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用墨,是這樣調的

書法 藝術 宣紙 笪重光 書畫藝術傳媒 書畫藝術傳媒 2017-08-27

一、濃墨

古人作書多用濃墨,墨濃如漆,寫在白紙上黑白分明,極其醒目。字跡清晰秀麗,神采外耀。濃墨易見其厚重、凝練、神韻尤佳,但非功力至深者不能達此妙用。清代劉墉有"濃墨宰相"之美譽,他博通經史,擅長丹青,墨跡臨帖功力極深,他正是在豐腴、厚重的方面見其真力禰漫。

書法用墨,是這樣調的

陳忠洲 /楷書 240x90cm

二、淡墨

淡墨介於黑與白之間的一種間色,呈灰色調,給人以清遠淡雅的美感。淡墨與用水的技巧密切相關。近代有不少書家喜用淡墨,用得好自然增強作品的表現力。清代王文治善用淡墨以表現蕭疏秀逸之神韻,有"淡墨探花""淡墨輸株"之美譽。

三、漲墨

漲墨指的是過量的墨水在宣紙上溢出筆畫之外的現象。然而漲墨之妙,在於保持線條基本形態的同時又有朦朧的墨趣,使線面交融。若以宿墨書寫,水分從點畫中分離,滲化出來,筆畫清晰,有骨有肉,則另有一番情趣,明未清初神筆王鐸在漲墨的運用上別有滋味。

四、幹筆(渴筆和枯筆)

渴筆指筆中淡墨所含水分大多失去後在紙上行筆的效果;枯筆則指筆中濃墨所含墨水大多失去後在紙上行筆的效果。前者由於水的作用蒼中見潤澤,後者由於濃墨的作用蒼中見老辣。二者皆易出現飛白效果。古人的"飛白書"是漢靈帝時書家蔡邕見一工匠以帚蘸堊(白色石灰漿)在牆上平刷時所形成的筆觸而有啟悟,遂創"飛白書",此書現已失傳。後人很自然地將這種筆法運用到行草書中,虛處見實,痛快酣暢,蒼勁古雅,樸拙老辣之威,這種筆法是筆毫平鋪或翻絞於紙上,運用筆力和速度所產生的一種自然效果。

書法用墨,是這樣調的

楷書/陳忠洲 137x34 cmx6

五、溼墨

溼墨是指筆中含水多,書寫出的點畫的豐腴。倘筆力不足,運用溼墨會出現見墨不見筆,成為有肉無骨的"墨豬"。

墨法技巧頗多,笪重光說"磨墨越熱,破水用之則活;蘸筆欲潤,蹙毫用之則濁。"康有為也總結道:"幹研墨則溼點筆,溼研墨則乾點筆。"除了水墨變化的技巧外,蘸墨次數及蘸一次墨寫的字數的多寡所形成的由濃到枯的節奏變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墨法技巧之一。如果‘副作品之中同時出現枯溼濃重的變化,可增強作品的韻律美。如《祭侄文稿》,這是技法純熟,功力深厚的表現。不能為變化,更不能硬性追求某種墨色效果,否則反而會顯得做作俗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