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

“那個房子多少錢?”“就10萬吧。”這是深圳人的日常交流。

不知從何時起,深圳人對豪宅日光的新聞已經不再震驚,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深圳10萬/平的豪宅,與4萬/平的剛需起步價。

與這房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近四年新增了近200萬人口。為什麼在內地第一高的房價下,每年仍然有數十萬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呢?

從一個十年深漂看來,決定深圳吸引力的,不是香蜜湖深圳灣蛇口的千萬豪宅,而是白石洲、坪洲、上下沙這些被低估的城中村。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城中村保護了高房價下的深圳。

"

“那個房子多少錢?”“就10萬吧。”這是深圳人的日常交流。

不知從何時起,深圳人對豪宅日光的新聞已經不再震驚,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深圳10萬/平的豪宅,與4萬/平的剛需起步價。

與這房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近四年新增了近200萬人口。為什麼在內地第一高的房價下,每年仍然有數十萬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呢?

從一個十年深漂看來,決定深圳吸引力的,不是香蜜湖深圳灣蛇口的千萬豪宅,而是白石洲、坪洲、上下沙這些被低估的城中村。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城中村保護了高房價下的深圳。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左氏作品 | 攝影:劉晨龍(版權歸原著所有)


1、深圳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

近期,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是1302.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54.70萬人,只佔1/3。同時,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49.83萬人,再次成為全國各城市增量第一。

最近四年,深圳已經累計新增了超過200萬常住人口:2015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60萬;2016年新增52.9萬;2017年新增62萬。

人在深圳,自然需要房子居住。據估算,深圳的住房自有率不到40%,全國倒數第一,但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卻是全國最高之一。也就是說,買房是始終少數深圳人的行為,租房才是深圳人的居住常態。

那麼,深圳這將近1000萬的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呢?

"

“那個房子多少錢?”“就10萬吧。”這是深圳人的日常交流。

不知從何時起,深圳人對豪宅日光的新聞已經不再震驚,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深圳10萬/平的豪宅,與4萬/平的剛需起步價。

與這房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近四年新增了近200萬人口。為什麼在內地第一高的房價下,每年仍然有數十萬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呢?

從一個十年深漂看來,決定深圳吸引力的,不是香蜜湖深圳灣蛇口的千萬豪宅,而是白石洲、坪洲、上下沙這些被低估的城中村。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城中村保護了高房價下的深圳。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左氏作品 | 攝影:劉晨龍(版權歸原著所有)


1、深圳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

近期,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是1302.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54.70萬人,只佔1/3。同時,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49.83萬人,再次成為全國各城市增量第一。

最近四年,深圳已經累計新增了超過200萬常住人口:2015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60萬;2016年新增52.9萬;2017年新增62萬。

人在深圳,自然需要房子居住。據估算,深圳的住房自有率不到40%,全國倒數第一,但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卻是全國最高之一。也就是說,買房是始終少數深圳人的行為,租房才是深圳人的居住常態。

那麼,深圳這將近1000萬的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呢?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答案自然是,城中村。根據深圳規土委調研數據顯示,深圳城中村租賃住房約佔深圳總租賃住房70%,因為這裡提供了大量低租金小戶型適居租賃住房。

其中,價格是與性價比是城中村唯一的優勢。你很難想象,在與華為僅一路之隔的城中村,其房租單房最低僅750元/月,一房一廳950元/月也可以租到。即便在關內的中心位置,科技園、福田CBD這樣的大型企業基地,周邊的城中村價格普遍也不會超過2000元/人/月。

對於深圳的企業而言,這就是最好的住房補貼。

2、 深圳,本沒有“村”


深圳本沒有城中村,但來的人多了,村就長出來了。

上世紀80-90年代,深圳城市文明剛開始迸發的時期,五湖四海的人們從全國各個角落湧來。為了解決這些淘金者居住和生活問題,在出租利益的驅動下,深圳原著民們普遍私自違法加建,產生了空間密度極高的農民房,將深圳地域原有的村落連成了一體,成就了現在我們看見的城中村。

據2013年深圳市住建局的數據顯示,深圳共有以行政村為單位的城中村241個,其中特區內城中村91個;城中村農民房或私人自建房超過35萬棟。

"

“那個房子多少錢?”“就10萬吧。”這是深圳人的日常交流。

不知從何時起,深圳人對豪宅日光的新聞已經不再震驚,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深圳10萬/平的豪宅,與4萬/平的剛需起步價。

與這房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近四年新增了近200萬人口。為什麼在內地第一高的房價下,每年仍然有數十萬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呢?

