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多家長的困擾。如果亦師亦友,親密無間,怕孩子沒大沒小、無法無天;如果約法三章,規矩嚴明,怕孩子和自己的關係疏遠適得其反,真是非常的糾結。

最近在書展上聽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成長中的心理撫養”科學育兒講座。現場李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她一個北京的同事給她打電話,說自己的兒子高考考了600多分,不知道報什麼學校和專業,想請李玫瑾老師幫忙出個主意。
李老師回覆說:“這事你問我幹啥,孩子自己拿主意啊!”結果李老師的同事回覆說:“問他幹啥,他啥也不懂!”
接著李老師風趣的回覆說:“嗯,高考能考600多分還啥也不懂,也是夠傻的”,故事講完全場笑聲一片。

這故事誇張嗎?我卻覺得真實得可怕,這正是千千萬萬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寫照啊!

很多家庭每天都是在咆哮老母的“三字經”中度過,“你必須怎樣怎樣”“你不能怎樣怎樣”“你給我怎樣怎樣”……真是家長身心疲憊,孩子苦不堪言。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多家長的困擾。如果亦師亦友,親密無間,怕孩子沒大沒小、無法無天;如果約法三章,規矩嚴明,怕孩子和自己的關係疏遠適得其反,真是非常的糾結。

最近在書展上聽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成長中的心理撫養”科學育兒講座。現場李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她一個北京的同事給她打電話,說自己的兒子高考考了600多分,不知道報什麼學校和專業,想請李玫瑾老師幫忙出個主意。
李老師回覆說:“這事你問我幹啥,孩子自己拿主意啊!”結果李老師的同事回覆說:“問他幹啥,他啥也不懂!”
接著李老師風趣的回覆說:“嗯,高考能考600多分還啥也不懂,也是夠傻的”,故事講完全場笑聲一片。

這故事誇張嗎?我卻覺得真實得可怕,這正是千千萬萬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寫照啊!

很多家庭每天都是在咆哮老母的“三字經”中度過,“你必須怎樣怎樣”“你不能怎樣怎樣”“你給我怎樣怎樣”……真是家長身心疲憊,孩子苦不堪言。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這麼痛苦的家庭教育方式,問題到底出在哪?

美國心理學家 戴安娜.鮑姆林德 通過“要求”和“接納”兩個維度為座標,將養育模式分為以下的四種類型,也許這裡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權威型養育方式:指即控制又靈活的養育方式。

這類家長會給孩子立規矩,並且會耐心的解釋給孩子聽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矩。簡單的說就是在可掌控範圍內的開放民主。

◇專制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對孩子限制性非常強,會對孩子強加很多規則,並且要求孩子必須嚴格執行和遵守。

相應的家長對孩子的包容性和迴應不多且消極,也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守規則的必要性,且經常還有懲罰和強制性策略。

之前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經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父親經常打擊她,還會邊吃飯邊訓斥她,這導致她一度非常的抑鬱,並且經常自我懷疑,缺乏自信。直至成名之後這種症狀才稍微緩解。

這裡董卿的父親很顯然就是一位專制型的家長,這樣養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經常表現的缺少主見和自信。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多家長的困擾。如果亦師亦友,親密無間,怕孩子沒大沒小、無法無天;如果約法三章,規矩嚴明,怕孩子和自己的關係疏遠適得其反,真是非常的糾結。

最近在書展上聽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成長中的心理撫養”科學育兒講座。現場李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她一個北京的同事給她打電話,說自己的兒子高考考了600多分,不知道報什麼學校和專業,想請李玫瑾老師幫忙出個主意。
李老師回覆說:“這事你問我幹啥,孩子自己拿主意啊!”結果李老師的同事回覆說:“問他幹啥,他啥也不懂!”
接著李老師風趣的回覆說:“嗯,高考能考600多分還啥也不懂,也是夠傻的”,故事講完全場笑聲一片。

這故事誇張嗎?我卻覺得真實得可怕,這正是千千萬萬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寫照啊!

很多家庭每天都是在咆哮老母的“三字經”中度過,“你必須怎樣怎樣”“你不能怎樣怎樣”“你給我怎樣怎樣”……真是家長身心疲憊,孩子苦不堪言。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這麼痛苦的家庭教育方式,問題到底出在哪?

