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涼涼了,但被謊報版權、非法維權所得是否可以追討回來?

[海峽網]

本來想將黑洞照片大撈一筆,沒想到其自身被黑洞拉入到輿論漩渦之中,在被共青團中央官微點名指出利用國旗、國徽圖片牟利之後,早前一眾企業排隊表示自家logo也被視覺中國據為已有,並且對使用者收費。

視覺中國涼涼了,但被謊報版權、非法維權所得是否可以追討回來?

蘇寧、海爾、360、南孚、江小白等企業也紛紛在微博亮出了問號,直指自己企業logo被視覺中國侵權,直接聲明有他們logo的版權。

視覺中國涼涼了,但被謊報版權、非法維權所得是否可以追討回來?

視覺中國被天津網信辦連夜約談,目前依然處於下線整改中。4月15日,視覺中國股價再度跌停,股價蒸發了超17億元。

視覺中國對沒有版權的圖片標明有版權、將沒版權和有版權圖片混合收費、侵犯他人肖像權,這些應該是視覺中國都知道的問題,而據一些自媒體、公司形成的共識是,視覺中國不接受刪除侵權圖片的處理方式,而是天價索賠訴訟。昨天前央視名嘴——CCTV5實況足球前解說員,現在的北半球國際傳媒CEO王濤也在微博爆料,稱其公司曾被視覺中國投訴,致App下架,損失達百萬。

視覺中國涼涼了,但被謊報版權、非法維權所得是否可以追討回來?

也有寵物類公眾號指出,曾被視覺中國索賠100萬,但最後發現很多國外圖片的版權並不在它那邊,它們也提起索賠。

早前根據業內的爆料,有汽車媒體案例以及明星經紀公司的案例中,遇到了自己拍的照片被視覺中國索賠的奇葩案例。比如據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王小豔-swallow 4月11日下午曝出一個案例:視覺中國向王小豔的顧問單位發函說,該顧問單位使用了其享有版權的圖片,要求付費。而這些版權圖片就是娛樂明星莫小奇的個人照片,莫小奇其實是這家顧問單位的旗下藝人。莫小奇表示,視覺中國並沒有獲得她的人物肖像權就直接去找她的簽約公司去收費了。

視覺中國涼涼了,但被謊報版權、非法維權所得是否可以追討回來?

另有自媒體爆料一家叫PRphoto的公司去年受一汽-大眾的委託拍攝了一場寶來新車發佈會,拍攝的現場圖片被一汽-大眾作為發稿圖片發給了到場的數家媒體使用,他們卻收到了視覺中國的溝通函。

這與視覺中國對待黑洞照片的做法幾乎如出一轍,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同樣明確表示,此前視覺中國有關黑洞照片的版權主張不合法,ESO從未、也不能將他們的圖片版權轉讓給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且視覺中國從未就黑洞圖片聯繫過ESO。

被謊報版權、非法維權所得是否可以追討?

本質上,視覺中國最大的問題在於三點,其一,以遠超出圖片的價格天價勒索式索賠以及要求籤約,根據經緯張穎的說法是,一張圖片也不接受刪除,直接索要幾十萬天價賠償,要挾企業籤年度合同,變成了這家企業的商業模式。其二,作為一家善用法律工具的企業,在許多在未獲得當事人允許的情況下,謊稱自己有版權,到處索要賠償,這部分所斬獲的收入應該是非法所得。《民法通則》中明確規定:未經公民同意,禁止以營利為目的利用其肖像。

甚至早前有業內發現視覺中國的圖庫中還有不少超過著作權保護期的作品,這些作品屬於公有領域,而公有領域的作品過濾在版權法的保護範圍之外,人人都可以免費用,但過去視覺中國也可以憑著打水印的照片進行維權。

早在4月11日,有網友質疑,國旗、國徽、歷史人物照片等圖片都被視覺中國標註版權所有,甚至一張國旗的圖片被按3000元/次售賣。

但這家公司侵權他人版權作品,卻有諸多搪塞的藉口,版權出了問題,那就是攝影師的問題,別人抓到視覺中國侵權,它會立刻下線,卻並沒有人向它追究版權侵權與索賠。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發微博稱,2017年曾接到“視覺中國”電話,說望京SOHO的照片侵權了。潘石屹在微博中稱,“望京SOHO是我們建的,攝影師是我們請的。我們把調查結果告訴了視覺中國就沒有了下文。

視覺中國涼涼了,但被謊報版權、非法維權所得是否可以追討回來?

問題是,視覺中國成立至今這麼多年來,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5年中,其官司近萬件。

也就是說,視覺中國年賺3億背後,是過去5年中,差不多每天15.6起官司,視覺中國取得圖片版權的方大部分情況是由攝影師上傳圖片,即認為視覺中國擁有該圖片的版權,在這麼草率不加審核或者不願審核的方式下,到底有多少無權授權的作品也進入了它的維權範圍,有多少人的圖片並沒有經過許可就被視覺中國使用拿去大範圍維權了,到底有多少人的圖片被這家公司拿去碰瓷維權,有多少被開放版權的照片被其佔為己有並拿去蓋戳賣錢尚是未知之數,但可能是一筆龐大的數目。

現在其實更應該追究的是,如何追回那些並不屬於視覺中國版權的所謂“維權”費用?有媒體人表示:“多少企業每年被要挾,給這些所謂版權公司年年上供!有些旅遊網站甚至被高昂的圖片版權費用直接摧垮,一夜傾覆!”前央視名嘴——CCTV5實況足球前解說員,現在的北半球國際傳媒CEO王濤在微博爆料,稱其公司曾被視覺中國投訴,致App下架,損失達百萬。

