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燒烤還是那個燒烤,用什麼方法分集成為擺在主創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在王海龍看來,第一季“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

大家絞盡腦汁想了10多種新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您幾位啊”“咱家特色”“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6集片名聽上去非常熟悉,沒錯,就是從進門到離開一家燒烤店老闆最常說的幾句話。


“這是我們花功夫的一個創新,用這樣的小題目把6集事情說清楚,又能夠形成完整的閉環。”陳英傑進一步解釋說,當大家確定從燒烤店老闆的視角進入創作後,整季的話語體系也隨之開始改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是賣貨一樣,要有對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帶入節目。”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有些忐忑,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分集導演張嶽明笑著說。


現在看來,張嶽明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最後一集向所有觀眾開放當天(大會員可以提前一週觀看),第二季總播放量已經超越第一季。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燒烤還是那個燒烤,用什麼方法分集成為擺在主創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在王海龍看來,第一季“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

大家絞盡腦汁想了10多種新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您幾位啊”“咱家特色”“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6集片名聽上去非常熟悉,沒錯,就是從進門到離開一家燒烤店老闆最常說的幾句話。


“這是我們花功夫的一個創新,用這樣的小題目把6集事情說清楚,又能夠形成完整的閉環。”陳英傑進一步解釋說,當大家確定從燒烤店老闆的視角進入創作後,整季的話語體系也隨之開始改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是賣貨一樣,要有對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帶入節目。”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有些忐忑,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分集導演張嶽明笑著說。


現在看來,張嶽明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最後一集向所有觀眾開放當天(大會員可以提前一週觀看),第二季總播放量已經超越第一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儘管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人生一串》第二季在找選題方面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針對每集不同的主題,分集導演們天南海北跑了兩個月,幾乎每個人都去了二三十個城市。


在燒烤文化十分繁盛的武漢,第五集分集導演谷壯一天就吃了8家店,從下午4點一直吃到晚上10點。而第一集分集導演張嶽明更是保持了一天9家的最高紀錄,邊吃邊聊還要邊思考,整得自己“很崩潰”。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燒烤還是那個燒烤,用什麼方法分集成為擺在主創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在王海龍看來,第一季“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

大家絞盡腦汁想了10多種新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您幾位啊”“咱家特色”“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6集片名聽上去非常熟悉,沒錯,就是從進門到離開一家燒烤店老闆最常說的幾句話。


“這是我們花功夫的一個創新,用這樣的小題目把6集事情說清楚,又能夠形成完整的閉環。”陳英傑進一步解釋說,當大家確定從燒烤店老闆的視角進入創作後,整季的話語體系也隨之開始改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是賣貨一樣,要有對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帶入節目。”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有些忐忑,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分集導演張嶽明笑著說。


現在看來,張嶽明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最後一集向所有觀眾開放當天(大會員可以提前一週觀看),第二季總播放量已經超越第一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儘管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人生一串》第二季在找選題方面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針對每集不同的主題,分集導演們天南海北跑了兩個月,幾乎每個人都去了二三十個城市。


在燒烤文化十分繁盛的武漢,第五集分集導演谷壯一天就吃了8家店,從下午4點一直吃到晚上10點。而第一集分集導演張嶽明更是保持了一天9家的最高紀錄,邊吃邊聊還要邊思考,整得自己“很崩潰”。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在浩如煙海的燒烤江湖中找到最有特色的烤品,主創團隊參考了微博、微信公眾號、旅遊攻略、熟人介紹各種信息源,甚至還沒開拍,就有燒烤店慕名前來毛遂自薦。

但陳英傑坦白,為了避免其中摻雜商業目的,最後還是選了一些“壓根不知道這個節目,或者知道也沒什麼慾望上節目”的,以還原食物和人物最本真和自然的狀態。


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中,不僅要靠勤奮,有時還需要一些運氣。


第一集中最難忘的莫過於瀋陽烤雞架的斌哥。

這邊深夜食客一邊嗦著雞架一邊說“就願意一個人吃雞架”,那邊寒風中烤雞架斌哥便回嘲一句“一個人來吃都是神經病”,令人忍俊不禁。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燒烤還是那個燒烤,用什麼方法分集成為擺在主創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在王海龍看來,第一季“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

大家絞盡腦汁想了10多種新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您幾位啊”“咱家特色”“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6集片名聽上去非常熟悉,沒錯,就是從進門到離開一家燒烤店老闆最常說的幾句話。


