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引人才方面,深圳又一次走在了全國前列,這一次是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5月25日在“2019年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上表示,來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短缺人才將享受15%的個人所得稅減免優惠。具體而言,高端科技人才個人所得稅15%,差額將由深圳市政府補齊,100萬元年薪應繳個稅45萬元現在則可以少繳30萬元。我認為,此舉有利於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路精英人才來深發展,同時也能夠為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源頭活水,可謂一舉多得。

從表上來看,上述個人稅收減免政策只不過是深圳施行的一項人才稅收優惠,但從本質上而言,這又是一次全國各地“搶人才”的最新動向。當前,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之都,深圳仍然存在高端頂尖人才緊缺、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重大創新平臺缺乏等一些列問題,嚴重製約了深圳市的可持續創新發展。特別是相較於北京、上海等城市,尚存在不小的差距。此外,沒有一所像樣的大學,這恐怕也是深圳的最大劣勢。再者是,深圳證券交易所全球綜合實力排名相對靠後,2018年更是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年度跌幅分別位居全球倒數第三及第八位,跌幅分別為33.58%、22.99%。我認為,深圳未來有條件和優勢成為下一個硅谷,但將來未必能夠成為“地球中心”。因為在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尖端領域內的領軍人才仍然缺乏,能夠提供產業應用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的研發團隊更是嚴重不足。

未來,建議深圳市政府在發展科技創新、引進和留住人才等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大力發展科技創新,首先要補上教育短板。關於這一點,有兩家深圳市的企業創始人先後發聲吶喊,一個是華為的任正非,另外一個是比華為規模稍大一些的騰訊公司的馬化騰。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今年5月21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稱,中國將來要和美國競賽,只有提高教育,沒有別的其他路,還說“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完成的”等等。馬化騰則在隨後的“2019年未來論壇·深圳技術峰會”上也談及,深圳必須要在培養產學研創新生態上出實招,要彌補人才、教育等方面的短板等。不難發現,深圳市的教育短板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成為阻礙深圳發展科技創新、引進和留住人才等方面的“攔路虎”。

根據我的親身調研,深圳除了沒有一所像樣的大學之外,基礎教育發展的也並不好,一部分來深建設者的孩子甚至沒辦法在深圳順利上學。以華為為例,他們派遣到海外的員工大約有4萬多名,但大多數員工都不願意回來。為什麼?因為除了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樣這個客觀原因之外,華為海外員工的孩子即使回來,在深圳一些學校插班都可能存在難題。因為要想在深圳順利插班上學,會牽涉到戶口、房產、社保、房屋租賃等一些列問題。前段日子,一位深圳民辦小學的馮姓校長無意間告訴我,他們近年解決了好幾名華為員工孩子的上學(插班)問題。

我們可以想像,連華為的海外員工都屢屢碰壁的教育問題,非深戶子女在深圳上學恐怕更是艱難。對這4萬多名華為海外員工的孩子教育而言,在深圳接受基礎教育,有時候甚至不如在非洲方便。在非洲,他們孩子可以上當地最好的學校,但是卻進不去華為總部所在地深圳的學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的子女在國外上學,實際上等於間接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建議深圳市政府能夠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問題,因為子女教育問題不僅牽扯到將來能否留住搶來的人才的問題,更牽涉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能否成功、和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博弈的重大問題。

第二,留住人才比搶到人才更重要,搶得來更要留得住。此次深圳副市長公開“搶奪”短缺人才,並開出45萬個稅政府幫繳30萬的優惠政策,可以看出深圳市政府對於短缺人才的誠意十足。但是對於這些短缺人才來講,留住他們在深圳紮根發展,不能只想著靠金錢。畢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的城市可能會拿出比深圳更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那麼短缺人才就會面臨著流失的風險。

總而言之,產業發展才是吸引人才的關鍵所在。從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來看,人才政策一定要與當地特色產業和發展實際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讓人才到來之後有機會“大展拳腳”,否則這些人才將會“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最終可能會留不住人才。因為人才跟著產業走!真正吸引人才的還是成熟、高效的產業鏈,形成特色產業集聚發展效應,人才自然會慕名前來。因此,當前,一些城市對人才的爭奪需要理性,並不是什麼樣的人才都要積極爭搶,也不能不惜一切代價去吸引人才,而是要提供相應匹配條件、依託自身優勢去吸引人才。

我觀察到,相比很多二線城市還在爭奪畢業大學生落戶,京、滬、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更顯著的特點是根據各自發展定位以及特點,向高端人才“定向”拋出橄欖枝。比如北京既招攬科技創新人才,也瞄準了文化創意領域人才,與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相吻合;上海重點引進的13大領域人才也與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緊密相關;深圳此次發出全國最強“求賢令”,瞄準來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短缺人才,與深圳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的戰略定位基本相符。

第三,向外界密集宣傳深圳GDP超越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第一城,對引進人才工作有害無益。若沒有背靠香港這棵“大樹”,率先吸收利用外資,深圳可能還是40年前的那一個“小漁村”,也就沒有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過香港的情況發生。實際上,吸引人才最終是拼的還是市場開放程度、包容性、法治和政務服務等軟實力方面,GDP只是反映一座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指標之一。在吸引人才層面,深圳距離香港都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建議深圳擺正自己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位置,能夠跟香港“抱團”發展,共享人才紅利。

(編輯:王月華 校對:張國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