年齡增長,有點畫自如、爐火純青之象,也算是自成一家了,別人要臨,實話說挺難臨摹,多數大不像,不象臨啟功、劉炳森的字,模仿的多,多數還有的像。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李鐸的字,收藏會越來越看好,會像一罈老酒,時間越長會越香。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劉炳森,故宮研究員、書法家。劉炳森先生的字,有一段時間,真是洛陽紙貴,每幅字都炙手可熱。劉先生的字做單位標牌,確實好,易認,字也有功底。但劉先生的字美術體味很重,從書法美學來講,做為書法上乘品來觀,可指摘地方不少。我見過八十年代劉先生送給一個名宿的行草真跡,偏於狂草,寫的內容是魯迅一首詩,看那幅作品,劉先生書法功底屬中上,書齋氣重,並不是大上乘。劉先生畢竟在故宮浸潤經年,見的多,後來成為一代書法名家,遺憾是在年富力強時得病故去。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劉炳森的字同啟功字一樣,規矩,做為正楷練筆學習,還是很有益處,但要做一個書法大家名列於世,似乎不夠。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沈鵬,人美社高級編輯、書法評論家、書法家。現見沈鵬先生字偏狂草多,沈鵬也曾當過書協主席。沈先生的字,滑麗、流暢,行草功底深,不足處是“氣”不足。氣有浩然之氣、天地之氣、雄魄之氣,沈先生的氣不足,可能與他的從事專業、職業、履歷有關係,古人講志不強者智不達,人們還講字如其人,字裡面有人生,字裡面有追求,字裡面有氣魄,氣魄多大,字裡面展現度就多大,以上這些都是在說寫字技巧基本功具備前提下,事實上,書法最後說好賴,到最後書家們拼的只有一個字:氣!就象寫詩的一樣,功夫在詩外(但有前提,如寫字,起碼寫字基本功要練好,再說在詩外。)。我們也不能過份要求沈先生,他現在書法的張力、抒展力已相當不錯了,北京晚報經常登他的作品,我想,沈先生基本已達極致,再拓展空間也不大。就象我經常見一些朋友寫書法,寫小幅可以,寫大幅作品,氣就不貫通了,每個字單觀可以,但整幅書法作品,不協調,不耐看。沈先生有個理論,我很讚賞,書法作品,不但豎著氣要貫通,橫著氣也要貫通。我說,橫豎、交叉包括整幅作品氣都要貫通才好。這其實也是意在筆先。當代這樣作品太少了。我們不能對有些人要求過高,如大幅作品,要整個看起來,字與字之間都裂崴了,那就不好看,不是寫不好,是功夫不到家呵。

啟功、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沈鵬書法的優劣與收藏

沈鵬先生的字,傳世可,做為中等一家。

結語:

時代造英雄,應該承認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書畫大家和賞書風氣。就每一個體而言,生長環境、閱歷、讀書等的不同,欣賞書法的角度、喜好也不一樣,正如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過的,欣賞美,比如書畫,從根本上來講,是個心物同源、心物互感的問題,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每個人產生美的視感、聽感,是因為對應物在此人心中生髮出美的感覺。所以,對欣賞書法來講,只要對應物給你生出美感,你就叫好就是了。但現在不是這樣,跟風的太多,起鬨的太多,炒作的太多,說出所以然的不多。

我點論五書法名家,有我自己管見,我同時也披覽閱縷,注意了美的同一性評斷,提出來與大家探討。就象我喜歡的書家,如漢隸、魏碑、懷素、褚遂良、張旭、何紹基、毛澤東、舒同、李苦禪、吳作人、郭沫若、于右任等,當代畫家吳冠中、李可染、賈又福、羅中立等等。還比如,對董其昌,有人說他字畫好,我則認為董的字一般,畫中,好在是他的書畫論。

在書畫緣中,我還發見,瞭解作品人很重要。有時,是先看到其人書畫作品,喜歡後,再全面考證其人身世、讀書、著作、業績、坎坷磨難等,會更加深對此人書畫作品的理解度、喜歡度。有時,是瞭解了其人的一些情況如身世著作等,再一見他的書法作品,喜歡,就會愛上加愛。

我常寫寫字,有一次,我拿著我的書法作品去見兩個好朋友請他們點評。朋友振春我們交識十幾年,平時交流其他東西多,書畫道第一次交流,他評價鄙人的書法是兩句話:沉沉如山中老鬆,飄飄似天上白雲。這是因為同在官場呆過,字有點蒼勁,寫的詞句又是: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把在官場酸甜苦辣表現出來了,有同感互應。而另一位好友樹勇很懂書畫道,樹勇給我挑了很多毛病,當時我是有點不高興,後來一琢磨,樹勇說的也句句在理,後加以改之,書藝大長。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人指點毛病不是壞事,壞事倒是淹沒在一片所謂讚揚聲中,像皇帝的“新衣”,有錯不知過,眾人不指過,那要貽誤多少人呢。

謹為上,賜教方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