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觀察 |如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最江蘇”導讀

日前,“最江蘇”系列文章“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施工圖”,圍繞“六個一體化”,深度聚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江蘇實踐。接下來,我們將放眼中國現代化都市圈發展大局,陸續推出“粵港澳大灣區觀察”、“京津冀觀察”等,與大家分享和探討更大視野內區域協同發展的實踐智慧。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綱要》從戰略定位、空間佈局等方面作出了總體規劃和定性,並且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規劃。

《綱要》提出,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對此,粵港澳三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積極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

“最江蘇”導讀

日前,“最江蘇”系列文章“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施工圖”,圍繞“六個一體化”,深度聚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江蘇實踐。接下來,我們將放眼中國現代化都市圈發展大局,陸續推出“粵港澳大灣區觀察”、“京津冀觀察”等,與大家分享和探討更大視野內區域協同發展的實踐智慧。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綱要》從戰略定位、空間佈局等方面作出了總體規劃和定性,並且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規劃。

《綱要》提出,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對此,粵港澳三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積極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粵港澳大灣區觀察 |如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積極構建創新共同體

為打造創新高地,粵港澳大灣區聚焦創新驅動,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目前,粵港澳三地共建了超過30個科技創新合作平臺。

以深圳為例,深圳通過實施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建設行動打造一批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推動科技創新的合作典範,其中包括現有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及新建的光明科學城和西麗湖國際科教城。

深圳發揮港深兩地資源稟賦優勢,聯合香港共同打造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充分釋放協同創新活力。加快福田保稅區轉型升級並承擔起合作區發展“先行區”和港深科技孵化轉化中心的使命。在合作區內將啟動建設跨境通信試驗區,推廣智能公交體系,建設智能公交應用示範區。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廣東省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正在推進,中國東莞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中科院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兩大科學裝置正式開工建設。

下一步,粵港澳將攜手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聯合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高標準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大創新載體。

"

“最江蘇”導讀

日前,“最江蘇”系列文章“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施工圖”,圍繞“六個一體化”,深度聚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江蘇實踐。接下來,我們將放眼中國現代化都市圈發展大局,陸續推出“粵港澳大灣區觀察”、“京津冀觀察”等,與大家分享和探討更大視野內區域協同發展的實踐智慧。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綱要》從戰略定位、空間佈局等方面作出了總體規劃和定性,並且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規劃。

《綱要》提出,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對此,粵港澳三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積極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粵港澳大灣區觀察 |如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積極構建創新共同體

為打造創新高地,粵港澳大灣區聚焦創新驅動,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目前,粵港澳三地共建了超過30個科技創新合作平臺。

以深圳為例,深圳通過實施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建設行動打造一批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推動科技創新的合作典範,其中包括現有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及新建的光明科學城和西麗湖國際科教城。

深圳發揮港深兩地資源稟賦優勢,聯合香港共同打造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充分釋放協同創新活力。加快福田保稅區轉型升級並承擔起合作區發展“先行區”和港深科技孵化轉化中心的使命。在合作區內將啟動建設跨境通信試驗區,推廣智能公交體系,建設智能公交應用示範區。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廣東省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正在推進,中國東莞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中科院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兩大科學裝置正式開工建設。

下一步,粵港澳將攜手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聯合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高標準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大創新載體。

粵港澳大灣區觀察 |如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加快集聚國際創新資源

國際化配置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將某個產業對接國際化資源,例如國際一流的資本、人才,一流的供應商、運營商。加速聚集全球資源,粵港澳三地離不開大灣區協同發展。

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澳”科創走廊等重大戰略佈局和規劃中,深圳的創新“引擎”作用不容忽視,全球心懷夢想的創業者蜂擁而至。

近年來,深圳一直致力於引進全球高端人才,僅2017年,深圳就累計引進海歸1.8萬人,其中引進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44個、“孔雀計劃”創新團隊116個。

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前沿之地,深圳正加速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深圳目前已經組建了包括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深圳市中光工業技術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實驗室等在內的10所諾獎科學家科研機構。

對於作為國際金融、物流、航運中心的香港而言,粵港澳大灣區亦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幫助其突破自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瓶頸。