美國心理學家 戴安娜.鮑姆林德 通過“要求”和“接納”兩個維度為座標,將養育模式分為以下的四種類型,也許這裡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權威型養育方式:指即控制又靈活的養育方式。

這類家長會給孩子立規矩,並且會耐心的解釋給孩子聽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矩。簡單的說就是在可掌控範圍內的開放民主。

◇專制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對孩子限制性非常強,會對孩子強加很多規則,並且要求孩子必須嚴格執行和遵守。

相應的家長對孩子的包容性和迴應不多且消極,也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守規則的必要性,且經常還有懲罰和強制性策略。

之前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經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父親經常打擊她,還會邊吃飯邊訓斥她,這導致她一度非常的抑鬱,並且經常自我懷疑,缺乏自信。直至成名之後這種症狀才稍微緩解。

這裡董卿的父親很顯然就是一位專制型的家長,這樣養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經常表現的缺少主見和自信。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放任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几乎不會和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允許孩子隨時隨意表達,這樣孩子受到父母約束和控制比較少。

例如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些熊孩子搗亂的時候家長是無法制止的,家長會說“管不了,管了也不聽”這樣的話,這就是典型的放任式養育下的家庭狀態。

◇不作為養育方式:不作為養育方式和放任型養育有點相似,也是對孩子寬鬆並且沒有任何要求的養育方式,最大的差異在於不作為養育方式的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比較冷漠。

這類的家長經常沉浸在成人的壓力之中,他們經常有問題需要處理導致對孩子既不管束也不迴應,孩子在這個家庭經常是以“透明人”的角色生活著。

我身邊有一個異省的同事,她的微信朋友圈的內容大多是夫妻兩個各種秀恩愛,如果不說你一定不會知道她還有個八歲的女兒,有一天和她聊到孩子教育問題,她毫無興趣,說自己給生活費就好了,剩下的爺爺奶奶會處理好的。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因為依戀關係建立的缺失,長大後會呈現出“缺愛”“不會愛”“恐愛”的多種可能。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多家長的困擾。如果亦師亦友,親密無間,怕孩子沒大沒小、無法無天;如果約法三章,規矩嚴明,怕孩子和自己的關係疏遠適得其反,真是非常的糾結。

最近在書展上聽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成長中的心理撫養”科學育兒講座。現場李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她一個北京的同事給她打電話,說自己的兒子高考考了600多分,不知道報什麼學校和專業,想請李玫瑾老師幫忙出個主意。
李老師回覆說:“這事你問我幹啥,孩子自己拿主意啊!”結果李老師的同事回覆說:“問他幹啥,他啥也不懂!”
接著李老師風趣的回覆說:“嗯,高考能考600多分還啥也不懂,也是夠傻的”,故事講完全場笑聲一片。

這故事誇張嗎?我卻覺得真實得可怕,這正是千千萬萬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寫照啊!

很多家庭每天都是在咆哮老母的“三字經”中度過,“你必須怎樣怎樣”“你不能怎樣怎樣”“你給我怎樣怎樣”……真是家長身心疲憊,孩子苦不堪言。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這麼痛苦的家庭教育方式,問題到底出在哪?

美國心理學家 戴安娜.鮑姆林德 通過“要求”和“接納”兩個維度為座標,將養育模式分為以下的四種類型,也許這裡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權威型養育方式:指即控制又靈活的養育方式。

這類家長會給孩子立規矩,並且會耐心的解釋給孩子聽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矩。簡單的說就是在可掌控範圍內的開放民主。

◇專制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對孩子限制性非常強,會對孩子強加很多規則,並且要求孩子必須嚴格執行和遵守。

相應的家長對孩子的包容性和迴應不多且消極,也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守規則的必要性,且經常還有懲罰和強制性策略。

之前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經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父親經常打擊她,還會邊吃飯邊訓斥她,這導致她一度非常的抑鬱,並且經常自我懷疑,缺乏自信。直至成名之後這種症狀才稍微緩解。

這裡董卿的父親很顯然就是一位專制型的家長,這樣養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經常表現的缺少主見和自信。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放任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几乎不會和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允許孩子隨時隨意表達,這樣孩子受到父母約束和控制比較少。

例如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些熊孩子搗亂的時候家長是無法制止的,家長會說“管不了,管了也不聽”這樣的話,這就是典型的放任式養育下的家庭狀態。

◇不作為養育方式:不作為養育方式和放任型養育有點相似,也是對孩子寬鬆並且沒有任何要求的養育方式,最大的差異在於不作為養育方式的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比較冷漠。