從一個十年深漂看來,決定深圳吸引力的,不是香蜜湖深圳灣蛇口的千萬豪宅,而是白石洲、坪洲、上下沙這些被低估的城中村。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城中村保護了高房價下的深圳。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左氏作品 | 攝影:劉晨龍(版權歸原著所有)


1、深圳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

近期,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是1302.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54.70萬人,只佔1/3。同時,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49.83萬人,再次成為全國各城市增量第一。

最近四年,深圳已經累計新增了超過200萬常住人口:2015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60萬;2016年新增52.9萬;2017年新增62萬。

人在深圳,自然需要房子居住。據估算,深圳的住房自有率不到40%,全國倒數第一,但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卻是全國最高之一。也就是說,買房是始終少數深圳人的行為,租房才是深圳人的居住常態。

那麼,深圳這將近1000萬的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呢?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答案自然是,城中村。根據深圳規土委調研數據顯示,深圳城中村租賃住房約佔深圳總租賃住房70%,因為這裡提供了大量低租金小戶型適居租賃住房。

其中,價格是與性價比是城中村唯一的優勢。你很難想象,在與華為僅一路之隔的城中村,其房租單房最低僅750元/月,一房一廳950元/月也可以租到。即便在關內的中心位置,科技園、福田CBD這樣的大型企業基地,周邊的城中村價格普遍也不會超過2000元/人/月。

對於深圳的企業而言,這就是最好的住房補貼。

2、 深圳,本沒有“村”


深圳本沒有城中村,但來的人多了,村就長出來了。

上世紀80-90年代,深圳城市文明剛開始迸發的時期,五湖四海的人們從全國各個角落湧來。為了解決這些淘金者居住和生活問題,在出租利益的驅動下,深圳原著民們普遍私自違法加建,產生了空間密度極高的農民房,將深圳地域原有的村落連成了一體,成就了現在我們看見的城中村。

據2013年深圳市住建局的數據顯示,深圳共有以行政村為單位的城中村241個,其中特區內城中村91個;城中村農民房或私人自建房超過35萬棟。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城中村的一切,是自然野蠻生長出來的,教科書上沒有。

在這種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城中村圍繞著“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城市生態系統:最性價比的戶型、最便捷的地段、最高效的交通、最完整的生活配套,以及整個服務城中村的產業鏈。

例如五湖四海的各地小吃店、二手傢俱的買賣、衣服褲子的縫補、開鎖配鑰服務等等,這些在現代化深圳基本上找不到的低端服務,只存在於城中村之中。

"

“那個房子多少錢?”“就10萬吧。”這是深圳人的日常交流。

不知從何時起,深圳人對豪宅日光的新聞已經不再震驚,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深圳10萬/平的豪宅,與4萬/平的剛需起步價。

與這房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近四年新增了近200萬人口。為什麼在內地第一高的房價下,每年仍然有數十萬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呢?

從一個十年深漂看來,決定深圳吸引力的,不是香蜜湖深圳灣蛇口的千萬豪宅,而是白石洲、坪洲、上下沙這些被低估的城中村。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城中村保護了高房價下的深圳。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左氏作品 | 攝影:劉晨龍(版權歸原著所有)


1、深圳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

近期,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是1302.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54.70萬人,只佔1/3。同時,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49.83萬人,再次成為全國各城市增量第一。

最近四年,深圳已經累計新增了超過200萬常住人口:2015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60萬;2016年新增52.9萬;2017年新增62萬。