基於香港歷史背景,香港在語言、文化、金融、法律、國際商貿、物流等方面與西方接軌比大陸更有優勢,利用香港去開拓國外市場,會成為內地企業在全球的一個重要戰略據點。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依託國際化優勢,統籌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深化與歐美髮達國家、亞洲創新型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產業合作,鼓勵境外投資者來廣東設立研發機構和研發中心,支持企業到海外建設海外人才工作站、境外研發中心和創業孵化基地,繼續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

“最江蘇”導讀

日前,“最江蘇”系列文章“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施工圖”,圍繞“六個一體化”,深度聚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江蘇實踐。接下來,我們將放眼中國現代化都市圈發展大局,陸續推出“粵港澳大灣區觀察”、“京津冀觀察”等,與大家分享和探討更大視野內區域協同發展的實踐智慧。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綱要》從戰略定位、空間佈局等方面作出了總體規劃和定性,並且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規劃。

《綱要》提出,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對此,粵港澳三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積極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粵港澳大灣區觀察 |如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積極構建創新共同體

為打造創新高地,粵港澳大灣區聚焦創新驅動,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目前,粵港澳三地共建了超過30個科技創新合作平臺。

以深圳為例,深圳通過實施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建設行動打造一批集聚全球創新要素、推動科技創新的合作典範,其中包括現有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及新建的光明科學城和西麗湖國際科教城。

深圳發揮港深兩地資源稟賦優勢,聯合香港共同打造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充分釋放協同創新活力。加快福田保稅區轉型升級並承擔起合作區發展“先行區”和港深科技孵化轉化中心的使命。在合作區內將啟動建設跨境通信試驗區,推廣智能公交體系,建設智能公交應用示範區。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廣東省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正在推進,中國東莞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中科院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兩大科學裝置正式開工建設。

下一步,粵港澳將攜手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聯合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高標準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大創新載體。

粵港澳大灣區觀察 |如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加快集聚國際創新資源

國際化配置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將某個產業對接國際化資源,例如國際一流的資本、人才,一流的供應商、運營商。加速聚集全球資源,粵港澳三地離不開大灣區協同發展。

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澳”科創走廊等重大戰略佈局和規劃中,深圳的創新“引擎”作用不容忽視,全球心懷夢想的創業者蜂擁而至。

近年來,深圳一直致力於引進全球高端人才,僅2017年,深圳就累計引進海歸1.8萬人,其中引進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44個、“孔雀計劃”創新團隊116個。

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前沿之地,深圳正加速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深圳目前已經組建了包括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深圳市中光工業技術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實驗室等在內的10所諾獎科學家科研機構。

對於作為國際金融、物流、航運中心的香港而言,粵港澳大灣區亦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幫助其突破自身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瓶頸。

基於香港歷史背景,香港在語言、文化、金融、法律、國際商貿、物流等方面與西方接軌比大陸更有優勢,利用香港去開拓國外市場,會成為內地企業在全球的一個重要戰略據點。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依託國際化優勢,統籌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深化與歐美髮達國家、亞洲創新型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產業合作,鼓勵境外投資者來廣東設立研發機構和研發中心,支持企業到海外建設海外人才工作站、境外研發中心和創業孵化基地,繼續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觀察 |如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著力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

通過制度的建設,藉助市場和政策的力量,將發展的勢能轉化為發展的動能,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可以構建出開放型創新環境。

在廣州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印有“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的本子將繁瑣產業政策精簡為18條,建立重點突出、簡潔明瞭的扶持政策。目前已引入騰訊、阿里巴巴、唯品會、復星、小米等一大批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龍頭產業項目。

在珠海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今年6月初,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服務中心揭牌儀式在此舉行。作為全省首批3家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之一,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運營近4年,已累計孵化澳門項目196個,累計培育和引進高新技術企業41家。

如果說粵港澳創新創業平臺在各城市的接連落地,點亮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之火,那麼區域協同、減稅降費、機制體制創新以及產學研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則不斷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邁上新水平。

今年1至4月,廣東(含深圳)新增減稅672.7億元。僅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落地首月,增值稅減徵稅額達130億元,減稅幅度達27.3%。

此外,深圳啟動修編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深度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在對港服務業開放方面“先行先試”,建設跨境經貿合作網絡服務平臺。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央視網、大洋網、深圳政府在線、羊城晚報、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日報

圖片來源: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官網、ZOL攝影論壇、網絡

小編:包菁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