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力量在掏光你的錢包!就算你沒敗給房價,也終將敗給它'

"


"


總有一種力量在掏光你的錢包!就算你沒敗給房價,也終將敗給它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01

最近去保養車,發現4s店名字都換了,還以為走錯了地方,問大老闆老王啥原因,他很是得意,去年感覺賣車這活越來越難幹,就開始尋找買家了,春節後把手裡的三個4s店全賣了,現在看來,居然免去了這小半年的煎熬。

老王的店是“ABB”中的一家,當初也是找了硬關係、花了大成本的,當然過去這十幾年這幾個店就像印鈔機一樣讓他的身價多了三四個零。但到了去年四季度,銷量直接腰斬,一個月的銷量跟以前一個星期的銷量差不多,開門就是虧本。

各個廠商的情況差不多,甚至有的廠牌銷量跌了60、70%。

汽車為啥賣不動了?客觀原因很多,根本原因只有一個:沒錢!

老王以前的旺季是發年終獎的月份,有一年跟一個公司搞團購,一週定了80多輛車,因為這個公司發了12個月的年終獎,現在,這種客戶早都沒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線公司的每個人都是鴨,對冷暖感知很敏感,一旦生意難做、就業形勢嚴重、收入不增,大家都會選擇一件事情,收縮開支。

買車?買什麼車!

02

為什麼汽車會是家庭購物清單中第一個被劃掉的東西?

因為汽車一直有兩個屬性:實用性+炫耀性。

中國為什麼買大車、滿街都是ABB?炫耀心理有很大成分,對收入的預期不好,炫耀性消費都是第一個犧牲品。

前些年,每天都能看到中國人在海外買買買的消息,買奢侈品跟不要錢一樣,搞得很多奢侈品商店緊急招中國留學生來賣貨,去哪都是鄉音,現在這種事可少多了,手裡的錢可能沒少,但是賺錢預期差了,花錢無比謹慎。

大家都熟悉的“口紅效應”也是如此,經濟越差,這類低價奢侈品銷售更好,人們總需要一些物件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者在寒冬中找一點安慰,買不起幾十萬的車總買得起幾百塊的口紅吧。

網易嚴選這個電商平臺其實看中的也是這樣的趨勢,用30%的價格買到跟原品差不多品質的東西,生活質量不至於下降很多但錢少花了不少。

問問身邊的人,有意無意的,除了土豪和少數土豪行業從業者,基本都在縮減開支,開源節流,過苦日子跟動物冬眠一樣,想活過來就別在冬天來臨之前把脂肪耗光,否則只能死路一條。

03

但是統計數據,似乎跟大家的感受又有不同。

1-6月,衡量消費能力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了8.4%,尤其6月,增幅9.8%,看起來大家花錢的願望在大增?

如果拆解一下,能看到一些有趣的東西。

我們可以把消費分成兩類:

剛性消費,就是你活著就需要的支出,比如吃穿;

非剛消費,比如那些炫耀性消費和非緊急消費,比如買車。

消費增幅大的真相是,即便你大幅縮減了非剛性消費,但剛性消費的東西都在漲價,它們在加速侵襲你的錢包,讓它越來越癟。不信?我們舉幾個例子:

(1)吃

水果在漲,豬肉在漲,雖然這有災害、瘟疫的原因,但商品漲價週期已經開啟,5塊錢一個蘋果的日子只是開始,cpi連續兩個月的數據是2.7%,壓力不小。

外賣也是一樣,一線城市一個外賣40塊已經很平常了,十幾塊錢有頓像樣午餐的日子過去了。

(2)住

不論房租還是房價,掏空了大多數中國人的錢包,以前六個錢包能全款,現在只能首付,經過最近幾年的大漲,上車的使勁還房貸,沒上車的使勁攢首付,很多城市房價收入比超過30,意味著不吃不喝房價不漲的情況下,工作30年能買房,不少城市槓桿率超過100%,這樣的家庭經不起一點的風吹浪打,一個人失業或者生病,全家生活大變遷。

(3)醫療

一箇中年人打開體檢報告時的感受比高考放榜刺激多了。

因病致貧的案例已經太多,即便是那些看起來活得有滋有味的中產,也沒幾個能經受一場重病的打擊,比如癌症,如果需要服用靶向藥,一年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否則,藥神也不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去年,全國人均的可支配收入還不到3萬,所以很多人沒辦法只好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朋友圈,靠籌款治病。

(4)教育

小孩子的教育是個無底洞,一個一線城市的中產小孩,供到大學畢業花個兩三百萬都不算多,如果想富養,渠道更多,二三十萬的幼兒園、小學,四五十萬一年的私立中學已經不少了,現在留學的人越來越多,主要目的地美英,一年花個五六十萬也很正常,相比之下,報個奧數、英語和語文,真的不貴。

不確定性越來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你現在這麼努力,可能不過是希望孩子未來能安心做個普通人,不拼,結果更難想象。

04

處處要花錢,為什麼我們的剛性支出越來越多?