人在深圳,自然需要房子居住。據估算,深圳的住房自有率不到40%,全國倒數第一,但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卻是全國最高之一。也就是說,買房是始終少數深圳人的行為,租房才是深圳人的居住常態。

那麼,深圳這將近1000萬的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呢?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答案自然是,城中村。根據深圳規土委調研數據顯示,深圳城中村租賃住房約佔深圳總租賃住房70%,因為這裡提供了大量低租金小戶型適居租賃住房。

其中,價格是與性價比是城中村唯一的優勢。你很難想象,在與華為僅一路之隔的城中村,其房租單房最低僅750元/月,一房一廳950元/月也可以租到。即便在關內的中心位置,科技園、福田CBD這樣的大型企業基地,周邊的城中村價格普遍也不會超過2000元/人/月。

對於深圳的企業而言,這就是最好的住房補貼。

2、 深圳,本沒有“村”


深圳本沒有城中村,但來的人多了,村就長出來了。

上世紀80-90年代,深圳城市文明剛開始迸發的時期,五湖四海的人們從全國各個角落湧來。為了解決這些淘金者居住和生活問題,在出租利益的驅動下,深圳原著民們普遍私自違法加建,產生了空間密度極高的農民房,將深圳地域原有的村落連成了一體,成就了現在我們看見的城中村。

據2013年深圳市住建局的數據顯示,深圳共有以行政村為單位的城中村241個,其中特區內城中村91個;城中村農民房或私人自建房超過35萬棟。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城中村的一切,是自然野蠻生長出來的,教科書上沒有。

在這種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城中村圍繞著“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城市生態系統:最性價比的戶型、最便捷的地段、最高效的交通、最完整的生活配套,以及整個服務城中村的產業鏈。

例如五湖四海的各地小吃店、二手傢俱的買賣、衣服褲子的縫補、開鎖配鑰服務等等,這些在現代化深圳基本上找不到的低端服務,只存在於城中村之中。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3、深圳要感謝城中村

就是這樣的城中村,給了高房價下的深圳一點喘息之機。因為,城中村成了深圳最大的“保障房”,它為城市留住了人。

從發展優勢來看,深圳這座城市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戶籍人口倒掛。深圳的戶籍人口僅佔常住人口的1/3,給深圳的搶人大戰提供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第二是大量的城中村出現,提供了滿足基本需求的生存空間,承擔了當初本應政府承擔建設的海量廉租住房,成了深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

去年,王石曾在公開演講中提到:“深圳1044個城中村裡居住了60%的城市人口,為四面八方來到深圳追求夢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腳點,他們是特區活力與競爭力的基石。”

今年,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也分享了一個普查數據:深圳城中村建設用地規模佔全市的31%,但居住人口卻佔全市的64%。也就是說,現在依然有近1000萬的深圳人口,居住在城中村之中。

“深圳競爭力超過北京,要感謝城中村!”王峰表示,去年北京人口流失30萬,深圳新增50萬人才,就是深圳城中村的功勞。


"

“那個房子多少錢?”“就10萬吧。”這是深圳人的日常交流。

不知從何時起,深圳人對豪宅日光的新聞已經不再震驚,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深圳10萬/平的豪宅,與4萬/平的剛需起步價。

與這房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近四年新增了近200萬人口。為什麼在內地第一高的房價下,每年仍然有數十萬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呢?

從一個十年深漂看來,決定深圳吸引力的,不是香蜜湖深圳灣蛇口的千萬豪宅,而是白石洲、坪洲、上下沙這些被低估的城中村。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城中村保護了高房價下的深圳。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左氏作品 | 攝影:劉晨龍(版權歸原著所有)


1、深圳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

近期,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是1302.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54.70萬人,只佔1/3。同時,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49.83萬人,再次成為全國各城市增量第一。

最近四年,深圳已經累計新增了超過200萬常住人口:2015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60萬;2016年新增52.9萬;2017年新增62萬。

人在深圳,自然需要房子居住。據估算,深圳的住房自有率不到40%,全國倒數第一,但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卻是全國最高之一。也就是說,買房是始終少數深圳人的行為,租房才是深圳人的居住常態。

