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軟疣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

溼疹 傳染病 體育 豌豆 常見皮膚病防治科普 2019-09-06
"

傳染性軟疣(molluscum contagiosum)又名皮脂性軟疣、傳染性上皮瘤、上皮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MCV)引起的良性病毒性傳染病,以皮膚出現蠟樣光澤的珍珠狀小丘疹、頂端凹陷並能擠出乳酪樣軟疣小體為臨床特徵。

"

傳染性軟疣(molluscum contagiosum)又名皮脂性軟疣、傳染性上皮瘤、上皮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MCV)引起的良性病毒性傳染病,以皮膚出現蠟樣光澤的珍珠狀小丘疹、頂端凹陷並能擠出乳酪樣軟疣小體為臨床特徵。

傳染性軟疣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

【致病微生物和發病機制】傳染性軟疣病毒(MCV)屬痘類病毒,直徑350nm,呈磚形,大小為300nm×220nm×100nm,病毒核酸為雙股DNA,與痘苗病毒有高度同源性,但主要膜抗原無交叉免疫。MCV具有親表皮特性,可通過性接觸和非性接觸兩種途徑感染,前者主要見於中青年,故又屬性傳播疾病,後者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或借媒介間接傳播,近來研究發現MCV可通過浴室、游泳池、運動設備或毛巾等傳播。到目前為止MCV尚未培養成功。

"

傳染性軟疣(molluscum contagiosum)又名皮脂性軟疣、傳染性上皮瘤、上皮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MCV)引起的良性病毒性傳染病,以皮膚出現蠟樣光澤的珍珠狀小丘疹、頂端凹陷並能擠出乳酪樣軟疣小體為臨床特徵。

傳染性軟疣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

【致病微生物和發病機制】傳染性軟疣病毒(MCV)屬痘類病毒,直徑350nm,呈磚形,大小為300nm×220nm×100nm,病毒核酸為雙股DNA,與痘苗病毒有高度同源性,但主要膜抗原無交叉免疫。MCV具有親表皮特性,可通過性接觸和非性接觸兩種途徑感染,前者主要見於中青年,故又屬性傳播疾病,後者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或借媒介間接傳播,近來研究發現MCV可通過浴室、游泳池、運動設備或毛巾等傳播。到目前為止MCV尚未培養成功。

傳染性軟疣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

【臨床表現】 多見於兒童和青年,潛伏期14~50天。好發於軀幹、四肢、陰囊和肛門等處。初起皮損為米粒大小丘疹,以後逐漸增大至綠豆或豌豆大小,中心微凹或呈臍凹狀,表面有蠟樣光澤,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稱為軟疣小體;皮損數目不等,由數個或數十個,陸續出現,互不融合;同患慢性溼疹、特應性皮炎或合併HIV感染時,可發生數百個軟疣。一般無自覺表現。

"

傳染性軟疣(molluscum contagiosum)又名皮脂性軟疣、傳染性上皮瘤、上皮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MCV)引起的良性病毒性傳染病,以皮膚出現蠟樣光澤的珍珠狀小丘疹、頂端凹陷並能擠出乳酪樣軟疣小體為臨床特徵。

傳染性軟疣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

【致病微生物和發病機制】傳染性軟疣病毒(MCV)屬痘類病毒,直徑350nm,呈磚形,大小為300nm×220nm×100nm,病毒核酸為雙股DNA,與痘苗病毒有高度同源性,但主要膜抗原無交叉免疫。MCV具有親表皮特性,可通過性接觸和非性接觸兩種途徑感染,前者主要見於中青年,故又屬性傳播疾病,後者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或借媒介間接傳播,近來研究發現MCV可通過浴室、游泳池、運動設備或毛巾等傳播。到目前為止MCV尚未培養成功。

傳染性軟疣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

【臨床表現】 多見於兒童和青年,潛伏期14~50天。好發於軀幹、四肢、陰囊和肛門等處。初起皮損為米粒大小丘疹,以後逐漸增大至綠豆或豌豆大小,中心微凹或呈臍凹狀,表面有蠟樣光澤,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稱為軟疣小體;皮損數目不等,由數個或數十個,陸續出現,互不融合;同患慢性溼疹、特應性皮炎或合併HIV感染時,可發生數百個軟疣。一般無自覺表現。

傳染性軟疣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

【治療】 將皮損的軟疣小體用小鑷子夾住,完全擠出或挑除,然後外用2%碘酊、濃石炭酸或三氯醋酸,並壓迫止血;體積較大者可選擇冷凍;疣體較小且泛發者可用10%碘酊或3%酞丁胺液外用,每日1~2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