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記者 鍾廣蓮 記者 童海華 廣州報道

科創板開閘以來,隨著3月22日公佈首批受理名單,第二、第三批名單也陸續“出爐”,從4月1日開始,科創板受理名單進入“每日公佈”的狀態。直至4月3日,上交所公佈了第七批7家受理企業名單。截至4月3日,已有44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再獲受理。

3月30日,上交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板塊顯示,首批受理名單中的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的狀態從“已受理”變更為“已問詢”。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落地及地方政府具體落實細則的出臺,大灣區企業及投資機構紛紛備戰科創板。截至4月3日,通過受理的44家企業名單中,粵港澳大灣區有7家企業上榜。

為推進廣東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在科創板開閘20多天以前,廣東省舉辦科創板上市後備企業培訓會,要求科創企業負責人抓住這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大好機會,通過上市發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各相關部門、有關中介機構、投資機構要在推動企業科創板上市過程中有所作為,要按照“培訓一批、輔導一批、報審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對不同階段的科創企業進行梯度扶持。

接近深圳市政府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此前深圳對科創板後備企業情況進行初步摸底,梳理出第一批企業約110家,進行上市培訓。

大灣區7家企業均穩定盈利

從3月22日上交所公佈科創板首批受理名單以來,截至4月3日,連續公佈第二至第七批名單,共44家企業。

這44家企業中,廣東佔了7席,分別是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元亨”)、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芯生物”)、深圳市貝斯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斯達”)、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峰科技”)、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音控股”)、深圳市創鑫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鑫激光”)、廣東紫晶信息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晶存儲”)。包括智能機器人、創新藥企、醫療器械軟件開發、半導體光電軟件技術開發、移動互聯網軟件技術開發等行業。

作為首批通過受理的企業之一,利元亨受到極大的關注。

根據簡介,利元亨成立於2014年11月19日,前身是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利元亨的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鋰電池領域設備,此次擬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不超過2000萬股。

據瞭解,利元亨主要從事智能製造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鋰電池、汽車零部件、精密電子、安防等行業提供高端裝備和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公司是國內鋰電池製造裝備行業領先企業之一,與新能源科技、寧德時代、比亞迪、力神等知名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2016~2018年,利元亨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29億元、4.02億元、6.81億元,2016、2017年的淨利潤分別為1260萬元、4158萬元,而在2018年,淨利潤達到1.29億元,同比增長210.25%。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被受理的7家企業,均有穩定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長。

2018年以來,不管是A股還是H股,都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向生物醫藥“獨角獸”們敞開大門。作為目前披露的唯一一家創新藥企,微芯生物於2001年在深圳成立。據介紹,微芯生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原創腫瘤新藥,其研發的新藥西達本胺在2015年正式上市銷售並實現了盈利。微芯生物官網顯示,目前處於III期臨床狀態的新藥西格列他鈉、I/II期臨床狀態的新藥西奧羅尼,均有望在今年上市。

招股書顯示,微芯生物本次擬發行不超過5000股,擬募集資金80350萬元。2016~2018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8536.44萬元、1.1億元、1.4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39.92萬元、2590.54萬元、3127.62萬元。

此外,光峰科技、貝斯達及傳音控股亦保持經營收入和淨利潤同步增長。

2019年元宵節,故宮的一場燈光秀讓光峰科技進入了大眾視野。

2016~2018年,光峰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54億元、8.05億元、13.8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801.5萬元、1.12億元、2.11億元,與2016年相比,2017、2018年淨利潤大幅增長。貝斯達2016~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56億元、4.15億元、4.7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9330.91萬元、1.02億元、1.07億元。

作為最早進入非洲市場的中國手機品牌商,傳音控股深耕非洲、東南亞等市場,2016~2018年智能手機銷量由1661萬臺增長至3406萬臺,功能機銷量由5896萬臺增長至9022萬臺,營業收入分別為116.36億元、22.43億元、226.45億元,其中,手機銷售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96%以上。淨利潤分別為0.8628億元、6.77億元、6.53億元。

此外,創鑫激光作為國內首批成立的光纖激光器製造商之一,備受市場關注。審計報告表明,2016~2018年,創鑫激光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4億元、6.03億元、7.1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創鑫激光的淨利潤為-366.79萬元,處於虧損狀態,而2017年扭虧為盈,淨利潤達到了7630.92萬元,出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繼續增長,淨利潤達到1.06億元。記者注意到,其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63.67萬元、1.17億元和350.41萬元,波動劇烈,與淨利潤相差甚遠。

在今年4月3日最新公佈的7家通過受理名單中,紫晶存儲上榜。審計報告顯示,2016~2018年,紫晶存儲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9億元、3.12億元、4.0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307.82萬元、5363.85萬元、1.04億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逐年穩定增長。