這類的家長經常沉浸在成人的壓力之中,他們經常有問題需要處理導致對孩子既不管束也不迴應,孩子在這個家庭經常是以“透明人”的角色生活著。

我身邊有一個異省的同事,她的微信朋友圈的內容大多是夫妻兩個各種秀恩愛,如果不說你一定不會知道她還有個八歲的女兒,有一天和她聊到孩子教育問題,她毫無興趣,說自己給生活費就好了,剩下的爺爺奶奶會處理好的。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因為依戀關係建立的缺失,長大後會呈現出“缺愛”“不會愛”“恐愛”的多種可能。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不同形式的養育方式,效果也不同

美國心理學家們通過一項對學前兒童及養育者的研究發現權威型養育下的兒童發展的最好,他們表現的更加身心愉悅,有社會責任感,自立並且善於設定目標。

專制養育方式下的孩子容易情緒化,不喜歡社會合作,缺乏目標感。

放任型養育的孩子會比較衝動,並且有較強的攻擊性,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自我控制能力。

而不作為養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則更容易出現反社會傾向。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多家長的困擾。如果亦師亦友,親密無間,怕孩子沒大沒小、無法無天;如果約法三章,規矩嚴明,怕孩子和自己的關係疏遠適得其反,真是非常的糾結。

最近在書展上聽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成長中的心理撫養”科學育兒講座。現場李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她一個北京的同事給她打電話,說自己的兒子高考考了600多分,不知道報什麼學校和專業,想請李玫瑾老師幫忙出個主意。
李老師回覆說:“這事你問我幹啥,孩子自己拿主意啊!”結果李老師的同事回覆說:“問他幹啥,他啥也不懂!”
接著李老師風趣的回覆說:“嗯,高考能考600多分還啥也不懂,也是夠傻的”,故事講完全場笑聲一片。

這故事誇張嗎?我卻覺得真實得可怕,這正是千千萬萬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寫照啊!

很多家庭每天都是在咆哮老母的“三字經”中度過,“你必須怎樣怎樣”“你不能怎樣怎樣”“你給我怎樣怎樣”……真是家長身心疲憊,孩子苦不堪言。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這麼痛苦的家庭教育方式,問題到底出在哪?

美國心理學家 戴安娜.鮑姆林德 通過“要求”和“接納”兩個維度為座標,將養育模式分為以下的四種類型,也許這裡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權威型養育方式:指即控制又靈活的養育方式。

這類家長會給孩子立規矩,並且會耐心的解釋給孩子聽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矩。簡單的說就是在可掌控範圍內的開放民主。

◇專制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對孩子限制性非常強,會對孩子強加很多規則,並且要求孩子必須嚴格執行和遵守。

相應的家長對孩子的包容性和迴應不多且消極,也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守規則的必要性,且經常還有懲罰和強制性策略。

之前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經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父親經常打擊她,還會邊吃飯邊訓斥她,這導致她一度非常的抑鬱,並且經常自我懷疑,缺乏自信。直至成名之後這種症狀才稍微緩解。

這裡董卿的父親很顯然就是一位專制型的家長,這樣養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經常表現的缺少主見和自信。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放任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几乎不會和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允許孩子隨時隨意表達,這樣孩子受到父母約束和控制比較少。

例如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些熊孩子搗亂的時候家長是無法制止的,家長會說“管不了,管了也不聽”這樣的話,這就是典型的放任式養育下的家庭狀態。

◇不作為養育方式:不作為養育方式和放任型養育有點相似,也是對孩子寬鬆並且沒有任何要求的養育方式,最大的差異在於不作為養育方式的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比較冷漠。

這類的家長經常沉浸在成人的壓力之中,他們經常有問題需要處理導致對孩子既不管束也不迴應,孩子在這個家庭經常是以“透明人”的角色生活著。

我身邊有一個異省的同事,她的微信朋友圈的內容大多是夫妻兩個各種秀恩愛,如果不說你一定不會知道她還有個八歲的女兒,有一天和她聊到孩子教育問題,她毫無興趣,說自己給生活費就好了,剩下的爺爺奶奶會處理好的。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因為依戀關係建立的缺失,長大後會呈現出“缺愛”“不會愛”“恐愛”的多種可能。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不同形式的養育方式,效果也不同

美國心理學家們通過一項對學前兒童及養育者的研究發現權威型養育下的兒童發展的最好,他們表現的更加身心愉悅,有社會責任感,自立並且善於設定目標。

專制養育方式下的孩子容易情緒化,不喜歡社會合作,缺乏目標感。

放任型養育的孩子會比較衝動,並且有較強的攻擊性,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自我控制能力。

