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黃昏近 夕陽別樣紅

攝影 大學 紀實攝影 紅旗渠 安陽網 2017-06-18

年逾八旬的許子長老師在安陽市老幹部大學攝影班講臺上辛勤耕耘二十載 攝影班成立二十年來,培養了千餘名學員,成為全市攝影界的一支有生力量

莫道黃昏近 夕陽別樣紅

□記者 郭雯

巍巍太行東、潺潺洹河畔,有一座古老而日新月異的城市——安陽。在這座生機勃勃的城市中,有一個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的文教娛樂場所——安陽市老幹部大學。學校共有19個學科,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攝影班。

市老幹部大學攝影班從建立到現在已經整整二十個年頭。二十年中,這個班累計培養了千餘名學員,成為全市攝影界的一支有生力量。攝影班學員拍攝的攝影作品,內容涵蓋了全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方面面,對宣傳安陽、推介安陽發揮了積極作用。攝影班學員中已有43人加入了省、市攝影家協會,成為專業的攝影人。攝影班學員還積極參加全國、全省和全市的攝影大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先後獲得獎勵300多項。老幹部大學攝影班已成為安陽市攝影界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談起老幹部大學攝影班如此驕人的成績,人們總會提到一位幕後的功臣。他就是在攝影班講臺上辛勤耕耘了二十載、年逾八旬的許子長老師。

許子長原是安陽市防疫站的宣教幹部,幾乎與攝影打了半個多世紀的交道。1996年退休,次年,他受聘在市老幹部大學擔任了攝影老師。從此,他帶領著這群熱愛攝影的老年學員,從攝影基礎知識教起,一步一步將大家帶進了光影的殿堂。而他自己,也在三尺講臺上,在外出採風的風餐露宿中,在與老年學員的交流中找到了晚年生活的樂趣。

老幹部大學分東西兩個校區,老師上課要兩頭跑。每個班一週上兩次課,老師要上四次課。平時老師還要帶領學員外出採風,林州大山裡的紅旗渠、天平山、桃花谷等,市內適宜拍照的文峰塔、殷墟、易園等,都是他們經常採風的地點。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外拍採風,許子長對學員都是循循善誘,關愛備至。學員們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會讓他感到由衷的開心和快樂。他與學員們的情感,也在三尺講臺和外拍活動中日漸加深。

“許老師是我們攝影班的‘魂’。”學員薛硯平的話也說出了全體學員的心聲。

東校區攝影班班長牛建利說,當初自己退休後很迷茫,閒下來的自己不知道每天該乾點什麼,感覺生活了無趣味。“當時有朋友推薦我上老幹部大學攝影班,在許老師的影響下,我喜歡上了攝影。”她回想,當初的學員很多都不懂攝影,零基礎加“傻瓜”相機,就跟著許老師出去拍照。“許老師把我們當自己的孩子,關愛有加。有次去河北魏縣,天氣很熱,許老師怕大家吃不消,還帶了糖果給大家分著吃。每次上課,他年紀那麼大了,但總是第一個到。有一次外出拍照,我參加了個活動正好在附近,就提前一個小時去了,沒想到許老師80歲的人了,已經在路邊坐著等我們了。平時上課,他都是提前去教室擦桌椅,研究做課件,讓每節課都上得精彩。”

學員孫淑麗說:“別看許老師年紀大,但是網絡名詞張口就來,比我們還跟得上時代!我當姥姥了,家裡事很多,但是一有時間,我就來聽許老師的課。我本來啥也不懂,後來跟著許老師學,在這兒我是學生,出去我就是老師。上次去歐洲旅遊,團裡其他人拿著單反問我為啥拍不清,我一看,給他調了一下就好了,團裡好多人都來問我,我特別有成就感,這都是許老師教給我的!”