都是“合謀”,怎麼理解?我們可以看三個例子:

(1)房子

在房地產市場化之前,房子的問題其實挺嚴重的,不是因為房價高,是因為房子少,很多適齡青年沒房子結不了婚,去公園野合的大有人在,三代共處一個兩居室是常態,但是也沒什麼人為房價擔心,因為也沒地方買去,大家爭破頭的是分房資格。

所以當可以買房之後,1500的時候大家嫌貴,5000的時候喊這是天價,經過20年的發展,既有龍頭產業的政策定位,也有調控不時出現,但很多城市的房價漲了20倍不止。

說白了,這是一個沒有充分設想的“合謀”:

政府可以有土地財政,一掃地方政府事權多財權少的頹勢;

地產商玩命推,看看富豪榜的排名就知道他們掙了多少錢;

財富效用吸引老百姓瘋狂入場,漲價,賣的人更多,降價,要砸售樓處。

客觀上,大家的居住環境改善很多,但是成本也不低,而且,這一個遊戲玩到現在還能玩下去。

(2)教育

前些年,為什麼奧數會成為小學生標配?

因為學校教育質量有差異,好的學校希望好的生源,怎麼區分好生源?智商這事,用奧數衡量更容易,各種坑班開始出現,於是家長們開始瘋狂報班,同時減負不斷推進,在學校裡能學的東西日益有限,但競爭日趨激烈,我們有強烈的捷徑心態,運動員要改年齡,小學生恨不得把中學的東西都學完了,以塑造學霸的人設。所以孩子們課餘時間不是在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

公辦學校減負,課外班在指數級增加,焦慮疊加,在這裡面投入上百萬真是不知不覺的。

(3)汽車

前面說了,很多人現在延遲了這種炫耀性消費,但恐怕也堅持不了多久。

為什麼呢?制度會倒逼你消費。

今年的車為什麼不好賣了?因為要提前推行國六排放標準,我們的國五標準執行了沒幾年,按照原定計劃,2023年會全面提升到國六標準,但這個原定的時間表大大提前了,很多城市2019年的年初、年中紛紛推出。

所以很多原定買車的人就不買了,國六的車可選的種類少而且價格優惠不多,國五的車優惠很大,但是一旦國六標準推行,這車就沒法上路了,為達標需要額外花錢,而且二手車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但是當你的城市到了推行國六標準的時候,你願不願意都需要升級你的車或者乾脆換一輛,全國有2.5億輛機動車,這個換代得花多少錢?

當你換個國六的車,可能也用不了幾年,就得再去換電動車了。

消費就是這樣,一個新政策就能孕育一個大市場,然後你的錢包就會遭遇一次災難。

05

很多人說,我不生孩子不買車,這些問題跟我沒關係啊 。

對的,但是有個剛性消費你終究躲不過。什麼呢?養老。

人均壽命現在每年都在增長,活得長問題不少,怎麼養老是全世界各國政府都很操心但都沒什麼好辦法的事。

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人越活越長,以前一個人退休了再活個10年20年就走了,現在你退休了恨不得還得再活三十年,養老金哪夠?

有金融模型算過,大概5%的人會過上自己希望的退休生活,裡面的核心支持就是錢,算算你的賬戶,能跑贏95%的人嗎?

裡面最慘的一類是失能老人,佔比18%,很多人不理解現在政府為什麼推出一個“舊改”,非要給老舊小區安電梯,其實這裡很大的動因是為了解決這樣的老人面臨的問題,獨居老人死了都沒人知道,這真不是電影裡才有的事。

為了養老要花多少錢?這個真的不敢想,略微體面的養老300萬起差不多,如果你是個失能老人,沒有家人的扶助這點錢估計不夠,現在一個具備專業知識的護理人員工資在一萬左右,30年後,考慮貨幣因素,這樣的專業護理一個月三萬高嗎?估計搶破頭。

這些剛性消費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貴,怎麼辦?知易行難,至少有一些大趨勢你要了解:

1)過去30年的狂飆,是制度紅利+人口紅利+市場紅利+技術紅利的產物,再想複製其實很難,年輕一代習慣了高增長,也得慢慢適應中低速的增長,從收入預期到消費都要做好準備;

2)如果一個人有什麼能力是必須掌握的,那就是投資理財能力,要麼能夠自己來,要麼有一雙慧眼能找到幫自己操作的機構或者個人,理財能力要建立的是你的被動收入,就是你不用付出太多就能穩穩得到的收入,被動收入越多,安全感越強;

3)必需的保險。

意外、重疾和醫療,用到的人越來越多。

加速摺疊的社會,不確定性超級大,保險的作用不是生財,而是用很低的成本保證你在厄運降臨時有足夠的支付能力又不會讓家庭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朋友圈眾籌上,這壓根不靠譜。

4)提前規劃退休後的三十年。

前面講過,養老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美國社保制度推出時,針對的是平均壽命60歲的年代,大家以為是個好方法,到了人均壽命80歲的時候,發現,這個方法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所以這兩年政府也在說,養老有三個支柱,重要的是靠自己,意思很明確了,你要聽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