那麼,深圳這將近1000萬的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呢?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答案自然是,城中村。根據深圳規土委調研數據顯示,深圳城中村租賃住房約佔深圳總租賃住房70%,因為這裡提供了大量低租金小戶型適居租賃住房。

其中,價格是與性價比是城中村唯一的優勢。你很難想象,在與華為僅一路之隔的城中村,其房租單房最低僅750元/月,一房一廳950元/月也可以租到。即便在關內的中心位置,科技園、福田CBD這樣的大型企業基地,周邊的城中村價格普遍也不會超過2000元/人/月。

對於深圳的企業而言,這就是最好的住房補貼。

2、 深圳,本沒有“村”


深圳本沒有城中村,但來的人多了,村就長出來了。

上世紀80-90年代,深圳城市文明剛開始迸發的時期,五湖四海的人們從全國各個角落湧來。為了解決這些淘金者居住和生活問題,在出租利益的驅動下,深圳原著民們普遍私自違法加建,產生了空間密度極高的農民房,將深圳地域原有的村落連成了一體,成就了現在我們看見的城中村。

據2013年深圳市住建局的數據顯示,深圳共有以行政村為單位的城中村241個,其中特區內城中村91個;城中村農民房或私人自建房超過35萬棟。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城中村的一切,是自然野蠻生長出來的,教科書上沒有。

在這種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城中村圍繞著“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城市生態系統:最性價比的戶型、最便捷的地段、最高效的交通、最完整的生活配套,以及整個服務城中村的產業鏈。

例如五湖四海的各地小吃店、二手傢俱的買賣、衣服褲子的縫補、開鎖配鑰服務等等,這些在現代化深圳基本上找不到的低端服務,只存在於城中村之中。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3、深圳要感謝城中村

就是這樣的城中村,給了高房價下的深圳一點喘息之機。因為,城中村成了深圳最大的“保障房”,它為城市留住了人。

從發展優勢來看,深圳這座城市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戶籍人口倒掛。深圳的戶籍人口僅佔常住人口的1/3,給深圳的搶人大戰提供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第二是大量的城中村出現,提供了滿足基本需求的生存空間,承擔了當初本應政府承擔建設的海量廉租住房,成了深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

去年,王石曾在公開演講中提到:“深圳1044個城中村裡居住了60%的城市人口,為四面八方來到深圳追求夢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腳點,他們是特區活力與競爭力的基石。”

今年,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也分享了一個普查數據:深圳城中村建設用地規模佔全市的31%,但居住人口卻佔全市的64%。也就是說,現在依然有近1000萬的深圳人口,居住在城中村之中。

“深圳競爭力超過北京,要感謝城中村!”王峰表示,去年北京人口流失30萬,深圳新增50萬人才,就是深圳城中村的功勞。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坪洲已經成為深圳最大的城中村之一,每天這裡的上班族都要經歷排隊上地鐵。

4、深圳精神的孵化器


深圳的“村”,其實就是城市的脈搏,因為駐紮在這裡的是城市的心。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城中村是髒亂和落後的代名詞,不符合權力美學的要求。

然而深圳的城中村,既不是印度的貧民窟,更不是拉美的貧民窟,它並非都是外界想像的那種“底層人群”,相反的,這裡容納了這座城市中最基礎,也是最具活力的人群。

這裡有非常富裕的村民、收入可觀的藍領工人與小商販、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也可能是程序員,設計師、公務員等等。這是一個非常豐富與精彩的生態系統,與其他國家城市的的棚戶區和貧民窟完全不同。

相比於深圳現在的人才住房、政策補貼,都有一個門檻或者需要審批,只有城中村沒有這些,它對所有人都是敞開懷報的。在城中村面前,無論你來自哪裡,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城中村接納的。

"

“那個房子多少錢?”“就10萬吧。”這是深圳人的日常交流。

不知從何時起,深圳人對豪宅日光的新聞已經不再震驚,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深圳10萬/平的豪宅,與4萬/平的剛需起步價。

與這房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近四年新增了近200萬人口。為什麼在內地第一高的房價下,每年仍然有數十萬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呢?