“這是我們花功夫的一個創新,用這樣的小題目把6集事情說清楚,又能夠形成完整的閉環。”陳英傑進一步解釋說,當大家確定從燒烤店老闆的視角進入創作後,整季的話語體系也隨之開始改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是賣貨一樣,要有對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帶入節目。”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有些忐忑,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分集導演張嶽明笑著說。


現在看來,張嶽明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最後一集向所有觀眾開放當天(大會員可以提前一週觀看),第二季總播放量已經超越第一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儘管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人生一串》第二季在找選題方面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針對每集不同的主題,分集導演們天南海北跑了兩個月,幾乎每個人都去了二三十個城市。


在燒烤文化十分繁盛的武漢,第五集分集導演谷壯一天就吃了8家店,從下午4點一直吃到晚上10點。而第一集分集導演張嶽明更是保持了一天9家的最高紀錄,邊吃邊聊還要邊思考,整得自己“很崩潰”。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在浩如煙海的燒烤江湖中找到最有特色的烤品,主創團隊參考了微博、微信公眾號、旅遊攻略、熟人介紹各種信息源,甚至還沒開拍,就有燒烤店慕名前來毛遂自薦。

但陳英傑坦白,為了避免其中摻雜商業目的,最後還是選了一些“壓根不知道這個節目,或者知道也沒什麼慾望上節目”的,以還原食物和人物最本真和自然的狀態。


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中,不僅要靠勤奮,有時還需要一些運氣。


第一集中最難忘的莫過於瀋陽烤雞架的斌哥。

這邊深夜食客一邊嗦著雞架一邊說“就願意一個人吃雞架”,那邊寒風中烤雞架斌哥便回嘲一句“一個人來吃都是神經病”,令人忍俊不禁。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燒烤還是那個燒烤,用什麼方法分集成為擺在主創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在王海龍看來,第一季“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

大家絞盡腦汁想了10多種新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您幾位啊”“咱家特色”“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6集片名聽上去非常熟悉,沒錯,就是從進門到離開一家燒烤店老闆最常說的幾句話。


“這是我們花功夫的一個創新,用這樣的小題目把6集事情說清楚,又能夠形成完整的閉環。”陳英傑進一步解釋說,當大家確定從燒烤店老闆的視角進入創作後,整季的話語體系也隨之開始改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是賣貨一樣,要有對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帶入節目。”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有些忐忑,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分集導演張嶽明笑著說。


現在看來,張嶽明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最後一集向所有觀眾開放當天(大會員可以提前一週觀看),第二季總播放量已經超越第一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儘管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人生一串》第二季在找選題方面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針對每集不同的主題,分集導演們天南海北跑了兩個月,幾乎每個人都去了二三十個城市。


在燒烤文化十分繁盛的武漢,第五集分集導演谷壯一天就吃了8家店,從下午4點一直吃到晚上10點。而第一集分集導演張嶽明更是保持了一天9家的最高紀錄,邊吃邊聊還要邊思考,整得自己“很崩潰”。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在浩如煙海的燒烤江湖中找到最有特色的烤品,主創團隊參考了微博、微信公眾號、旅遊攻略、熟人介紹各種信息源,甚至還沒開拍,就有燒烤店慕名前來毛遂自薦。

但陳英傑坦白,為了避免其中摻雜商業目的,最後還是選了一些“壓根不知道這個節目,或者知道也沒什麼慾望上節目”的,以還原食物和人物最本真和自然的狀態。


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中,不僅要靠勤奮,有時還需要一些運氣。


第一集中最難忘的莫過於瀋陽烤雞架的斌哥。

這邊深夜食客一邊嗦著雞架一邊說“就願意一個人吃雞架”,那邊寒風中烤雞架斌哥便回嘲一句“一個人來吃都是神經病”,令人忍俊不禁。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在皇姑岐山二校旁一個拐角處,張嶽明無意間碰到了這家“神奇雞架傳奇小店”,老闆給他的第一印象是“硬核”。

木材生火、鐵架翻烤,搭配老式街機、老歌公放以及刻著“我愛你”的廢舊課桌,張嶽明感覺這家店“很對路子”。


拍片子有很多不確定性,小年夜裡,斌哥和兄弟的久別重逢,便是創作團隊的妙手偶得。張嶽明回憶說:“那晚斌哥本來要收工,他一個兄弟打電話說剛下飛機看看你,這很打動我,我當時就覺得這家店成了。”


