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養老保險實行強有力稅收遞延政策

社會保險 養老保險 投資 清華大學 證券之星 2017-06-07

多位專家近日在“保險業的創新與發展”論壇上呼籲,要加快推進商業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設計一些相關商業性保險產品。針對保險業創新發展偏離本原的現象,應將監管落到實處,改變保險監管思維模式,讓保險創新迴歸本原。

推進商業養老保險建設

目前,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解決養老問題是民生保障關鍵環節,深化商業養老保險頂層設計是題中之義。

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周延禮認為,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倒逼養老保障體系改革。目前,中國養老保險體系中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一支獨大”趨勢明顯;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參與率偏低,但是在穩步發展;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缺口較大。

周延禮提出,應建立第四支柱,即加強社會保障基金建設,形成對養老保險多層次、多渠道的支持。在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戰略上,政府應該實行強有力的稅收遞延政策;養老保險產品形式應該多樣化,投資渠道也應該多元化;擴大商業養老保險覆蓋面。

周延禮建議,要建立高效率、統一、公平、可持續的頂層設計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下一步要加快推進商業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設計一些相關商業性保險產品。同時,還要加大保險資金運用同步,在一些養老社區的建設、養老設施的建設方面發揮作用,並進一步擴大商業養老保險的覆蓋面,讓商業養老保險成為未來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中一個強有力的推動政策空間。

保險創新須堅持本原

“目前,中國保險業連續多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態勢,在社會保障、災害救助,以及風險管理方面,發揮著越來越積極和重要的作用。”與會專家指出,保險業所面臨的挑戰更值得關注。當前,全球利率雖有所上升,但依然處於較低水平,這將對全球保險業的盈利能力,包括償付能力構成一定壓力。

“同時,基於本輪保險利用新技術等方式的創新個性化,加之複雜多樣的銷售渠道,導致投資端和負債端兩端趨於複雜化。”上海保險交易所董事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曾於瑾指出,這很容易產生資產負債錯配的風險。同時,近些年,我國保險業創新發展偏離本原,真正堅持本原發展的保險公司佔少數,存在“盲人摸象”情況。

“保險業創新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風險,需要更加強有力的監管措施跟進。”中國保監會國際部主任姜波認為,創新是必要的,堅持保險本原是必需的;保險創新要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公司需求為導向。未來加強監管關鍵要落到實處,改變保險監管思維模式,他們正在研究監管沙箱,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對新事物有一定的容忍度和靈活性,但不能偏離根本。

“未來保險創新必須堅持本原,遵循發展規律,必須明確發展方向。”萬峰表示,保險公司,特別是壽險公司是為客戶提供生、老、病、死、殘風險保障的,不是為客戶提供“投資首選”的。同時,保險是為企業和個人提供風險管理計劃的,而不是提供理財計劃和財務管理計劃的。

曾於瑾建議,一是加大保險基礎設施投入,這是提升市場與監管效率的重要手段。基礎設施的作用可以減少和部分消除保險市場的複雜程度;二是運用科技來打造行業基礎設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