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
"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我經過二十餘年的認識,決定為沈尹默書法“正名”——當然,是個人意義的自我認知糾偏。

20世紀90年代初,筆者在連載於《書法報》的《現代書法家系列批評》文章中曾對沈尹默有褒貶。大意是:沈先生的書法是師法晉唐的,“在平和中追求美的變化與豐富”,“在今人看來這種風格無疑太‘傳統’或者失之古典主義了”。甚至還批評其書法“欠缺某種‘現代感’”。拙文一方面肯定了沈書的“入古”,一方面也指出其書藝術創造上的“不足”。

時過境遷,筆者在不斷地瞭解與研究中,逐漸改變了上述看法。這也算本人從學理上為沈尹默書法進行一次自我“正名”,同時也是本人書法思想的一個轉化與深化——不啻於是一次自我批評。

"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我經過二十餘年的認識,決定為沈尹默書法“正名”——當然,是個人意義的自我認知糾偏。

20世紀90年代初,筆者在連載於《書法報》的《現代書法家系列批評》文章中曾對沈尹默有褒貶。大意是:沈先生的書法是師法晉唐的,“在平和中追求美的變化與豐富”,“在今人看來這種風格無疑太‘傳統’或者失之古典主義了”。甚至還批評其書法“欠缺某種‘現代感’”。拙文一方面肯定了沈書的“入古”,一方面也指出其書藝術創造上的“不足”。

時過境遷,筆者在不斷地瞭解與研究中,逐漸改變了上述看法。這也算本人從學理上為沈尹默書法進行一次自我“正名”,同時也是本人書法思想的一個轉化與深化——不啻於是一次自我批評。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本人無力評價“後書法時期”之“後書法”種種,筆者更感興趣的是“書法”之傳統延續性到底如何?隨之而來的是,設若“傳統”仍然存活,其開拓性將在何一層面得以展開?與此密切相關,本人十分關心書寫活動與書寫者的心理與生理相關性,作為“藝術”的“書法”在何種程度上“如其人”“如其文”,並由此帶給觀者一種生命情懷。

"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我經過二十餘年的認識,決定為沈尹默書法“正名”——當然,是個人意義的自我認知糾偏。

20世紀90年代初,筆者在連載於《書法報》的《現代書法家系列批評》文章中曾對沈尹默有褒貶。大意是:沈先生的書法是師法晉唐的,“在平和中追求美的變化與豐富”,“在今人看來這種風格無疑太‘傳統’或者失之古典主義了”。甚至還批評其書法“欠缺某種‘現代感’”。拙文一方面肯定了沈書的“入古”,一方面也指出其書藝術創造上的“不足”。

時過境遷,筆者在不斷地瞭解與研究中,逐漸改變了上述看法。這也算本人從學理上為沈尹默書法進行一次自我“正名”,同時也是本人書法思想的一個轉化與深化——不啻於是一次自我批評。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本人無力評價“後書法時期”之“後書法”種種,筆者更感興趣的是“書法”之傳統延續性到底如何?隨之而來的是,設若“傳統”仍然存活,其開拓性將在何一層面得以展開?與此密切相關,本人十分關心書寫活動與書寫者的心理與生理相關性,作為“藝術”的“書法”在何種程度上“如其人”“如其文”,並由此帶給觀者一種生命情懷。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在多年反省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沈尹默們的書寫是一種生命與文化的真實踐履,這種書法實踐是“人藝一如”的,是心物不隔的,不造作,不借勢,不虛張,不衝動,是可以安妥人的身心、淨化人的精神的“自然書寫”。站在人類個體生命自由的立場,何種書寫可以暢神儘性皆無不可,但是中國文化的生命情懷並不以自我宣洩為最高理想,而應以“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為境界。“君子而時中”其實不僅是儒家生命道德境界,也是道、釋家同樣遵奉的美好狀態。

"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我經過二十餘年的認識,決定為沈尹默書法“正名”——當然,是個人意義的自我認知糾偏。

20世紀90年代初,筆者在連載於《書法報》的《現代書法家系列批評》文章中曾對沈尹默有褒貶。大意是:沈先生的書法是師法晉唐的,“在平和中追求美的變化與豐富”,“在今人看來這種風格無疑太‘傳統’或者失之古典主義了”。甚至還批評其書法“欠缺某種‘現代感’”。拙文一方面肯定了沈書的“入古”,一方面也指出其書藝術創造上的“不足”。