那麼這些遭遇不合理維權的企業與個人,在這個時候能否應該站出來維權並要求合理的賠償?甚至通過法律反訴視覺中國的途徑,以“不正當經營”的名義,進行聯合訴訟,追討視覺中國曾經的謊報版權所得?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明德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像我們說這個房子不是你的,而你把這個房子假裝自己的,去賣給別人,是構成欺詐的。”

另外應該探討的是,視覺中國們的碰瓷維權方式往往開出天價維權,屬於明顯的碰瓷維權,這種碰瓷式維權成為了圖片公司的主要商業模式,但從它們的商業模式本質來看,是壓榨創作者與欺騙企業並行,作為一箇中間商攫取了最大的利潤,這種商業模式是否合理?市場應該如何對待以及避免這種碰瓷式維權的濫用。

現在尚不知道視覺中國們下線整改之後,將以什麼面目復出。復出之後,過去那些受害者是否能以一種合理的方式追責以及追討其損失。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47條規定了著作權侵權的民事責任,第48條規定了著作權侵權的行政責任及刑事責任。但任何維權事宜,其行使主體需為‘著作權人或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如相關網站並非作品著作權人或未取得合法授權,則其所謂的維權行為不應受法律保護,其維權所得,相關支付主體可以行使‘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要求其返還。 ”

所以,筆者建議,那些曾經被視覺中國謊報版權索賠過的企業,可以在這個時間點提出自身的合理的訴求,來追討自身曾經被視覺中國們索賠過的維權費用。在視覺中國被責令整改之後,曾被視覺中國投訴,致App下架,損失達百萬的北半球國際傳媒CEO王濤就提出“我是不是應該告視覺中國?是不是所有被訛企業可以聯合起來?”

搜索引擎、內容平臺在圖片版權的管理與追溯上還能怎麼做?

其次一個問題是,搜索引擎到底有沒有辦法對版權圖片自由追溯?當前國內搜索引擎沒有一個好的方式對圖片的版權進行查看。而視覺中國“維權”之所以容易成功,主要是使用圖片的一方往往沒有能力證明圖片的版權不歸視覺中國,讓視覺中國鑽了空子。

對於國內的網友、媒體與自媒體來說,如果要用圖,基本上能想到的方式就是通過搜索引擎去搜圖,搜索引擎可以說是最大的用圖來源。但是在當前,國內搜索引擎對圖片的版權與圖片來源的認知並不清晰。因此,視覺中國的遭遇似乎也能給國內搜索引擎提供了一些圖片版權運營的思路,搜索引擎是否能做一個圖片版權庫的入口,讓圖片創作者與版權擁有者可以在版權庫平臺上進行版權登記,並對版權庫進行公開,開放API,供內容創作平臺使用,降低創作方或平臺的版權風險。如果有類似視覺中國等“宣稱版權”的行為,可以通過這個版權庫進行比對,這樣就能有效地解決版權不清的問題。

其次是內容平臺需要加強圖片版權的認證,在當前今日頭條、企鵝號、百家等平臺都有海量的媒體與自媒體入駐,這些平臺也有必要與圖片版權機構或者與擁有自身圖片庫的新聞媒體機構對接與合作,提供一個圖片管理服務系統,識別媒體上傳的版權圖片,提供可用的免費圖片,甚至可以在平臺內部成立圖片版權交易機制。

平臺可以基於這種交易建立圖片分成機制,這樣在各大內容平臺自身內容逐步發展起自身的海量的版權圖片的生態體系,通過大數據識別機制有效識別版權與免費圖片,內容平臺也相當於提前給自媒體做好版權圖片篩選,讓入駐的新聞媒體機構與自媒體能夠有效規避無意識的侵權風險,如果遭遇第三方圖片公司釣魚執法或者用非版權的圖片進行訛詐,內容創業者也能依賴平臺方與搜索引擎的圖片追溯機制來反證自身的清白。

其次是,搜索引擎與內容平臺都有必要開發一套圖片版權追蹤系統。要知道視覺中國有它自己的圖片追蹤系統“鷹眼”,具備自動全網爬蟲、自動圖像比對、授權比對自動生成報告等多項技術能力,對於國內的搜索引擎與內容平臺來說,這種技術應該在其專業範疇之內。

搜索引擎也有必要做到可以根據版權庫的圖片信息,查找圖片來源,如果圖片能夠查到聲明瞭版權或使用協議,則標識出來;如果查不到來源出處,則標示最早的圖片來源,讓用戶進行判斷,並提醒風險。同時,搜索引擎應該標註一個免費的字樣與入口,來展示那些可以自由使用的開放、公開與免費,供大家使用的圖片,這當然需要搜索引擎在圖片搜索功能上進行升級優化,目前,對於百度等搜索引擎巨頭來說,在大數據、AI以及視覺識別等技術能力上完全跟得上,要做到這一點也並不難。

某種程度上,當前搜索引擎的圖片聚合功能對於版權標註不清晰或者圖片版權不明確,也成了視覺中國們釣魚執法的漏洞,另一方面,因為使用圖片的一方往往並沒有能力證明圖片版權不歸視覺中國,這讓視覺中國虛構授權、到處謊報版權索要賠償也提供了可乘之機。而搜索引擎如何在這方面做到有效的技術追溯與版權歸屬洞察與標註以及規範性,讓用戶可以放心用圖,不給視覺中國們釣魚留下空子,其實是迎合當前大勢需要進化的方向與思路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