如果說數九寒冬中的火焰能夠直抵人心,那麼炎炎酷暑中的烤串同樣能夠撫慰人心。


坐落於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峨眉校區裡的月牙山烤五花肉,見證了太多畢業生的悲歡離合,“我們就是平凡,但同時我們又是不平凡”的吶喊聲著實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燒烤還是那個燒烤,用什麼方法分集成為擺在主創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在王海龍看來,第一季“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

大家絞盡腦汁想了10多種新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您幾位啊”“咱家特色”“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6集片名聽上去非常熟悉,沒錯,就是從進門到離開一家燒烤店老闆最常說的幾句話。


“這是我們花功夫的一個創新,用這樣的小題目把6集事情說清楚,又能夠形成完整的閉環。”陳英傑進一步解釋說,當大家確定從燒烤店老闆的視角進入創作後,整季的話語體系也隨之開始改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是賣貨一樣,要有對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帶入節目。”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有些忐忑,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分集導演張嶽明笑著說。


現在看來,張嶽明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最後一集向所有觀眾開放當天(大會員可以提前一週觀看),第二季總播放量已經超越第一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儘管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人生一串》第二季在找選題方面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針對每集不同的主題,分集導演們天南海北跑了兩個月,幾乎每個人都去了二三十個城市。


在燒烤文化十分繁盛的武漢,第五集分集導演谷壯一天就吃了8家店,從下午4點一直吃到晚上10點。而第一集分集導演張嶽明更是保持了一天9家的最高紀錄,邊吃邊聊還要邊思考,整得自己“很崩潰”。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在浩如煙海的燒烤江湖中找到最有特色的烤品,主創團隊參考了微博、微信公眾號、旅遊攻略、熟人介紹各種信息源,甚至還沒開拍,就有燒烤店慕名前來毛遂自薦。

但陳英傑坦白,為了避免其中摻雜商業目的,最後還是選了一些“壓根不知道這個節目,或者知道也沒什麼慾望上節目”的,以還原食物和人物最本真和自然的狀態。


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中,不僅要靠勤奮,有時還需要一些運氣。


第一集中最難忘的莫過於瀋陽烤雞架的斌哥。

這邊深夜食客一邊嗦著雞架一邊說“就願意一個人吃雞架”,那邊寒風中烤雞架斌哥便回嘲一句“一個人來吃都是神經病”,令人忍俊不禁。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在皇姑岐山二校旁一個拐角處,張嶽明無意間碰到了這家“神奇雞架傳奇小店”,老闆給他的第一印象是“硬核”。

木材生火、鐵架翻烤,搭配老式街機、老歌公放以及刻著“我愛你”的廢舊課桌,張嶽明感覺這家店“很對路子”。


拍片子有很多不確定性,小年夜裡,斌哥和兄弟的久別重逢,便是創作團隊的妙手偶得。張嶽明回憶說:“那晚斌哥本來要收工,他一個兄弟打電話說剛下飛機看看你,這很打動我,我當時就覺得這家店成了。”


如果說數九寒冬中的火焰能夠直抵人心,那麼炎炎酷暑中的烤串同樣能夠撫慰人心。


坐落於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峨眉校區裡的月牙山烤五花肉,見證了太多畢業生的悲歡離合,“我們就是平凡,但同時我們又是不平凡”的吶喊聲著實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月牙山烤肉


“我們有意識要拍拍畢業的人,要畢業的人在燒烤攤上的狀態和大一大二是不一樣的,這裡面很有張力。”感動之餘,張嶽明還發現,播出第一天西南交大的官方賬號就在評論區留言互動,被網友戲稱為“招生小心機”。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燒烤還是那個燒烤,用什麼方法分集成為擺在主創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在王海龍看來,第一季“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

大家絞盡腦汁想了10多種新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您幾位啊”“咱家特色”“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6集片名聽上去非常熟悉,沒錯,就是從進門到離開一家燒烤店老闆最常說的幾句話。


“這是我們花功夫的一個創新,用這樣的小題目把6集事情說清楚,又能夠形成完整的閉環。”陳英傑進一步解釋說,當大家確定從燒烤店老闆的視角進入創作後,整季的話語體系也隨之開始改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是賣貨一樣,要有對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帶入節目。”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有些忐忑,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分集導演張嶽明笑著說。