從一個十年深漂看來,決定深圳吸引力的,不是香蜜湖深圳灣蛇口的千萬豪宅,而是白石洲、坪洲、上下沙這些被低估的城中村。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城中村保護了高房價下的深圳。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左氏作品 | 攝影:劉晨龍(版權歸原著所有)


1、深圳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

近期,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是1302.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54.70萬人,只佔1/3。同時,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49.83萬人,再次成為全國各城市增量第一。

最近四年,深圳已經累計新增了超過200萬常住人口:2015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60萬;2016年新增52.9萬;2017年新增62萬。

人在深圳,自然需要房子居住。據估算,深圳的住房自有率不到40%,全國倒數第一,但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卻是全國最高之一。也就是說,買房是始終少數深圳人的行為,租房才是深圳人的居住常態。

那麼,深圳這將近1000萬的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呢?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答案自然是,城中村。根據深圳規土委調研數據顯示,深圳城中村租賃住房約佔深圳總租賃住房70%,因為這裡提供了大量低租金小戶型適居租賃住房。

其中,價格是與性價比是城中村唯一的優勢。你很難想象,在與華為僅一路之隔的城中村,其房租單房最低僅750元/月,一房一廳950元/月也可以租到。即便在關內的中心位置,科技園、福田CBD這樣的大型企業基地,周邊的城中村價格普遍也不會超過2000元/人/月。

對於深圳的企業而言,這就是最好的住房補貼。

2、 深圳,本沒有“村”


深圳本沒有城中村,但來的人多了,村就長出來了。

上世紀80-90年代,深圳城市文明剛開始迸發的時期,五湖四海的人們從全國各個角落湧來。為了解決這些淘金者居住和生活問題,在出租利益的驅動下,深圳原著民們普遍私自違法加建,產生了空間密度極高的農民房,將深圳地域原有的村落連成了一體,成就了現在我們看見的城中村。

據2013年深圳市住建局的數據顯示,深圳共有以行政村為單位的城中村241個,其中特區內城中村91個;城中村農民房或私人自建房超過35萬棟。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城中村的一切,是自然野蠻生長出來的,教科書上沒有。

在這種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城中村圍繞著“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城市生態系統:最性價比的戶型、最便捷的地段、最高效的交通、最完整的生活配套,以及整個服務城中村的產業鏈。

例如五湖四海的各地小吃店、二手傢俱的買賣、衣服褲子的縫補、開鎖配鑰服務等等,這些在現代化深圳基本上找不到的低端服務,只存在於城中村之中。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3、深圳要感謝城中村

就是這樣的城中村,給了高房價下的深圳一點喘息之機。因為,城中村成了深圳最大的“保障房”,它為城市留住了人。

從發展優勢來看,深圳這座城市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戶籍人口倒掛。深圳的戶籍人口僅佔常住人口的1/3,給深圳的搶人大戰提供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第二是大量的城中村出現,提供了滿足基本需求的生存空間,承擔了當初本應政府承擔建設的海量廉租住房,成了深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

去年,王石曾在公開演講中提到:“深圳1044個城中村裡居住了60%的城市人口,為四面八方來到深圳追求夢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腳點,他們是特區活力與競爭力的基石。”

今年,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也分享了一個普查數據:深圳城中村建設用地規模佔全市的31%,但居住人口卻佔全市的64%。也就是說,現在依然有近1000萬的深圳人口,居住在城中村之中。

“深圳競爭力超過北京,要感謝城中村!”王峰表示,去年北京人口流失30萬,深圳新增50萬人才,就是深圳城中村的功勞。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坪洲已經成為深圳最大的城中村之一,每天這裡的上班族都要經歷排隊上地鐵。

4、深圳精神的孵化器


深圳的“村”,其實就是城市的脈搏,因為駐紮在這裡的是城市的心。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城中村是髒亂和落後的代名詞,不符合權力美學的要求。