時過境遷,筆者在不斷地瞭解與研究中,逐漸改變了上述看法。這也算本人從學理上為沈尹默書法進行一次自我“正名”,同時也是本人書法思想的一個轉化與深化——不啻於是一次自我批評。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本人無力評價“後書法時期”之“後書法”種種,筆者更感興趣的是“書法”之傳統延續性到底如何?隨之而來的是,設若“傳統”仍然存活,其開拓性將在何一層面得以展開?與此密切相關,本人十分關心書寫活動與書寫者的心理與生理相關性,作為“藝術”的“書法”在何種程度上“如其人”“如其文”,並由此帶給觀者一種生命情懷。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在多年反省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沈尹默們的書寫是一種生命與文化的真實踐履,這種書法實踐是“人藝一如”的,是心物不隔的,不造作,不借勢,不虛張,不衝動,是可以安妥人的身心、淨化人的精神的“自然書寫”。站在人類個體生命自由的立場,何種書寫可以暢神儘性皆無不可,但是中國文化的生命情懷並不以自我宣洩為最高理想,而應以“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為境界。“君子而時中”其實不僅是儒家生命道德境界,也是道、釋家同樣遵奉的美好狀態。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後”文化從本質上說並不是中國精神。“中”與“和”的文化才是民族“潛意識”與“集體無意識”。因此,當我們在人群中,我們的自我修養愈高,我們才愈被視為“美”。“天地”之“大美”乃在於“不言”——人生之“大美”也在沖和淵穆之中。

"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我經過二十餘年的認識,決定為沈尹默書法“正名”——當然,是個人意義的自我認知糾偏。

20世紀90年代初,筆者在連載於《書法報》的《現代書法家系列批評》文章中曾對沈尹默有褒貶。大意是:沈先生的書法是師法晉唐的,“在平和中追求美的變化與豐富”,“在今人看來這種風格無疑太‘傳統’或者失之古典主義了”。甚至還批評其書法“欠缺某種‘現代感’”。拙文一方面肯定了沈書的“入古”,一方面也指出其書藝術創造上的“不足”。

時過境遷,筆者在不斷地瞭解與研究中,逐漸改變了上述看法。這也算本人從學理上為沈尹默書法進行一次自我“正名”,同時也是本人書法思想的一個轉化與深化——不啻於是一次自我批評。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本人無力評價“後書法時期”之“後書法”種種,筆者更感興趣的是“書法”之傳統延續性到底如何?隨之而來的是,設若“傳統”仍然存活,其開拓性將在何一層面得以展開?與此密切相關,本人十分關心書寫活動與書寫者的心理與生理相關性,作為“藝術”的“書法”在何種程度上“如其人”“如其文”,並由此帶給觀者一種生命情懷。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在多年反省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沈尹默們的書寫是一種生命與文化的真實踐履,這種書法實踐是“人藝一如”的,是心物不隔的,不造作,不借勢,不虛張,不衝動,是可以安妥人的身心、淨化人的精神的“自然書寫”。站在人類個體生命自由的立場,何種書寫可以暢神儘性皆無不可,但是中國文化的生命情懷並不以自我宣洩為最高理想,而應以“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為境界。“君子而時中”其實不僅是儒家生命道德境界,也是道、釋家同樣遵奉的美好狀態。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後”文化從本質上說並不是中國精神。“中”與“和”的文化才是民族“潛意識”與“集體無意識”。因此,當我們在人群中,我們的自我修養愈高,我們才愈被視為“美”。“天地”之“大美”乃在於“不言”——人生之“大美”也在沖和淵穆之中。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藝術乃在代表並實現了一種文化生命的超然境界,首先,應當是自然境界。以此而視沈尹默先生之書寫及其書寫之結果,我終於發現,那是“君子中庸”也,“道法自然”也。

在這個日漸喧囂的浮華時代,沈尹默式的從容典雅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原載《中國書畫》2018年2期

"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我經過二十餘年的認識,決定為沈尹默書法“正名”——當然,是個人意義的自我認知糾偏。