現在看來,張嶽明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最後一集向所有觀眾開放當天(大會員可以提前一週觀看),第二季總播放量已經超越第一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儘管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人生一串》第二季在找選題方面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針對每集不同的主題,分集導演們天南海北跑了兩個月,幾乎每個人都去了二三十個城市。


在燒烤文化十分繁盛的武漢,第五集分集導演谷壯一天就吃了8家店,從下午4點一直吃到晚上10點。而第一集分集導演張嶽明更是保持了一天9家的最高紀錄,邊吃邊聊還要邊思考,整得自己“很崩潰”。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在浩如煙海的燒烤江湖中找到最有特色的烤品,主創團隊參考了微博、微信公眾號、旅遊攻略、熟人介紹各種信息源,甚至還沒開拍,就有燒烤店慕名前來毛遂自薦。

但陳英傑坦白,為了避免其中摻雜商業目的,最後還是選了一些“壓根不知道這個節目,或者知道也沒什麼慾望上節目”的,以還原食物和人物最本真和自然的狀態。


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中,不僅要靠勤奮,有時還需要一些運氣。


第一集中最難忘的莫過於瀋陽烤雞架的斌哥。

這邊深夜食客一邊嗦著雞架一邊說“就願意一個人吃雞架”,那邊寒風中烤雞架斌哥便回嘲一句“一個人來吃都是神經病”,令人忍俊不禁。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在皇姑岐山二校旁一個拐角處,張嶽明無意間碰到了這家“神奇雞架傳奇小店”,老闆給他的第一印象是“硬核”。

木材生火、鐵架翻烤,搭配老式街機、老歌公放以及刻著“我愛你”的廢舊課桌,張嶽明感覺這家店“很對路子”。


拍片子有很多不確定性,小年夜裡,斌哥和兄弟的久別重逢,便是創作團隊的妙手偶得。張嶽明回憶說:“那晚斌哥本來要收工,他一個兄弟打電話說剛下飛機看看你,這很打動我,我當時就覺得這家店成了。”


如果說數九寒冬中的火焰能夠直抵人心,那麼炎炎酷暑中的烤串同樣能夠撫慰人心。


坐落於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峨眉校區裡的月牙山烤五花肉,見證了太多畢業生的悲歡離合,“我們就是平凡,但同時我們又是不平凡”的吶喊聲著實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月牙山烤肉


“我們有意識要拍拍畢業的人,要畢業的人在燒烤攤上的狀態和大一大二是不一樣的,這裡面很有張力。”感動之餘,張嶽明還發現,播出第一天西南交大的官方賬號就在評論區留言互動,被網友戲稱為“招生小心機”。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當紀錄片邂逅互聯網,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從2017年開始,以互聯網為播出平臺和目標受眾的網生紀錄片開始異軍突起,《風味人間》《如果國寶會說話》《歷史那些事》等爆款產品不斷引發“全民狂歡”,《人生一串》也不例外。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燒烤還是那個燒烤,用什麼方法分集成為擺在主創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在王海龍看來,第一季“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

大家絞盡腦汁想了10多種新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您幾位啊”“咱家特色”“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6集片名聽上去非常熟悉,沒錯,就是從進門到離開一家燒烤店老闆最常說的幾句話。


“這是我們花功夫的一個創新,用這樣的小題目把6集事情說清楚,又能夠形成完整的閉環。”陳英傑進一步解釋說,當大家確定從燒烤店老闆的視角進入創作後,整季的話語體系也隨之開始改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是賣貨一樣,要有對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帶入節目。”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有些忐忑,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分集導演張嶽明笑著說。


現在看來,張嶽明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最後一集向所有觀眾開放當天(大會員可以提前一週觀看),第二季總播放量已經超越第一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儘管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人生一串》第二季在找選題方面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針對每集不同的主題,分集導演們天南海北跑了兩個月,幾乎每個人都去了二三十個城市。


在燒烤文化十分繁盛的武漢,第五集分集導演谷壯一天就吃了8家店,從下午4點一直吃到晚上10點。而第一集分集導演張嶽明更是保持了一天9家的最高紀錄,邊吃邊聊還要邊思考,整得自己“很崩潰”。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在浩如煙海的燒烤江湖中找到最有特色的烤品,主創團隊參考了微博、微信公眾號、旅遊攻略、熟人介紹各種信息源,甚至還沒開拍,就有燒烤店慕名前來毛遂自薦。

