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為何要寫“昨夜西風凋碧樹”?

詩歌 晏殊 范仲淹 王國維 唐詩宋詞那些事兒 2017-06-08

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人生三境界,可能大家都知道。其中第一境界就是晏殊寫的《蝶戀花》裡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那晏殊為何要寫這首詞呢?可能有人覺得我淨瞎操心,他想寫就寫唄。可是我個人以為必須得探明原因。因為對於唐詩宋詞,只有瞭解詩詞背後的那些事兒,我們才可以與作者,與詩詞產生共鳴。

現在的教科書就知道讓大家一味地分析情感,這是我很鄙視的地方,不知道作者經歷的事兒,即使分析出來了情感,也有可能不是作者本意。今天我們來談談晏殊和他的這首《蝶戀花》。首先我們來看看這首詞的內容:

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為何要寫“昨夜西風凋碧樹”?

詩詞是作者自身的反映。想要了解一首詞,那就得了解作者。

說到晏殊,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一個身份——神童,和一個人——劉太后。因為這兩個決定了他的一生。古來神童不少,古秦的甘羅,漢魏的曹衝,北宋的晏殊等等。可是真要輪學識淵博,以及推動文化發展的神童,那可就只有晏殊一個。下面我們來看看他那開了掛的人生。

五歲作詩這沒什麼稀奇,方仲永也可以。可十四歲殿試召對入流且深得皇帝喜愛,那可就不是方可以比擬的了。從此之後,他的官就一升再升,可是官不怎麼滴。直到乾興元年。這一年,真宗駕崩,少年仁宗繼位。古來都有主少國疑,此時,奸臣丁謂就想掌握朝政。為防止朝局動盪,晏殊力推仁宗之母劉太后垂簾聽政。劉太后很滿意,晏殊則官接著升,可是晏殊只是一廂情願地以為劉太后會大公無私。不久就因為反對劉太后的官員任免遭到貶謫。

晏殊為何要寫“昨夜西風凋碧樹”?

貶就貶吧,反正我一心為大宋。貶到哪兒了呢?應天府,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可是他並不像別的官員遭貶就悶悶不樂,而是大力推廣教育,改制應天府書院,使之成為全國書院之首。在這裡,他遇到了他的學生兼朋友的范仲淹,對於范仲淹,他很是喜愛,多事都與之探討。當然,這對范仲淹來說更是大有裨益,在范仲淹以後的官場歲月裡,他都像老師看齊。

明道元年,晏殊因政績升任副相——參知政事。這官當的可以了,按理說官越大越會逢迎,可晏殊偏不,那結果可想而知了。所以第二年就因反對劉太后僭越禮儀被貶亳州。

慶曆二年,晏殊迎來了他人生中的巔峰,軍事政治一把抓,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領樞密使。整個大宋朝,當官還沒有人超過他的職銜的。與此同時,一些大牛人也開始在他的門下顯現,范仲淹就不必說了,王安石,歐陽修,富弼,韓琦等等,哪個拿出來都享譽整個大宋。可是不久他再度因撰寫墓碑遭到貶謫。經歷了幾次人生的大起大落,加之來日無多,可能他已經明白人生的真諦了。至和年間,晏殊京師養病時,感慨往日種種,遂寫下《蝶戀花》。

晏殊為何要寫“昨夜西風凋碧樹”?

對於這首詞,古來名人大家都對它有解讀。有的讚美它思念懷人寫得好,有讚美它感傷悲秋寫得妙。可是,要論流傳最廣,評價最妙的無過於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之說。當然了,無論後人怎麼評價,《蝶戀花》都有著它自己的含義,至於這含義是什麼,那也只有晏殊自己知道了。

也許在某個秋天的黃昏,他在吟唱著“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時,他就已經明白了“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人生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