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碰撞——怛羅斯之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盛唐天寶年間,東方帝國唐王朝和西方的阿拉伯帝國在怛羅斯爆發了一次著名的戰役。唐朝派出三萬軍隊深入中亞七百餘里,盛極一時的唐王朝最後卻大敗而歸。

關於這次戰役的本末史料記載極為簡略,而戰役的影響又眾說紛紜。

東西方的兩大帝國

公元八世紀,世界上有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唐帝國,一個是阿拉伯帝國。

唐王朝是一個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帝國建立初期,國勢極炙,唐太宗為了解決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的侵擾而對外發動了多次戰爭,疆域得到空前的開拓。

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碰撞——怛羅斯之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貞觀十四年(640年)侯君集滅高昌,從而基本上統一了西域,周邊小國見唐強盛,逐漸屈服於唐帝國。至高宗中葉,唐朝在西域建立了兩百一十七州縣,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等並置安西四鎮。經過太宗、高宗以及武則天時代的經營,唐朝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西域體系和中亞政策。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大致與唐同時。公元 7 世紀,唐太宗順利的完成了對中原的統一大業,順利地完成了對中原的統一大業,隨後繼而征服了對唐王朝構成實質威脅的東突厥,並順利的統一了西域。就在漠北及西域諸國共尊唐太宗為天可汗的時候,阿拉伯人勃興於西亞沙漠,在穆罕默德強大的武力征服下,阿拉伯完成了統一,並以銳不可擋之勢向東挺進。

唐貞觀六年(公元 633 年)入侵波斯,並於唐高宗永微二年(公元 651 年)滅波斯,波斯王子投奔唐。唐朝扶持波斯王子也就表明了與阿拉伯帝國的對立。

八世紀初阿拉伯帝國迅速擴張,逐漸成為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此時阿拉伯帝國亦逐漸東侵,兵鋒直指中亞,等布哈拉、撒馬爾汗、阿富汗、印度西北部完全落入阿拉伯控制之後,阿拉伯帝國的勢力侵染著唐帝國的邊境。

比如開元三年(715年),五年(717年),和十年(722年),唐朝曾直接出兵與阿拉伯帝國或者是阿拉伯帝國扶持的政權發生過沖突。

公元746年,阿拉伯帝國發生內亂,公元750年,倭馬亞王朝被哈希姆家族推翻,阿布·阿拔斯·薩法赫登位,被稱為阿拔斯王朝,因阿拔斯王朝崇尚黑色,被中國稱為黑衣大食。

天寶時期的安西都護府是戰功赫赫、聲名遠播的高仙芝,他曾先後擊敗小勃律國、吐蕃、車師國等,附近諸國都忌憚其勢力,之後高仙芝被提拔為安西四鎮節度使權利更大。東西兩大帝國同時向中亞擴張,一場無法避免的衝突即將到來。

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碰撞——怛羅斯之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怛羅斯之戰原因

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討伐石國(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討伐石國(今塔什干)。從而引發怛邏斯之戰,這二者之間的因果關係當是沒有異議的。

但是高仙芝為何討伐石國?大多數學者只是按照漢文史料中的記載,認為因石國國王“無蕃臣禮”,所以高仙芝奏請討之。也有日本學者認為是石國與黃姓突騎施相互勾結,觸動了唐朝在碎葉川一帶西突厥故地的利益。更有甚者認為是高仙芝覬覦石國的財富,故有此舉。不管怎麼說,據阿拉伯史料以及早些年發現的吐魯番文書來看,高仙芝征討石國的原因並非漢文記載那麼簡單的,這一點應當是無疑的。

據筆者推測,怛羅斯之戰爆發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大食自永徽二年(651年)開始與唐朝接觸以來至天寶十年(751年)百年間兩大帝國的矛盾的總爆發。唐朝的中亞政策、西域體系與大食不斷的向中亞擴張,覬覦安西四鎮之間的衝突,此戰是圍繞中亞權益究竟屬於誰家的一場爭奪。