但陳英傑坦白,為了避免其中摻雜商業目的,最後還是選了一些“壓根不知道這個節目,或者知道也沒什麼慾望上節目”的,以還原食物和人物最本真和自然的狀態。


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中,不僅要靠勤奮,有時還需要一些運氣。


第一集中最難忘的莫過於瀋陽烤雞架的斌哥。

這邊深夜食客一邊嗦著雞架一邊說“就願意一個人吃雞架”,那邊寒風中烤雞架斌哥便回嘲一句“一個人來吃都是神經病”,令人忍俊不禁。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在皇姑岐山二校旁一個拐角處,張嶽明無意間碰到了這家“神奇雞架傳奇小店”,老闆給他的第一印象是“硬核”。

木材生火、鐵架翻烤,搭配老式街機、老歌公放以及刻著“我愛你”的廢舊課桌,張嶽明感覺這家店“很對路子”。


拍片子有很多不確定性,小年夜裡,斌哥和兄弟的久別重逢,便是創作團隊的妙手偶得。張嶽明回憶說:“那晚斌哥本來要收工,他一個兄弟打電話說剛下飛機看看你,這很打動我,我當時就覺得這家店成了。”


如果說數九寒冬中的火焰能夠直抵人心,那麼炎炎酷暑中的烤串同樣能夠撫慰人心。


坐落於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峨眉校區裡的月牙山烤五花肉,見證了太多畢業生的悲歡離合,“我們就是平凡,但同時我們又是不平凡”的吶喊聲著實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月牙山烤肉


“我們有意識要拍拍畢業的人,要畢業的人在燒烤攤上的狀態和大一大二是不一樣的,這裡面很有張力。”感動之餘,張嶽明還發現,播出第一天西南交大的官方賬號就在評論區留言互動,被網友戲稱為“招生小心機”。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當紀錄片邂逅互聯網,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從2017年開始,以互聯網為播出平臺和目標受眾的網生紀錄片開始異軍突起,《風味人間》《如果國寶會說話》《歷史那些事》等爆款產品不斷引發“全民狂歡”,《人生一串》也不例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經歷了兩季的摸索,如今,陳英傑對網生紀錄片的創作頗有體會,就是要“打破次元壁”。


活色生香的文案是《人生一串》的一大亮點,而撰稿之一的張嶽明也被人親切地稱為是外表煙火氣、心藏萬卷書的“文案鬼才”。

張嶽明是當年大慶高考文科狀元,清華歷史系畢業之後,2016年10月開始便一心撲到了“燒烤事業”上。


仔細觀察會發現,影片的解說詞中蘊含著不少門道——

“你又來了”“你猜的沒錯,這裡是烏魯木齊”,是在和觀眾內心隔空對話;

“停,這麼看重慶的是外地遊客,這麼看重慶的才是本地吃貨”,是在對鏡頭髮號施令;

“大半夜烤雞架和吃雞架的都需要被治療”,又是斌哥和食客深夜鬥嘴之後的溫柔補刀。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燒烤還是那個燒烤,用什麼方法分集成為擺在主創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在王海龍看來,第一季“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

大家絞盡腦汁想了10多種新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您幾位啊”“咱家特色”“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6集片名聽上去非常熟悉,沒錯,就是從進門到離開一家燒烤店老闆最常說的幾句話。


“這是我們花功夫的一個創新,用這樣的小題目把6集事情說清楚,又能夠形成完整的閉環。”陳英傑進一步解釋說,當大家確定從燒烤店老闆的視角進入創作後,整季的話語體系也隨之開始改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是賣貨一樣,要有對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帶入節目。”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有些忐忑,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分集導演張嶽明笑著說。


現在看來,張嶽明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最後一集向所有觀眾開放當天(大會員可以提前一週觀看),第二季總播放量已經超越第一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儘管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人生一串》第二季在找選題方面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針對每集不同的主題,分集導演們天南海北跑了兩個月,幾乎每個人都去了二三十個城市。


在燒烤文化十分繁盛的武漢,第五集分集導演谷壯一天就吃了8家店,從下午4點一直吃到晚上10點。而第一集分集導演張嶽明更是保持了一天9家的最高紀錄,邊吃邊聊還要邊思考,整得自己“很崩潰”。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在浩如煙海的燒烤江湖中找到最有特色的烤品,主創團隊參考了微博、微信公眾號、旅遊攻略、熟人介紹各種信息源,甚至還沒開拍,就有燒烤店慕名前來毛遂自薦。