然而深圳的城中村,既不是印度的貧民窟,更不是拉美的貧民窟,它並非都是外界想像的那種“底層人群”,相反的,這裡容納了這座城市中最基礎,也是最具活力的人群。

這裡有非常富裕的村民、收入可觀的藍領工人與小商販、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也可能是程序員,設計師、公務員等等。這是一個非常豐富與精彩的生態系統,與其他國家城市的的棚戶區和貧民窟完全不同。

相比於深圳現在的人才住房、政策補貼,都有一個門檻或者需要審批,只有城中村沒有這些,它對所有人都是敞開懷報的。在城中村面前,無論你來自哪裡,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城中村接納的。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左氏攝影 | 攝影:liyu(版權歸原著所有)


而且由於生活設施完善、生活成本低,這裡相當一部分人要在城中村長期居住3-5年,甚至更久。在這裡隨處可見努力奮鬥的人們,同時這些這些人們隨時提醒著你要努力奮鬥早日脫離他們。 正因如此,無數實現深圳夢想,都是從城中村孵化出來的。

華為的任正非、大疆的汪濤、網易的丁磊,創業初期都有過城中村的居住或者辦公經歷。這是城中村給予這些創業英雄第一個容身的空間。

而在世聯行董事長陳勁鬆看來,“深圳精神”就是“城中村”精神。每次走進城中村,陳勁鬆最大的感受是,總有一種興奮感,因為中國沒有什麼地方比城中村更具活力了。

“深圳經濟之所以依然牛逼,就是因為深圳城中村的存在,城中村吸納了相當多的人口。如果沒有城中村,深圳將變成無本之木。城中村是深圳的最大珍寶,但可惜的是,我們對城中村的認識陷入了很大誤區。”陳勁鬆說。

5、感謝有你,城中村


深圳是我很感激的一座城市。我在城中村裡熬過最貧窮無望的時候,也掙到了前二十年沒有幻想過的東西。我在那裡失去了該失去的,得到了該得到的。想安利給所有還未涉世的年輕人,如果你出身農村又選擇在二線城市上學,一定要單槍匹馬去深圳。

人間不值得,深圳很值得。——@風起鵬城


2009年初來深圳工作時,住在石廈附近的新洲村。

城中村裡的一線天和握手樓記憶還是很深刻的,這麼多年過去了,這裡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今晚走過樓下那些便利店小吃店有一種奇妙的熟悉感。——@五月沒有天


差不多三年前,那會剛來深圳住在城中村。今天路過哪裡,特意跑去想吃碗桂林米粉,是那會想吃卻不是經常吃得起的,一碗15塊錢的米粉。到那找了幾圈發現那個店拆了,整棟樓都在翻新,然後去了一個之前在那邊一直沒捨得去吃的一個飯店。

紀念一下那段特別窮困潦倒的日子,想要在深圳生活好真難啊,你還要加油啊。——@榴蓮味牛奶LU


城中村就像城市裡的海綿,低收入人群可以在裡面找到落腳點。我在白石洲住過,周邊是很貴的海景樓,走進去就是密密的農民房,各種店鋪24小時吵吵鬧鬧,一頓飯人均10塊錢就能吃到肉,20還能喝到酒。非常喜歡在深圳的這些城中村!!即使像我這樣悲觀的人也能在被它的熱情和希望感染。——@Grace


在深圳城中村住了5年,現在已離開3年。依然清晰的記得,那天找房東說我買房要退租了,她跟我說了一句“恭喜”。讓我愣了一下。住在城中村,是為了離開城中村。真的很感謝你。——陳

"

“那個房子多少錢?”“就10萬吧。”這是深圳人的日常交流。

不知從何時起,深圳人對豪宅日光的新聞已經不再震驚,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深圳10萬/平的豪宅,與4萬/平的剛需起步價。

與這房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圳近四年新增了近200萬人口。為什麼在內地第一高的房價下,每年仍然有數十萬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呢?