而不作為養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則更容易出現反社會傾向。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權威型養育是最佳的類型,在成為一名權威型養育的家長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是行為控制而非心理控制

在權威型養育中,家長是對孩子不當行為的制止而非心理上的打壓。

比如孩子玩遊戲時間過長,那麼我們就需要關閉遊戲機,而非是和孩子說“你再玩媽媽就不愛你了”“你就知道玩,啥都不會”諸如此類對孩子心理產生羞愧感,罪惡感及貶低自信的話語。

◇行為控制後情緒的共情

在權威型養育中,家長要扮演好“虎媽貓爸”的合體,畢竟遵守規矩的過程中孩子們總會有很多負面的小情緒,而家長需對這些小情緒有明確的迴應,才能幫助孩子順利的去度過遵守規矩的磨合期。

比如,孩子玩遊戲時間過長,家長收走遊戲機後孩子自然會很難過或者生氣,家長此時要試著接納孩子的這種牴觸的情緒,並且在孩子身邊做好陪伴,積極的和孩子做出情緒的反饋。

給出“我知道你很生氣”“我看出你不開心了”之類的回覆即可。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多家長的困擾。如果亦師亦友,親密無間,怕孩子沒大沒小、無法無天;如果約法三章,規矩嚴明,怕孩子和自己的關係疏遠適得其反,真是非常的糾結。

最近在書展上聽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成長中的心理撫養”科學育兒講座。現場李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她一個北京的同事給她打電話,說自己的兒子高考考了600多分,不知道報什麼學校和專業,想請李玫瑾老師幫忙出個主意。
李老師回覆說:“這事你問我幹啥,孩子自己拿主意啊!”結果李老師的同事回覆說:“問他幹啥,他啥也不懂!”
接著李老師風趣的回覆說:“嗯,高考能考600多分還啥也不懂,也是夠傻的”,故事講完全場笑聲一片。

這故事誇張嗎?我卻覺得真實得可怕,這正是千千萬萬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寫照啊!

很多家庭每天都是在咆哮老母的“三字經”中度過,“你必須怎樣怎樣”“你不能怎樣怎樣”“你給我怎樣怎樣”……真是家長身心疲憊,孩子苦不堪言。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這麼痛苦的家庭教育方式,問題到底出在哪?

美國心理學家 戴安娜.鮑姆林德 通過“要求”和“接納”兩個維度為座標,將養育模式分為以下的四種類型,也許這裡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權威型養育方式:指即控制又靈活的養育方式。

這類家長會給孩子立規矩,並且會耐心的解釋給孩子聽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矩。簡單的說就是在可掌控範圍內的開放民主。

◇專制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對孩子限制性非常強,會對孩子強加很多規則,並且要求孩子必須嚴格執行和遵守。

相應的家長對孩子的包容性和迴應不多且消極,也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守規則的必要性,且經常還有懲罰和強制性策略。

之前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經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父親經常打擊她,還會邊吃飯邊訓斥她,這導致她一度非常的抑鬱,並且經常自我懷疑,缺乏自信。直至成名之後這種症狀才稍微緩解。

這裡董卿的父親很顯然就是一位專制型的家長,這樣養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經常表現的缺少主見和自信。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放任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几乎不會和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允許孩子隨時隨意表達,這樣孩子受到父母約束和控制比較少。

例如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些熊孩子搗亂的時候家長是無法制止的,家長會說“管不了,管了也不聽”這樣的話,這就是典型的放任式養育下的家庭狀態。

◇不作為養育方式:不作為養育方式和放任型養育有點相似,也是對孩子寬鬆並且沒有任何要求的養育方式,最大的差異在於不作為養育方式的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比較冷漠。

這類的家長經常沉浸在成人的壓力之中,他們經常有問題需要處理導致對孩子既不管束也不迴應,孩子在這個家庭經常是以“透明人”的角色生活著。

我身邊有一個異省的同事,她的微信朋友圈的內容大多是夫妻兩個各種秀恩愛,如果不說你一定不會知道她還有個八歲的女兒,有一天和她聊到孩子教育問題,她毫無興趣,說自己給生活費就好了,剩下的爺爺奶奶會處理好的。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因為依戀關係建立的缺失,長大後會呈現出“缺愛”“不會愛”“恐愛”的多種可能。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不同形式的養育方式,效果也不同

