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消失的霍爾人之謎

一路向西,從翁達折往甘孜。

【1】

甘孜,曾經是格薩爾王帶領藏人征戰的古戰場。

翁達有一座將軍府,是格薩爾王手下一員猛將色爾哇.尼崩達雅故居。

歷史上的嶺國格薩爾王部,有大中小三骨系部落,翁達藏寨屬於大骨系,尼崩達雅將軍的後裔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翁達藏寨的民居大都建在半山上,以古代勇士為原型的擬人化建築,為三層到四層,四層房子分別象徵勇士的頭部、腹部、大腿和小腿,窗戶象徵眼睛,房頂所插的經幡象徵武士頭盔的紅櫻

有趣的是,此地藏居都在二樓外牆處,用木頭搭出一個凸出牆面的閣樓,看似陽臺,實是一懸空廁所。比起藏區依然到處使用的野外露天旱廁,這種建於室內的廁所,已經是一種進步了。

在藏族民間史詩《格薩爾王傳》之《霍嶺大戰》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格薩爾時期,在康北生活著一支被稱著為“霍爾國”的霍爾部落。霍爾國與嶺國之間曾發生過激烈爭戰,終被嶺國征服。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消失的霍爾人之謎

一路向西,從翁達折往甘孜。

【1】

甘孜,曾經是格薩爾王帶領藏人征戰的古戰場。

翁達有一座將軍府,是格薩爾王手下一員猛將色爾哇.尼崩達雅故居。

歷史上的嶺國格薩爾王部,有大中小三骨系部落,翁達藏寨屬於大骨系,尼崩達雅將軍的後裔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翁達藏寨的民居大都建在半山上,以古代勇士為原型的擬人化建築,為三層到四層,四層房子分別象徵勇士的頭部、腹部、大腿和小腿,窗戶象徵眼睛,房頂所插的經幡象徵武士頭盔的紅櫻

有趣的是,此地藏居都在二樓外牆處,用木頭搭出一個凸出牆面的閣樓,看似陽臺,實是一懸空廁所。比起藏區依然到處使用的野外露天旱廁,這種建於室內的廁所,已經是一種進步了。

在藏族民間史詩《格薩爾王傳》之《霍嶺大戰》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格薩爾時期,在康北生活著一支被稱著為“霍爾國”的霍爾部落。霍爾國與嶺國之間曾發生過激烈爭戰,終被嶺國征服。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如今的翁達尼崩達雅將軍府,成了318自駕遊營地,我們在營地裡的集裝箱裡住了一晚,感覺相當不錯。

就在當晚,傳來了九寨溝突發7級地震的消息。

我們終止了原定西去稻城的計劃。改去甘孜。

甘孜城就是原來的霍爾城舊址。而霍爾人已消失。

歷史總是撲朔迷離,引人一探究竟。我們此去甘孜,能看到些什麼?

【2】

翁達距離甘孜有180多公里,途經爐霍縣。爐霍古為蒙古裔霍爾章谷土司屬地,“霍爾”在藏語裡即指蒙古人,此地是從前自打箭爐(康定)入藏的重要驛道,“爐霍”地名由此而來。

讓我們好奇的是,在藏人數量佔90%多的甘孜地區,歷史上竟然有這麼一塊蒙古人的“飛地”,更為神奇的是,僅僅數百年歲月變遷,蒙古後裔便已經消融在藏人族群裡,除了遺蹟和傳說,再無更多的痕跡。

也許仔細分辨,能看出康北的漢子的外貌輪廓,有蒙古人高額平鼻直寬厚下巴的特點,只是不再說蒙語,口吐藏語、一身藏袍、過著藏人的生活習俗了。

可尋的蒙古遺蹟,就是遍佈甘孜各地的“霍爾十三寺”,和僅存的幾處霍爾土司官寨 。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追根溯源,明代時期,成吉思汗後裔、蒙古所特部首領固始汗,帶領鐵騎血洗並佔領了康藏地區,開始了由霍爾(蒙古)人統治康北的歷史,並逐漸形成了七大分封的“霍爾土司”,分別是霍爾孔薩土司,轄境為今甘孜縣城南、色西底、呷拉、阿則、南多,以及後來的道孚縣的孔色等鄉;霍爾麻書土司,轄境為今甘孜縣城南、絨岔、拖壩、斯俄、庭卡、下雄、茶札,及道孚縣的麻孜等鄉;霍爾朱倭土司,轄境為今爐霍縣朱倭、充古、卡娘更知,以及甘孜縣的貢隆、來馬等鄉;霍爾章谷土司,轄境為今爐霍老街、泥巴、雅德、仁達、斯木、宜木等鄉,以及洛秋鄉卡攻鄉的一部分;霍爾咱土司,轄境在東界東科(即今甘孜東谷),西界林蔥(原鄧柯),南界德格、北至柬署,即今甘孜縣札科一帶;霍爾白利土司,治所在今甘孜生康;霍爾東科土司,治所在今甘孜東谷。這七大土司,史稱“霍爾七部”或“霍爾七土司”。

而霍爾十三寺,則是由霍爾家族第六代首領南卡降澤之子,曲吉.昂翁彭措創建的。

當年叱吒風雲鐵騎無敵的蒙古大軍,分封各地的“霍爾人”,又是如何悄無聲息“消失”的?

