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

現在沒有多少知道石揮,人們的記憶也已淡忘,但是任何一本中國影史上都會有他的大名。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使得他在影壇上的地位穩如泰山。作為一名藝術天才,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濤,天津市人,中國電影、話劇演員、電影導演。

1937年到上海後,先後參加了中國旅行劇團、上海劇藝社、上海職業劇團、苦幹劇團、中國演劇社等演出團體,演出過《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劇目。還寫過話劇劇本《雲南起義》,導演過《福爾摩斯》等話劇,被人們譽為"話劇皇帝"。1941年進入電影界,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我這一輩子》是他根據老舍的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優秀作品,此片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影片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

石揮表演藝術戲路寬廣、感情真摯,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

石揮,30-40年代從事話劇創作已經有巨大名聲,在電影角色創作上也取得出色成就。《我這一輩子》是他編導的偉大傑作。這是一部新中國建立之初最為典型的表現舊社會時代悲劇的上乘作品。一個人的輩子就是整整一箇舊時代的苦難縮影,影片通過一個老警察這樣一個特定時代的人,以歷經不同時代的經歷在表現黑暗社會對人命運的一次次壓迫、殘害,來證明舊時代的換湯不換藥和無可救藥。本片旁白以"我"的口吻,將"我"一生的辛酸坦露無遺。

從某種程度上說,本片是建國前現實主義影片的一種集中體現,既有《一江春水向東流》式史述的敘事結構和對比手法,又有《馬路天使》的隱喻手法和表現手法,也有《神女》式省儉場面過渡方式。

1941年進入電影界,他第一部影片是在金星影片公司拍攝的《亂世風光》中任主要角色。

1947年到1951年石揮在文華影片公司工作。在此期間,他主演了12部影片,導演了3部影片。

1950年他根據老舍原著自編、自導、自演的《我這一輩子》,表演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這一輩子》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優秀經典影片,曾獲文化部1949-1955私營廠優秀影片二等獎。

1953年以後石揮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工作。

1954年石揮導演的影片《雞毛信》,榮獲1955年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這是最早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兒童故事片。

1955年導演的戲曲藝術片《天仙配》,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並引起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黃梅戲熱潮。

1957年拍攝的《霧海夜航》是石揮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57年11月,"反右"運動中,石揮含冤而死。1979年2月,上海電影局召開大會為石揮平反。

幾十年後,人們又從黑白膠片和發黃的文字中發現了他。1982年3月,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電影回顧展上,法國電影史學家米特里還說:“我發現了中國電影,也發現了石揮。”

1995年由廣電部,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世界電影100週年暨中國電影90週年紀念活動中,中國電影世紀獎評委會授予石揮“中國電影世紀男演員獎”。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臺的“話劇皇帝”,他自編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影片從導演到表演,充分展示出石揮的電影藝術才華和獨特的藝術追求,被稱做“平民史詩”,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石揮一生,多才多藝,但是他傲得厲害。就連當時公認的一號男角趙丹,他也不怎麼放在眼裡。曾有人拿他和趙丹作比較,他不屑地說:“比什麼比?我有我的好處,趙丹有趙丹的好處。”

這個出身於草根的巨星,實在沒什麼“巨星相”,小眼睛,模樣平平。可他的戲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正正經經來問他:“您師從哪派”?他答曰:“天橋加京劇”。的確,小流氓、窮警察、老園丁,這些“小而壞”的市井人物,被石揮演繹得光芒四射。就連曹禺都心悅誠服地說,《雷雨》中的奴才魯貴,“石揮演的,比我寫的都好。”

石揮曾在《假鳳虛凰》裡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大老粗”演起一代紅伶秋海棠,卻也別有一番風味。當石揮那張貼著口香糖當疤痕的臉,悽然地面對觀眾落幕時,連臺下的梅蘭芳都高聲叫好。

舊時的上海灘,這個處於事業巔峰中的“話劇皇帝”,甚至用他人看來十分狂妄的言語宣稱:“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卻有他狂的道理。一拿到劇本,他像著了魔一樣,把劇本的空白處寫得密密麻麻,因為,“劇本上印的一行行字,固然很重要,但行與行之間的空白,才是我們演員創作最重要的地方。”

就連他的亮相,也那麼與眾不同。上場前,先一陣咳嗽,引起觀眾的注意。接下來,觀眾看到一把雨傘的傘尖,隨著雨傘的收起,觀眾看到一個人的後背,他在甩傘上的雨水。然後才轉過身來,露出真容。

他享受著這種得心應手地操控舞臺和觀眾的感覺,即便是在一場悲劇中,下面的觀眾哭得唏哩嘩啦,可他在臺上拿手捂著臉,從手指縫裡偷偷看,心裡暗暗地笑。

石揮才華橫溢,戲路寬廣,感情真摯,善於刻畫人物性格,既注重內心體驗,又精於外在表現,並努力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但同樣體現出能夠適應不同的風格和題材的特點,其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且始終貫穿著富於個性的藝術追求。他是我國演技派表演藝術家的代表人物,成為中國獨具風格、成就卓著的表演藝術家。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 中國“話劇皇帝”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

石揮的銅像

小叟申明:內容和配圖源自網絡,經編排整理。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