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自我管理的SMART原則'

"


"


人工智能時代,自我管理的SMART原則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提出的目標管理原則,是管理者由被動工作變為主動工作的一個好的管理手段。在個人自我管理領域,制定目標是執行力的動力源泉,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每個人都有過制定目標的經歷,如果像有效地制定目標,必須學習並掌握SMART原則。

何為SMART原則

關於“SMART”,每個字母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1、S=Specific(明確性)。所謂明確就是,要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行為標準。明確的目標是所有成功團隊的一致特點,很多團隊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目標定得模稜兩可,或沒有將目標有效地傳達給相關成員。

2、M=Measurable(衡量性)。衡量性就是指,目標應該是明確的,而不是模糊的。應該有一組明確的數據,作為衡量是否達成目標的依據。

3、A=Attainable(可實現性)。目標是要能夠被執行人所接受的,通過努力可以完成的。在上級安排工作任務時,要自己先做一些衡量,看看達成目標的標準是否可以實現。如果有一點困難,那沒關係,努力一下應該可以;如果有一定的困難度,得問問上級,能不能、會不會給予一定的資源支持,如果會,那可以接受;如果困難度太高,應學會說不。畢竟,目標,應該是共同制定的。

4、R=Relevant(相關性)。目標的相關性是指,實現此目標與其他目標的關聯情況。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但對其他的目標完全不相關,或者相關度很低,目標即使被達到了,意義也不大。

5、T=Time-bound(時限性)。目標特性的時限性就是指目標是有時間限制的。要問清楚這一個目標達成的時間限制,如果時間較緊,自然應將其排在首要位置,以完成這一工作目標為優先;如果時間較鬆,可以處理其它更近時限的工作為先。時限不僅讓自己把控工作目標的完成進度,同時能安排好各項工作的執行時間,做到合理的時間配置。

時間管理-緊急與重要

時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資源,浪費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時間的不合理利用同樣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不負責。針對時間的有效利用和管理,美國管理學家斯蒂芬·科維提出時間“四象限”管理矩陣。

假定一個場景:你在公司實習,現在急需發篇文章,老師突然喊你回去參加畢業考試,並且讓你帶上畢業論文大綱進行指導。這時,又遇到突然前來拜訪的客戶,有業務需要商談,你的頭立刻就炸了。遇到這些事情,該如何處理?這裡就涉及到對事情性質的判斷。

1、重要又急迫。畢業考試是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如果荒廢了,前面的努力很可能都會白費。但也不能忘記,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為一拖再拖或事前準備不足,而變成迫在眉睫。該象限的本質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計劃導致本處於“重要但不緊急”第二象限的事情轉變過來的,這也是傳統思維狀態下的管理者的通常狀況,就是“忙”。

2、重要但不緊急。主要是與生活品質有關,包括長期的規劃、畢業論文、問題的發掘與預防、參加培訓、向上級提出問題處理的建議等等事項。忽視這個領域將使第一象限日益擴大,會讓陷入更大的壓力,在危機中疲於應付。反之,多投入一些時間在這個領域,有利於提高實踐能力,縮小第一象限的範圍。這個領域的事情不會對我們造成催促力量,必須主動去做,這是發揮個人領導力的領域。同時,這更是傳統低效管理者與高效卓越管理者的重要區別標誌,管理者要把80%的精力投入到該象限的工作,使第一象限的“急”事無限變少,不再瞎“忙”。

3、緊急但不重要。突然前來拜訪的客戶,臨時的會議,都屬於這一類。很多突如其來的事情會讓我們措手不及,以至於產生這件事情很重要的錯覺。但其實真的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在這裡面打轉。

4、不緊急也不重要。類似於閱讀令人上癮的無聊小說、毫無內容的電視節目、辦公室聊天等。簡來說之就是浪費生命,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點時間在這個象限。在一、三象限來回奔走,會讓你忙得焦頭爛額,不得不到第四象限去療養一番再出發。這部分範圍倒不見得都是休閒活動,因為真正有創造意義的休閒活動是很有價值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