科創板考驗技術含金量

此前,在上交所發佈的《關於科創板企業受理情況的答記者問》指出,受理環節和審核環節的區別在於,在受理環節,僅是對企業申請文件齊備性、中介機構資質等的核對,相當於申報企業獲得了“准考證”,可以進入考場考試。至於企業是否符合科創屬性、是否符合科創板發行上市條件、在財務上是否有瑕疵等實質性問題,將通過第二環節的審核問詢來實現。

而在此次擬上市的7家企業中,均還處於通過受理環節,其存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儘管2018年的營業收入比兩年前翻了2倍,利元亨的收入還是集中在單一領域。利元亨在其招股書中指出,公司對新能源科技銷售收入分別為11480.36萬元、31115.90萬元和45098.27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50.14%、77.29%和66.19%。其中第一大客戶新能源科技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1480.36萬元、31115.9萬元、45098.27萬元,分別佔同期營業收入的50.14%、77.29%、66.19%。

利元亨在招股書中承認,在其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情況下,客戶集中度較高,從而使得公司的生產經營客觀上對新能源科技存在一定依賴。若新能源科技因自身經營業務變化或者與公司合作關係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可能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較大波動。

經濟學家葉檀指出,過於依賴大客戶,公司的營收和發展取決於跟上游客戶的聯繫,以及上游客戶的支持力度,銷售渠道單一會導致營收和利潤的天花板都是固定的,除非企業有得以立足的核心技術。

對大客戶的依賴有利也有弊。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指出,像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都是大企業,如果能發展成為這些大企業的供應鏈,也會有不少的好處。

對此,利元亨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回應稱,公司已經與龍頭企業新能源科技形成穩定、良好的合作共贏關係,是新能源科技設備供應商中唯一一家戰略合作供應商。此前,傳音控股就籌劃借殼新界泵業實現上市,時隔三個多月後,因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條款達成一致意見,傳音控股借殼失敗。

借殼失敗後,傳音控股轉換賽道,衝擊科創板。

曾規劃上市失敗的不只有傳音控股。2015年,貝斯達在新三板掛牌,2018年7月終止掛牌。早在在2016年,貝斯達就計劃衝擊創業板。2016年3月,貝斯達進入上市輔導,2017年6月申請創業板上市獲得受理。2018年1月,證監會發審委否定了其上市申請,主要有“新三板掛牌期間募集資金的使用存在違規情形”“技術來源合法性存疑”“各期應收款項餘額較大”“貝斯達醫療產業園項目期末餘額較大”等問題。

由於科創板主要對科創企業開放,針對貝斯達此前被髮審委質疑的“技術來源是否合法”的問題,本報記者梳理髮現,貝斯達6人的核心團隊中,陳文波、羅斌斌、彭穎、張少斌等4人此前均在另一家同行業公司即廣東威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達醫療”)工作,其中,羅斌斌曾任威達醫療的總工程師,張少斌為副總工程師,陳文波為工程師。公開資料顯示,威達醫療是揭西縣經濟和信息化局全資控股的公司。

此前,貝斯達衝擊科創板被否,發審委審核結果提到,希望貝斯達說明“技術來源是否合法,擁有的技術權屬是否清晰,是否存在侵犯第三方技術的潛在風險,研究人員配置以及費用投入是否足以支持相關技術的研發、是否具有合理性”等問題。

葉檀表示,科創板的核心是科技創新,科創板上市放鬆了財務指標,它的核心資產就變成人力資本,主要體現在高科技研發人員的穩定性、團隊的穩定性和它本身的高科技含金量、專利領域的含金量等,如果這一塊被質疑的話,這家企業在科創板的根基就會動搖。

科創板與大灣區碰撞火花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綱要》。在《綱要》中提出,要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而科創企業的繁榮,離不開資本的扶持。在《綱要》中,有7處提及“資本”,強調要“充分發揮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等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功能,合作構建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

3月27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今年1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及配套政策和實施指引相關情況。從區域創新、創新主體、創新要素、創新環境等四個方面,形成12條政策60多個政策點。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表示,在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整體框架下,大家可以作為平等開放的參與主體獨立或牽頭申報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科創12條”的發佈,為大灣區科創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經濟專家易憲容指出,科創板的根本在於註冊制,核心是中國股市市場化,粵港澳大灣區是全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區域,跟科創板註冊制的核心是相同的,大灣區企業必將更多受益於科創板。

葉檀表示,科創板主要為高科技企業服務,考慮到中國的一些硬核科技在珠三角比較多,所以珠三角在今後會獲益更多。

深圳作為創新之都、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科創企業的數量佔比很高,對科創企業的扶持,深圳市政府向來是不遺餘力的。從2018年11月15日起,深圳市政府開始施行《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專項資金扶持。

李大霄表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對科創板上市有很大的積極性,且粵港澳地區科創企業發展較為蓬勃,這能很好地促進粵港澳地區整體經濟的活躍,拉動經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科創板的上市體制和估值方式與以往完全不同,市場化運行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發生變化,風險可能會偏高,而散戶又很少有對衝風險的手段,所以會有一個震盪的過程,可能會有很多人被清洗出局。”葉檀表示。

(編輯:趙毅 校對:顏京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