但陳英傑坦白,為了避免其中摻雜商業目的,最後還是選了一些“壓根不知道這個節目,或者知道也沒什麼慾望上節目”的,以還原食物和人物最本真和自然的狀態。


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中,不僅要靠勤奮,有時還需要一些運氣。


第一集中最難忘的莫過於瀋陽烤雞架的斌哥。

這邊深夜食客一邊嗦著雞架一邊說“就願意一個人吃雞架”,那邊寒風中烤雞架斌哥便回嘲一句“一個人來吃都是神經病”,令人忍俊不禁。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在皇姑岐山二校旁一個拐角處,張嶽明無意間碰到了這家“神奇雞架傳奇小店”,老闆給他的第一印象是“硬核”。

木材生火、鐵架翻烤,搭配老式街機、老歌公放以及刻著“我愛你”的廢舊課桌,張嶽明感覺這家店“很對路子”。


拍片子有很多不確定性,小年夜裡,斌哥和兄弟的久別重逢,便是創作團隊的妙手偶得。張嶽明回憶說:“那晚斌哥本來要收工,他一個兄弟打電話說剛下飛機看看你,這很打動我,我當時就覺得這家店成了。”


如果說數九寒冬中的火焰能夠直抵人心,那麼炎炎酷暑中的烤串同樣能夠撫慰人心。


坐落於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峨眉校區裡的月牙山烤五花肉,見證了太多畢業生的悲歡離合,“我們就是平凡,但同時我們又是不平凡”的吶喊聲著實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月牙山烤肉


“我們有意識要拍拍畢業的人,要畢業的人在燒烤攤上的狀態和大一大二是不一樣的,這裡面很有張力。”感動之餘,張嶽明還發現,播出第一天西南交大的官方賬號就在評論區留言互動,被網友戲稱為“招生小心機”。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當紀錄片邂逅互聯網,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從2017年開始,以互聯網為播出平臺和目標受眾的網生紀錄片開始異軍突起,《風味人間》《如果國寶會說話》《歷史那些事》等爆款產品不斷引發“全民狂歡”,《人生一串》也不例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經歷了兩季的摸索,如今,陳英傑對網生紀錄片的創作頗有體會,就是要“打破次元壁”。


活色生香的文案是《人生一串》的一大亮點,而撰稿之一的張嶽明也被人親切地稱為是外表煙火氣、心藏萬卷書的“文案鬼才”。

張嶽明是當年大慶高考文科狀元,清華歷史系畢業之後,2016年10月開始便一心撲到了“燒烤事業”上。


仔細觀察會發現,影片的解說詞中蘊含著不少門道——

“你又來了”“你猜的沒錯,這裡是烏魯木齊”,是在和觀眾內心隔空對話;

“停,這麼看重慶的是外地遊客,這麼看重慶的才是本地吃貨”,是在對鏡頭髮號施令;

“大半夜烤雞架和吃雞架的都需要被治療”,又是斌哥和食客深夜鬥嘴之後的溫柔補刀。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你又來了”

“這種交互式的寫作技巧,如果放在傳統視頻節目中是很彆扭的,而在《人生一串》裡卻十分貼切,能夠在影像之外對觀眾心理形成反覆按摩的效果。”陳英傑說,“哐哐哐幾個鏡頭,搭配適當的文案,彈幕中馬上就有反應。”


王海龍在一旁幫忙“翻譯”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寫好文案,然後去彈幕對答案。”


常言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寫出精彩絕倫的文案,自然少不了用脣齒間的細細品味。

剪片子和寫文案的時候總會忍不住來點燒烤,熬夜到清晨再去吃頓早點,兩個月後,每個人都逃不了增重的命運。


當被問到《人生一串》帶來的最直觀改變,張嶽明笑著說,做這個項目讓他胖了25斤,以至於“失去了稜角”。


“不過,有了第一季的經驗,我們這一次就非常注意了,有時候還會到健身房跑跑步。”陳英傑補充說。


更大的變化則發生在燒烤店主身上。前幾天,張嶽明收到了斌哥發來的信息,以前每天就備30個雞架,現在天還沒黑就賣完了,火爆程度讓斌哥應接不暇,用東北話講“幹飛邊子了”。其他燒烤店的生意也變得極為火爆,一些稀缺食材都出現供應不上的情況。


