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雲門寺行記|雲歸何處?門為君開。

韶關雲門寺


(一)

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時年76歲的六祖惠能,自知將往,召首徒行思詣座前:"從上衣法雙行,師資遞授。以衣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來,遭此多難,況乎後代,爭競必多。衣即留鎮山門。汝當分化一方,無令斷絕"。

青原行思得法後,遵照六祖惠能遺囑,回到江西吉安建寺弘法。後傳道悟,道悟傳崇信,崇信傳宣鑑,宣鑑傳義存。

義存禪師一支文益禪師受南唐李煜迎往金陵清涼寺,圓寂後被追諡“大法眼禪師”,逐其一脈稱“法眼宗”,另一支文偃禪師前往韶州雲門山(今廣東乳源縣北),開創一脈,並以山而名,史稱“雲門宗”。

(二)

湖南溈仰,江西曹洞,河北臨濟,南京法眼,廣東雲門,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唯獨雲門宗發源於嶺南,同六祖惠能南禪頓教一脈相承,一時影響巨大,有“南雲門,北臨濟”之說。

文偃禪師開創的雲門禪法獨樹一幟,所謂雲門三句:一句涵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涵蓋乾坤指萬物皆佛,圓融貫通,來去無礙;截斷眾流指斷借文而思,悟心之真如實相;隨波逐浪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文偃禪師主張法在人世間,不離世間覺,保全自身,安身立命,反對盲目雲遊,這恰好迎合了南漢王保境息民的統治思想,加上其獨特的禪法,更是受到了統治者劉氏的欽崇,多次受邀,拜為國師,賜與紫色袈裟,供養於朝廷。後主還賜雲門寺名“大覺禪寺”,並沿用至今。


韶關雲門寺行記|雲歸何處?門為君開。

內山門:大覺禪寺




韶關雲門寺行記|雲歸何處?門為君開。

南漢碑



(三)

雲門寺始建於唐,歷經宋、元、明、清皆有修繕,民國時期,逐僧毀寺,寺廟一度衰弱,直至上世紀40年代,虛雲老和尚路過這裡。

虛雲老和尚生於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十九歲出家,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鍾雲遊四海,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身兼南禪頓教五宗法脈。於一九五九年農曆九月十二日圓寂,世壽一百一十九歲,戒臘一百年。

九十五歲時,受時任廣東省主席李漢魂之邀重返韶關曹溪,重修南華寺。一日,他帶領徒弟路徑雲門山,拜訪文偃禪師道場,見祖庭落敗,荊棘叢中破廟不堪,殘存祖師肉身一尊,不覺悲泣中來,後將此事報至時任廣東綏靖主任李濟深和廣東省主席李漢魂。南華寺重修完成,二李又請虛雲老和尚駐賜雲門寺,以期中興,老和尚允諾,時已百餘五歲。


韶關雲門寺行記|雲歸何處?門為君開。

虛雲老和尚:應無所住



一年後,新中國成立中國佛教協會,虛雲老和尚應邀前往,被選為首位發起人兼名譽會長,駐賜廣化寺。

再一年後,回雲門寺。

(四)

虛雲老和尚,不但主持重建古寺,著書立說,更培養眾多佛教弟子,這些弟子後來紛紛成為中國佛教界的領軍人物,各化一方,弘揚佛法。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位:

釋照禪 釋具行 釋宣化 釋聖一 釋一誠 釋傳印

釋本煥 釋淨慧 釋海燈 釋佛源 釋體光 釋紹雲

老和尚圓寂後,佛源禪師得法繼承雲門宗十三祖,並任雲門寺住持。


韶關雲門寺行記|雲歸何處?門為君開。

文偃祖師殿



(五)

一九五一年,乳源縣實施土改,該年三月春節,寺中開戒,一日,地方民眾被蠱惑,藉口寺廟侵佔土地,應立即清算。後百餘人包圍了雲門寺,將老和尚拘禁於方丈室,將上百僧侶分別囚於禪堂及法堂,幹部大肆搜索,上自瓦蓋,下及地磚,兩日內未得金銀財物,乃毆打眾僧,亦無所獲。最後數大漢以木棒鐵棍毆打老和尚,至其五竅流血,肋骨斷折,逼其交出金銀財物。老和尚深入禪定,多次毆打始終不死,幹部們不敢再打。佛源老和尚乃召眾生至方丈室開會,選派人外出報信,上至北京求救,無奈人人自危,皆不敢從。

不時,佛源老和尚燃指供佛,後告知虛雲老和尚,便親赴北京,求見李濟深。李濟深乃老和尚弟子,新中國第一任中央政府副主席,聽聞此事後,立即轉告周總理。周總理隨即電聯時任廣東省負責人葉劍英,並指示葉帥安排人員保護虛雲老和尚安危。葉帥立刻採取措施,並派人將老和尚接出雲門山,至韶關市內的大鑒禪寺暫住。後中央派專員南下,休住一段時間後,佛源老和尚隨同虛雲老和尚一同前往北京。


韶關雲門寺行記|雲歸何處?門為君開。

桂花潭:山高路遙



(六)

雲門寺為二位老和尚分別修建了紀念館,虛雲老和尚舍利子埋在紀念塔下,佛源老和尚圓寂後,經過雲門寺和中國佛教協會共同商討後,其肉身藏於紀念塔內,以保存。

不過最耀眼的還是這座新建的釋迦摩尼塔。據傳,耗資兩個多億,修建數年。屹立於雲門山下,磅礴大氣,雄然其中。


韶關雲門寺行記|雲歸何處?門為君開。

釋迦摩尼塔觀園




韶關雲門寺行記|雲歸何處?門為君開。

釋迦摩尼塔



一朝一朝的修建,一朝一朝的破敗;一代一代的斷法,一代一代的傳承,如今的雲門寺,境美和善,香火不斷,雲門佛學院也身在其中,秉承佛源老和尚的畢生信念,繼往開來。

山巒迭起,雲歸何處?海納百川,門為君開。

(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千一百年前,唐末,五代十國,戰亂紛飛,高山流水成奢望;

如今由此改編的一首民謠也道出了現代人的某種心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