作為攝影班的“魂”,許子長不僅教學員們攝影的技藝,更注重教學員們做人的道理。學員王安麗說:“許老師常說的一句話是‘有道無術,術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他教育我們,不要只拍美好的景,更要去傳播身邊好的人和事,去傳播社會正能量。”

在許子長老人的家中,每個房間的桌子上、櫃子裡都放有他幾十年來拍攝的照片。在這些照片中,有一組照片對他來說意義非凡。照片拍攝於1976年,許子長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發生的一幕幕畫面。1976年8月4日,安陽迎來了載有數百名唐山地震傷員的專列。200多個日夜,許子長目睹並拍攝了那次搶救傷員的全過程,並用鏡頭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跟蹤記錄,直至這批傷員痊癒並離開安陽。

許子長至今還保留著這些珍貴的老照片,唐山大地震30週年時,他將照片寄到《唐山勞動日報》。《唐山勞動日報》把這些珍貴的老照片在報紙上進行了整版刊登,引起了強烈反響。

保存當年的老照片,既是歷史的回顧,也是為了激勵後人。許子長老人拿出這些照片,為攝影班的學員們講述當年那段震撼的歷史,為學員們傳授紀實攝影要領,講述紀實攝影的獨特之美和重要性。學員們從許老師拍的照片裡感受到了攝影人的社會責任,也體會到了攝影人的歷史擔當!大家從學著玩轉變為堅定學,在攝影的道路上越發堅定執著地走下去。

許子長以自己的言傳身教,讓一個個對光影一無所知的退休人員一步步跨進了攝影的門檻,也帶出了一支團結協作、素質過硬、積極向上的攝影隊伍。

程超是一名攝影愛好者。由於喜愛攝影,退休後他報了攝影班,成為許老師的得意門生。現在的他已經成為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獲得過全國攝影大賽一等獎,目前,他正在申請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

“以前我組過藝術團,後來由於喜歡攝影,開始專門搞攝影、學後期,2011年以後全身心投入到攝影藝術之中。”程超說,“前幾年我患心臟病,心臟裡有6個支架,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是自從學了攝影,我又煥發了激情。外出採風成為家常便飯。2015年我帶著攝影團隊去西藏,那次進藏拍攝的作品,還在第九屆珠穆朗瑪攝影大賽中獲獎。”

西校區攝影班班長劉海栓通過幾年的學習,迷上了風光攝影,林州的山山水水都成了他最好的攝影基地。他的足跡踏遍了林州的每一個鄉鎮和村落。在林州的大山裡,哪個村裡有好的拍攝對象,哪座山上適宜拍攝日出日落,甚至在哪塊大石頭上拍攝角度最佳,他心裡都一清二楚。

牛建利進攝影班的時間並不算長,但她從許老師身上學到了攝影知識和技巧,也學到了攝影人的執著和道義。她潛心學,勤奮拍,攝影技巧明顯提高。去年在航空節上,她拍攝的作品兩次被國家級刊物選為封面。今年,她還正式踏入了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的行列。

在好的班風和學風之下,攝影班老師和學員間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程超通過投影儀對照片進行點評,傳授自己的攝影經驗和技術;班裡每次出去採風,學員王永成都會認真安排好每一項後勤保障工作,把大家的吃住行安排得妥妥當當。學員付海順把部隊作風帶到攝影班,每次出行前都列出活動細則,通知到每位學員,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進行。學員寧廣生針對班上學員在攝影中存在的問題,找來各種攝影知識,發在班裡的微信群裡,有的放矢地對大家進行指導;學員張永興帶頭對學員們的照片進行點評,毫無保留地提出問題和建設性的意見,帶動了班裡互幫互學、相互交流的好學風;王平均是年紀較大的學員,但是每次班裡活動,他都不怕吃苦,用攝像機為大家錄下活動的點點滴滴,也為攝影班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

有了這樣一位高風亮節和無私奉獻的老師,有了這樣一群退休學員對攝影的熱愛,才成就了一個講學習、講奉獻、講團結的高素質攝影團隊。2015年,在全省老幹部攝影比賽中,安陽市老幹部大學攝影班榮獲最佳組織獎,攝影班學員獲獎總數位居全省第一。

老幹部大學攝影班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認同,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攝影班學習熱情高,風氣正,能積極宣傳安陽,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為老幹部大學爭得了榮譽。”市老幹部大學的一位領導說。

安陽市攝影家協會的領導也高度評價老幹部大學攝影班,表示在安陽攝影界,這個班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如今,許子長及其攝影團隊的老年學員們,在人生的暮年重新煥發出了蓬勃的朝氣,邁著矯健的步伐,邁向新的人生目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