在滿屏劃過的“多謝款待”之中,《人生一串》第二季落下帷幕,不少觀眾都發出了“明年再見”的期待。

"

6400萬播放量,

215萬人追劇,

百萬條彈幕互動,

豆瓣8.6分,

今夏最火爆美食紀錄片

當屬《人生一串》第二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第一季結尾那句“江湖路遠,有緣來年再見”,《人生一串》第二季如約和觀眾見面,再次聚焦天南海北的傳奇燒烤,講述那些深夜中平凡卻動人的平民故事。


如果說第一季走訪30個城市500家燒烤攤,是為了全景展示豐富多元的燒烤寶藏,那麼第二季則把鏡頭推到炭火背後,透過一段段充滿煙火氣的人生,展現更真實的、更接地氣的中國式“深夜食堂”。


“跟紅塵逆旅客醉眼相談,跟同命相連人把酒言歡。”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們見到了《人生一串》總製片人王海龍、總導演陳英傑、導演兼文案張嶽明,聽“鐵三角”講述他們親歷過的燒烤江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2018年夏天,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在B站一經播出,很快成為接棒“舌尖”“味道”的現象級美食紀錄片。

片中食慾炸裂的燒烤、幽默風趣的燒烤店主、菸酒嗓的旁白、放飛自我的解說,都令觀眾們津津樂道。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第一季結束之後,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人生一串》到底有沒有第二季?


“第一季片尾說了‘有緣來年再見’,實際上沒說的是,‘有緣’是極其難得的。”總製片人王海龍有些感慨地說,正是每集片尾劃過的“多謝款待”、燒烤老闆的熱情迴應,以及出品方和贊助商的共同努力,才讓這份緣分延續到了第二季。


沒過多久,陳英傑和他的團隊們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拿大家喜歡的節目去做第二季,是很有壓力的,但我們更想把天南海北發生的燒烤故事講給大家聽。”總導演陳英傑說。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燒烤還是那個燒烤,用什麼方法分集成為擺在主創面前最棘手的問題。在王海龍看來,第一季“不留後路”的分集方式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食材劃分的空間。

大家絞盡腦汁想了10多種新方案,最終選擇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


“您幾位啊”“咱家特色”“吃不吃辣”“來點主食”“不夠再點”“回頭再來”,6集片名聽上去非常熟悉,沒錯,就是從進門到離開一家燒烤店老闆最常說的幾句話。


“這是我們花功夫的一個創新,用這樣的小題目把6集事情說清楚,又能夠形成完整的閉環。”陳英傑進一步解釋說,當大家確定從燒烤店老闆的視角進入創作後,整季的話語體系也隨之開始改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是賣貨一樣,要有對話感,只有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帶入節目。”


“現在我的心情就像是一位燒烤店老闆,有些忐忑,看看我們全新的烤品,大家會不會喜歡。”分集導演張嶽明笑著說。


現在看來,張嶽明的擔憂是多餘的。在最後一集向所有觀眾開放當天(大會員可以提前一週觀看),第二季總播放量已經超越第一季。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儘管之前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人生一串》第二季在找選題方面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針對每集不同的主題,分集導演們天南海北跑了兩個月,幾乎每個人都去了二三十個城市。


在燒烤文化十分繁盛的武漢,第五集分集導演谷壯一天就吃了8家店,從下午4點一直吃到晚上10點。而第一集分集導演張嶽明更是保持了一天9家的最高紀錄,邊吃邊聊還要邊思考,整得自己“很崩潰”。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為了在浩如煙海的燒烤江湖中找到最有特色的烤品,主創團隊參考了微博、微信公眾號、旅遊攻略、熟人介紹各種信息源,甚至還沒開拍,就有燒烤店慕名前來毛遂自薦。

但陳英傑坦白,為了避免其中摻雜商業目的,最後還是選了一些“壓根不知道這個節目,或者知道也沒什麼慾望上節目”的,以還原食物和人物最本真和自然的狀態。


在這個尋尋覓覓的過程中,不僅要靠勤奮,有時還需要一些運氣。


第一集中最難忘的莫過於瀋陽烤雞架的斌哥。

這邊深夜食客一邊嗦著雞架一邊說“就願意一個人吃雞架”,那邊寒風中烤雞架斌哥便回嘲一句“一個人來吃都是神經病”,令人忍俊不禁。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在皇姑岐山二校旁一個拐角處,張嶽明無意間碰到了這家“神奇雞架傳奇小店”,老闆給他的第一印象是“硬核”。

