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

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

流量明星向來是最受關注也最受爭議的存在,近兩年,流量明星紛紛尋求轉型,可惜大多收效甚微,流量明星的口碑反噬效應越來越明顯,輿論環境已經從“流量為王”變成了“談流量色變”。是誰不再給流量明星機會?

文 | 南風

來源 | 骨朵網絡影視

流量明星的口碑反噬效應越來越明顯,最近站上話題中心的是迪麗熱巴。

“水後憑藉一己之力再度拉低積累了一季的口碑豆瓣分數。”《聲臨其境》第二季豆瓣評論區熱評第一的網友毫不客氣地說道。

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

當她憑藉豆瓣評分只有4.6的作品《漂亮的李慧珍》在金鷹節上打敗袁泉、劉濤、孫儷等人,拿到了象徵“視後”意義的獎盃,觀眾便用“水後”來表達對金鷹獎的憤怒和視後迪麗熱巴的討伐。

《聲臨其境》第二季中,迪麗熱巴憑藉給《冰雪奇緣》的配音打敗白客、蔡明、朱時茂,成為當期第一,觀眾的憤怒再次被點燃,《聲臨其境》第二季也因此差評如潮,目前豆瓣評分只有4.4,而上一季是8.2。

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

《聲臨其境》總導演兩天前默默轉發了一條說豆瓣評分不公的微博,評論區卻都在反駁她:“不公正?那第一季8.2也不公正?”

從內容模式和嘉賓陣容上來看,《聲臨其境》第二季與第一季的水平趨近,按照以往綜N代的口碑表現,很少有節目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會經歷8.2分到4.4分的斷崖式下跌。

加之趙忠祥、倪萍、白客等嘉賓的配音備受好評,即使是迪麗熱巴的配音,也沒有失誤,至少展現了一名演員應該擁有的臺詞功底,節目仍然保持了上位圈水準。

事實上,觀眾這次對節目的不滿不在於演員們配音的好壞,而在於節目組“捧高”了迪麗熱巴。“才不配位”的尷尬再次上演,輿論也再次被引爆,《聲臨其境》第二季就這樣成了靶子。

這是流量明星的宿命,也是內容行業的又一風向標。

流量已成原罪

迪麗熱巴並非唯一受到口碑反噬的流量明星,《聲臨其境》第二季也不是第一個遭到“不公”待遇的內容。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流量和他們的作品,都正在或已經遭受了某種反噬。

稍早之前的Angelababy和其主演的《創業時代》也是一個典型案例,綜合來看這是一部從劇情到演員人設再到演員表演都存在一定問題的劇,Angelababy卻承擔了來自觀眾的絕大多數炮火。

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

這很大程度上源於她通過影視作品長時間積攢下的差評。不得不提的就是2017年的《孤芳不自賞》,這部以摳圖出名的劇極大敗壞了路人好感,而Angelababy的演技更是長久以來廣為詬病,種種弊端疊加使得這部劇和Angelababy本人在開播期間被眾媒體和觀眾大規模討伐。

《創業時代》開播之初,很多人還沒看劇只知道有她主演便給出了一星評價。內容本身不給力和演技持續性拖後腿,讓Angelababy直到現在仍然沒能摘下“摳圖”和“爛片標配”的標籤。

和Angelababy、迪麗熱巴處境相似的流量不在少數,他們大多有極高的國民度,卻總是做著才不配位的事或被人“捧殺”,引得路人反感。當到了一定階段真正想轉型,觀眾對他們卻更加嚴苛。

初代流量誕生的2014年,也是粉絲經濟爆發的一年,“控評”“勸刪”等飯圈常見手段皆在該時期產生,那時候,人人都在追捧流量。但飯圈內部並不算團結有序,互撕是家常便飯,偶爾還會撕出圈,這期間流量們的低質量作品也鋪天蓋地席捲而來,雙重作用下,路人對流量們愈加反感。

天下苦飯圈久矣,時至今日,很多觀眾或許仍然不敢在微博上妄言流量,但可以用腳投票決定不去看他們的電影,和在豆瓣上給出差評。

經過幾部影視作品和粉絲互撕的洗禮,批判Angelababy和迪麗熱巴等流量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流量本身已經成為流量們的原罪。

誰不再給流量明星機會?

大概是鹿晗戀愛後,關於初代流量垮臺的言論開始出現,去年流量明星拍攝影視劇的撲街讓這種輿論甚囂塵上。口碑不及格、收視沒撐住之外,連榜單也失守了,那是流量們最後也是最寶貴的王牌。

當眾多重要榜單的TOP位置接連易主的時候,初代流量們的舞臺便拉下了帷幕。然而新的流量並沒有初代流量那麼幸運,可以在沒有任何表演經驗時便收穫大男主的角色邀約。短短四年,輿論環境已經從“流量為王”變成了“談流量色變”。新流量的生存環境,步履維艱。

這四年裡,首先不給流量機會的,是觀眾。

流量正流行的那兩三年,也就是2014到2016年,觀眾對流量還是頗為歡迎的,對於流量們拍的影視作品尤其是電影,很多時候都會捧場支持。但花完錢之後,他們發現被騙了,於是去豆瓣、知乎等各大平臺用評論表達不滿。

其中最典型的當屬集頂級流量與大IP於一身的電影《盜墓筆記》,這部影片累計票房超10億,是流量電影裡票房最高的,但豆瓣評分只有4.7。

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

它也是流量電影口碑與票房比的分水嶺。《盜墓筆記》之前,流量系列電影《小時代》4部吸金超20億,豆瓣評分均在5.0以下。《盜墓筆記》之後,保底8億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最終票房只有5.3億,豆瓣評分3.9,比《小時代》還低,票房口碑雙撲。

