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家的孩子看起來一直在玩成績卻那麼好?答案只有12個字

時間管理 童書繪本 文章 親子成長 溫蒂小屋 2017-06-01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看起來一直在玩,成績卻那麼好?”這句話在很多年前是別人問我的母親的,而今,又有人這樣問我了,我在感到有些小欣喜的同時,也認真的思考了一下,這應該是很多父母都渴望出現的場景吧,自己的孩子可以遊刃有餘的完成自己的學業,還能有時間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是的,這是我們的願望,而方法其實只有12個字——“優化時間管理,提高學習效率”。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看起來一直在玩成績卻那麼好?答案只有12個字

在我的記憶中,我應該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踐行“學就認真學,玩就痛快玩”的學習箴言。那會兒其實也不懂什麼時間管理,就是自己瞎琢磨出來的學習方法。現在看來,原來是碰巧利用了時間管理的精髓,也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所以,今天呢,就結合一些具體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幫助孩子去做好“時間管理”,並提高學習的效率。

一個努力碼字的三娃媽:雙胞胎媽媽、二胎、復旦、思維訓練、樂高、閱讀,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本號或者同名微信公眾號溫蒂小屋。

此文為本人在今日頭條發表的第20篇文章,獲原創保護的第4篇。原創不易,謝絕盜用。

優化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很多大人自己都不見得掌握得很好。怎麼辦,那就和孩子一起從頭學起唄!網絡上有很多理論和方法,我不是專家,所以這裡不累述,我僅講述自己的故事。

1、和孩子一起聊聊“我必須做的”和“我想做的”事兒

玩耍是天性,也是孩子學習的途徑之一,所以沒有哪個孩子是不喜歡玩耍的。但是我們除了玩耍,還是需要先做完一些該做的事兒。所以,在今年第一個有作業的寒假,我先和孩子聊了個天。

我們先把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情和自己想做的事情列了一個很詳細的清單。比如:寒假作業一項,我們就細分到了具體的學科和內容。哪些是她自己獨立能夠完成的,哪些是需要我們參與的。

我也羅列了一個清單,旨在告訴孩子,每個人的角色和任務都不一樣,所以時間表可能會有衝突,我們需要互相配合。

等孩子把自己應該要做的,和想要做的,比如想看動畫片,想戶外玩耍,想看電影等一些具體的項目都羅列出來之後,我們就開始做第二件事。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看起來一直在玩成績卻那麼好?答案只有12個字

孩子自己在電腦上製作寒假閱讀計劃

2、把要做的事情,放進時間格子裡

我畫了一個時間表,讓孩子把每件事情放進相對應的格子裡。比如:早上7點~8點,我們安排的就是起床、吃飯等準備活動,8點~9點呢,就安排學習,下午1點到3點呢是親子活動時間,就是我陪著她們做手工或者玩樂高,而晚上8點~8點半是親子閱讀時間,我們一起讀書。

我們還會估算一下,每一樣作業需要花多少時間去完成。比如:每天一頁口算20題,如果我們把這個作業當考試一樣全神貫注的去做,2分鐘就做完了;但是如何我們一邊吃東西,一邊哼哼,一邊做,可能要花掉10分鐘。最後我們取平均時間,設定了5分鐘的預算時間去完成這項作業。

其他的作業,也按照這個步驟設定了參考時間,最後把那個表格填得滿滿當當。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殘酷的。(這不是意外,是刻意為之)

當孩子按照這個大致的表格運作了2、3天之後,她發現了一些問題,於是我們再次坐了下來。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看起來一直在玩成績卻那麼好?答案只有12個字

3、和孩子回顧計劃表,讓孩子知道時間會不夠用,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了調整。

孩子首先提出了她的困惑:“媽媽,你設定的學習時間根本就不夠用,本來說了學習一個小時,怎麼做了2個小時啊?”“還有,本來不是說要去打球的麼?結果也沒去。”“還有,今天你也沒有給我讀書。”……小丫頭嘟嘟囔囔,一副要跟我算總賬的樣子。好吧,那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本來學習一個小時的,結果時間變長了#

按說,完成一面口算、寫2頁字,自主閱讀20分鐘,1個小時肯定搞定了啊,可是你呢?一會兒跑出來跟妹妹說說話,一會兒在裡面畫個畫,看書的時候嘛,東看看、西翻翻,我沒看到你完整的閱讀記錄,肯定不能給你簽字啊!那這麼來來去去,2分鐘的作業變成10分鐘完成,時間當然不夠用了。