從一個十年深漂看來,決定深圳吸引力的,不是香蜜湖深圳灣蛇口的千萬豪宅,而是白石洲、坪洲、上下沙這些被低估的城中村。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城中村保護了高房價下的深圳。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左氏作品 | 攝影:劉晨龍(版權歸原著所有)


1、深圳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

近期,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是1302.6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54.70萬人,只佔1/3。同時,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49.83萬人,再次成為全國各城市增量第一。

最近四年,深圳已經累計新增了超過200萬常住人口:2015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60萬;2016年新增52.9萬;2017年新增62萬。

人在深圳,自然需要房子居住。據估算,深圳的住房自有率不到40%,全國倒數第一,但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卻是全國最高之一。也就是說,買房是始終少數深圳人的行為,租房才是深圳人的居住常態。

那麼,深圳這將近1000萬的常住人口,常住在哪裡呢?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答案自然是,城中村。根據深圳規土委調研數據顯示,深圳城中村租賃住房約佔深圳總租賃住房70%,因為這裡提供了大量低租金小戶型適居租賃住房。

其中,價格是與性價比是城中村唯一的優勢。你很難想象,在與華為僅一路之隔的城中村,其房租單房最低僅750元/月,一房一廳950元/月也可以租到。即便在關內的中心位置,科技園、福田CBD這樣的大型企業基地,周邊的城中村價格普遍也不會超過2000元/人/月。

對於深圳的企業而言,這就是最好的住房補貼。

2、 深圳,本沒有“村”


深圳本沒有城中村,但來的人多了,村就長出來了。

上世紀80-90年代,深圳城市文明剛開始迸發的時期,五湖四海的人們從全國各個角落湧來。為了解決這些淘金者居住和生活問題,在出租利益的驅動下,深圳原著民們普遍私自違法加建,產生了空間密度極高的農民房,將深圳地域原有的村落連成了一體,成就了現在我們看見的城中村。

據2013年深圳市住建局的數據顯示,深圳共有以行政村為單位的城中村241個,其中特區內城中村91個;城中村農民房或私人自建房超過35萬棟。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城中村的一切,是自然野蠻生長出來的,教科書上沒有。

在這種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城中村圍繞著“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城市生態系統:最性價比的戶型、最便捷的地段、最高效的交通、最完整的生活配套,以及整個服務城中村的產業鏈。

例如五湖四海的各地小吃店、二手傢俱的買賣、衣服褲子的縫補、開鎖配鑰服務等等,這些在現代化深圳基本上找不到的低端服務,只存在於城中村之中。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3、深圳要感謝城中村

就是這樣的城中村,給了高房價下的深圳一點喘息之機。因為,城中村成了深圳最大的“保障房”,它為城市留住了人。

從發展優勢來看,深圳這座城市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戶籍人口倒掛。深圳的戶籍人口僅佔常住人口的1/3,給深圳的搶人大戰提供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第二是大量的城中村出現,提供了滿足基本需求的生存空間,承擔了當初本應政府承擔建設的海量廉租住房,成了深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

去年,王石曾在公開演講中提到:“深圳1044個城中村裡居住了60%的城市人口,為四面八方來到深圳追求夢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腳點,他們是特區活力與競爭力的基石。”

今年,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也分享了一個普查數據:深圳城中村建設用地規模佔全市的31%,但居住人口卻佔全市的64%。也就是說,現在依然有近1000萬的深圳人口,居住在城中村之中。

“深圳競爭力超過北京,要感謝城中村!”王峰表示,去年北京人口流失30萬,深圳新增50萬人才,就是深圳城中村的功勞。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坪洲已經成為深圳最大的城中村之一,每天這裡的上班族都要經歷排隊上地鐵。

4、深圳精神的孵化器


深圳的“村”,其實就是城市的脈搏,因為駐紮在這裡的是城市的心。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城中村是髒亂和落後的代名詞,不符合權力美學的要求。

然而深圳的城中村,既不是印度的貧民窟,更不是拉美的貧民窟,它並非都是外界想像的那種“底層人群”,相反的,這裡容納了這座城市中最基礎,也是最具活力的人群。

這裡有非常富裕的村民、收入可觀的藍領工人與小商販、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也可能是程序員,設計師、公務員等等。這是一個非常豐富與精彩的生態系統,與其他國家城市的的棚戶區和貧民窟完全不同。