天寶九年(750年)高仙芝征討石國,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但是之後不久高仙芝違背承諾擄走石國國王,並屠戮該國百姓和婦女,搜刮財物,順帶攻打了突騎施等國。

《新唐書·西域傳·石國傳》 :“王約降,仙芝遣使者護送至開遠門,俘以獻,斬闕下。”

即高仙芝將石國國王獻給唐玄宗,玄宗將其斬殺了,高仙芝還被授右羽林大將軍。而此時,石國僥倖逃脫的王子向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求救,石國王子在逃跑過程中一路散播高仙芝等人的背信棄義。使得唐王朝聲譽受損,高仙芝獲得消息後決定先發制人。

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碰撞——怛羅斯之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怛羅斯之戰經過

據《資治通鑑》記載,“高仙芝之虜石國王也,石國王子逃詣諸胡,具告仙芝欺誘貪暴之狀。諸侯皆怒,潛引大食慾共攻四鎮。仙芝聞之,將蕃、漢三萬眾擊大食,深入七百餘里,至怛邏斯城,與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羅部祿眾叛,與大食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數千人。右威衛將軍李嗣業勸仙芝宵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眾在前,人畜塞路;嗣業前驅,奮大梃擊之,人馬俱斃,仙芝乃得過。”

這就是著名的怛羅斯之戰。

天寶十年(751年)四月,高仙芝為主帥,副將李嗣業,別將段秀實統帥安西都護府2萬唐軍,外加盟軍拔汗那以及葛邏祿部1萬人從安西出發。此時的阿拔斯王朝剛平定萬布哈拉和粟特的叛亂,大軍正好南下,得知唐軍進攻的消息,早有準備,並組織了10萬軍隊奔赴怛羅斯城。

唐軍長途跋涉在翻過帕米爾高原(蔥嶺)越過沙漠,經過三個月的長途跋涉,高仙芝在七月份到達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羅斯城。751年7月,世界上兩個最強大的帝國在怛羅斯河兩岸展開了大戰。

交戰第一天,雙方均以輕騎襲擾或遠程射擊試探對方實力,在交戰過程中,唐軍因為有較好的甲冑保護,傷亡遠低於阿拉伯軍隊,此時甲冑的優勢在雙方首次遭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碰撞——怛羅斯之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之後幾天雙方展開了大規模交戰,雖然雙方具體交戰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根據杜佑的《通典》中所零星記載的《大唐衛公李靖兵法》雲:

“其馬軍各在當戰隊後,駐軍左右下馬立。佈陣訖,鼓音發,其弩手去賊一百五十步即發箭,弓手去賊六十步即發箭。若賊至二十步內,即射手、弩手俱舍弓弩,令駐隊人收。其弓弩手各先絡膊,將刀棒自隨,即與戰鋒各隊齊入奮擊。其馬軍、跳蕩、奇兵亦不得輒動。若步兵被賊蹙迫,圖五 唐朝中前期輕步兵圖其跳蕩、奇兵、馬軍即迎前騰擊,步兵即須卻回整頓緩前。”

對於唐軍作戰方法,我們還是可以對於唐軍作戰方法,我們還是可以推測一二,即唐軍作戰時弓弩手在前,步兵在後,兩側為馬隊、跳蕩和奇兵等騎馬作戰部隊,交戰時,敵軍抵達弓弩射程後依次射殺,當敵人臨近後弓弩手退至陣中,唐軍重步兵在前當雙方出於交戰時兩側的馬隊、跳蕩等沒有作戰命令不得私自出擊,等步兵交戰後馬兵才可出擊,然後步兵退後,整頓隊形再向前援助。

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碰撞——怛羅斯之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唐軍通常的戰術是步兵為主,騎兵為輔步馬結合,攻守有職,步兵為正面先鋒是最主要的正面攻擊力量騎兵為側輔,通常用於迂迴包抄敵軍,或者迅速衝擊立足未穩的敵軍陣腳之用。