美國心理學家們通過一項對學前兒童及養育者的研究發現權威型養育下的兒童發展的最好,他們表現的更加身心愉悅,有社會責任感,自立並且善於設定目標。

專制養育方式下的孩子容易情緒化,不喜歡社會合作,缺乏目標感。

放任型養育的孩子會比較衝動,並且有較強的攻擊性,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自我控制能力。

而不作為養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則更容易出現反社會傾向。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權威型養育是最佳的類型,在成為一名權威型養育的家長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是行為控制而非心理控制

在權威型養育中,家長是對孩子不當行為的制止而非心理上的打壓。

比如孩子玩遊戲時間過長,那麼我們就需要關閉遊戲機,而非是和孩子說“你再玩媽媽就不愛你了”“你就知道玩,啥都不會”諸如此類對孩子心理產生羞愧感,罪惡感及貶低自信的話語。

◇行為控制後情緒的共情

在權威型養育中,家長要扮演好“虎媽貓爸”的合體,畢竟遵守規矩的過程中孩子們總會有很多負面的小情緒,而家長需對這些小情緒有明確的迴應,才能幫助孩子順利的去度過遵守規矩的磨合期。

比如,孩子玩遊戲時間過長,家長收走遊戲機後孩子自然會很難過或者生氣,家長此時要試著接納孩子的這種牴觸的情緒,並且在孩子身邊做好陪伴,積極的和孩子做出情緒的反饋。

給出“我知道你很生氣”“我看出你不開心了”之類的回覆即可。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耐心解釋立規矩的目的

在權威型養育中,家長的耐心和孩子去解釋立規矩和遵守規矩的意義和目的,也是幫助孩子在日後的生活中可以獨立,自律的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之一。

比如,孩子玩遊戲時間過長,家長在進行行為控制和情緒安撫後,可以和孩子一直聊聊當時遊戲時間的確定原因,及遊戲時間長的壞處等等。

◇堅定執行不能猶豫

要知道在行為控制上堅定的執行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很多家長在做情緒同理和安撫時經常心軟。

比如:收走遊戲機孩子哭的很傷心,家長想他哭的太厲害了,要不再玩五分鐘;孩子在超市哭著非要買一個東西,家長心想他哭的太厲害了,肯定很傷心要不就給他買了。

這樣的話孩子得到的信息就是“哭,或者負面的情緒,可以幫助我得到一些好處”。所以如果要做權威型養育的家長一定要堅定執行不能猶豫。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多家長的困擾。如果亦師亦友,親密無間,怕孩子沒大沒小、無法無天;如果約法三章,規矩嚴明,怕孩子和自己的關係疏遠適得其反,真是非常的糾結。

最近在書展上聽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成長中的心理撫養”科學育兒講座。現場李老師分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她一個北京的同事給她打電話,說自己的兒子高考考了600多分,不知道報什麼學校和專業,想請李玫瑾老師幫忙出個主意。
李老師回覆說:“這事你問我幹啥,孩子自己拿主意啊!”結果李老師的同事回覆說:“問他幹啥,他啥也不懂!”
接著李老師風趣的回覆說:“嗯,高考能考600多分還啥也不懂,也是夠傻的”,故事講完全場笑聲一片。

這故事誇張嗎?我卻覺得真實得可怕,這正是千千萬萬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寫照啊!

很多家庭每天都是在咆哮老母的“三字經”中度過,“你必須怎樣怎樣”“你不能怎樣怎樣”“你給我怎樣怎樣”……真是家長身心疲憊,孩子苦不堪言。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這麼痛苦的家庭教育方式,問題到底出在哪?

美國心理學家 戴安娜.鮑姆林德 通過“要求”和“接納”兩個維度為座標,將養育模式分為以下的四種類型,也許這裡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權威型養育方式:指即控制又靈活的養育方式。

這類家長會給孩子立規矩,並且會耐心的解釋給孩子聽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矩。簡單的說就是在可掌控範圍內的開放民主。

◇專制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對孩子限制性非常強,會對孩子強加很多規則,並且要求孩子必須嚴格執行和遵守。

相應的家長對孩子的包容性和迴應不多且消極,也很少向孩子解釋遵守規則的必要性,且經常還有懲罰和強制性策略。

之前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經回憶說自己小時候父親經常打擊她,還會邊吃飯邊訓斥她,這導致她一度非常的抑鬱,並且經常自我懷疑,缺乏自信。直至成名之後這種症狀才稍微緩解。