20世紀90年代初,筆者在連載於《書法報》的《現代書法家系列批評》文章中曾對沈尹默有褒貶。大意是:沈先生的書法是師法晉唐的,“在平和中追求美的變化與豐富”,“在今人看來這種風格無疑太‘傳統’或者失之古典主義了”。甚至還批評其書法“欠缺某種‘現代感’”。拙文一方面肯定了沈書的“入古”,一方面也指出其書藝術創造上的“不足”。

時過境遷,筆者在不斷地瞭解與研究中,逐漸改變了上述看法。這也算本人從學理上為沈尹默書法進行一次自我“正名”,同時也是本人書法思想的一個轉化與深化——不啻於是一次自我批評。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本人無力評價“後書法時期”之“後書法”種種,筆者更感興趣的是“書法”之傳統延續性到底如何?隨之而來的是,設若“傳統”仍然存活,其開拓性將在何一層面得以展開?與此密切相關,本人十分關心書寫活動與書寫者的心理與生理相關性,作為“藝術”的“書法”在何種程度上“如其人”“如其文”,並由此帶給觀者一種生命情懷。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在多年反省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沈尹默們的書寫是一種生命與文化的真實踐履,這種書法實踐是“人藝一如”的,是心物不隔的,不造作,不借勢,不虛張,不衝動,是可以安妥人的身心、淨化人的精神的“自然書寫”。站在人類個體生命自由的立場,何種書寫可以暢神儘性皆無不可,但是中國文化的生命情懷並不以自我宣洩為最高理想,而應以“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為境界。“君子而時中”其實不僅是儒家生命道德境界,也是道、釋家同樣遵奉的美好狀態。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後”文化從本質上說並不是中國精神。“中”與“和”的文化才是民族“潛意識”與“集體無意識”。因此,當我們在人群中,我們的自我修養愈高,我們才愈被視為“美”。“天地”之“大美”乃在於“不言”——人生之“大美”也在沖和淵穆之中。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藝術乃在代表並實現了一種文化生命的超然境界,首先,應當是自然境界。以此而視沈尹默先生之書寫及其書寫之結果,我終於發現,那是“君子中庸”也,“道法自然”也。

在這個日漸喧囂的浮華時代,沈尹默式的從容典雅是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

原載《中國書畫》2018年2期

就《梅墨生:為沈尹默書法“正名”》微末教授迴文(附原文)

微末教授迴文如下:(原創)

梅先生去世,我也才知道,很震驚,才六十歲。按他的情況,多半都是常年熬夜和生活不規則搞得。他的文字和作品我見過一些,能確定他是一個有思想深度和洞見力的人,作品也基本上是對鏡的。這篇小文章,好像不能為沈尹默先生證得什麼,倒是感覺到他是在自悔和自責,或者更準確一點說他是在自醒!他認為,中國書法已經脫離了書法本身的所指跑到別處了,而傳統留給吾人的問題依然是如何展開的問題,書法經歷了那麼多“期”以後,似乎才發現,只有像沈先生那樣一直在正宗的書法之中,承傳“中庸沖和”及天地不言之大美,才是正道。文中他也似乎在說中國書法不僅僅是個人精神向度的表達,而應該是那種“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之極境,這點他是對的,可以看出來,梅先生是頗具使命感的。中國書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到現在,一直都走在一條荒謬和虛偽的道路上,我們曾崇尚的現代主義和現在的後現代主義,但這些都是剽來的,我們沒有那樣的背景和土壤,一切都不配套。現代性在“求我”,而後現代性在“消我”,那麼我究竟是什麼?何以確定?其實,從本質上說,我作為一種存在的形式,他真的只是一個“名”,一個強言之“名”,而真正有“我”的地方,卻在他的存在及存在的關係之中,就像哲學家說的“人是個象徵性動物或符號”,而文化則是他的象徵形式,比如文字、宗教、哲學、科學、藝術等,尤其是藝術,它是最能呈現“人”的,人的最大自由都可在裡面找到,所以你的作品就是一面鏡子,你和裡面的東西是對鏡的。中國人的正統精神品質始終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線的,中國書法只是冰山一角,我們經歷的社會由封閉到開放輪番交替之後,我們自己還留了多少家底?梅先生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的。中國書法這種遊離和無所適從的迷茫,也正是吾人之精神迷失的一個主要象徵!

微末,2019.6.15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