怛羅斯交戰的第四天,在高仙芝的指揮下,唐軍驍勇善戰,靠著步兵的強弓和勁弩,唐軍完全壓制了阿拉伯的進攻,雙方並未分出勝負。

戰鬥進行到第五天,葛邏祿番兵突然反叛,從背後和側翼開始突襲唐軍陣營並切斷了步兵和騎兵的聯繫,唐朝軍隊開始出現混亂,目前關於葛邏祿番兵臨陣倒戈的原因有很多種看法,一說是事先已被阿拉伯帝國收買,另一說他們其實並沒有加入任何一方。但是在交戰中葛邏祿突然向唐軍殺來,我們目前更加傾向於第一種觀點。

總之正是由於葛邏祿的突然叛變,成為此次戰役勝負的關鍵分水嶺。此時的阿拔斯王朝抓住時機派出騎兵突襲唐軍主力,高仙芝遭遇包圍,唐軍久戰不能扭轉時局,此時的黑衣大食出動全部兵力,唐軍最後全面潰敗。高仙芝和李嗣業收拾殘部向安西方向敗退,途中與拔汗那部殘兵相遇,兵馬車輛堵塞道路,李嗣業恐阿拉伯追兵將至,殺死百餘名拔汗那軍士才得以率先通過,兩萬人的唐安西軍最後只剩數千人。

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碰撞——怛羅斯之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戰後影響

對於怛羅斯之戰對唐朝的影響, 史學界存在著兩種看法。

前一種看法從這場戰爭不僅使唐在中亞勢力衰退, 而且還導致了唐朝國內安史之亂出發,得出這場戰爭對唐影響巨大得結論;後一種看法則根據戰後唐與大食在中亞勢力又恢復均衡,且唐朝此時正處於大唐盛世之中,恢復力極強,後唐朝又陸續發動了幾次戰爭,得出怛羅斯之戰對唐影響不大。

筆者更傾向於後者,即此戰役雖然以阿拉伯帝國的勝利告終,但並未影響大唐的根基與在西域的聲望,此戰之後大唐迅速恢復了實力。

比如,安祿山在 752 年又發動數十萬軍隊繼續進攻契丹,楊國忠也在兩年後發起過對南昭的戰爭,而封常清於753年遠征大勃律並且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哥舒翰繼王難得 750年克五橋後又於753 年大破吐蕃“悉收九曲部落”,這些四下出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都證明,唐朝在 751 年的軍事失敗並沒傷筋動骨,乃至影響帝國的根基。

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碰撞——怛羅斯之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西域各國還是主動向大唐朝貢。大唐和阿拉伯帝國的關係也沒有受到影響,自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帝國主動與大唐修好,並在之後陸陸續續派使臣來訪17次,高仙芝本人也沒有被此次戰役失敗受到影響仍然擔任重任,直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的爆發,西域守軍主力調回內地平亂,西部邊防力量空虛,盛世大唐也開始走向衰落。

據此西方史學家沙畹認為,“由怛邏斯河之敗,中國國勢遂絕跡於西方”。而阿拉伯帝國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謀殺,手下大將也被處死,由此引來大規模叛變,兩大帝國相繼進入內亂,兩國均無力再爭奪中亞。

唐朝的造紙術通過戰俘轉化為工匠而得以傳播到阿拉伯半島及歐洲,對中亞、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煉丹術也西傳成為後世的化學。哈里發摩哈普德建年號,很可能也與中國皇帝建年號紀元有關。

總之,中國的文明因怛羅斯之戰傳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以至於著名的漢學家卡靈頓·古德里奇將怛羅斯戰役稱作一場“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戰役。

參考文獻:《新唐書》《資治通鑑》《通典》《怛羅斯之戰和天威健兒赴碎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