這裡董卿的父親很顯然就是一位專制型的家長,這樣養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經常表現的缺少主見和自信。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放任型養育方式:這種類型的家長几乎不會和孩子提出任何要求,允許孩子隨時隨意表達,這樣孩子受到父母約束和控制比較少。

例如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些熊孩子搗亂的時候家長是無法制止的,家長會說“管不了,管了也不聽”這樣的話,這就是典型的放任式養育下的家庭狀態。

◇不作為養育方式:不作為養育方式和放任型養育有點相似,也是對孩子寬鬆並且沒有任何要求的養育方式,最大的差異在於不作為養育方式的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比較冷漠。

這類的家長經常沉浸在成人的壓力之中,他們經常有問題需要處理導致對孩子既不管束也不迴應,孩子在這個家庭經常是以“透明人”的角色生活著。

我身邊有一個異省的同事,她的微信朋友圈的內容大多是夫妻兩個各種秀恩愛,如果不說你一定不會知道她還有個八歲的女兒,有一天和她聊到孩子教育問題,她毫無興趣,說自己給生活費就好了,剩下的爺爺奶奶會處理好的。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因為依戀關係建立的缺失,長大後會呈現出“缺愛”“不會愛”“恐愛”的多種可能。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不同形式的養育方式,效果也不同

美國心理學家們通過一項對學前兒童及養育者的研究發現權威型養育下的兒童發展的最好,他們表現的更加身心愉悅,有社會責任感,自立並且善於設定目標。

專制養育方式下的孩子容易情緒化,不喜歡社會合作,缺乏目標感。

放任型養育的孩子會比較衝動,並且有較強的攻擊性,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自我控制能力。

而不作為養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則更容易出現反社會傾向。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權威型養育是最佳的類型,在成為一名權威型養育的家長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是行為控制而非心理控制

在權威型養育中,家長是對孩子不當行為的制止而非心理上的打壓。

比如孩子玩遊戲時間過長,那麼我們就需要關閉遊戲機,而非是和孩子說“你再玩媽媽就不愛你了”“你就知道玩,啥都不會”諸如此類對孩子心理產生羞愧感,罪惡感及貶低自信的話語。

◇行為控制後情緒的共情

在權威型養育中,家長要扮演好“虎媽貓爸”的合體,畢竟遵守規矩的過程中孩子們總會有很多負面的小情緒,而家長需對這些小情緒有明確的迴應,才能幫助孩子順利的去度過遵守規矩的磨合期。

比如,孩子玩遊戲時間過長,家長收走遊戲機後孩子自然會很難過或者生氣,家長此時要試著接納孩子的這種牴觸的情緒,並且在孩子身邊做好陪伴,積極的和孩子做出情緒的反饋。

給出“我知道你很生氣”“我看出你不開心了”之類的回覆即可。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耐心解釋立規矩的目的

在權威型養育中,家長的耐心和孩子去解釋立規矩和遵守規矩的意義和目的,也是幫助孩子在日後的生活中可以獨立,自律的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之一。

比如,孩子玩遊戲時間過長,家長在進行行為控制和情緒安撫後,可以和孩子一直聊聊當時遊戲時間的確定原因,及遊戲時間長的壞處等等。

◇堅定執行不能猶豫

要知道在行為控制上堅定的執行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很多家長在做情緒同理和安撫時經常心軟。

比如:收走遊戲機孩子哭的很傷心,家長想他哭的太厲害了,要不再玩五分鐘;孩子在超市哭著非要買一個東西,家長心想他哭的太厲害了,肯定很傷心要不就給他買了。

這樣的話孩子得到的信息就是“哭,或者負面的情緒,可以幫助我得到一些好處”。所以如果要做權威型養育的家長一定要堅定執行不能猶豫。

為何有的家庭教育讓親子身心俱疲?4種養育方式,有你想要的答案

家長們需要清醒的認識到,孩子的人生不是一場由家長設計好了的遊戲,而是一段需要孩子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是誰的旅程。家長只需要做好一名“智慧的顧問”在孩子有需求的時候予以說明即可。


今日互動話題:你認為什麼樣的養育方式才是最科學和健康呢?你在和孩子互動上又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呢?期待你的分享和討論。

————————————

在育兒過程中,大家如果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識和經驗能夠給你們有效的建議。關愛孩子,關注孩子的成長,是每個家長不可忽略的事。

我是雅雅媽媽,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和經驗。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