相比於深圳現在的人才住房、政策補貼,都有一個門檻或者需要審批,只有城中村沒有這些,它對所有人都是敞開懷報的。在城中村面前,無論你來自哪裡,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城中村接納的。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左氏攝影 | 攝影:liyu(版權歸原著所有)


而且由於生活設施完善、生活成本低,這裡相當一部分人要在城中村長期居住3-5年,甚至更久。在這裡隨處可見努力奮鬥的人們,同時這些這些人們隨時提醒著你要努力奮鬥早日脫離他們。 正因如此,無數實現深圳夢想,都是從城中村孵化出來的。

華為的任正非、大疆的汪濤、網易的丁磊,創業初期都有過城中村的居住或者辦公經歷。這是城中村給予這些創業英雄第一個容身的空間。

而在世聯行董事長陳勁鬆看來,“深圳精神”就是“城中村”精神。每次走進城中村,陳勁鬆最大的感受是,總有一種興奮感,因為中國沒有什麼地方比城中村更具活力了。

“深圳經濟之所以依然牛逼,就是因為深圳城中村的存在,城中村吸納了相當多的人口。如果沒有城中村,深圳將變成無本之木。城中村是深圳的最大珍寶,但可惜的是,我們對城中村的認識陷入了很大誤區。”陳勁鬆說。

5、感謝有你,城中村


深圳是我很感激的一座城市。我在城中村裡熬過最貧窮無望的時候,也掙到了前二十年沒有幻想過的東西。我在那裡失去了該失去的,得到了該得到的。想安利給所有還未涉世的年輕人,如果你出身農村又選擇在二線城市上學,一定要單槍匹馬去深圳。

人間不值得,深圳很值得。——@風起鵬城


2009年初來深圳工作時,住在石廈附近的新洲村。

城中村裡的一線天和握手樓記憶還是很深刻的,這麼多年過去了,這裡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今晚走過樓下那些便利店小吃店有一種奇妙的熟悉感。——@五月沒有天


差不多三年前,那會剛來深圳住在城中村。今天路過哪裡,特意跑去想吃碗桂林米粉,是那會想吃卻不是經常吃得起的,一碗15塊錢的米粉。到那找了幾圈發現那個店拆了,整棟樓都在翻新,然後去了一個之前在那邊一直沒捨得去吃的一個飯店。

紀念一下那段特別窮困潦倒的日子,想要在深圳生活好真難啊,你還要加油啊。——@榴蓮味牛奶LU


城中村就像城市裡的海綿,低收入人群可以在裡面找到落腳點。我在白石洲住過,周邊是很貴的海景樓,走進去就是密密的農民房,各種店鋪24小時吵吵鬧鬧,一頓飯人均10塊錢就能吃到肉,20還能喝到酒。非常喜歡在深圳的這些城中村!!即使像我這樣悲觀的人也能在被它的熱情和希望感染。——@Grace


在深圳城中村住了5年,現在已離開3年。依然清晰的記得,那天找房東說我買房要退租了,她跟我說了一句“恭喜”。讓我愣了一下。住在城中村,是為了離開城中村。真的很感謝你。——陳

幸好深圳,還有城中村

世界上偉大都市的共性之一,便是擁有成功的“落腳城市”。深圳為什麼沒被高房價“擊倒”?就是因為城中村讓年輕人有了城中村這樣的落腳點。中國任何一個一線城市的崛起,城中村功不可沒——它提供了早期吸納人口、低成本創業、生活的土壤。

“落腳城市”不是城市發展的最終形態,但卻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過渡形態。大城市存在落腳城市一點都不可恥,而且恰恰相反,深圳應主動保護城中村這種廉價居住地區的存在。因為它是城市文明的海綿,也是每個希望啟航的地方。

今年年3月,《深圳市城中村(舊村)綜合整治總體規劃(2019-2025)》正式發佈,城中村治理模式由“拆”改“治”。規劃中明確寫道:“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高度重視城中村保留”。簡而言之,全深圳1/3的城中村不拆了。

深圳沒變,還是那個包容一切的深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