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無法拒絕”的商業頂層設計

設計 設計師 經濟 技術 跳槽那些事兒 侃新模式 2019-07-12

競爭戰略的整體規劃重在頂層設計,頂層設計首先需要高遠的視界,寬廣的格局,格局決定佈局,佈局決定結局。在進行頂層設計的時候就要設計好企業商業模式、盈利模式、運營模式、執行模式和風險管控模式。

頂層設計的靈魂體現在:供應鏈系統、產業鏈系統、價值鏈系統,清晰的商業模式路徑,打造完善的生態圈。

讓人“無法拒絕”的商業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是一個工程學概念,本義是統籌考慮項目各層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統攬全局,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頂層設計是一項工程“整體理念”的具體化。“頂層設計”在中共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首次出現。這一新名詞進入國家新五年規劃,預示著中國改革事業進入了新的征程。“頂層設計”意味著政府要為未來中國經濟的這艘巨輪當好“舵手”,當好“總設計師”。

企業有企業的頂層設計,國家有國家的頂層設計,國家的頂層設計更為高瞻遠矚,更為大氣宏觀。

企業的頂層設計就是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尋找一套可操作的系統性解決方案的過程,即按照“以終為始”的原則,基於對人性的假設,對目標市場的理解,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對競爭格局的認知。

通過系統的分析,把經營理念、終極目標設定好,把用戶心目中理想的完整產品描述清楚,把實現目標的關鍵要素和主要矛盾羅列出來,把潛在問題和風險預見到,從而根據目標去配置資源,缺什麼補什麼,倒排時間表,形成一個通俗易懂的“劇本”,然後讓各個職能的管理者按照“劇本”上的分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讓人“無法拒絕”的商業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不僅要清晰描述企業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管理科學),更要明確回答“獲得成功”是因為什麼(管理哲學);不僅要有合理的經營理念與願景,更要有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論。

並且要按照發展願景和戰略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出系統、步驟清晰、分工明確的實施計劃,並按需要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條件進行安置、實施、管理、監督、檢驗,環環相扣,紋絲不亂。

其次是明確的可操作性。頂層設計必須從實際出發,再回到實際中來,所有的設計方案及每一方案的所有措施,都要能歸結到可執行的要素“5w2H”上,什麼是“5w2H”呢?

即明確所要執行的是什麼任務(what)、為什麼要做(why)、何時開始(when)、從哪裡入手(where)、由何人負責(who)、如何去做(how)及要花多少時間和資源(how much),以此確保執行者能夠充分把握戰略落地的要領,保證執行不出偏差。同時,還要充分估計各種執行風險,做好相應的預案准備。

此外,因為頂層設計所針對的是系統工程,所以從設計構想到評議決策,再到管理、執行、監督、檢驗,整個過程是一個群策群力的合作過程,需要從高層管理者到基層員工的全員式參與。

同時,又由於頂層設計具有很突出的重要性和風險性,所以,對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如果我們是一家平臺型公司,基於企業的頂層設計的理念,平臺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讓人“無法拒絕”的商業頂層設計

第一階段:平臺種子階段

這個階段需要我們分析你所在垂直行業的上下游核心問題,站在產業鏈角度和價值鏈維度來發現垂直行業的問題,再根據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人才來搭建核心團隊,來幫助上下游的夥伴解決具體問題,形成最基本的解決能力之後,再來對接雙方或多方。

第二階段:平臺成長階段

這個階段需要我們挖掘出自己的核心能力,整合更多的上下游資源、形成多種盈利渠道,但是,這都是為了實現核心能力的放大來做最終服務。

第三階段:平臺聚合階段

這個階段通過各種異業聯盟合作來加大自己核心能力的鞏固,形成規模優勢,增加溢價能力,最終凸顯出平臺的價值。很多人只有做平臺的想法,卻沒有為合作伙伴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核心團隊,只有一個簡單技術,搭建一個簡單的平臺,這樣不是一個能聚合資源的平臺,當然最終也無法實現盈利。

平臺的三步法:

第一步做減法,挖掘出自己的核心能力,以便更好的對接上下游企業或資源,幫助他們解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平臺幫助上下游的問題,上下游企業就會更好更多的為平臺賦能。

第二步做加法,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平臺的獲客能力,增強平臺對用戶的粘性,培養用戶對平臺的忠誠度和依賴度。用戶有了對平臺的忠誠度和依賴度,用戶自然會增強對平臺的貢獻度。

第三步做乘法,在前兩步的鋪墊基礎上,第三步就是引爆核心點,形成規模優勢之後,再實現規則的制定,給與用戶更清晰的路徑,讓用戶更便捷更順暢的融合平臺,如此,賺錢就會變得非常輕鬆。

讓人“無法拒絕”的商業頂層設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