木材生火、鐵架翻烤,搭配老式街機、老歌公放以及刻著“我愛你”的廢舊課桌,張嶽明感覺這家店“很對路子”。


拍片子有很多不確定性,小年夜裡,斌哥和兄弟的久別重逢,便是創作團隊的妙手偶得。張嶽明回憶說:“那晚斌哥本來要收工,他一個兄弟打電話說剛下飛機看看你,這很打動我,我當時就覺得這家店成了。”


如果說數九寒冬中的火焰能夠直抵人心,那麼炎炎酷暑中的烤串同樣能夠撫慰人心。


坐落於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峨眉校區裡的月牙山烤五花肉,見證了太多畢業生的悲歡離合,“我們就是平凡,但同時我們又是不平凡”的吶喊聲著實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月牙山烤肉


“我們有意識要拍拍畢業的人,要畢業的人在燒烤攤上的狀態和大一大二是不一樣的,這裡面很有張力。”感動之餘,張嶽明還發現,播出第一天西南交大的官方賬號就在評論區留言互動,被網友戲稱為“招生小心機”。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當紀錄片邂逅互聯網,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從2017年開始,以互聯網為播出平臺和目標受眾的網生紀錄片開始異軍突起,《風味人間》《如果國寶會說話》《歷史那些事》等爆款產品不斷引發“全民狂歡”,《人生一串》也不例外。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經歷了兩季的摸索,如今,陳英傑對網生紀錄片的創作頗有體會,就是要“打破次元壁”。


活色生香的文案是《人生一串》的一大亮點,而撰稿之一的張嶽明也被人親切地稱為是外表煙火氣、心藏萬卷書的“文案鬼才”。

張嶽明是當年大慶高考文科狀元,清華歷史系畢業之後,2016年10月開始便一心撲到了“燒烤事業”上。


仔細觀察會發現,影片的解說詞中蘊含著不少門道——

“你又來了”“你猜的沒錯,這裡是烏魯木齊”,是在和觀眾內心隔空對話;

“停,這麼看重慶的是外地遊客,這麼看重慶的才是本地吃貨”,是在對鏡頭髮號施令;

“大半夜烤雞架和吃雞架的都需要被治療”,又是斌哥和食客深夜鬥嘴之後的溫柔補刀。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你又來了”

“這種交互式的寫作技巧,如果放在傳統視頻節目中是很彆扭的,而在《人生一串》裡卻十分貼切,能夠在影像之外對觀眾心理形成反覆按摩的效果。”陳英傑說,“哐哐哐幾個鏡頭,搭配適當的文案,彈幕中馬上就有反應。”


王海龍在一旁幫忙“翻譯”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寫好文案,然後去彈幕對答案。”


常言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寫出精彩絕倫的文案,自然少不了用脣齒間的細細品味。

剪片子和寫文案的時候總會忍不住來點燒烤,熬夜到清晨再去吃頓早點,兩個月後,每個人都逃不了增重的命運。


當被問到《人生一串》帶來的最直觀改變,張嶽明笑著說,做這個項目讓他胖了25斤,以至於“失去了稜角”。


“不過,有了第一季的經驗,我們這一次就非常注意了,有時候還會到健身房跑跑步。”陳英傑補充說。


更大的變化則發生在燒烤店主身上。前幾天,張嶽明收到了斌哥發來的信息,以前每天就備30個雞架,現在天還沒黑就賣完了,火爆程度讓斌哥應接不暇,用東北話講“幹飛邊子了”。其他燒烤店的生意也變得極為火爆,一些稀缺食材都出現供應不上的情況。


在滿屏劃過的“多謝款待”之中,《人生一串》第二季落下帷幕,不少觀眾都發出了“明年再見”的期待。

來串兒燒烤,聊聊人生

多謝款待刷屏

對於是否還會繼續製作第三季,王海龍說,一檔節目背後的影響因素非常多,困難重重,還是那句“看緣分”。


“一首老歌,

一種老味,

一位老朋友。

盡興而去,

回頭再來。”

《人生一串》第二季結尾如是說。

如果意猶未盡,

不如擇一初秋良夜,

叫上三兩好朋友,

在燒烤的煙火氣中把酒言歡。

漫漫人生路上,

一串哪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