【3】

或許,探尋現存的霍爾十三寺,可以略解心中之惑。

霍爾後裔曲吉昂翁彭措為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的弟子,也是其創建的德格格魯派寺廟更薩寺的第一任活佛。

清順治年間,年老的固始汗為其當年率軍佔領康北,血腥殺無度而懺悔,萌生贖罪之念,於是委託曲吉昂翁彭措在康北各地廣建佛教寺廟。

曲吉昂翁彭措受命,在五世達賴面前發誓,要在康北建13座格魯派寺廟。

自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始,曲吉昂翁彭措以德格更薩寺為母寺,在康北各地建寺傳法。先後在甘孜、爐霍、道孚境內建立了甘孜寺、孔瑪寺、大金寺、桑珠寺、扎覺寺、章谷寺(壽靈寺)、西科寺、娘絨寺、靈雀寺、班日寺、孜蘇寺、東谷寺,即為史稱的“霍爾十三寺”。

我們最先抵達的,便是爐霍的章谷寺(壽靈寺)。

幾百年間,時光飛逝,這座章谷寺也已非清順治七年初建時的“霍爾章谷嘎登繞丹郎加澤德嶺”了。歷經多次地震,最近的一次,章谷寺遭受地震毀壞並復建於1983年。

也許,除了寺藏的《丹珠兒》經書、“三聖六莊嚴”唐卡,似乎很難找到霍爾十三寺的痕跡了。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爐霍城外,鮮水北岸的"色登龍然蘇"山坡上。空中飄灑著小雨,略帶些許寒意。一條轉經長廊,從山下往山上階梯狀延伸逾百米,頗為與眾不同。長廊裡,幾位身著藏袍的藏族老奶奶,推動一個個大經筒,周而復始的轉經,經筒上掛著的鈴鐺叮叮噹噹的響個不停,是這寂靜山寺最好聽的聲音。

走進轉經長廊,跟著老奶奶們轉經,記錄她們虔誠的身影。

她們坐下來休息的時候,對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嘴裡說著我聽不懂的藏語。這幾位藏族老奶奶的笑容感動了我們。因為,這是我們此次川西北藏區自駕之旅,遇到的最具善意的藏胞。

和藏族老奶奶們揮手道別,我們開車上山,章谷寺在雲霧山頂處,雨點紛紛裡。

雨中,幾位藏女正提桶搭腳手架攀爬在高牆上,修繕寺院的外牆,穿絳紅色僧袍的喇嘛,拿著掃把清掃著地面的汙泥垃圾。大殿前的一座拱門,開滿了美麗的薔薇花兒,彷彿這裡不是寺廟,而是通往祕密花園的入口。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大殿梵音悠揚,絲絲縷縷的飄了出來。

昏暗寬敞的大殿內,有位喇嘛獨自靜坐著唸經,抬頭微笑,招手讓我們進去。

我們惦記著繼續上路,婉拒了喇嘛。登上細雨中的寺廟屋頂,眺望一眼煙雨中的爐霍縣城。

原本行程裡,如果晚到,要在這爐霍小城打尖住店的。

【4】

離開爐霍,驅車甘孜縣的95公里,就是小菜一碟。

輕鬆的抵達甘孜縣城,天還沒黑呢,在環城公路上,遠遠望見了白塔公園的巨大白塔。

藏族藝人說唱的弦子詞唱道:"甘孜城啊甘孜城,甘孜城座落在霍爾遺址上"。甘孜,即為昔日霍爾國的遺址。

我們入住了格薩爾大酒店。第二天一早起來,吃了一驚,酒店大堂裡煙熏火燎,狀似失火。細看原來是藏族女服務員在大廳裡“煨桑”:口唸經文,手端著一隻大盆,裡面放上點燃的新鮮柏枝,散發出濃濃的煙燻。

這種藏民獨有的祈願禮俗,在我看來,就跟薰趕蚊蟲一般無二。

走進甘孜老街,街道以七八十年代的建築居多,而有百年曆史的老街在甲不卡村裡。我們在老巷道里曲裡拐彎的開到了城北山腳下,途徑幾座白塔,小轉經廊,順著峽谷的山道上山,甘孜寺已在眼前,車卻在一處壩子上小房子前過不去了。