觀眾不再為流量電影買單的直接後果,是資本的退出。

觀眾在乎口碑,資本更在乎票房,當流量們用口碑失去票房的時候,資本也另尋他路。

資本在內容市場的敏感度大致可以表示為:電影>劇集>綜藝,電影市場已經率先拋棄了流量,這一點在今年春節檔電影中表現更為明顯。

對比近幾年的春節檔電影口碑和票房不難發現,今年是一個流量明星集體缺席的春節檔,也是第一個由口碑主導票房的春節檔。

儘管大年初一之前《瘋狂的外星人》是預售票房冠軍,但現在《流量地球》已經全面反超,票房高達31億,與二者口碑成正比。電影市場至此已經完成了從盲目追逐流量明星和大IP到內容為王的投資迭代。

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

在劇集市場,2018年也是流量+大IP集體撲街的一年,《武動乾坤》《甜蜜暴擊》等劇播出平平,反而是一堆“過氣”演員和“十八線”演員參演的《延禧攻略》成為唯一的爆款。

一部劇能否大熱的標準不再是簡單粗暴的主演咖位和IP價值,而是開始迴歸到劇情本身與演員演技上。

但或許是此前流量明星們刷屏次數太多,引得輿論積怨太深,經過影視兩個圈層的雙重洗牌,流量明星從受捧的“香餑餑”逐漸成為群體性發洩的出口。

這在一定程度上殃及了影視作品,同時也形成了一種奇怪的現狀:影視作品使用流量藝人變成了一場“豪賭”,令觀眾滿意則是流量藝人轉型成功,而表現不好的則會因為流量藝人的參與而成為觀眾宣洩負面情緒的出口,結果雪上加霜。

要有多大的誠意

才能扭轉口碑?

觀眾和資本的拋棄,讓流量明星不得不轉型,靠實力挽尊。只是,他們當初獲得大量人氣的時候有多幸運和容易,現在轉型起來就有多渺茫和艱難。

《武動乾坤》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張黎,楊洋非常看重這個資源,拍攝時自降片酬,把那部分錢讓製作組用來做特效,而且拒絕替身,最後還因為拍攝打戲太過拼命導致自己遍體鱗傷,劇組還停工兩個月讓他休息一段時間。

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

200多天的拍攝時間裡,楊洋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做準備了,張黎爆料說有一場在泥潭裡的打戲,楊洋“二話不說,那泥漿,他真是一口口喝啊,而且現場特別冷,身上的盔甲三四十公斤,一場戲拍完上來,人都快休克了。”

楊洋對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以及自己的未來具有非常清晰的認知,據張黎透露,“他(楊洋)有明確地表示:我要往演員的方向去努力,去走。但同時他很清楚一點,往演員路上走的同時,你的流量是必減的。”

用流量換演技,是楊洋的解決方案,但《武動乾坤》的嘗試卻是以失敗告終,這部戲的市場效果並不理想,楊洋不但沒能扭轉口碑,反而被吐槽用力過猛,“為了擺脫面癱的評價恨不得每秒換一個表情”。

相比之下,楊冪是想流量與演技兩手抓。她拍了《繡春刀2》和《寶貝兒》,但同期也拍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扶搖》。後兩者的豆瓣評分雖然一如既往的低,但收視和播放量也成功保住了楊冪“收視女王”的頭銜。

但在兩部轉型之作上,楊冪的投入顯然還不夠。她在拍《繡春刀2》的同期也在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導演路陽為了趕楊冪的時間還曾在她去機場的車上給她講戲。等《繡春刀2》上映後,雷佳音、辛芷蕾等一眾配角廣受好評,楊冪反而是公認的唯一一個演技拖後腿的演員。

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

《寶貝兒》是最能加持演員演技的文藝片,楊冪這次的確“豁得出去”,不僅全素顏出鏡,為了更貼近角色還不惜自毀顏值扮醜。

拍攝結束後,楊冪還全程配合劇組補拍了兩次,導演劉傑在採訪中這樣描述,“當時其實合約就已經結束了,楊冪是一個特別好的女孩,她身上有一股勁兒,其實她要是說不幹了,我就會把硬盤格式化默默地格式化就當這件事沒發生過,但後來的兩次補拍她還是來了。”

豆瓣網友給出的評價裡,大部分認為她在《寶貝兒》裡的演技是“有進步”的,只是這進步實在有限,遠遠不能彌補她在流量作品裡給人的固有印象。

觀眾對流量演員的期待,即使不是“脫胎換骨”,也得是“掉一層皮”般的進步。

這其中小有成就的流量,是李易峰。為了拍《動物世界》,李易峰在劇組待了5個月,加上宣發時間,前後歷時近八個月。

發佈會上,導演韓延對他不吝讚美,“說實話,我之前真的沒想到他是一個對於劇本、對於人物那麼執著、認真的人。他特別認真地研究了角色,而且提出了非常多想法,在整個角色塑造過程中,我可能有主打的方向,但很多細節都是易峰表演過程中自己去豐富的。”

談流量色變:流量明星的口碑要如何才能扭轉?

流量們目前或多或少都在往“演員”方向轉型,但誰能最快轉型成功,要看他們與過去的自己“斷舍離”的決心與速度。於流量們而言,人氣和演技在轉型階段是互為對立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如果他們不能擺脫自己既有的表演框架,打碎重來,那麼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作品還是會和現在一樣被惡意給出差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