“嗯,那怎麼辦呢?”小傢伙似乎也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了。我及時地掏出了一個小鬧鐘,教她怎麼設定鬧鐘,提醒自己按計劃時間做作業。

#那還有你們說話不算話的呢?#

“對不起,這確實是爸爸媽媽的問題。”我也不能什麼都怪在孩子身上吧!還是要公平待之,“計劃趕不上變化,你看爸爸媽媽也有自己的時間計劃,而且經常可能會因為其他的原因發生變化,這個時候就會影響到你了。比如,爸爸突然加班了;妹妹們突然鬧情緒了;媽媽突然有新的安排了……”這些變化都是有可能的,就像你們上學的時候,有時候老師臨時有會議或者其他安排,就會調課一樣,我們也要學會隨機應變。如果這個時間段原本是爸爸媽媽要參與而無法參與的,你就可以把後面的一些事情調整到前面來,比如說,看動畫片。

既然都說到動畫片了,孩子欣然地放過了我。

在無數次的這種反省後,孩子似乎也意識到了,如果我們不抓緊時間做完必須做的事情,就沒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而且,常常會有一些意外事件會打破我們的計劃,因此要學會做出調整。

當然,有了意識並不等於能做到,在整個寒假期間,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我們都在不停地犯錯和不斷地修正,實踐並強化“要學會管理時間”這個技能。什麼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這學期,我們在完成學校作業這個項目上的時間大大縮短,就是一種看得見的進步。這也讓孩子看到並享受到了時間管理帶來的紅利——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

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同樣也是一個大課題,尤其對一個還在“學習如何學習”的孩子來說,怎麼在有限的時間裡達成更好的學習成果,就是老師或者家長需要去思考的了。

1、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預習和複習,絕不允許掉隊。

在上學期,當老師在家長會上提出了很具體的預習和複習要求時,我還覺得老師是不是有點太嚴格了,但一個多學期下來,我才發現,這些要求都是很有道理的。每一項要求對應的是孩子不同的能力,堅持下來就是一種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所以,這項內容也成為我們給學習設定的最低要求,必須保質保量嚴格的執行。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看起來一直在玩成績卻那麼好?答案只有12個字

2、扔掉書本,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雖然這個內容也不是一言半語能夠說清楚的,但我認為“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這個理念”,必須在孩子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進行灌輸和實踐。

如果把我們學到的一些知識內容當做點,要學習構建知識體系就是指,我們要學會把這些點串成線,織成網。舉個例子,我們在一個課文的生字表裡通過“你”這個字學會了“單人旁”,那我們就藉機把所有學過的單人旁的字全部回憶一遍,羅列出來,“他,們,體,做……”,孩子在完成這項挑戰時,她需要不斷在大腦裡完成聯想、檢索、提取等功能任務,同時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用一些圖示化的工具展現出來)

還沒完,有的孩子完成了串珠的步驟後,開始織網了,她可能會從“做”這個字想到它的同音字“坐、座、作”,從而完成另一種維度的知識點的串聯。

而這種練習,其實是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和孩子通過寫寫畫畫,或者類似詞語接龍等遊戲方式去完成的。而且,這種扔掉書本,換個地方去運用,也能加深孩子對於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3、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喜好,安排學習內容

最後一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也不容易。首先,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學習的幾種優勢,自己的孩子是聽覺型、視覺型還是觸覺型呢?

為什麼你家的孩子看起來一直在玩成績卻那麼好?答案只有12個字

3種學習方式,聽覺型、聽覺型、觸覺型(圖片來源於網絡)

什麼意思?學習優勢就是指孩子更擅長通過什麼方式來學習。有的孩子讀幾遍課文就會背了,有的孩子就是需要抄幾遍才行;有的孩子就喜歡擺弄東西去探索知識,你卻非要把他送去上各種只能聽老師講的補習班,結果老師還反饋你的孩子上課時老走神。其實這些說的就是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優勢不同。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才是最瞭解孩子的人,早些發現併發掘出孩子的優勢和弱項,揚長避短地輔以相應的方法,才能體驗到事半功倍的效力。至於具體的方法,大家可以自行搜索相關的文章瞭解一下,專業內容,我也在研究的路上,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和彙報。

好了,一不小心又寫了一長篇,謝謝大家能耐心看完,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走在育兒的取經路上,還需要各位相互扶持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