導航指引錯了路線,走另一側道路是可以開到甘孜寺門口的。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駐足高高的壩子上,甘孜城的風光盡收眼底,小雨過後的紅瓦和白塔、青黃交錯的青稞地,綠色的草原、遠山籠罩的氤氳雲煙,彷彿詩畫一般的意境。

身後,土崖上有數眼窟窿,裡面堆滿“擦擦”,那是藏人用泥捏的小佛像。小屋旁邊,兩位漢子趕著馬隊,正在馱運碎石和沙子,那些溫順的馬兒羞怯而聽話,我們跟著馬隊走進泥濘的小道,叮叮噹噹的馬隊鈴聲,在山間迴響。

我們從低窪處再上階梯,迎面出現甘孜寺大殿。

甘孜寺,就是史稱“霍爾十三寺”的第一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從寺裡出來個小喇嘛,聽說我們想參觀寺廟,便去找鑰匙。讓人驚奇的是,那個鑰匙和鎖,竟然是古代那種奇巧機關設計的沉重鐵鎖,現在人肯定不知道怎麼開它。

小喇嘛說,今天是休息日,很多喇嘛都不在寺裡。

可容數百人的大殿空蕩蕩的,地上擺滿了座墊,大殿里布幔經幡層疊,寂靜的空氣裡,瀰漫著藏區寺院裡才有的藏香和煨桑的味道。

環顧四壁,密佈佛龕小佛像。

小喇嘛說:這裡是千佛殿。

與其他霍爾十三寺相同,甘孜寺與霍爾七土司關係密切。

甘孜寺至今的幾代住寺香根活佛,都出自霍爾孔薩土司家族,可謂政教合一。

【5】

我們尋訪的最後一座古寺,甘孜縣現存最古老的寺廟:德貢波寺,也稱漢人寺。並非霍爾十三寺。

漢人寺從1274建寺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了。

2012年,考古人員在漢人寺裡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元代壁畫,以線描筆法,描繪了戰神麻哈噶拉(大黑天),也是寺裡供奉的主神。

元朝曾在甘孜一帶設立左翼蒙古、漢軍萬戶府,萬戶府下設的“達魯花赤”(鎮守使)負責領導蒙、漢軍隊,元軍對“戰神”麻哈噶拉十分敬畏和崇拜,所以建造德貢波寺供奉此神。當年,因元朝膽巴國師提議,元朝在元大都(北京)及全國各地建造了100多座麻哈噶拉廟,均已無存。

甘孜縣漢人寺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元代麻哈噶拉廟,十分珍貴。

漢人寺的名稱由來,是源於其第三任活佛是個漢人,所以寺廟帶有明顯的藏漢融合的建築風格。這座寺廟,也是甘孜諸寺最受信眾歡迎的寺廟。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走進經堂裡,不停的有藏人進進出出,順著他們的方向,看到經堂右側有個年長喇嘛盤坐著,給每個彎腰跪坐在他面前的藏人摸頂,再拿一水壺倒少許於藏人頭上、手心,藏人把手心的水捧到口中飲了,再將剩餘的水塗抹在自己額頭鼻尖。問了才知,漢人寺的大喇嘛法力甚高,經他摸頂,可祛病延壽。

有無數藏人不遠千里前來,只求喇嘛一摸,我們卻生生的錯過了。

護法殿門口,絡繹不絕的男女老少圍著大殿兩側的轉經廊,一圈一圈的轉經,我們稍一停留,便會擋住他們的去路。

轉經廊古老的黃泥夯土厚實如城牆,光線昏暗,我們跟隨著轉經的人群,如在流水中隨波逐流一樣。許多藏族老人佝僂著身子,拄著柺杖,右手撥動轉經筒,步履蹣跚的繞行。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大殿門口,地上一排座墊,幾位藏民和喇嘛在上面磕長頭:起身站直,雙手合十高舉過頭,跪伏在地,兩手手心向上,再五體投地,雙手合十舉過頭頂,如此周而復始。

也許剛看過電影《岡仁波齊》的人,面對虔誠的跪拜,有更深刻的感受。

藏人對信仰的執著與堅定,讓人莫名的感動。

【6】

告別甘孜,遠望北山甘孜寺對面山樑,有一座小寺廟。孤獨渺小。

那是“霍爾十三寺”之一的孔瑪寺,建於1662年,毀於戰亂。

曾經數萬僧侶的寺廟只剩下殘牆斷壁。

康北藏區數百年爭戰,漢藏蒙各族群在歲月長河裡此消彼長,互相融合。

就如“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所以,霍爾人佔領康區,又消失於康區,亦是必然。

川行記:甘孜霍爾十三寺,探尋霍爾人消失之謎

相關推薦

推薦中...